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青云志第十集网盘:2011年高考热点素材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5:40:47
素材快线

解放日报2010年6月28日报道  又是一年揭榜时,各地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们纷纷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季最受瞩目的“明星”。然而,此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例如,1977年广东省高考状元余乃明现为广东实验中学退休教师;1981年重庆高考状元敖刚现为《重庆晚报》编辑,1981年海南省高考状元符策虎北京大学毕业后现在某房地产公司工作。1982年湖北高考状元刘向耘北京大学毕业后现为中国人民银行职员。1984年福建高考状元李锦明北京大学毕业后现为厦门市公证员。1989年甘肃高考状元吴小琛现为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1994年陕西高考状元楚怀湘清华大学毕业后现为上海某企业电子工程师。

    多向运用

一直以来,高考“状元”都是个热门话题,尽管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每年的高考之后人们又无法绕过这个话题。对于这则素材,我们进行可以多角度解读。

一、从社会热捧高考“状元”的角度,可立意或论证论题:①一时的热捧不如多关心他们漫长的“后半程”(最佳角度)②“状元情结”与利益链;③热捧“状元”不利于人才成长;④“状元效应”引发生源抢夺战;⑤过度热捧很可能带来“自我膨胀”。

二、从“状元”自身角度,可立意或论证论题:①高考高分不等于今后的发展高度;(最佳角度)②树立远大理想,不要沉迷于一时的辉煌;③大学,让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三、从高考录取制度的角度,可立意或论证论题:①高分不等于高能;②“状元效应”致使素质教育举步维艰;③大学应注重培养人才而非争夺“状元”;④国外大学部热捧高考状元。

[失误论题]①高考“状元”,高中教育的成功路;②热捧“状元”,就是重视人才。(解说:这则材料是对热捧“状元”的理性思考,即冷思考,如果对热捧“状元”大加褒奖,就偏了)

    论证示例

例1  状元制造≠成功教育    

  状元效应”引发“动作变形”。这不仅对学生个体CaMj5c9AT产生不利影响,更可能带来教育理念的扭曲,)y mbLgp(LkUGhKU+1vN%^BxG#kG+Vs03Q使教育改革更加举步维艰。

     一位校长m说:“一本率高,高分考生多,学校更获认可。如果能出个文科、理科状元就更好了。”另一所中学分管招生的副校长道出苦衷:现在民间每年都有高中排名表,主要以高考成绩英雄”,“好学校靠生源,之所以搏高考,也是为了今后吸引好生源。如此循环,学校才能保住品质。”

    专家担忧,在如此高压下,即使在高考中取得了一时的辉煌,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已消失殆尽,如此疲惫身心,如何投入大学更高要求的学习?更不要说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终身学习了。只有在中学教育中回归“育人”本原,才是对学生、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态度。

例2   大学的任务是保持高考状元的后续发展

    今天的高考状元,并不等于今后的良好发展。这就如同跑马拉松在前100米、前200米的时候可能跑得非常领先,但是并不能够说明你以后还能够领先”。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曾说,“进北大的学生高考分数相差多分是常事,很多相对低分的学生大学4年下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哈佛、耶鲁等学校也没有把美国各个州的第一名都招去。优秀的学生在本质上没什么差别,关键看大学有没有本事把这批学生培养出来。高校不应看重招了多少高考‘状元’,更多关注的应是能否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才环境。”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考生在学习上的天分,让他们在大学、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发光发热,成为建设祖国的“行业状元”,理应成为各方深思的课题。

例3  热捧高考状元凸显素质教育的举步维艰 

“高考状元热”难以降温,除了公众心理根深蒂固的“状元情结”外,炒作“高考状元”的更真实目的是扩大学校名声、推销厂家商品,而“高考状元”们则可能在商业泡沫破灭的某天沦为被嘲讽、攻击的对象甚至是替罪羊。在今天,“高考状元”最本质的性质其实是满足公众隐微文化心理与实现商业目的的社会消费品。

对“高考状元”的痴迷也反映了素质教育工作本身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迷津,只有素质教育真正深入人心,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乐趣与对知识的诚挚向往,新的教育价值判断标准也将油然而生——其中的因果关系不能倒置。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负有更多的责任,在包括高招录取在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坚持更加科学、透明与公正的原则,削弱“高考状元”的价值标杆作用,才能完善现代教育体制。


罹难150年:圆明园的风雨沧桑路

 

热点素材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积累几千年中华文化、凝聚中国人民无限智慧的灿烂宝库。然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北京,劫掠并焚毁了这座皇家御苑。这是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空前的文化浩劫。

150年来,圆明园是中国人心中一个永远的伤痛!国家图书馆馆藏近1.5万件样式雷图档,包括圆明园、颐和园、故宫、清东陵和清西陵以及众多王府等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保留下来的极为珍贵的图纸资料。

1860年的一场大火,将圆明园的历史——之前和往后总共300年的历史一刀两断。前150年,她是清王朝辉煌的缩影,是天朝上国璀璨的明珠;后150年,在国人失败与仇恨的情绪纠缠中,凄风苦雨里的断壁残垣,逐渐演变成了民族深重苦难里最为具象的耻辱柱。

 

    素材解读

    立意:

    本素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民族的耻辱”,这是本素材的常规立意,也是学生最普遍的立意。这样立意,不能说错,但也不能出彩。细读本素材,可以从细节里总结出不少新的立意,比如:

1.从“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北京,劫掠并焚毁了这座皇家御苑。这是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空前的文化浩劫。”可以立意“资本主义文明沾满了血腥味”或“一个民族的文化耻辱”。

2、从“150年来,圆明园是中国人心中一个永远的伤痛!”可以立意为“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痛”。

3、从“后150年,在国人失败与仇恨的情绪纠缠中,凄风苦雨里的断壁残垣,逐渐演变成了民族深重苦难里最为具象的耻辱柱。”可以立意为“耻辱柱,不仅仅是落后挨打的象征,而是民主强大的动力”。

……

结构:

很明显,本素材最适合运用于议论文,作为例证,出现在文中最合适。但如运用得当,也可以作为开头,以她的故事引出观点。

剪裁:

运用本素材时,可以详细叙述它的某一细节,来证明观点;也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素材精粹,与其他素材形成排比句来例证。两种运用,一详一略,须仔细把握。

 

精彩速用

话题1. 落后就要挨打

用法:详细叙述,例证论点。

在一个半世纪中,有关圆明园的争执一直沸沸扬扬。清廷应对的失误与英法联军的残暴,重建或保护遗址,救回流散文物还是保持现状……只要是圆明园,就是永远的新闻。而有一个声音最终成了主流,且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逻辑上斩钉截铁的结论,因为出自领袖之口而勿庸置疑。圆明园的被焚也变得顺理成章。事实上,类似的推论并不鲜见:清廷腐败,中国自外于现代文明,落后与自大导致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

话题二:圆明园文物流失,谁之过?

用法:以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观点

圆明园鼠首兔首拍卖消息传出,在官方尚无明确表态的情况下,中国67名律师拟通过法律途径阻止拍卖,民间追索流失文物的声音由此升温。随后,中国外交部回应法国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1g铜像。至此,官方、民间的意见表达在互动中渐趋一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就指出:圆明园12生肖工本、工艺等并不特别,价值顶多几十万元人民币。它们的价值,不是经济和艺术价值,而是政治价值,因$(为这是侵略者的罪证。

不过,扰攘喧嚣中,也摇曳着很多看似理性其实更容易激发民族义愤的话语。或许是为了给中国人“降温”,很多论者试图揭出包括圆明园在内的很多文物遗址其实是中国人自己毁掉的“史实”。然而,即便“果真如此”,怕也不能开脱了或者干脆替代了侵略者烧杀掠夺的史实。这是两码事,此刻搅和在一起,只能是扬汤止沸,让事情越来越乱。

 

热点佳作

请以“圆明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60分)

铭记耻辱,还是怀念辉煌?

——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

叶廷芳

美是不可重复的。生前的圆明园乃是中华民族五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的产物,还有151年国家巨额财力的付出。对于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

      圆明园的罹难是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堪为奇耻大辱的一幕,是中国从历来的强国沦为弱国的最鲜明的标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现存的圆明园遗址看作极为珍贵的历史见证。保护圆明园遗址的原貌就是保护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近来经常听到一种强调,即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并不是英法联军焚烧后的现状,而是国人抢劫偷盗的结果。不错,当时敌人没有也不可能烧得那么彻底,那些不争气的同胞也应该受到谴责的。但我要打个比方:如果把生前的圆明园比作一只天鹅。一天她被歹徒杀死了,接着其他人拔去了她的羽毛,割走了她身上的肌肉。试问:作为控诉刽子手的罪证,羽毛丰满的天鹅的尸体与只剩骨架的天鹅的尸体有本质的区别吗?想以此遗址非彼遗址的区别来否认现遗址的历史见证价值,进而为复建圆明园辩护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对于圆明园遗址的态度应该遵循国际通行的理念和原则,遵循我国已经签署的有关国际协定或公约,目前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匆匆忙忙地进行草率的1/10的复建,而是在科学指导下的研究和发掘。近年来从含经堂和九州清晏金鱼池的开挖表明,圆明园大量的覆土掩盖下的古建筑遗址仍留有像样的基础遗存。有条件、有计划地使这些遗存展现出来,将使圆明园成为一座壮观的废墟遗址。北京作为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城和近千年历史的古都,应该有一座或几座震撼人心的废墟遗存见证她的不凡的身份。目前在园内进行的某些复建工作,如修复那些已经毁坏的桥梁、亭子等,都是对文物的破坏,将对圆明园遗址的申遗工作造成障碍,必须立即停止。须知,昔日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已经被人杀死了,再也不可能复活了!但她的亡灵已涅槃出新的生命,这就是文物的生命。如若把已被毁坏的物件修复了,等于把文物的生命又杀死了,这无异于圆明园的再一次遭劫!

美是不可重复的。生前的圆明园乃是中华民族五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的产物,还有151年国家巨额财力的付出。对于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

【名师点评】文章从“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展开论述,立论角度新颖,主题鲜明。文章第二段运用比喻论证,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对敌对很具杀伤力。最后,文章以“美是不可重复的”作结,观点新颖,很有说服力。

                  

热点链接:(200字内)

圆明园遗失文物难确证  海外寻宝第一站受挫

   150年前的圆明园那场冲天大火中,究竟有多少文物流失国外,至今尚无清晰答案。

   2009年10月18日,圆明园遇焚149周年之际,在国内某著名企业的赞助下,圆明园遗址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刘阳,决定到海外搜集圆明园流失文物资料。然而,寻宝小组只从费城艺术博物馆等地带回了珍贵文物的影像资料,因没有带回一两个圆明园价值百万的瓶子或古董宝贝而备受非议,,第一站美国之行的海外寻宝计划即告搁浅。

维基揭秘,揭开了谁家的遮丑布


热点素材

维基揭秘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成立于2006年12月。阿桑奇创建网站的目的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同时也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的好地方。其目标是发挥最大的政治影响力该网站声称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维基揭秘”没有公开自己的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该网站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

维基揭秘所提供的揭秘文档比任何传媒或情报机构提供的更能起到监督作用。维基揭秘认为,监督需要公开的信息。历史上,信息曾是代价昂贵的,人的生命和人权曾因此收到践踏。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 ,在互联网上,加密技术的发展使得传达敏感信息的风险降低。

维基揭秘认为,保持一个政府诚实不仅仅是该国人民的责任,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民也有权利监督别国政府。

因为“维基揭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它也成为美国及其它一些政府的“眼中钉”。

 

素材解读

立意:

本素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揭破秘密”,这是本素材的常规立意,也是学生最普遍的立意。这样立意,不能说错,但也不能出彩。细读本素材,可以从细节里总结出不少新的立意,比如:

1.从“创建网站的目的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同时也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的好地方”可以立意“一个世界性‘警察局’已经横空出世”。

2、从“‘维基揭秘’ 没有公开自己的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可以立意为“揭秘者也怕被揭秘”,或者“揭秘者遭遇安全忧患”。

3、从“它也成为美国及其它一些政府的‘眼中钉’,可以立意为“自称最民主最透明的国家——美国,其民主政治到底有多少透明度?”

……

结构:

   很明显,本素材最适合运用于议论文,作为例证,出现在文中最合适。但如运用得当,也可以作为开头,以“维基揭秘”引出观点。

剪裁:

   运用本素材时,可以详细叙述它的某一细节,来证明观点;也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素材精粹,与其他素材形成排比句来例证。两种运用,一详一略,须仔细把握。

 

精彩速用

话题1. 威武不能屈

用法:详细叙述,例证论点。

一个被称为“维基揭秘”的网站横空出世之后,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网站通过曝光秘密资料很快走红,网站的创始人阿桑奇也在一段“性史”中被美国政府通缉并被美国盟友——英国依法逮捕。此人虽然已经获得保释,但美国并未放弃对他的追击。有趣的是,此人多次扬言,如果他遭遇不测——比如被暗杀,其在网络上隐藏着的“高度机密”文件会在友人的协助下曝光。不但给想置他于死地的美国政府出了难题,而且留下了巨大悬念以吊人的胃口。

 

话题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法:以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观点

  直到如今,当我们粗略盘点一下维基揭秘已经曝光的资料,发现在不少舆论铺天盖地的营造因为机密曝光导致美国国家利益受损之氛围的过程中,真正有损美国国家利益的资料不但不多。冷静分析下来,这是通过“美式苦肉计”上演的一曲曲指责盟国唯我独尊、贬损他国抬高自己、挑动别国内部矛盾为己所用的另类宣传战和心理战,是典型的“借人口中言,传他内心事”的真实写照。

 

热点佳作

请以“秘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60分)

维基揭秘,惹怒谁了

南方网

如果人们把阿桑奇从“秘密权”入手通过“透明化”来驯服公权力的努力,视为是对国家合法性的挑战,将会发现,国家合法性的衰落及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我们这个全球化时代的主流政治脉搏,而互联网是最有效却也最混乱的那个呈现平台。

  “世间一切罪恶,都包藏在秘密的中间,罪恶是秘密的内容,秘密是罪恶的渊薮。我们若想禁绝罪恶,必须揭破秘密。”1919年2月16日,李大钊化名“明明”以《秘密外交》为题,刊发在《每周评论》上的这段话,挪用作时下正热的“维基揭秘”广告词,恰当至极。

  几个月来,维基揭秘真正引起轰动的是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在听到各国领导人彼此嘲讽挖苦的“真心话”;看到诸如北约的防俄计划,泰国皇室成员可能卷入政变,英国释放洛克比空难的利比亚罪犯是因怕遭到卡扎菲的报复,希拉里要求监听联合国官员,西班牙政府几乎所有阁员都厌恶其首相,哈萨克斯坦腐败严重是个黑社会国家等所谓的“秘密”之后,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判断:秘密外交仍是国际政治的全部,政治领导人个个两面三刀,由国家所主导的外交活动充满了令人作呕的丑陋与恶。

  100年前,李大钊的时代,“秘密外交”受到了第一次严峻的挑战。各国秘密签订的种种协约最终使欧洲深陷水深火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秩序的反思者终于出现。美国总统威尔逊历史性的“十四点和平原则”第一点,便要求废除秘密外交,认为外交事务必须处在公众的视野之内。

  然而100年后,当年扯起废除秘密外交大旗的美国,成了后起的革命者“维基揭秘”最大的敌人。难道美国已从当年的进步分子堕落为阻挡时代前行的拦路虎?难道百年之后,国际秩序和世界体系又到了重大调整的历史时刻?

素材快线

解放日报2010年6月28日报道  又是一年揭榜时,各地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们纷纷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季最受瞩目的“明星”。然而,此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例如,1977年广东省高考状元余乃明现为广东实验中学退休教师;1981年重庆高考状元敖刚现为《重庆晚报》编辑,1981年海南省高考状元符策虎北京大学毕业后现在某房地产公司工作。1982年湖北高考状元刘向耘北京大学毕业后现为中国人民银行职员。1984年福建高考状元李锦明北京大学毕业后现为厦门市公证员。1989年甘肃高考状元吴小琛现为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1994年陕西高考状元楚怀湘清华大学毕业后现为上海某企业电子工程师。

    多向运用

一直以来,高考“状元”都是个热门话题,尽管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每年的高考之后人们又无法绕过这个话题。对于这则素材,我们进行可以多角度解读。

一、从社会热捧高考“状元”的角度,可立意或论证论题:①一时的热捧不如多关心他们漫长的“后半程”(最佳角度)②“状元情结”与利益链;③热捧“状元”不利于人才成长;④“状元效应”引发生源抢夺战;⑤过度热捧很可能带来“自我膨胀”。

二、从“状元”自身角度,可立意或论证论题:①高考高分不等于今后的发展高度;(最佳角度)②树立远大理想,不要沉迷于一时的辉煌;③大学,让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三、从高考录取制度的角度,可立意或论证论题:①高分不等于高能;②“状元效应”致使素质教育举步维艰;③大学应注重培养人才而非争夺“状元”;④国外大学部热捧高考状元。

[失误论题]①高考“状元”,高中教育的成功路;②热捧“状元”,就是重视人才。(解说:这则材料是对热捧“状元”的理性思考,即冷思考,如果对热捧“状元”大加褒奖,就偏了)

    论证示例

例1  状元制造≠成功教育    

  状元效应”引发“动作变形”。这不仅对学生个体CaMj5c9AT产生不利影响,更可能带来教育理念的扭曲,)y mbLgp(LkUGhKU+1vN%^BxG#kG+Vs03Q使教育改革更加举步维艰。

     一位校长m说:“一本率高,高分考生多,学校更获认可。如果能出个文科、理科状元就更好了。”另一所中学分管招生的副校长道出苦衷:现在民间每年都有高中排名表,主要以高考成绩英雄”,“好学校靠生源,之所以搏高考,也是为了今后吸引好生源。如此循环,学校才能保住品质。”

    专家担忧,在如此高压下,即使在高考中取得了一时的辉煌,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已消失殆尽,如此疲惫身心,如何投入大学更高要求的学习?更不要说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终身学习了。只有在中学教育中回归“育人”本原,才是对学生、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态度。

例2   大学的任务是保持高考状元的后续发展

    今天的高考状元,并不等于今后的良好发展。这就如同跑马拉松在前100米、前200米的时候可能跑得非常领先,但是并不能够说明你以后还能够领先”。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曾说,“进北大的学生高考分数相差多分是常事,很多相对低分的学生大学4年下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哈佛、耶鲁等学校也没有把美国各个州的第一名都招去。优秀的学生在本质上没什么差别,关键看大学有没有本事把这批学生培养出来。高校不应看重招了多少高考‘状元’,更多关注的应是能否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才环境。”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考生在学习上的天分,让他们在大学、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发光发热,成为建设祖国的“行业状元”,理应成为各方深思的课题。

例3  热捧高考状元凸显素质教育的举步维艰 

“高考状元热”难以降温,除了公众心理根深蒂固的“状元情结”外,炒作“高考状元”的更真实目的是扩大学校名声、推销厂家商品,而“高考状元”们则可能在商业泡沫破灭的某天沦为被嘲讽、攻击的对象甚至是替罪羊。在今天,“高考状元”最本质的性质其实是满足公众隐微文化心理与实现商业目的的社会消费品。

对“高考状元”的痴迷也反映了素质教育工作本身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迷津,只有素质教育真正深入人心,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乐趣与对知识的诚挚向往,新的教育价值判断标准也将油然而生——其中的因果关系不能倒置。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负有更多的责任,在包括高招录取在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坚持更加科学、透明与公正的原则,削弱“高考状元”的价值标杆作用,才能完善现代教育体制。


罹难150年:圆明园的风雨沧桑路

 

热点素材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积累几千年中华文化、凝聚中国人民无限智慧的灿烂宝库。然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北京,劫掠并焚毁了这座皇家御苑。这是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空前的文化浩劫。

150年来,圆明园是中国人心中一个永远的伤痛!国家图书馆馆藏近1.5万件样式雷图档,包括圆明园、颐和园、故宫、清东陵和清西陵以及众多王府等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保留下来的极为珍贵的图纸资料。

1860年的一场大火,将圆明园的历史——之前和往后总共300年的历史一刀两断。前150年,她是清王朝辉煌的缩影,是天朝上国璀璨的明珠;后150年,在国人失败与仇恨的情绪纠缠中,凄风苦雨里的断壁残垣,逐渐演变成了民族深重苦难里最为具象的耻辱柱。

 

    素材解读

    立意:

    本素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民族的耻辱”,这是本素材的常规立意,也是学生最普遍的立意。这样立意,不能说错,但也不能出彩。细读本素材,可以从细节里总结出不少新的立意,比如:

1.从“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北京,劫掠并焚毁了这座皇家御苑。这是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空前的文化浩劫。”可以立意“资本主义文明沾满了血腥味”或“一个民族的文化耻辱”。

2、从“150年来,圆明园是中国人心中一个永远的伤痛!”可以立意为“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痛”。

3、从“后150年,在国人失败与仇恨的情绪纠缠中,凄风苦雨里的断壁残垣,逐渐演变成了民族深重苦难里最为具象的耻辱柱。”可以立意为“耻辱柱,不仅仅是落后挨打的象征,而是民主强大的动力”。

……

结构:

很明显,本素材最适合运用于议论文,作为例证,出现在文中最合适。但如运用得当,也可以作为开头,以她的故事引出观点。

剪裁:

运用本素材时,可以详细叙述它的某一细节,来证明观点;也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素材精粹,与其他素材形成排比句来例证。两种运用,一详一略,须仔细把握。

 

精彩速用

话题1. 落后就要挨打

用法:详细叙述,例证论点。

在一个半世纪中,有关圆明园的争执一直沸沸扬扬。清廷应对的失误与英法联军的残暴,重建或保护遗址,救回流散文物还是保持现状……只要是圆明园,就是永远的新闻。而有一个声音最终成了主流,且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逻辑上斩钉截铁的结论,因为出自领袖之口而勿庸置疑。圆明园的被焚也变得顺理成章。事实上,类似的推论并不鲜见:清廷腐败,中国自外于现代文明,落后与自大导致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

话题二:圆明园文物流失,谁之过?

用法:以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观点

圆明园鼠首兔首拍卖消息传出,在官方尚无明确表态的情况下,中国67名律师拟通过法律途径阻止拍卖,民间追索流失文物的声音由此升温。随后,中国外交部回应法国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1g铜像。至此,官方、民间的意见表达在互动中渐趋一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就指出:圆明园12生肖工本、工艺等并不特别,价值顶多几十万元人民币。它们的价值,不是经济和艺术价值,而是政治价值,因$(为这是侵略者的罪证。

不过,扰攘喧嚣中,也摇曳着很多看似理性其实更容易激发民族义愤的话语。或许是为了给中国人“降温”,很多论者试图揭出包括圆明园在内的很多文物遗址其实是中国人自己毁掉的“史实”。然而,即便“果真如此”,怕也不能开脱了或者干脆替代了侵略者烧杀掠夺的史实。这是两码事,此刻搅和在一起,只能是扬汤止沸,让事情越来越乱。

 

热点佳作

请以“圆明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60分)

铭记耻辱,还是怀念辉煌?

——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

叶廷芳

美是不可重复的。生前的圆明园乃是中华民族五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的产物,还有151年国家巨额财力的付出。对于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

      圆明园的罹难是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堪为奇耻大辱的一幕,是中国从历来的强国沦为弱国的最鲜明的标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现存的圆明园遗址看作极为珍贵的历史见证。保护圆明园遗址的原貌就是保护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近来经常听到一种强调,即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并不是英法联军焚烧后的现状,而是国人抢劫偷盗的结果。不错,当时敌人没有也不可能烧得那么彻底,那些不争气的同胞也应该受到谴责的。但我要打个比方:如果把生前的圆明园比作一只天鹅。一天她被歹徒杀死了,接着其他人拔去了她的羽毛,割走了她身上的肌肉。试问:作为控诉刽子手的罪证,羽毛丰满的天鹅的尸体与只剩骨架的天鹅的尸体有本质的区别吗?想以此遗址非彼遗址的区别来否认现遗址的历史见证价值,进而为复建圆明园辩护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对于圆明园遗址的态度应该遵循国际通行的理念和原则,遵循我国已经签署的有关国际协定或公约,目前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匆匆忙忙地进行草率的1/10的复建,而是在科学指导下的研究和发掘。近年来从含经堂和九州清晏金鱼池的开挖表明,圆明园大量的覆土掩盖下的古建筑遗址仍留有像样的基础遗存。有条件、有计划地使这些遗存展现出来,将使圆明园成为一座壮观的废墟遗址。北京作为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城和近千年历史的古都,应该有一座或几座震撼人心的废墟遗存见证她的不凡的身份。目前在园内进行的某些复建工作,如修复那些已经毁坏的桥梁、亭子等,都是对文物的破坏,将对圆明园遗址的申遗工作造成障碍,必须立即停止。须知,昔日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已经被人杀死了,再也不可能复活了!但她的亡灵已涅槃出新的生命,这就是文物的生命。如若把已被毁坏的物件修复了,等于把文物的生命又杀死了,这无异于圆明园的再一次遭劫!

美是不可重复的。生前的圆明园乃是中华民族五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的产物,还有151年国家巨额财力的付出。对于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

【名师点评】文章从“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展开论述,立论角度新颖,主题鲜明。文章第二段运用比喻论证,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对敌对很具杀伤力。最后,文章以“美是不可重复的”作结,观点新颖,很有说服力。

                  

热点链接:(200字内)

圆明园遗失文物难确证  海外寻宝第一站受挫

   150年前的圆明园那场冲天大火中,究竟有多少文物流失国外,至今尚无清晰答案。

   2009年10月18日,圆明园遇焚149周年之际,在国内某著名企业的赞助下,圆明园遗址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刘阳,决定到海外搜集圆明园流失文物资料。然而,寻宝小组只从费城艺术博物馆等地带回了珍贵文物的影像资料,因没有带回一两个圆明园价值百万的瓶子或古董宝贝而备受非议,,第一站美国之行的海外寻宝计划即告搁浅。

维基揭秘,揭开了谁家的遮丑布


热点素材

维基揭秘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成立于2006年12月。阿桑奇创建网站的目的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同时也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的好地方。其目标是发挥最大的政治影响力该网站声称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维基揭秘”没有公开自己的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该网站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

维基揭秘所提供的揭秘文档比任何传媒或情报机构提供的更能起到监督作用。维基揭秘认为,监督需要公开的信息。历史上,信息曾是代价昂贵的,人的生命和人权曾因此收到践踏。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 ,在互联网上,加密技术的发展使得传达敏感信息的风险降低。

维基揭秘认为,保持一个政府诚实不仅仅是该国人民的责任,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民也有权利监督别国政府。

因为“维基揭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它也成为美国及其它一些政府的“眼中钉”。

 

素材解读

立意:

本素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揭破秘密”,这是本素材的常规立意,也是学生最普遍的立意。这样立意,不能说错,但也不能出彩。细读本素材,可以从细节里总结出不少新的立意,比如:

1.从“创建网站的目的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同时也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的好地方”可以立意“一个世界性‘警察局’已经横空出世”。

2、从“‘维基揭秘’ 没有公开自己的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可以立意为“揭秘者也怕被揭秘”,或者“揭秘者遭遇安全忧患”。

3、从“它也成为美国及其它一些政府的‘眼中钉’,可以立意为“自称最民主最透明的国家——美国,其民主政治到底有多少透明度?”

……

结构:

   很明显,本素材最适合运用于议论文,作为例证,出现在文中最合适。但如运用得当,也可以作为开头,以“维基揭秘”引出观点。

剪裁:

   运用本素材时,可以详细叙述它的某一细节,来证明观点;也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素材精粹,与其他素材形成排比句来例证。两种运用,一详一略,须仔细把握。

 

精彩速用

话题1. 威武不能屈

用法:详细叙述,例证论点。

一个被称为“维基揭秘”的网站横空出世之后,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网站通过曝光秘密资料很快走红,网站的创始人阿桑奇也在一段“性史”中被美国政府通缉并被美国盟友——英国依法逮捕。此人虽然已经获得保释,但美国并未放弃对他的追击。有趣的是,此人多次扬言,如果他遭遇不测——比如被暗杀,其在网络上隐藏着的“高度机密”文件会在友人的协助下曝光。不但给想置他于死地的美国政府出了难题,而且留下了巨大悬念以吊人的胃口。

 

话题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法:以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观点

  直到如今,当我们粗略盘点一下维基揭秘已经曝光的资料,发现在不少舆论铺天盖地的营造因为机密曝光导致美国国家利益受损之氛围的过程中,真正有损美国国家利益的资料不但不多。冷静分析下来,这是通过“美式苦肉计”上演的一曲曲指责盟国唯我独尊、贬损他国抬高自己、挑动别国内部矛盾为己所用的另类宣传战和心理战,是典型的“借人口中言,传他内心事”的真实写照。

 

热点佳作

请以“秘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60分)

维基揭秘,惹怒谁了

南方网

如果人们把阿桑奇从“秘密权”入手通过“透明化”来驯服公权力的努力,视为是对国家合法性的挑战,将会发现,国家合法性的衰落及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我们这个全球化时代的主流政治脉搏,而互联网是最有效却也最混乱的那个呈现平台。

  “世间一切罪恶,都包藏在秘密的中间,罪恶是秘密的内容,秘密是罪恶的渊薮。我们若想禁绝罪恶,必须揭破秘密。”1919年2月16日,李大钊化名“明明”以《秘密外交》为题,刊发在《每周评论》上的这段话,挪用作时下正热的“维基揭秘”广告词,恰当至极。

  几个月来,维基揭秘真正引起轰动的是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在听到各国领导人彼此嘲讽挖苦的“真心话”;看到诸如北约的防俄计划,泰国皇室成员可能卷入政变,英国释放洛克比空难的利比亚罪犯是因怕遭到卡扎菲的报复,希拉里要求监听联合国官员,西班牙政府几乎所有阁员都厌恶其首相,哈萨克斯坦腐败严重是个黑社会国家等所谓的“秘密”之后,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判断:秘密外交仍是国际政治的全部,政治领导人个个两面三刀,由国家所主导的外交活动充满了令人作呕的丑陋与恶。

  100年前,李大钊的时代,“秘密外交”受到了第一次严峻的挑战。各国秘密签订的种种协约最终使欧洲深陷水深火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秩序的反思者终于出现。美国总统威尔逊历史性的“十四点和平原则”第一点,便要求废除秘密外交,认为外交事务必须处在公众的视野之内。

  然而100年后,当年扯起废除秘密外交大旗的美国,成了后起的革命者“维基揭秘”最大的敌人。难道美国已从当年的进步分子堕落为阻挡时代前行的拦路虎?难道百年之后,国际秩序和世界体系又到了重大调整的历史时刻?

  至少阿桑奇和“维基揭秘”是这样认为的。在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他说:一场披露秘密的“社会运动”能够“令许多倚重隐藏真相的政府倒台——— 包括美国政府”。

  试图建立一个透明因而正义的世界的阿桑奇们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誉,特别是在那些还不享有言论自由,“秘密”仍是权力主要护身符的幽暗国度里,反体制者阿桑奇们几乎成了一个带来“自由福音”的传说。

【名师点评】本文立意高远,选材精当。作者把维基揭秘与号称世界上最民主公开的国家美国联系起来,其文章更具深度。而“然而100年后,当年扯起废除秘密外交大旗的美国,成了后起的革命者“维基揭秘”最大的敌人。难道美国已从当年的进步分子堕落为阻挡时代前行的拦路虎?”其论据典型,语言犀利辛辣,颇具讽刺意味。

 

热点链接:(200字内)

金晶:用残弱的身驱捍卫奥运精神

2008年4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开始环球传递第5站的传递活动。当火炬手金晶一脸微笑在街头出现,受到了法国媒体和公众的喜爱。

当天,由于极少数的藏独分子干扰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无耻的“藏独”分子竟毫无人性地把黑手伸向了坐在轮椅上等待火炬传递的金晶!“藏独”分子冲向金晶,试图要从她手中抢走火炬。金晶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在用她那残弱的身驱捍卫着奥运精神,这个画面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

  至少阿桑奇和“维基揭秘”是这样认为的。在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他说:一场披露秘密的“社会运动”能够“令许多倚重隐藏真相的政府倒台——— 包括美国政府”。

  试图建立一个透明因而正义的世界的阿桑奇们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誉,特别是在那些还不享有言论自由,“秘密”仍是权力主要护身符的幽暗国度里,反体制者阿桑奇们几乎成了一个带来“自由福音”的传说。

【名师点评】本文立意高远,选材精当。作者把维基揭秘与号称世界上最民主公开的国家美国联系起来,其文章更具深度。而“然而100年后,当年扯起废除秘密外交大旗的美国,成了后起的革命者“维基揭秘”最大的敌人。难道美国已从当年的进步分子堕落为阻挡时代前行的拦路虎?”其论据典型,语言犀利辛辣,颇具讽刺意味。

 

热点链接(200字内)

金晶:用残弱的身驱捍卫奥运精神

2008年4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开始环球传递第5站的传递活动。当火炬手金晶一脸微笑在街头出现,受到了法国媒体和公众的喜爱。

当天,由于极少数的藏独分子干扰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无耻的藏独分子竟毫无人性地把黑手伸向了坐在轮椅上等待火炬传递的金晶!藏独分子冲向金晶,试图要从她手中抢走火炬。金晶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在用她那残弱的身驱捍卫着奥运精神,这个画面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