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结构性物价上涨危害更大[] - 星网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5:27:30
 结构性物价上涨危害更大
  6.5%!当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CPI数据时,有关此*物价上涨性质的争论并未随之消弭。到底是结构性物价上涨,还是全面通胀?这个创下10年新高的CPI涨幅坚定了一部分人对于通胀已全面到来的信念;而物价的非均衡上涨让另一部分人相信在产能过剩期最多只能存在结构性通胀。8月数据显示,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仍维持在令人欣慰的0.9%、核心CPI仅仅上涨了0.8%。

  显然,不同的立论蕴含着不同的政策建议。结构性上涨论者认为应该谨慎出台全面性的紧缩措施,比如频繁加息,而应该将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个别部门的有效供给上;甚至有乐观者认为,随着粮食和肉禽供应周期的到来,通胀压力最晚会在明年上半年减退。他们倾向于认为,在有4/5的部门都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局部物价上涨难成气候,无需大动干戈。

  然而,笔者认为,结构性上涨不足虑的论点忽视了通胀危害的根源。通胀被称为“世界上的头号窃贼”,而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可以说专偷穷人,并且,在偷盗时,还会把不劳而获的不正之风在全社会传播。

  通货膨胀为什么犹如“过街之鼠”?一个流行的答案是,通货膨胀使得钱不值钱了,因而剥夺了公众辛苦挣来的钱的购买力。可是,如果通货膨胀是普遍性的物价上涨,在你购买东西要花更多钱的同时,你也会挣得更多,因为你的工资和利息等收入增加了。所以,平衡性的通货膨胀并不一定让你吃亏,除非是你收入的增加赶不上物价的上升。比如,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提高10%,如果经济中可供购买的物品和劳务不变,那么每个人手中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都减少了1/10。这实际上意味着政府在征收通货膨胀税。

  相反,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具有更大的危害。首先,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可能使一部分人的财富转移给另外一部分人。与固定的名义收入者受损不同,通货膨胀有利于实际资产的拥有者。当物价上涨时,这些实际资产的价格也跟着涨,所以,在通货膨胀时期,房产拥有者是很幸运的。相反,货币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愿在自己的手中停留过久,以免遭受贬值损失。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人们通常会把现金变成生活必需品,比如大米,并会想办法把剩下的钱变成能够保值的东西,比如购买黄金珠宝。而在收入结构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上,低收入阶层显然要弱于高收入阶层。

  其次,与收入分配过程相伴随的必然是投机风气的盛行。在资产价格高涨时期,将资金投入实业的回报要远远低于将其投入房地产或证券市场。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之所以会在整个经济中蔓延,正是因为价格上涨的不均衡。毋庸讳言,中国现在已出现此种风气的种种征兆。

  再次,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在“劫贫济富”,它还会降低经济的效率,从而使得蛋糕本身缩小。就像我们在上面这个例子中看到的,在物价上涨不均衡的经济环境中,老百姓会千方百计地通过一些措施来减少手中货币的贬值,但是这些活动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这些精力和时间本来是可以从事生产和提供劳务活动的。

  最后,在结构性物价上涨时期,经济中的相对价格就发生了扭曲,这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误。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显然,不均衡物价上涨所伴随的相对价格变化会将资源引导到一些非生产性领域。时下,从普洱茶到各类古玩字画,凡是短期供给弹性较小的物品都成了爆炒的对象。社会资源因此被大量耗费。

  如上分析表明,食品和资产价格的上涨正使得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受到打压,并滋生投机。因而,那些认为结构性涨价不足虑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恰恰相反,结构性物价上涨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全面上涨。

  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一点上取得共识,那么就应该确认全面启动紧缩周期的重要性。在回收流动性的常规政策操作之外,货币政策还需要释放坚决稳定物价的更强信号,这需要一个加速调整来稳定通胀预期。从可行性上看,截至8月,我国的实际利率已经连续6个月为负,名义利率远离均衡利率水平。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有足够的空间做这样的调整。(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供职于央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研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