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年轻人创业的电视剧:是Retweet还是Lik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6:33:37

 同样一篇文章,用户是喜欢点击Twitter的Retweet还是Facebook的Like?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现象

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Mashable。这个著名的Social Media网站在Facebook推出Open Graph的第一时间加入了对Facebook Like按钮的支持。同时,Mashable也利用tweetmeme支持了Reweet。这两个工具都提供了转发的次数。


一则普通的科技新闻,Retweet的次数大约是Like的4倍。如果多统计一些文章,4倍这个差距基本保持。唯有在新闻本身和Facebook相关时,Like的点击次数才会接近Retweet。而如果新闻本身和Twitter相关,则差距会加大。

为什么用户更加喜欢Retweet而不是Like呢?

分析

首先,Facebook无论用户数量还是流量都超过了Twitter,所以点击Retweet的用户也应该有Facebook的帐号。其次,Facebook的Like按钮是官方支持,使用起来比tweetmeme这样的三方工具更为简便。照理应该是Facebook的Like按钮点击更多,为什么事实却相反呢?

我的想法是和Facebook和Twitter两个SNS组成的网络不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用户在选择Retweet还是Like的时候,实际上是选择让哪个网络里的好友看见这个动作。

一边是由兴趣组成的Twitter,一边是由真实好友组成的Facebook。在联系在我之前翻译过的一篇文章《激发新用户使用SNS网络应用的一般方法》 里,得出过这样一个结论:用户产生UGC受到了回应的影响,“发送这个信息到那个能产生更多回应的网络中”潜移默化的固化在用户大脑中。于是,Mashable的科技类文章过于专业,实际上属于兴趣类范畴,用户自然而然的选择了Twitter,而不是那些有Social Media毫不感兴趣的真实好友的Facebook,他们不会对这样的专业新闻有任何回应。

作为一个推论,那么大众化的娱乐、生活信息更容易在Facebook的网络中传播,这点,在同样是实名好友的开心网中得到了证实。开心网的转帖里,主要是娱乐和生活信息。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实名制并不是SNS的一个核心,只是一个选择,选择了一个构成网络的方法。而由实名制构成的网络,也不是战无不胜的,在特定兴趣领域,Twitter这样的网络有着更好的表现。

设计

我在《什么是ICD》里提出,互联网产品设计实际上是围绕着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来设计的。信息在某些程度上和资本有着相同的特性:信息会倾向于选择那个能产生更多影响路径传播,资本倾向于会选择那个回报最大的方式投资。选择合适的信息在匹配的SNS中传播才能产生更多影响。

我很快联想到了同样是由兴趣组成的SNS——豆瓣。豆瓣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好几年了,作为长尾理论的奉信者,豆瓣一直走小众路线,上面有很多小众爱好的兴趣小组。实际上这类兴趣爱好一直在主流文化之外,很难为普通用户接受,这也是为什么豆瓣拥有了百万级别数量的用户却没有形成开心网那样的Tipping Point。

如果豆瓣选择了文化类SNS作为自己的方向,也围绕着书评、影评帮助用户建立起的自己的好友圈子,那么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放什么样的文化信息到这个SNS,让用户自发的转发。一旦用户发现,最新鲜、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一手信息始终来自于豆瓣,那么用户黏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最近,豆瓣终于开始引入一些明星到豆瓣开主页。张震岳这样一个介于小众和大众之间的明星是一个不错试金石。既可以看看小众们什么反应,也可以看看是否能吸引更多的大众。

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在推广产品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个结论合理分配资源:如果是生活相关类的产品推广,开心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是面向特定领域的产品,更多的应该关注微博、和对应的专业社区。当然,如果资源上没有限制,多管齐下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