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武财神不是随便请的:哪个重点中学敢喊80分万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1:21:24

快乐*幸福*人生

  教育家林砺儒先生追思会变成时弊批判会

哪个重点中学敢喊80分万岁?

本报记者 堵力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17    [打印] [关闭]    “人在15岁到25岁时,属于潜人才,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们的基础教育要尽量减少杀伤力,保护杰出人才成长。”北京教育学院梅汝莉教授认为,教育家林砺儒先生的全人格教育理念值得我们今天借鉴,是抵制功利主义对基础教育侵蚀的利器。

    林砺儒先生是钱学森中学时代的校长,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钱老晚年曾经列出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17个人,中学校长教育家林砺儒是其中之一。林砺儒在北师大附中做校长期间培养的人才五花八门,与钱学森前后脚的同期学子,还有张岱年、于光远和十几位院士。

    哪个老师敢不催着孩子为最后20分奋斗

    11月14日,纪念林砺儒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师大附中举行。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场追思会竟然演变成对当今教育的批判会。而80这个数字,成为本次会议的关键词。

    钱学森上中学的时候,校长林砺儒把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看得非常重。所以钱老后来回忆,当时一般学生都是70多分,优秀学生80多分,几乎没人刻意追求满分。能考80分以上就是好学生,“但这80分是真正学来的扎扎实实的知识。什么时候考试,都能考出这样的成绩。”

    同样是北师大附中的老校友于光远也曾这样强调,我考试不要求高分,80分我就很满足了。考60分比较容易,在60分的基础上努力一把,可以考到70分,再努力一把可以考80分,80分再努一把力也许只能考到八十一二分,越往上越难,所以我就不要考高分,太浪费时间了。到了80分,我就去学新的东西。

    梅汝莉解释,学生要取得100分,付出的努力太大,80分已经很好了,为什么不能用20分的精力全面发展人格呢?“但是现在哪个老师敢不催着孩子为最后20分奋斗?家长能同意吗,高考能同意吗?!”

    教育跟上,中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脑科学的多元智能研究中发现,基础教育(包括高中)时期的孩子是潜人才,是人生的过渡期,才华能力都处于潜质状态。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却用显形的成果衡量他们,无疑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

    在林砺儒先生的理论中,中学教育不是某种职业的准备,而是建立“全人格”,为将来个性发展打基础。一个中学生培养文学素养不是为了当名作家或将来卖文讨饭;培养他科学素养也不是为了他成为科学家;艺术也一样,都是基础性的,为了激发他的人格活力。梅汝莉认为,只有这样的中学教育,才能让孩子不会成为有学历没学问,有教育没教养的人。“中学是沃土,而不是让人立刻成才的魔术箱!”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杜育红非常认同林砺儒先生的理论,“701分和702分有什么区别,状元的能力和榜眼探花有什么区别?我看700分以上的都是好学生,但媒体和家长就追着状元跑。”

    师大附中老教师纪强回忆了他1984年和另外3名附中老师到国防科工委拜会钱老的往事。

    纪强记得,当时钱老说林砺儒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当校长的时候附中探讨问题的空气民主自由,“了不起,现在的中学差远了。小学6年加中学6年应该赶上大学二年级才对”。

    当时,报纸上说有两个大连的孩子瞒着父母到岛上去玩,失踪几天将大人急死了。钱老却说,我支持他们,年轻人就是要这样。他对现在的教育有点意见,用了8个字“五花大绑、限制太多”。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刚从美国回来,得到许多新信息。奥巴马政府将1200亿美元投入教育,最近又拿出50亿美元振兴教育创新,还宣布将派10万大学生到全世界学习。“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感,世界是平的是热的是挤的,教育跟上,中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学校要有勇气,把分数看淡一点

    其实,应试教育对中国孩子创新能力的戕害已经是老话题了,但为什么媒体、官员、教育专家多年来万箭齐发,这个靶子仍然屹立不倒呢?林砺儒确实培养出了不少中国当代的大师,然而他的这剂老药方是否能医治今天的新病?

    中国在转型期各种竞争异常激烈,社会矛盾在步步下移,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要进入应试链条,而这是违背人的成长规律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与会者指出,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你死我活的,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必然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也反对“让孩子用80%的精力去学习那20%他很难搞懂的知识,其实就为了高考增加5分10分”,但她同样要考虑的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那些县中,教师水平和各方面条件有限,学生们必须加班加点地奋斗,一分两分地争取以改变命运。

    “所以教育决策者既要有所作为又要保持冷静。”陈小娅对目前高中的同质化倾向非常忧虑,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高中应该多样化有特色。

    高中是人分化最重要的阶段,要从普及的中学教育中拔出创新性人才,高中的改革应该力避大一统。陈副部长鼓励部分像师大附中这样底子厚、师资强的高中从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跳开一些。“学校要有勇气,把分数、排名看淡一点。”她透露,正在研究政策给这些传统优势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80分万岁,会得到很多高中生的欢迎,他们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体验人生,探索课本以外的世界。有了陈小娅副部长的鼓励,有了钱学森的成才经验,但有多少学校、家长敢于实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