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3装备出处:我生命中的经济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9:08:09
 

我生命中的经济学--非常好且全面的经济学概述

来源: 赵烨的日志

  前言:我始终认为:物质的性质由它的分子结构决定,一个人的品质由他的知识结构决定,

对于工科学生来说,经济学是另一种世界观,是社会的自然规律,了解一些会为以后的

发展非常有帮助。。。如果有志向当国家领导人,企业领导者,就有必要学习。

 

下面是转载的内容

我生命中的经济学(一)
 
写这篇日志的灵感来自于不久前阅读文浩的日志《李伟固说——也谈我的专业》。文浩用清晰周密的思路解析了他对数学的认识,帮助我们理解数学,理解数学系学生的思考和心路历程。我有幸能在中学时代有这样一位真诚的朋友和最出色的合作伙伴;我们很幸运都有自己所热爱的领域(我很幸运我们热爱的领域有不少交集),因为热爱是快乐之源。大学给予了我们极其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深入了解自己热爱的领域,不免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受到文浩的启发,我也忍不住想在匆忙之中记录一些收获和思考。

一、经济学家研究与思考的范畴

大学之前,我没有预料到现在的我会如此痴迷于学术,以至于观察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会有建模的冲动,以至于闲暇时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读教授们的研究论文,以至于有了自己选课的自由后恨不得所有的课都是经济和数学。我很担心这样极端的发展略有些不妥,但经济学的魅力是如此之大,它完全征服了我。

经济学为何会如此之神奇?它究竟是什么?

提到经济学人们会直观的联想到金钱或是利润,但经济学远远不仅关于金钱。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曼昆在他广受欢迎的《经济学原理》教材中也采取了类似的定义:”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其他教材中的定义也大同小异。这种基于稀缺性的定义是经济学传统/经典定义,是Adam Smith《国富论》的核心主题。

然而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亦远远不受这个定义的限制,事实上,它们基于一套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各类社会问题,这些经济学的思想和模型有许多强大的功能。

功能一:解释社会现象和经济活动

经济模型对各种现象严谨而巧妙的解释是让我痴迷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现象有的与金钱、利润、稀缺资源配置相关,有的并不相关。

例如,现代经济学的Political Economy分支建立模型研究不同选举规则的形成原因,指出在族群分化较为严重的社会里,多数族群会选择通过得多数票者得全部(如美国)的方式来压抑少数族裔,而在族群较为同质的社会里则更倾向于采用百分比制(如英国);政治经济学家们的模型可以解释政客如何刻意制造针对某些族群的仇恨以获得支持;家族关系如何影响政治参与和社会互信;人们对于社会公平度的认知如何决定再分配政策,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影响社会公平,形成两种不同的均衡:在一种均衡下,人们认为社会较为公平,选择较低的税率和较少的再分配,因而收入中通过努力所得的部分比重较大,与认知相吻合,而在另一种均衡下,人们认为社会不公平,选择高税率和较多的再分配,因而收入中通过努力所得的比重减少,反而使得初始认知加强。

再例如,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和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解释城市中的种族隔离如何导致少数族裔的高失业率、低教育程度、高犯罪率等;解释城市如何促进生产力提高与创新;解释人口在城市间的流动;在引入博弈论的模型后还可以解释社区族裔组成的变化与稳定性。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和文化经济学(Cultural Economics)解释为什么社会中会有不成文的规定,为什么会有企业存在而不仅仅是完全靠市场交易,甚至为什么一些社会中有嫁妆、为什么嫁妆在一些社会中渐渐消失;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解释社保政策为何经常失效或是开销过大。这些问题都并不与金钱、利润或者稀缺性直接相关,但经济学的模型方法和经济学家的智慧给许多社会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解析。

当然,经济学家们也有诸多模型解释经济活动中的种种现象。例如,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致力于研究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显著、一些国家则一直落后;解释知识、技能、创新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劳动经济学(Labor Economics)解释工资的形成机制、差异和失业问题。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Organization)解释治理结构、激励制度如何影响企业绩效。金融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ics)解释金融市场波动的来源、失灵的原因和一些怪异的现象(比如为什么封闭式基金总是折价销售);宏观经济学解释税收如何影响投资(传统而经典的话题之一);等等。

但是,诸多社会科学都致力于解释社会现象,经济学的特色在于什么呢?除了这些极为出色的经济学家们令人赞叹的深入见解之外,经济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计量模型),下文中我会分别提到。

功能二:证实因果关系

上文提到,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经济学要求用严密的计量方法验证对社会现象给出的解释。社会科学的一大问题是通常无法进行受控对比试验,因此很难确定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当我们看到A、B两个事物相关,可能是A导致B,也可能是B导致A,还可能是C导致了A和B,还可能是A导致了D、D导致了B。曼昆给我们讲过一个笑话,学生甲对学生乙说:“今天我上了一节计量课,明白了关联不等于因果(Correlation does not mean causation)。”乙说:“那看来计量课很有帮助。”甲回答说:“也许吧。”

因为社会现象中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任何解释都有可能是有问题的,因此任何经济学类的论文在第一部分中建立模型提出解释之后,都要在第二部分中基于数据用严密的计量模型验证它。而在计量模型中最强大的方法就是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

在Freshman Seminar上,曼昆用了以下这个例子来解释Instrumental Variable的功效。比如,我们观察发现吸烟者中患癌症比例高,这不足以说明吸烟一定导致癌症,也许某种基因会使得人喜爱吸烟同时使人患癌症,也许有得癌症潜质的人身体会有某些不适而吸烟可以缓解这些问题。我们不大可能在人群中随机挑选被试着让他们进行几十年的吸烟/不吸烟而过相同生活的受控对比试验,来看癌症发病率。因此,经济学家们发现如果变量C会影响变量A而不会影响变量B,那么C与B之间的关联可以证实A与B之间的因果(数学推导并不复杂)。回到刚才的例子,烟酒税税率便是一个合适的工具变量(变量C)。烟酒税税率会直接影响人们吸烟量,但它本身并不致癌,美国不同州的烟酒税率不同,因此如果烟酒税率与癌症发病率相关,那么我们可以判断是吸烟导致癌症,而不是癌症潜质导致吸烟。

计量中还有诸多方法排除各种可能存在的干扰。比如有时两个变量都有某种趋势,普通的回归可能显示很强的关联,但其实不然;例如GDP有逐渐增长的趋势而女生裙子的平均长度有逐渐变短的趋势,但这两者之间貌似没有直接的关联,这个例子看起来很浅显,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是伪回归,但谁知道那些看似靠谱的理论不会有同样的问题呢?因此经济学家们致力于完善计量方法使得因果关系更为可靠。

功能三:提供政策参考与评估

经济学家们通过探究因果关联判断什么样的政策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人们会对政策作出什么样的反映。同时,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使得经济学家们能量化考评政策的影响,比如奥巴马的医改法案究竟会对财政赤字产生多大的影响。

政策评估的思路与经济学的经典定义紧密相关: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社会的资源毕竟有限,究竟应该如何应用,解决哪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哪些政策可以促进社会资源最有效的配置?这是政策评估的核心主题。

因果关联和计量评估都至关重要,但尚不能尽善尽美;事实上,经济学家们经常因为政策建议而饱受批评。前者的问题之一是人们对政策的反映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伟大的Robert Lucas就曾指出经济政策的制定不能仅给予历史数据,因为新政策的出台会改变激励、政策本身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因此同样的情况下人们可能做出不同的决策。后者的问题是模型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不可能精雕细刻,完全精密,而决策机构获得的数据也不可能与真实数据一丝不差;基础的动态系统/混沌理论证明了在一些情况下初始状态的极小差异会导致输出结果的巨大差异,这个问题适用于天气预报也适用于经济预测。同时,虽然经济学家们建立了很漂亮的模型评价社会福利,但对模型结果的解读必然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效率和公平那一点更重要?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模型参数的取值和模型评价结果。

二、经济学的模型、工具与思想方法

经济学的模型是它的精髓之一,也是公众关于它的争议焦点之一。不少人认为经济学模型基于的假设严苛而不切实际;例如经济学假设人们会进行福利最大化,经济学模型中往往只关注核心变量,而完全抹去细节上的差异。关于建模,我们的教授David Laibson曾经写过一篇很经典的文章:The Seven Properties of Good Models.

正如Laibson所说,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描述,但模型基于的假设不可能与事实完全相符。比如,当我们谈及地球时,我们会说它是一个球、或是一个椭球,觉得不可能把地球上的每个细节都描述到位,但大部分情况下也不需要如此。我们想去天安门的时候不需要知道天安门的经纬度和海拔,一张北京地铁图就够了——虽然这个图恰恰是抽象、不切实际的描述,但完全精确的描述是繁琐而不必要的。因此,Laibson用以下七个特质来评价模型:parsimony, tractability, conceptual insightfulness, generalizability, falsifiability, empirical consistency, and predictive precision.

建模是经济学家最重要的功课。出色的经济学家能用简洁的模型传递深邃的思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同时与实证相吻合;而普通的学生学者在建模上苦苦挣扎。

同时,经济学家们也在致力于放松模型的假设,或者引入新的核心变量。比如,行为经济学考察人的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考虑投资者的冲动问题,并对传统模型加以调整;而发展经济学日益重视制度和文化等以前忽略的变量。各类模型都在不断完善之中。

经济学的模型大多基于数学,为什么数学如此重要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很喜欢Kenneth Rogoff教授的解释:

“A central thrust of modern economics, especially since World War II, has been to introduce greater mathematical rigor and discipline into analysis. Although this approach has been much criticized, mathematical rigor serves two essential roles. First, it makes it far easier to make the field cumulative, so that researchers can generalize, refine, advance and refute existing theories. Secondly, in conjunction with modern statistical methods, it has made possible to formally parameterize and test specific theoretical models, greatly expanding their applicability.”

数学是经济学推理的语言。仅凭文字推理经常是不足够周密的,一些跳步我们察觉不到,一些特殊情况有可能被忽略,以数学为语言可以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经济学系学生的训练除了建模、数学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思想力。研究生们经过各种训练以培养“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情”的能力。今天晚上的时候一个同学下厨给大家做饭,我们在聊天时朋友甲说她不喜欢做饭,我说这没什么不好的,不喜欢做饭的人往往能促进社会消费、增加就业,因为他们经常出去下馆子。另一个同学说,也不一定,不常做饭的人在厨具、洗涤用具、农产品上的开支少,减少了那些领域的收入和就业。虽然我们都同意因为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餐饮业上的每单位开支创造的就业更多,但这个同学的视角非常有价值,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一面。{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美国的Liberals常说底层劳工的工资过低以至于负担不起生活费用,应该支持工会发展以提高工资;但事实上这样提高的只是名义工资,企业成本上升后制成品价格也会上升,劳工的生活成本也会上升,因此净收入不会增加(当然这个推理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等等。}

 

三、经济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金融危机后,经济学家们受到了各种批评:他们没有能够预见到危机,甚至在危机前助长了危机的发生;经济学界也一直在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很多学者认为,宏观经济学家们错误的假设竞争情况下金融企业会做出理性的决策,直到危机发生后才知道原来华尔街搞出来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衍生品。同时,经济学不同分支的学者专业化倾向日益加重,宏观经济学家们对金融、产业组织等等的理解都颇为有限(萨缪尔森去世时被誉为“最后一个通才”)。经济学尚且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领域,许多方面还未成熟,经济学家们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但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

去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组织了"Grand Challenge White Paper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Social, Behavioral & Economic Sciences” 征稿,许多杰出的学者从各个角度提出了经济学界面临的挑战:比如如何描述金融体系摩擦、如何评价金融监管、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如何把文化要素融入经济学分析、如何解释贫困国家的停滞不前、如何完善行为经济学等等,有许多有趣的问题,不胜枚举,这些稿件的汇总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www.aeaweb.org/econwhitepapers/index.php.

 

 

很长的一篇日志,用以记述经济学带给我的启发。时间仓促,没有能像文浩一样全面而简洁的记述一个领域学生的学习体会,而我尚且肤浅的理解也必然会在今后不断深化。

经济学对我来说是如此之美妙,核心在于它智慧的思想和模型让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和分析思路,它让我看到了太多我从来没有想到的方面,深受启发。经济学虽然在顾名思义的层面上还是关于金钱与利润,但事实上它已经演化成一种用模型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广义社会科学,其思想方法的应用极为广泛,可以帮助我们以多样而深入的视角解读世间万象。

It is the source of wisdom, and wisdom is the source of delight.

 

---------------------------------------------------------------------------------------

For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I learn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or in the world in general, I am greatly indebted to my mother--my lasting source of wisdom in life, to whom I owe everything. S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introduce economics to me; she has always kindly supported all my endeavors, provided helpful discussions on all my thoughts, and commented and edited everything I wrote. No matter how much I learn, I always marvel at her insightfulness. No matter how much I impatiently argue with her, life has proved that she is eventually right. If there’s one day, I can contribute anything to the world, or to the study of economics, it will surely be dedicated to 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