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手游tt客户端网址:百度百科李玫瑾:“著名犯罪漂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8:54:10

他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时候,我认为他的动作是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的一个同样的动作。——李玫瑾评药家鑫

 

 

    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歧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会而是马加爵本人。而现行的法律,也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李玫瑾评马加爵

 

  

    做出犯罪行为不一定需要巨大的冤屈,也不一定需要合理的理由,很多犯罪就是很愚蠢的。——李玫瑾评杨佳

 

    百度百科里,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个人简介,一度被修改成“著名犯罪漂白家,对于犯罪漂白有相当经验”。祸起3月23日,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杀人案开庭,当晚,李玫瑾在央视点评称,药之所以会在瞬间完成连扎6刀的动作,和他长期以来的钢琴训练有关。旋即,李的说法被网友称为“钢琴强迫杀人法”,是在为药开脱罪行。李本人亦陷入漫天口水之中。

 

    近日,李玫瑾接受专访。

 

    记者(下简称“记”):现在网上对你骂声很多,如何看待?

 

    李玫瑾(下简称“李”):确实特别出乎我的意外,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点评。但我个人也在反省为什么会给大家造成这样的错觉。

 

    记:你认为原因在哪里?

 

    李:我感到最早网上有一篇转载很多、名叫《教授,请勿在亡者的伤口上撒盐》的博文,正是这篇博文给我概括了什么所谓的“弹钢琴强迫杀人法”。这个说法一提出来,很多没看过视频,甚至根本不知道前后过程的网友,就认为他的概括是对的,因此开始骂我。

 

    如果大家直接去看视频,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现在大家统一用的都是“弹钢琴强迫杀人法”。

 

    记:如果不是药家鑫被传有军方背景,还会不会有现在的情况?

 

    李:马加爵案、邱兴华案和杨佳案,公众都倾向犯罪人,因为前几个人在公众眼里都属于弱者,唯独药家鑫不是。但事实上看药的材料,他没有复杂的背景,中国有成千上万这样的家庭。

 

    记:有媒体认为你的点评没有考虑到“技术话语与法治语境的适宜性”,是导致这次风波的原因之一。你在博客里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可。

    李:语境很重要,我当天没有分析“药家鑫该被判何刑”,而是直接分析他“动作的由来”,给人造成“替他找理由”的错觉——专家视角与大众视角的差别导致了这种错觉。

    记:你认为网民最希望你在节目里表达什么观点?

    李:我现在明白了,他们让我谈的就是药家鑫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他们要的是这句话,但作为专家我绝对不能说这句话。

    记:怎么解释?

    李:我必须理性。他该不该杀是法庭作出决定。我没有审查案件,不能做出那样的评判。如果要做那样的评判可以找刑法学家。我是犯罪心理学家。我不能在那个地方说他该杀还是不该杀。那叫民意审判,我作为专家,我不可能做民意审判。

 

【另一个访谈】

 

记者:你的研究结论是什么?

 

李玫瑾:药家鑫的犯罪动机是摆脱麻烦,摆脱这个麻烦可以有很多种手段,他也可以开车倒着轧回去,但是他为什么对张妙连扎八刀,这个过程他到底是怎么样的心态,这是我研究的重点。

 

记者:对药家鑫做犯罪心理分析,你做了哪些准备?和药家鑫有会面么?

 

李玫瑾:我和药家鑫从没见过面。开庭之前,我列出了一些问题给央视记者,让他在采访时问药家鑫。当时我已经有意关注他的心理问题,比如说我们问他“在黑暗之中,她肯定会有呻吟。但你为什么一下子就扎了八刀呢?你当时是什么心态?”类似这样的心理问题,是我需要给公众分析的东西。

 

记者:结论是什么?

 

李玫瑾:在进演播室之前,我只看到了网上的材料,知道庭审上他说的一些话。进了演播室,我看到了视频录像,听到他给我的答案。他说他从小很痛苦地练琴,为了练好钢琴,曾经被父亲关在地下室里。

 

当时我立即知道他练琴并不快乐,没有我说的那种艺术带来的美好感受。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一个练钢琴的人会这么无情。心理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他练琴是不快乐的,是机械的,有一种痛苦和无奈一直伴随着他。第二个判断就是他的动作。这个动作是他面对撞车事故的反应性行为,当然,他的这一反应是一种犯罪。

 

记者:你如何判断他连扎八刀跟弹钢琴有关?

 

李玫瑾:这是平时一种受过训练的动作。我孩子也弹钢琴,有时候他帮我按摩背部,当当当敲几下,特别硬。我就说“怎么这么硬呢”,他说“我是练钢琴的呀”。

 

药家鑫案件中,要是他真想置人于死地,完全可以一刀毙命就跑掉,但他为什么要原地扎了八刀。我的解释就是这一点跟弹琴有关,他把平时所熟悉的动作非常利索地再现出来,这源于他弹琴的背景。我不是在说“药家鑫把杀人当弹钢琴”,这句话的逻辑是错误的。关于被谩骂骂我的人对犯罪心理学不了解

 

记者:你称药家鑫为“这孩子”,这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愤怒。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李玫瑾:我在跟犯罪人谈话时,这是很常态的。我讯问的时候是另外一个风格,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让对方来不及躲闪。但访谈不是,我在了解别人的心理问题时,采用的是聊天的风格。我不会追问他还做过什么案子,而是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口气和称呼都是“您”。年纪小的,我就会问“孩子,你当时为什么要这样”。

 

记者:这是为了让对方产生信任,敞开心扉吗?

 

李玫瑾:对。我在交流时,会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注和关爱,这些人这个时候会告诉我为什么,而且是毫无保留的。如果他不说话,我就替他分析,我会婉转地避免一些犯罪动作的词,比如我会说“你为什么要对他那样”,而不是直接使用杀人、强奸等字眼。

 

记者:为了不刺激他们?李玫瑾:对。犯罪心理学,是想要冷静理性地来探讨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时的特殊心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正常人。扪心自问,没有人从未对不起其他人。如果伤害发生了,我们多数人的态度是不愿意别人再提及这事。

 

所以,做这种犯罪心理研究时很难,只有在对方认为你能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时,他才会敞开心扉。研究者的工作就是,把他们当做正常人来对待,来和他们探讨那唯一一次的荒谬行为是怎么发生的。

 

记者:那你认为他值得原谅吗?

 

李玫瑾:不是。他的犯罪行为是十恶不赦。因为撞了人,你不想负责的话走就是了,干吗要下车扎人家八刀。但我们也要看到,事后药家鑫也知道自己错了。在我心目中,药家鑫是一个犯了不可饶恕错误的年轻人。他才21岁,我怎么不可以称他“这孩子”?

 

记者:你称他为孩子,很多网友认为这是对被害人的不敬。

 

李玫瑾:我在法治在线点评时还说过,药家鑫的父母比马加爵的父母差远了,马加爵案发后,其父母带着孩子到被害人家,在门口长跪不起,给人家赔罪。药家那么长时间不露面,不管他们什么理由,不敢面对现实也是一种失误。

 

当时,记者问杀人能否从轻,我没有回答。现在想想,我当时想说的是,他们尚未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没有去试图给自己赎罪。在这里,我希望能通过媒体表达,我对被害人没有任何的不敬。我只是在点评药家鑫,不是点评全案。如果我说,“被害人太可怜了,药家鑫真该死”,这不是我作为犯罪心理学专家应该说的话。

 

记者:央视的新闻一播出,立即有网友对你展开一系列攻击,认为你是在为药家鑫开脱。

 

李玫瑾:他们认为我说杀人就是弹钢琴,我罪该万死。按照网友的理解,我是在给药家鑫开脱,我应该和药家鑫一起被枪毙。

 

但这个问题是非常滑稽的,我怎么是在为他开脱呢,我研究的是犯罪行为的背景问题,根本不涉及量刑问题,司法机关也不可能根据心理专家的动作分析来量刑。很多人对我的谩骂和批评,其实是对犯罪心理学的不了解。

 

记者:你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多长时间了?

 

李玫瑾:我1982年参加工作,开始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到明年满30年。我个人的研究感受是,每一个案件,都折射出社会的缺陷。而所有的社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溯本追源,大多数是家庭或社会教育的失败。我相信大多数的犯罪分子都是正常人,大多数犯罪分子的父母也不希望看到孩子犯罪。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这些人来做犯罪心理研究,试图找到家庭和社会教育存在的缺陷,给社会一个警示。

 

很多网友带着情绪来谩骂,我可以不计较,但教授学者不能仅以教训的口气来批判。因为学者是有专业素养的,要有根据来对话,不应用道德的口吻来压人我提出专业分析,客观地分析一个心理问题的由来,一个动作问题的由来,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一些学者)要让我道歉。

 

记者:你在意这些批评吗?

 

李玫瑾:说实话,我开始有点郁闷,但看了许多文章后觉得他们完全没有理解我。遇到不理解的话,你能怎么办?第二次解释、第三次解释,但事不过三,对吧?别看我是女性,我的专业让我见过的邪恶的人和事太多了,既然从事这个专业,那就会练就坚强与看透人心的淡然。同时,正是见识过邪恶,我才更懂得什么是最美好的。

 

这一次,我虽遇到很多批评、甚至是谩骂,但我还意外地收到许多同行、朋友,甚至是从无交往的人包括陌生网友的留言和短信鼓励。我相信,人心自有公道。

 

记者:我们注意到,你为了回应批评,还专门开了微博,并链接了博客加以解释。

 

李玫瑾:对。面对谩骂,我能够不理会;但面对批评,我还是想理性地回应和解释。现在社会上流行骂专家,我觉得这是社会的悲哀。因为专家是深入专业的研究者,他在自己专业领域说的话,肯定是有长期研究背景的。因为深,可能有些窄,但不可忽视。

 

记者:这次风波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李玫瑾:犯罪心理学的社会应用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普及;二是公安机关对疑难案件的分析;三是公众所需的对案件的解释。这次风波出来,我发现前两点都不难,最难的是第三点。

 

记者:再回到药家鑫案,你认为他能给社会的警示是什么?

 

李玫瑾:我想告诉所有跟药家相似的家庭,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音乐是美好的,但不要只讲求技术,爱和情感也非常重要,孩子学习艺术的同时应该感到快乐。

    

记者:你如何判断他连扎八刀跟弹钢琴有关?

李玫瑾:这是平时一种受过训练的动作。我孩子也弹钢琴,有时候他帮我按摩背部,当当当敲几下,特别硬。我就说“怎么这么硬呢”,他说【“我口味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