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交警支队信息网:感受教育的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5:39:57

感受教育的力量

      “教育是有力量的”。肖川博士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中写道:“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德国的雅斯贝尔斯更是对教育及其力量给予了极为精辟的阐释:“教育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为了让我们自己成为一棵强劲的大树,一朵厚重的云,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让教育的力量得到最好、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在《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做好以下工作:

    一、《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要回归生活

    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仍然依赖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这种道德教育与其说是在实施德育,不如说是在实施智育——只重视道德规范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与儿童的生活严重脱节。这样的德育使儿童的人格分离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学生像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从事着道德知识的学习,学习关于道德的观念;而另一个世界里,他们无视道德,并通过某种违背道德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唐秀美 俗语说:说的是一套,做的而是另一套。或是“德育的两张皮现象。”

    现代道德教育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回归生活、回归人本身,使学生能以现实生活世界为根基,追求可能的幸福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活动型综合课程。”

    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回归生活  玩中探究》。介绍给大家:本课教师制定了两条目标:1.认识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有一双灵巧的手而高兴;2.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动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精神。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1.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做游戏。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2.电脑出示配乐儿歌,学生边听边做动作:食指拇指碰碰,做只小鸡叫叫,叽!叽!叽!两个手指并拢,做把剪刀剪剪,嚓!嚓!嚓!五个手指纂紧,做把锤子敲敲,咚!咚!咚!拇指拇指翘翘,夸你戴上红花,好!好!好!小手小手拍拍,我们唱个歌儿,妙!妙!妙!3.这个游戏好玩吗?在这短短的一分钟内,我们的小手做了哪些动作?(小鸡、剪刀、锤子、翘拇指……)小手做的动作可真不少!大家知道吗,小手的作用大着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游戏,富有童趣的交谈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增强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使他们迅速地进入学生状态。(二)能干的手  1.在生活中,你用小手做过哪些事情?能一边说一边做做动作吗?2.小手会做这么多的事情呀!那就让我们的小手动起来吧。3.小组活动:播放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4.作品展示:请小组长汇报本组活动情况并展示优秀作品,教师表扬鼓励。(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动口、动脑、动眼、动手、动情,自主地运用小手来做事情,体会到双手的能干。)(三)会说话的手  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教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真——(真棒)(老师故作惊讶状)老师并没有说话呀!是谁在替老师说话?是谁在替老师说话?(小手)1.教师做暂停的手语,大家看,老师的手在说什么?家里来了客人,要说:(请)   见到小朋友和他握握手,我们握手的意思是——(友好)2.你的小手会说话吗?做出来让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猜)3.教师说内容,学生表演动作说意思。A.星期一升旗时。少先队员对国旗(    );B.小手还会表示数字(    );4.教师做动作。学生猜,意思是我们都是好朋友。跟老师一起学。师: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小朋友,他们耳朵听不见,嘴巴说不出,小手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更重要了。他们学习的时候,老师只能通过哑语(手语)和他们沟通。现在我们就道聋哑学校去看看那里的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学习的。(播放录象)那里的老师就是用自己的双手让这些聋哑儿童学到知识的,他们的手,才叫神呢!(教师利用提供的契机,恰如其分地拓展课本上的内容,不但使学生知道了小手会说话,体会到了手的神奇,而且向学生渗透了爱心教育。)(四)、会认东西的手  预设情景,停电了,用手摸,  游戏——猜猜看   学生在口袋里摸物品,说物品的名称。小手这样能干,表扬表扬它吧!(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五)、会做游戏的手1.听到大家的夸奖,小手有些骄傲了,左手和右手开始吵架了,让我们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演示:左、右手都认为自己能干,产生矛盾了。让孩子只用右手打开盒子,打不开或不容易打。让学生用两只手合作,效果如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好如初了,一起送小朋友礼物!手影。请学生上台利用手影做各种图案。(玩中学,学中创)(六)课堂总结、拓展 1.电脑出示配音儿歌《小小手》,学生欣赏。拉拉手,拍拍手,我们都有一双手。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又梳头。做早操,拍皮球,画画也要用双手。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们的好朋友。结束:老师发现我们教室的地上有几片碎纸,让我们用小手把这些碎纸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吧!(精妙的结尾!使学生再一次体会到了小手的重要性,而且使教学水到渠成地从课堂延生到课后。)

    美国教师上《灰姑娘》一课,在引导学生剖析人物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仙杜丽娜的后妈非常可恨,恶毒。教师却让孩子体会后妈对自己的孩子的感情,大家不难看出:后妈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美国老师说:她的后妈也不完全是一个坏得透顶的人,她也有爱心,但是,她的爱是自私的,她只爱自己的孩子,却不能爱别的孩子。我们每一个人如果只有狭隘的、自私的爱,也会让别人轻视和厌恶的。美国教师用生活的眼光,常态的心理来引导孩子去辨析。真实而感人,智慧而深刻。

    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完美无缺的好人,生活中也没有绝对的,没有一点优点的坏人,如何让孩子分辨是非、好坏,教孩子如何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是教育的任务。

   二、用大爱滋润品德课堂

   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需要大爱,英国诺丁汉校长杨家福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在于大爱。教师要把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不只需要技巧,更需要大爱。大学如此,小学更应如此。

    什么是大爱?大爱是一种宽容宽松的环境,是一份以人为本的爱心,是一扇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它尊重、珍爱每一个生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把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对于人生的每份感悟、每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眼神、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展现一个盈满大爱的激情自我,在课堂上绽放出熠熠光彩。让儿童的心灵沐浴人性的光辉,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

    新课程下的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内在同意,力求让学习过程成为儿童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品德课更需要大爱,爱是品德课的灵魂。2003年参加全国培训时,在广东听了几节课,充满了大爱的课。举例:陈萍老师上的《有多少人为了我》: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访问活动,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想对无数为我们辛勤劳动的人们说声谢谢!(学生纷纷点头)师:你们都想说?好,让我们大声说出来吧!全体学生:谢谢你们!师:在这里,我也要朗诵一首优美的散文,送给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诵《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我知道,我就生活在他们日复一日的操劳和奔波之间,生活在他们青石一样的足迹和海浪一样的呼吸之间。赢得全场的掌声。师:谢谢!我想这掌声应当送给所有今天在场和不在场的劳动者!

    肖川说:完整的爱,健康的爱,理当包括这样五个要素:了解、尊重、关怀、给予、责任。这五者是一个整体。倘若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尊重,爱就会变为支配与控制;倘若缺乏关怀和给予,爱就是空洞和苍白的;倘若缺乏责任,爱就是轻薄的。关于尊重,举两个例子,都是有关《坐井观天》这一课的,尽管是语文课,但同样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我区一位老师在上移位教学课《坐井观天》时,请孩子们扮角色朗读课文,扮演青蛙的小男孩结结巴巴地读到:“天—不—不过—井—井—井口那么大,还—还用—飞—飞——那么—远吗?”孩子的朗读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样的情景也让老师意外,当老师得知这个孩子平时并不结巴的时候,追问到:“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小男孩说“这只青蛙一直呆在井里,平时连给别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它已经不太说说话了。”孩子的话一说完,教室里的人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是啊,孩子发言多精彩、见解多独到、体会多深刻呀!这一份精彩来自孩子创新的思维、独特的视角,但更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试想,如果我们的老师武断地判定孩子在故意捣蛋,一句“坐下”便会丧失这样的精彩!

    事例2:一位老师教《坐井观天》一课时,在学完课文后,设计了一个培养思维的环节:以《青蛙跳出井口后》为题续编一段故事。学生踊跃发言,他们的奇思妙想赢得了阵阵掌声,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得点头称赞。这时,一个小男孩举手被老师请起来。他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了看外面,觉得还是井里好,于是他又跳回井里了……顿时,全班哄堂大笑。老师打断了他的话,请他坐下,并说:我们不能像井中的青蛙那样坐井观天……此时,这位同学满脸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下课了,一个听课的老师找到这位学生,让他把话说完。开始无论我怎么鼓励启发,他总是不口不言。后来,孩子终于说:只见高大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小河里流淌着发黑的废水,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昔日的小鱼、小虾都不见了,自己觉得太孤单了,很害怕,觉得井里好,于是又跳回去了。  我的心被震撼了,这是多么独特的观念呀,但是违背了教师的教学意图,一朵创新的火花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熄灭了,随之而消失的还有学生那盏微弱的自信之灯。

    学会尊重,学会倾听!

    三、用智慧处理课堂上的“意外”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教师只有有了根源性的教育智慧和纯正的教育直觉,才能成为教育家,否则永远只能是教书匠。李大圣给女儿讲《海的女儿》故事,结尾改了,孩子回家,老师讲得不一样。李教授说:海的女儿这么可爱,这么善良,这么爱王子,你不愿意她有个美好的生活吗?给孩子明媚的生活。有期望的因,才有成功的果。

    给大家讲讲“苹果的故事”,面对同一个事件,但是不同的妈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智慧程度),导致孩子树立不同的价值观,走上不同的道路。可见教育的确是需要智慧的。同理,课堂上是需要智慧的,《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上也应该充满智慧。只有充满了智慧的课堂才会让学生感动,得到激励,而不被伤害。

    例子:市级培训时,我们到江北华新小学听了两节课,一节品德与生活,一节品德与社会。这两节课均在市新课程赛课活动中获得了第一名,应该说,这两节设计以及课堂效果是不错的,尤其是袁玲老师上的《品德与社会》课。上品德与生活的汪老师素质特别好,尽管课堂上开放性体现得不够好,但总体上讲也是一节好课。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在课前出了点小状况。因为是移位教学课,她在课前与孩子们沟通了一会儿:自我介绍之后,请孩子来自我介绍,几个孩子后,她请了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小男孩自我介绍会吹口哨。(你会怎么办?)

    于是,老师把话筒递过去让他吹一吹,小男孩吹了一声。吹响了而已,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你会怎么办?)老师问:他吹得好吗?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经过允许后站起来说:“他吹得不好!”(这时候你会怎么评价?)老师说:“我认为他吹得很好,同意他吹得好的请鼓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不算热烈的掌声。指出意见的孩子红着脸坐下了。

    我认为教师这样的处理就是比较稚嫩的表现,不够智慧的做法。表面上老师保护了吹口哨这个孩子的自尊,但却伤害了另一个说真话孩子的自尊。(《北京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问题扫描》一文中报道:有50%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教师责骂、挖苦、讽刺学生等现象;50.4%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自尊心或多或少地被老师侵害过。)因为提意见的小男孩说的是实话,并不是故意挑剔、刁难。老师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学生说真话,课堂就不够民主。提意见的男孩可能从此不愿说真话。如果是我,我可能不会让小男孩来吹一吹,因为要让更多的孩子来介绍自己,让更多的孩子心情更放松;如果是我,我不会让其他孩子来评价他吹得好不好,因为,评价本身的没有太多的意义,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还不错,已经能吹响了,如果你好好练习,还可以吹出歌曲来呢!加油吧,孩子!”如果是我,听到其他孩子评价不好,我会说:“谢谢你真诚的评价,能够给同学真诚地提出批评的意见,说明你把他当作好朋友了。”我又转过头对吹口哨的小男孩说:“不过,我相信你:只要好好练习,你会很棒的!那时,你就会赢得大家的赞扬,努力,好吗?”

     本次在“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期间,我们到长宁实验一小参观,我选择听了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上海的小学是五年制的,且已经进入二期课改,他们把品德课统称为《品德与社会》。一年级的《我快乐 你快乐》,执教的是这个学科的组长。素质不错,孩子们的素质更棒。教学中,老师问及: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有的孩子说:爸爸带我参加“国际嘉年华”,我玩飞标,开车,我很快乐!有的孩子说:到中国来读书,好久没有看到爸爸了,有一天醒来,看见爸爸在床边注视着我,我很快乐!有的孩子说:坐飞机到大连,在飞机上看到千奇百怪的云,我很快乐!  第八的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得了老师的表扬,我很快乐。于是老师请所有的得过老师表扬的孩子站起来,结果,40个孩子中有一大半站起来了,还有10几个孩子没有站起来,显然老师有点意外,问第一排,没有站起来的孩子:没有得过老师的表扬呀?小孩点点头,老师对未站起来的孩子说:没关系,下次多努力!  我觉得老师的处理并不是不可以,但可以有比这更好的处理:“你们都没有得过老师的表扬吗?”如果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接下来说:“你们都是诚实的孩子,诚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值得表扬,所以,我今天就要表扬这些诚实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他们!请你们也起立吧,好了,今天每一个孩子都得过表扬了,是不是很快乐呢?那就开开心心地表扬一下自己吧!”这样,即让每个孩子得到应有的表扬,感受到自己被老师欣赏,也体验到快乐,更重要的是:孩子知道一个道理诚实非常重要!这样的品质值得骄傲,值得一生保留!此外,我们还要关注更多的孩子,特别是常常让我们遗忘的孩子,给一些赞赏,多一些鼓励。

    四、课堂上教师的几个“忌讳”

     1.手势。切忌“一根手指头”。于永正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的引导。这就是一种“尊重”。

     2.装傻。这个问题我不懂,谁来帮我一下。教师应该是知识广博的人,教师应该是多才多艺的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不要自我贬低,把自己弄得傻乎乎的,让学生看轻你。

     3.撒谎、不诚信。教师一旦成为教师,孩子一旦成为你的学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师生”关系,建立起一种心理契约。教师期望学生勤奋、利他、互助、信任、尊重、发挥潜能、积极参与、全面发展等,学生期望老师仁慈、公正、敬业、务实、诚信、敏锐、博学、坚持真理。不管是谁偏离这些期望,就会让对方失望。如果让学生感到你在撒谎,会深深地伤害学生,失去学生的敬佩与信任、热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师最难忘的一天是哪一天吗?”有学生说:“是你穿婚纱的那天。”老师说:“错!”学生又说:“是你生宝宝的那天。”老师说:“错!告诉你们吧,就是我跟你们一块学习的今天!”马上有学生起来说:“老师,你肯定没说真话!”老师无语。

    教师搞小课桌,为了让家长觉得花了钱值得,学生的成绩有进步,于是就故意把考试的内容透露给学生。试想:学生们、家长们、同仁们一旦知道真相,会有多么地鄙视他。教师都不能坚守道德的底线,还怎么育人?怎样提供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还谈什么高尚?

          4.你真漂亮、你真聪明。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中国学者去北欧某国做学术访问。周末应邀到当地一名教授家做客。一阵寒暄后,教授5岁的小女儿蹦蹦跳跳来到客厅。小女孩满头金发,湛蓝的眼珠顾盼生辉,煞是可爱。学者送她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道谢。学者说:“你长得这样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等女儿走开以后,郑重其事地对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必须道歉!”学者非常诧异:“我送她礼物,还夸奖他漂亮,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坦言到:“你夸奖她,是因为她漂亮。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孩子还小,不会分辨,你夸奖她,她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她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不过,你也不用难过,你还有弥补的机会,你可以赞赏她的微笑与礼貌。这是她努力的结果。”后来,学者给教授的女儿道了歉。正如故事所说的那样,容貌是与生俱来的,聪明也是上天赐予的,我们不要过多地强化这一点。防止学生有错误的归因,原来,我天生聪明,聪明的人可以不那么努力。我们要这样评价学生:你真会动脑筋!你真的很会分析问题!你说得真好!

     希望我们每一个品德课的教师认清自己的责任,尽自己所能把每一节上好,用智慧和力量去浇注每一棵幼苗,使之成为栋梁,使之成为有德、有才、有用之人!

_<小学德育>2005年12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