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周南葛覃:3600万套保障房"大跃进" 双轨制会否再成空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0:25:06

3600万套保障房"大跃进" 双轨制会否再成空话?

2011-04-08 17:09:25 来源: 网易房产 跟贴 22 条 手机看新闻

在商品房经过了“黄金十年”的发展期后,保障房的重新崛起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回归房改的原点。但在地方政府的利益纠结与制度缺失下,中国房地产真的会回归到“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的原点上?

房改12年,保障房建设占住宅开发投资额却逐年下降

网易房产4月8日讯 随着保障房建设进入到“大跃进”极端,中国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计划在今后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在住房的覆盖率可以达到20%。仅仅在2011年,保障房建设任务大幅提高至1000万套,正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所言,今年保障房数量可能将首次超过商品房。

在商品房经过了“黄金十年”的发展期后,保障房的重新崛起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回归房改的原点。但在地方政府的利益纠结与制度缺失下,中国房地产真的会回归到“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的原点上?3600万套保障房“大跃进”最后会否成为一纸空话?

房改的历史旧账

回顾1998年房改启动之初,作为国家房改方案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刚刚启动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初时,国家很明确地提出我们的供应体系应该是对不同收入家庭采取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低收入家庭是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是经济适用住房,中等以上收入家庭是商品房,这样的定位在当时是合适的”。

但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保障房建设几乎形同虚设,根据中信建投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房改启动后,除了1998年与1999年经适房投资占住宅投资总额的比重呈上升外,从2000年至2010年这一比重一路下挫,2010年更是下跌至3%的低位。

顾云昌向网易房产表示,房改的设想是适合当时的情况,但在执行当中却出现了偏差,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增长,供应的对象偏离了中低收入家庭,相当部分供应给了中等收入、高收入家庭,甚至出现了部分地方开宝马、开奔驰的人买经济适用房的情况;相反,设想的供应对象中低收入家庭被推向了市场,让他们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成为一个被遗忘的群体。

“这些原本排队购买保障房的夹心层,突然被通知排到市场方的队伍去,最终的结果就是买不起房”,顾云昌认为,如今这个夹心层已经越来越厚,这笔房改的旧账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住房问题的核心矛盾。

回归双轨制

实际上,在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下达之前,中央政府对于保障房建设的重视已经与日俱增。2007年8,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即24号文),明确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2010年,中央政府更破天荒提出58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任务,标志着保障房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制度缺失以及分配不均等因素影响下,保障房建设“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依旧没有得到改善。以2010年为例,尽管年初制定了建设580万套保障房的宏大目标,但最终任务并没有完成,实际完成的数量至今仍然没有公布。

“保障房建设仍然存在很大障碍,这里面有三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谁投资、谁来建、保障谁”,顾云昌表示,保障房建设应该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现在主要是从土地出让金的净收益当中拿出来盖保障房。但除此之外,恐怕需要发挥社会的力量,因此地方政府肯定不够钱,还需要靠民间、社会的一些投资。

实际上,近年来政府不断探索方法拓展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除了启动公积金支援保障房建设外,在今年两会上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获得实质性推进。

“除此之外,保障房应该由谁来建?是政府组建公司来建,还是由开发商建?现在看来,由政府组建公司建也是一个方法,但是主要还是靠社会的力量,开发公司特别是国企、央企这些企业来建造”,顾云昌表示。

但更重要的是,在大量保障房建好后,如何实现公正、合理地分配、严格地审查、完善进入、退出机制等管理,对于解决中低收入住房问题至关重要。

 

“我们不能保证再重复过去经济适用房当中审查不严、不该保障的保障、该保障的没保障的现象,这里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如果有人钻空子怎么办?法律上要追究,属于立法问题”,顾云昌表示。

实际上,尽管《住房保障法》于2010年开始起草,但至今仍没有实质性动作。正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言,保障房的重点不是盖房子,而是制度建设。

无论如何,中国房地产在经历12年市场化的超速驾驶后,正逐步回到“双轨制”的正确道路上,梦想是美好的,但前路依然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