诸子百家详细:乱局下的中东石油版图:炒作局面对欧美没任何坏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3:39:56

    利比亚战争久拖不决,给了国际炒家炒高油价的空间

    这里的油田“静悄悄”。

    在利比亚的黎波里南部的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带,被巨大的沙丘包围的沙拉拉油田正陷入关闭状态。它是利比亚最大的油田之一,日产优质原油30万桶。这些石油经过一条长达800千米的管道运送至地中海沿岸。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几周前。

    由于利比亚2月底的政治动乱,在油田工作的外国工人纷纷撤离,使得石油生产陷入停滞。最后一名高管的撤离,实际上就意味着油田关闭了。

    数千名在瓦哈油田和阿马勒油田工作的外国工人也同样逃离了工作地。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石油以来,这些油田一直在整个国家的石油产业里占据重要位置。工人的逃离使得利比亚的石油生产陷入停滞状态。

    在伦敦、纽约以及新加坡的石油交易中心,交易商们惊醒了,他们对中东危机并不陌生。和以前一样,他们开始买入石油。

    到4月5日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收于108.34美元,并不算是近期的最高点,但是对于中东局势更为敏感的伦敦市场的原油价格则收于122.22美元,再次刷新2008年9月以来的收盘最高。

    恢复生产无期

    中东自今年年初陷入动荡时,突尼斯和埃及等国的不稳定局面对原油市场的影响并不算大。但自从2月中旬利比亚发生冲突后,油价急速飙升,至今纽约市场油价涨了23.35美元,伦敦市场油价涨了18.44美元。

    在联合国3月17日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前夕,由于投资者认为利比亚局势有所缓解,国际油价出现明显回落,加上日本大地震的冲击,纽约市场油价已经从之前创下的每桶104美元高点回落到98美元左右,伦敦市场油价从每桶116美元降至110美元以下。

    但是,禁飞区设立当天,市场恐慌情绪再次急升,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纽约市场油价再次上百,伦敦油价则重返115美元。

    “事实证明,卡扎菲政府军有能力应对反政府武装的进攻,并有能力夺回东部油田和港口的控制权。即使有北约的空中协助,反政府武装也显得无法与卡扎菲抗衡。局势的突然恶化推动油价不断上涨。”华尔街策略公司资深分析师康利·特纳说。

    分析人士指出,北约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不加强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装备,要不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两种选择都将导致悲剧后果。目前的利比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唯一确定的就是利比亚的原油产出长期内无法恢复到战前水平。

    利比亚原油生产因为战争基本中断。由于利比亚东部地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发达,易攻难守,因此对于东部油田和重要输油港口的控制权双方争夺激烈,而且控制权总是不断交替,石油生产恢复遥遥无期。

    同时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的出口采取制裁,限制其原油出口。得到支持的反政府力量制定的恢复石油时间表又因为战争迟迟无法实现。动荡的多米诺效应

    利比亚是欧佩克成员国,在全球原油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全球第15大石油出口国,其石油出口的约80%输往欧洲。不过,它的石油产量仅占全球总产量的2%。即便利比亚的原油含硫量低,品质很高,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不可替代性,而且因为战争,利比亚的原油生产也基本中断,但是,沙特已经宣布提高原油产量弥补短缺情况。

    从目前来看,利比亚原油的主要输送地欧洲的原油供应并未出现很大缺口。美国的原油供应受利比亚的影响更是有限。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商业原油库存在过去11周内有10周出现上涨,位于美国中西部的重要原油交割油库库欣地区的原油库存增至4190万桶,创有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交易员雷蒙德·卡本说,近来油价上涨主要受恐慌情绪推动。利比亚局势影响的是投资者预期,对实际原油供应的影响有限。

    卡本分析,利比亚局势主要影响投资者心理,目前市场情绪非常紧张,对来自利比亚的任何新闻标题都非常敏感。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还来自于中东地区的也门、巴林和叙利亚等国家,他们还在猜测谁是下一个倒下的人。

    似乎世界石油银行沙特阿拉伯面临的危机就近在眼前。“巴林、阿曼、伊拉克、也门和约旦,几乎是头一回,每一个与沙特阿拉伯接壤的国家都在经历动荡。”英国《金融时报》说。

    “在中东的动荡局面恐怕出现多米诺效应,如果下一个倒下去的是巴林或者也门,那处在它们邻国位置的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可能会受到波及。”特纳说。卡本也说,一旦沙特出现问题,油价将急速攀升,甚至突破2008年创下的每桶147美元峰值。

    另外,目前非洲重要产油国尼日利亚也因大选问题出现不稳定隐患。市场观察人士分析,尼日利亚通常在大选期间容易出现动荡,从而影响原油生产。一旦日产石油220万桶的尼日利亚也陷入乱局,油价将面临巨大上涨压力。

    国际炒家的空间

    不过,对于未来局势的猜测,中国的专家显然不像西方媒体那么悲观。

    “现在的利比亚战争,不是利比亚的问题,而是西方国家的问题。”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石油能源安全问题专家查道炯看来,目前战而不决的状态,给了国际炒家很好的将油价炒高的理由。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当前局面迟迟无法清晰化,重要原因是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利益分配没有谈清楚。因为利比亚的石油大部分出口到了欧洲国家,而在这些国家中,意大利又占了大头。因此这次战争,意大利是站在幕后的。而法国是核电大国,如今,日本福岛核泄漏给欧洲国家敲响了警钟,法国急于寻找替代能源,最为顺手的就是天然气。利比亚正是天然气大国。英国又是传统上对利比亚影响比较大的国家。

    如今,三家对于利比亚控制权的争夺尚未清晰,战争也久拖不决。

    而这样利于国际炒家炒作的局面,在查道炯看来,对欧美国家没有任何坏处,因为没有成本。

    但是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提示,这样的局面显然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个遏制。

    据国际能源机构数据,如果2011年原油均价为每桶100美元,中国原油进口支出将达到2060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500亿美元。同时,原油价格上涨必将再度推高通胀。

    有专家认为,中国4月5日再次加息,就是出于对通胀的担忧。  打击欧元?

    与查道炯的看法不同,韩晓平认为,油价高企对欧洲并非没有坏处,而是会使千疮百孔的欧洲经济进一步下滑,欧元会更为疲软。

    “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元的地位被削弱,欧元是它最大的敌人。若是不想进一步被削弱,只能进一步打击欧元。”韩晓平提示,美国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态度,主张打,又撤出来,将一片乱局留给欧洲?

    目前看来,欧洲国家没有能力解决乱局,利比亚必将长期陷入战乱。这样首先会打击欧洲的石油进口,其次会导致欧盟的内部矛盾。

    “挑起利比亚战争,美国是‘一石数鸟’,有着长远的战略考虑。”韩晓平说。

    不过,他认为,奥巴马出于竞选连任的考虑,在大选之前,油价都不会被推得太高,只会保持在100美元之上。

    查道炯则认为,从现在的局面看,法国在打这场战争的时候就没有准备好,不见得会继续打下一个。

    而从伊拉克战争的经验看,只要局势稳定了,油价自然就会下滑。

    不过,韩晓平担心,一旦美国大选过后,奥巴马政府可能会制造更多的事件来推升油价。(记者乔继红、张皓雯 实习生陈丹青)   “三桶油”年报的那些事儿

    国际油价涨,中石油、中海油的业绩水涨船高,而中石化则受累于此

    无论对于政府、企业还是平头百姓,很少有公司能像“三桶油”这样牵动着人们的心。

    在过去的一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都交出了“很美”的业绩答卷,就连人们印象中常常喊亏损的中石化也交出了公司有史以来最给力的成绩单。

    高企的利润与早已打开随时待涨的调价窗口相呼应,三大石油公司财报多少让人看得有点不是滋味。

    里外上下都在涨

    财报显示,2010年,三大石油公司净利润总额高达2662亿元,也就是说,每天净赚约7.3亿元。

    在向投资者们汇报业绩的时候,“三桶油”不约而同地把功劳归因于油气产品价格上涨以及产量的增加。

    的确,金融海啸之后,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扶摇直上。纽约油价和伦敦油价较2009年分别上涨28.7%和29.2%。

    除了国际油价的上涨给石油公司助力之外,2010年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稳定运行,也让“三桶油”的业绩表现更加“给力”。2010年国内“三升一降”四次调整成品油价格,较2009年年底,汽油、柴油标准品价格分别累计上涨了630元/吨和620元/吨。难怪有人戏称“三桶油”应该对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说声“三克油”!

    此外,2010年国内天然气价格也实现了突破式上涨。自2010年6月1日起,我国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23元,涨幅达到24.9%。这是自2007年底以来,我国首次上调天然气出厂价格,无疑又为“三桶油”,尤其是国内天然气“大佬”中石油的业绩锦上添花。

    中石化希望油价跌

    分析“三桶油”的成绩单,不难看出,“三桶油”的喜与忧完全要看国际油价的脸色。

    以中石化为例,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原油价格在5个月内狂跌了100美元,再加上2008年底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让中石化扭转了长期以来炼油“亏损”的被动局面。2009年中石化创下了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20%的神话,而同年中石油净利润同比下滑9.35%;中海油净利润同比下滑33.6%。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油价这么快又重新发起了“高烧”。从金融危机创造的原油最低点36美元,到2011年4月5日的收盘价108.34美元,短短两年,纽约市场的原油价格涨了三倍。

    这让刚刚尝到甜头的中石化再度感到了压力,相比之下,中石油、中海油则等到了翻身的机会。从年报看,油气资源丰富的中石油和中海油业绩增幅喜人,而中石化2009年创造出的业绩增长120%的神话难以为继。

    在2011年国际油价继续上涨的大趋势下,主打上游牌的中石油、中海油仍将受益于国际油价的上涨,相比之下,以中下游业务为主的中石化则承受着上游原料涨价而下游成品油调价仍存的不确定性压力。

    2010年中石化加工的原油来源结构中,进口原油的比例在上升,自产原油占比在下降。年报显示,2010年中石化进口原油达1.65亿吨,同比上涨18.9%;使用公司境内自产原油为3513万吨,同比下降0.3%;来自中石油的原油有510万吨,同比下降27.7%;来自中海油的原油有691万吨,同比增长6.5%。

    经过测算,中石化原油的进口依赖度已高达77.78%,而中石油、中海油的炼油原料绝大多数依靠于自产油。如此之高的进口原油依赖度意味着中石化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更加敏感,受到的冲击也最大。  涨还是不涨

    原料涨价的压力下,石油公司常常喊着要求下游成品油涨价,尤其是每每到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打开之后。

    从我国成品油产量结构来看,50%的成品油来自中石化,30%左右来自中石油,剩下20%来自中海油以及庞大而零散的地方民营炼油厂。成品油调价与否对中石化来说是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也正是为此,中石化喊涨价时一向最为卖力。今年2月份,中石化组织员工在网上为成品油涨价造势的行为暴露之后,曾一度倍受非议。这也让中石化在日后有关成品油调价表态方面越来越谨慎。

    在2010年的财报中,中石油明确指出“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和幅度与既定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价格调整未完全到位”,而最受“委屈”的中石化年报中并未出现对成品油调价机制执行不足的“抱怨”。\

    3月22日,我国成品油调价的窗口再度打开。目前各种传闻称,此次调价可能在清明节后落实,汽柴油上调的幅度可能在350元~400元/吨之间。

    在举国上下全力防控通胀的背景下,“涨”还是“不涨”?发改委似乎面临着两难抉择,而石油公司更是面临着涨价挨骂,不涨价炼油“亏本”的尴尬境地。

    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表示,预计今年国家对成品油涨价可能继续采取“打折”措施,高油价下石油公司的炼油业务毛利可以得到保证,但盈利空间可能有限。

    为亏损做好准备

    仔细查看财报,有一个细节很值得关注:2010年财报中,中石化突然大幅度计提(计算和提取)了154.45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回收金额而造成的损失),比去年计提的74.53亿多出了79.92亿。相比之下,中石油仅计提了44.08亿的资产减值损失,不足中石化的三分之一。

    这是中石化上市十年以来,第二次大规模地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中石化第一次大规模计提发生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当年计提了166.17亿资产减值损失。同期,中石油也计提了247.65亿的史上最大规模资产减值损失。

    对此,海通证券石化行业分析师邓勇表示,此次计提损失的幅度超过市场预料,但可以在未来逐步释放出来,以平缓未来业绩的波动。

    历年年报显示,自2006年以来,中石化每年都计提减值损失,已累计计提479.77亿,平均每年计提96亿,相当于平均每年计提掉中石化15.7%的营业利润。如此高的损失计提,意味着中石化有着较多的“资金储备”可以平缓业绩的大幅波动,即使国际油价施压,国内成品油调价不给力,中石化的业绩也不至于“惨不忍睹”。(记者刘雪)

    链接:三大石油公司利润可观

    中石油:净利润:1400亿元同比增长:35.4%

    中石化:净利润:718亿元同比增长:13.7%

    中海油: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84.5%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