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墓天书 有声小说:心理教师要扮好的五个角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8:08:30

心理教师要扮好的五个角色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开展,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课,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设立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等。受师资制约,大部分学校的心理教师仍由科任老师兼任,专职较少。参差不齐、能力不一的现状使一些心理教师在从事心育工作时,还容易受自身原有的角色干扰,出现角色混乱和思维定势,产生某些非专业性的行为和言语,如以德育方法代替心育,个人好恶和价值判断出现于辅导过程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育的实效。因此,作为中小学的心理教师,必须要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实战技能,扮演好几个角色。

1、  心理辅导(咨询)员:

这是最能体现心理作用的角色。从经验来看,他人往往通过考察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的转变情况来评价心理咨询效果和认同其作用。例如某学生经过几次辅导,能自觉调整言行,积极发展自我,那么他的科任教师和同学就会感受到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神奇力量,彼此也就增强了对心理咨询作用的信任,在处理心理困扰问题时就容易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另外,由于近年来教师的心理问题率不断上升,因此还必须走出咨询对象狭隘化倾向,做好教师心理咨询工作。

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问题、适应问题、成长和发展问题,如人际交往、学习、情绪、自我、职业、青春期等,还包括宣传、作好咨询记录和整理、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等;还要注意判断和识别正常和异常精神活动,明白专业能力的范围和辅导对象,恪守心理咨询的道德准则等。

扮演好这一角色,需要不断加强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修养。

2、  教育顾问

中小学的心理咨询不同于卫生系统的具有较重的治疗色彩的医患式心理咨询,它带有显著的学校教育特征,有着浓厚的教育学基础,是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知识的整合。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特点,而学校心理咨询又必须以尊重教育规律为前提。

许多家长和班主任在遇到教育问题时,往往前来咨询教育子女(学生)的具体技术技巧;咨询过程中也常发现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家长或教师不尊重(懂)学生心理和教育规律有关。如果只从心理学或教育学角度出发,很容易失之偏颇。所以,中小学的心理教师在钻研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应下大力气学习教育学的知识。唯有彼此融合,方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顾问和助手。

3、  心理教师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就对咨询改变的影响因素来说,辅导老师的人格变量甚于他的专业经验。心理教师出现在课堂上,他对学生的影响首先就是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温和、自信、幽默、真诚和尊重这些特质很容易与学生结成一种类似于咨访关系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即有“治疗”作用,也是其他改变因素的“传送带”和支持物。如此容易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增强学生对心理教师的信任和好感,“亲其师,信其道”,打开心扉,关注自身成长。

因此,心理教师应当首先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修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做好本职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活动课,宣传心理健康,消除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咨询的偏见和误解,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教给他们基本的心理调节的技术和方法等。

4、 科任教师

前面也提到,中小学的心理教师大都是“半路出家”,他们除了搞心育工作之外,还有自己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两种工作虽然从理论上讲,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特别是心育的某些工作方法和理论对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升学、分数、名次和成绩还是衡量教育质量时重要的甚至是唯一指标,而搞心育工作特别是做心理辅导时常常会牵扯精力,占用大量时间,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状态,有时很难兼顾。这就要求心理教师及时调整策略,努力搞好本学科教学,在“教有余力”的时候进行心育工作,否则容易使自己陷入尴尬局面,弄得不伦不类,招来非议,影响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心育工作。科任教师把该教的学科教好了,无形中也就增添自身威信和解释说服的力量,非常利于心育工作(特别是学习辅导方面)的开展。

5、普通的人

这主要指心理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要防止自身角色的干扰,犯“好为人师”的毛病。如果无法摆脱自身职业角色的桎梏,动辄用心理分析去看待和解释生活的现象和事物,或者动辄以专家自居,批评其他科任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不懂心理和教育规律,则可能紧张与周围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心理教师既要从事学科教学又要搞心育,往往比较忙碌,鲜有闲暇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不仅自己紧张疲惫,出现职业倦怠感,也容易引来抱怨和不满。 

因此,心理教师要学会卸下面具,把自己还原成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自我调节,善待情绪。会生活、热爱生活,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才会更深,而这种态度本身也会促进心育工作,特别会对咨询中当事人起到一定的感染作用。

 

总之,心理教师要协调好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冲突,既要能“演”好该演的角色——进得去,又要能以一颗坦然的心去享受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出得来,才会大大促进心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