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手游散仙饰品:关于林彪事件终极真相的猜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8:38:08
关于林彪事件终极真相的猜测 2007-12-10 19:04:52.0

“九一三事件”的终极谜底

关于林彪元帅的问题,潘太史已经在一系列相关文章中做了综合论述,详细分析了毛主席与林元帅的历史渊源以及在文革中产生的政治分歧,从而彻底推翻了这个共和国最大的冤案。惟一感到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潘太史并非体制内人士,对于历史资料的掌握极其有限,所以对很多问题的解释只能采取推论的形式。从公理、定理出发所得出的推论应该是可靠的,而由推论再去推论的东西充其量只能算做是猜想,所以潘太史对九一三事件的描述有意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最近,潘太史有幸参加了一场小型的研讨会,见到了与九一三事件相关的一些人士,从他们的发言中验证了自己原先的推论,而这些经过证明了的推论就可以当作定理来使用。因此,潘太史决定利用这些最新的成果,彻底解决“九一三事件”的终极谜底。这是因为,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当时的林彪专案组曾经做出了这样的结论,即没有证据表明黄吴李邱参与了谋杀毛主席的行动,没有证据表明他们事先知情;没有证据表明林彪本人曾经策划政变或支持政变,没有证据表明他事先知情。目前惟一的问题就是他乘坐的飞机坠毁在蒙古境内,难脱叛逃之嫌。

 

众所周知,研究问题的途径无外乎“由因导果”和“由果索因”,鉴于九一三之夜的重要当事人已经全部作古,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只有从“由果索因”多动脑筋了。根据最近掌握情况,按照主席的设想,要在南巡结束以后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来解决林彪的问题,而处理的结果决不是主席事后宣称的那样,仅仅是不当接班人即可了事,而是要把林彪元帅打成第二个刘少奇,甚至要把他“看起来”,以便彻底消除其政治影响。对于这样的结果,至少毛主席、周总理和林元帅这三人之间是心知肚明的。

 

由于林元帅数十年来始终追随毛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之后更是一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所以他对主席采取公开的对抗行动毫无胜算,如果实施暗杀的话固然可以得手,但善后问题却足以要了他的命,而且还会因此而遗臭万年。因此,林元帅只有采取后发制人的对策,以不变应万变,而他本人又没有什么把柄可抓,主席如果处置失当的话,党心、军心、民心或许就会转到自己的一边,届时进则可以清君侧,退则可以保身家。

 

九一三事件中的主角无疑是毛主席和林元帅,但是周总理在其中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对毛林二人当时的处境无疑是一清而楚的,而且对毛林分裂的可怕后果更是忧心冲冲。总理与林元帅渊源极深,其接班人的地位与他本人也不无关系,而在对待文革的态度上,二人之间也明显有着极大的默契。由于国务院系统在文革中遭到了严重的冲击,总理的助手大概只剩下了李先念、谷牧、余秋里等人,其余几乎都被打倒或靠边站了,他老人家几乎沦为了光杆司令。由于当时全国普遍实行了军管,“三支两军”运动更是方兴未艾,所以主持军队系统的军委办事组就显得至关重要,总理指挥黄吴李邱等人之所以会得心应手,这固然要归功与他在军队中响当当的资历,但与林元帅的密切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九届二中全会以后,主席对林元帅的态度总理是清楚的,他起初也是想尽力弥合二人之间的关系,摄影师杜修德同志就是因为没有在五一节时抢拍到一张毛林二人的合影而遭到了总理的严厉批评,总理之用心良苦由此可见一斑。当然,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当毛林二人的分裂到了无法避免的时候,总理还是义无返顾地站到了主席一边,这种忠君思想是无可指责的。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总理尽管忠于毛主席,但是他对林元帅毕竟是十分了解的,如果由他出手的话,到底会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在对待刘少奇的问题上,总理的态度也并不是非常积极,虽然他名义担任专案组的组长,但是具体上则是由江青同志在操控,在最后的结论上,当时还是林元帅下达了一个批语才帮他解了围,即“向出色执导专案工作的江青同志致敬”。因此,如果主席要对林元帅动手的话,具体执行人则非总理莫数。其中的是非曲直、政治道义等问题姑且置之不论,林元帅在军中的势力实在是非同小可,而且全军上下当时普遍认为毛林二人是密不可分的,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另外,刘少奇的下场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在遭受软禁的第三年便去世了,而林元帅的身体状况一向非常糟糕,如果被看了起来,估计不出几个月就要呜呼哀哉。不要说毛林二人毕竟在历史上有过鱼水之交,或许主席存在心回意转的可能性;就算林元帅的哪个部下出来闹事,或者指示杀手打黑枪,总理也很难收场。所以对于总理当时心理活动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九月十二日,专列抵达丰台,主席当即就召见了卫戍区司令吴忠等人调兵遣将,显然是针对林元帅的重大行动。据说林立果就是在这一天乘坐飞机前往北戴河与父母见面,而林立衡同志也要在近期举行婚礼。根据官方史书的记录,总理曾经调查过那加飞机动向,而且与叶群在电话里通话了很长时间,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自然永远也无法考证,但从事后的动向上则多少可以猜出几分。

 

根据官方史书的记载,当天夜里二十三时四十分,林元帅、叶群等人离开戒备森严的寓所前往山海关机场,他们登上了林立果白天乘坐的飞机,起飞时异常仓促,连副驾驶、领航员、报务员都没有未及登机,据说林元帅在出走前不久还照例服用了安眠药。由此可见,他们的出走行为是极其仓促的,而且他们事先不可能想利用那架飞机搞什么名堂,不然的话,就林立果空军作战部副部长的身份,就足以命令机组人员随时待命了。所以他们的出走肯定与总理的那个电话有直接关系,而且不存在什么打草惊蛇的可能性。

 

惟一的解释只能是这样的:总理得知主席准备动手的情况下,还想尽力予以化解,力求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总理曾经亲身经历过党内的几乎全部重大路线斗争,对王明的遭遇自然也是十分了解,因此对于全党全军以及毛主席、林元帅和他个人而言,让林彪做第二个王明无疑要比做第二个刘少奇要有利得多。这样做至少可以让他从两难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还为将来毛林实现和解留有余地,目前看来,主席对林元帅的怀疑大多属于杯弓蛇影,而总理当时对此应该是相当清楚的。

 

由于时间紧迫,为了敦促叶群立即实施出走计划,也许总理在电话里把当前的情况说得更加严重了一些。叶群虽然在林元帅的身边学到了不少本事,但她毕竟是个妇道人家,就凭他们母子就能单独决定把林元帅带上飞机出走苏联,这实在令人不敢相信。如果林总早有打算的话,当年他在数十万国军的围攻中都可以从容指挥四平撤退,如果仅仅是想全身而退的话,结果根本不可能是那个样子。

 

正是因为他们事先并没有任何打算,总理在电话中的查询也许就在暗示林立果乘坐过的那架飞机刚好可供利用。为了敦促叶群尽快落实出走计划,总理在电话中很可能讲把情况说得更加严重,这样才能促使叶群当机立断。但他们的出走显然是过于匆忙了,以至于连最起码的准备都来不及做,从而酿成了“九一三事件”这个千古悲剧。据说总理闻讯林元帅一行机毁人亡的时候,曾经当着纪登奎的面放声大哭,当时令纪登奎感到莫名其妙。现在看来,总理可能是对自己帮倒忙行为感到痛心,因为这样的结果也许比把林元帅打成第二个刘少奇更加难以收场。从事后的种种迹象看来,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因此“九一三事件”应该定性为是一场意外,潘太史在《论毛林关系的前因后果》一文中的推论是可以成立的。

 

根据最近坊间的说法,飞机在出境后有返航的迹象,也许是林元帅在登机后恢复了几分神志,他认为采取那样方法不妥,所以又重新做出了决定。总之,“九一三事件”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十六年,而潘太史的论述也许是最为接近事实真相的推论。

 

至于军委办事组组长黄永胜将军的历史责任,如果真象官方史书所说那样,事先副总长李作鹏曾向他汇报过主席在南巡谈话中已经在明确地怀疑林元帅了,那么作为总参谋长他倒的确难辞其咎。因为毛林二人团结的重要性他是不会不知道的,在国本动摇、自己的两位老首长发生严重误会的情况下,黄永胜将军非但没有采取果断措施维持毛林二人的关系,而是采取了明哲保身、不作为的态度,这也正是他和周总理的差距所在。

 

 

20071210星期一


  • 评论(0)
  • 固定链接
  •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华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