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狗师by落星分卷阅读:心身疾病的认识s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1:47:18
智中法師
  心身疾病,顧名思義是心理適應不良影響所產生的生理疾病,指的是精神壓力所引發精神和內臟功能的一系列變化,此變化由最初生理性、可逆性、經過心理、生理反應,如急性壓力太大無法排除,或慢性長期持續存在,結果都有可能導致身體病理性變化,許多慢性病就是這樣形成的。

  有許多人就醫時經常會抱怨身體疼痛及生理不適的情形,但醫師卻找不出確切的生理病變原因,例如胃潰瘍、腹瀉、偏頭痛、心悸、高血壓等。這類病症多數可能是因為生活壓力造成的情緒因素所引發,而又繼續惡性循環使之加重的心身疾病。

  情緒是面對壓力的一種反應,多數的心身疾病其實和在壓力下所呈現的慣性情緒反應模式有關,這種慣性情緒反應模式,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基模」,主要的有十種(還有無數的變種)。大多數人都會有一或兩種主要基模,不過很多人或多或少都還有好幾種次要基模。常見的基模包括:「不值被愛」(unlovability)─害怕一旦別人瞭解自己後,就會被拒絕;「不信任」(mistrust)─一直不停地懷疑那些親近的人最後一定會背叛自己;「孤立」(social exclusion)─覺得自己沒有歸屬感;「失敗」(failure)─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服從」(subjugation)─永遠屈服在別人的需要和要求之下,以及「我行我素」(entitlement)─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因此不受一般規則和限制所約束。

  人在面對壓力危機時,身體會分泌交感神經素與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荷爾蒙,以幫助人因應危機。而這些反應,極可能造成長期性的效應,導致身體更加虛弱困頓,許多疾病因此產生。其中,交感神經素會讓人的心跳加快、血流上升。而交感神經長期太興奮,「首先會影響心臟血管,」交感神經素太多,血壓與血清膽固醇在壓力下都會增加,血液會較濃稠,易阻塞,易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醫學研究也證明,交感神經太興奮,會使人突然心律不整,中風與冠狀動脈心臟病。此外,由於壓力會降低T-淋巴細菌數,免疫系統效力減低,可能因而導致過敏反應、氣喘、甚至癌症。而壓力導致的肌肉緊張並拉緊,常被認為是緊張性頭痛、背痛、頸部與肩膀酸痛的主因。可怕的是,這樣的侵害過程無聲無息,所以一旦病發,往往令人措手不及。

壓力適應三個階段
  壓力這個詞最早是由 Hans Selye在1936年所創造出來的新詞,在他的書中「生命中的壓力」(The Stress of Life) 將壓力的一般性適應症候群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分為三個階段:

1.警戒期 (Alarm Reaction) :

  這是身體對壓力發出警訊的第一個反應,當我們面對壓力時,交感神經便會受到刺激,從而增強了我們的身體功能,例如:增加抗炎性荷爾蒙的分泌,防禦壓力的入侵,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加,血壓升高或下降、脈搏與呼吸加快,心腦器官血流量增加,血糖上升等。但這會造成疲勞、身體感到莫名不適、肩膀酸痛、心情焦慮、老是心不在焉以及體重突然明顯的增加或減輕。

2.抵抗期 (Resistance Stage):

  當長期持續處於壓力時,警戒期的反應會逐漸消除,而針對所受壓力,做出抵抗與排斥,進入抵抗期。此時腎上腺皮質變小,淋巴腺恢復正常,心臟與胃腸出現不適、血壓明顯異常、血糖值上升、呈現亢奮狀態或虛脫狀態,有時會終日只知埋首工作而不知道累。

3.耗竭期 (Exhaustion Stage) :

  身體經過長期的抵抗及適應,能力會逐漸耗盡,腎上腺增大,最終耗竭,淋巴系統功能紊亂,內分泌、激素再次增加,身心俱疲,引發壓力性疾病、精神無法集中、提不起勁、嚴重健忘、自律神經失調、變得十分憂鬱、不安,嚴重的,可能會引致死亡。

壓力容易造成哪些生理疾病?

1.神經系統疾病:
(一)偏頭痛:壓力會讓肌肉緊張與頭部血管擴張以利血液流向腦部,卻也因此與偏頭痛密不可分,研究發現,有偏頭痛的人大多競爭心很強、要求完美、常在一個時間做很多事情;(二)緊張性頭痛:頭部肌肉緊張造成的頭痛幾乎可以與壓力劃上等號。其他如風溼性關節炎、背痛、肩膀脖子硬緊、焦慮症、憂鬱症。

2.內分泌系統疾病:
糖尿病,月經不規律,更年期綜合症,甲狀腺亢奮,紅斑狼瘡。

3.消化系統疾病:
壓力造成胃酸分泌過多,過多的胃酸侵蝕胃壁便形成潰瘍、腸道發炎。另外,壓力大的人經常暴飲暴食也會造成消化系統的傷害。

4.呼吸系統疾病:
(一)感冒:壓力造成的免疫力與維生素降低,使罹患感冒的機率增加;(二)過敏、花粉熱與氣喘:壓力導致腎上腺素分泌,也會降低抗組織胺,增加過敏發生的可能。

5.心臟血管疾病:
心悸,胸悶,(一)高血壓:壓力造成血管收縮、血流量增加使得血壓升高,長期便形成高血壓甚至腦中風;(二)冠狀動脈心臟病:壓力使得心跳速率加快、血清膽固醇升高與血量的增加,造成心臟負荷過重,臨床研究也證實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與職業壓力之間成正相關。

6.免疫系統疾病:
癌症、溼疹、蕁麻疹、溼疹、乾癬、過敏症。

  在美國,約有75~90%的人看病是和壓力有關,另外估計與壓力相關的缺席率、疾病、流動率、效率減低和過勞死,每年至少付出數千億美元的代價。有研究指出約有50~80%的疾病與壓力有關,如︰胃潰瘍、高血壓、偏頭痛、氣喘、過敏,甚至於癌症和不孕都和壓力脫離不了關係。而在台灣至少有三成以上的人因為壓力太大,出現心身症的問題。例如臺灣十大死因內的心臟病、高血壓和中風等病,都和長期壓力造成心臟血管的負擔有關。心臟科醫師注意到他們候診室的心臟病人,似乎比其他病人緊張,於是開始一連串研究,而後發現心理壓力和心臟病的關聯。有時間緊迫感、懷有敵意與高度競爭心A型性格(註一)的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七倍,心臟病突發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兩倍。
  
  有些人因為上述的身體毛病四處檢查,卻仍然找不出病因。如果持續受壓,更會造成身心俱疲,引發真正的疾病。然而最危險的是,許多現代人都未曾察覺自己正處於長期持續受壓狀態,一旦隱忍到情緒崩潰、健康崩盤,後果已不堪設想。想要避免心身疾病而從容面對生活,就要隨時檢視自我壓力及情緒反應以減少心理對身體的干擾。所謂「心病需要心藥醫」,要處理身心症狀,就要根本進行心理上的調適,以消除身心緊張壓力。

  反觀原始時代的人也會應付改變而產生壓力,只不過他們是在生命受到威脅時,與猛獸摶鬥或逃命,或有時因天災、氣侯變化及食物的需求而遷移。反觀現代人的生活,生命並沒有受到威脅,卻時時充滿壓力,而且絕不單純。

  隨著社會結構的快速變遷,多元而混淆的價值系統、複雜的人際關係、日新月異的科技知識,使得許多現代人在不斷的與時間、體力、工作量、新的知識與科技賽跑的過程中,疲於奔命。生活中每個層面幾乎時時都會改變︰工作、家庭、家人、社會,無一倖免。生活一天天愈益複雜,而各種改變一波波無情的湧上來。改變帶給人們的禮物就是壓力,更擠的環境、更多得選擇及誘惑、更高的要求、更快的腳步,個人必須面對而且努力適應新的生活情境,就像一種永無止境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尤其是新興的通訊科技,如手機、網路,不但沒有省下時間,更沒有使生活輕鬆些;反而是延長了每天、每週的工作時間,更嚴重的影響家居生活,晚上回家,必須打開語音信箱,打開電腦看看email。假如只有我一個人這麼忙就算了,但大家都是這樣,我怎麼可以不忙,不知為何而忙,但是不忙又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壓力好像更大,只有糊裡糊塗的繼續忙下去。其實面對每天的緊張忙碌,日復一日的大小瑣事,即使厭倦卻又恨不得有三頭六臂,在一堆忙亂中理出頭緒。

  每天的例行工作負荷、身兼數職的角色扮演、個人的情緒起伏、周遭的突發事件,許多人見面時都忍不住說:「壓力好大啊!」。但說歸說,是否真的知道,生活壓力可能已經大到足以危害健康的地步。反省一下,是否已經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了?和人共處時,會不會因為太忙太累而不耐煩?對工作感到挫折不安、鬱卒憤怒,甚至對自己的未來也有這種感覺?有沒有覺得已被逼到極限?不知去年是否就有這種感覺?將來還會不會持績有這種感覺?

你有心身疾病嗎?
請您回顧一下,最近生活中是否有下述的情況?

  覺得沒有時間休閒放鬆,整天只記掛著工作。覺得工作多到無法應付,時間永遠不夠用,心情因而急躁,理所當然的分秒必爭;以上班族最常擔心的遲到為例:擠在車陣中,焦急的等待紅燈,左張望、右張望,燈號怎麼還不變?隨著時間一秒秒過去,心跳、血壓也跟著往上升。開車永遠比速限快、不讓行人、有空就鑽,衝黃燈甚至於闖紅燈,就連走路也快得不得了。經常同一時間作不只一件事,連吃頓飯也不能專心。說話節奏快的像機關槍,老是沒耐心聽別人把話說完,打斷對方的話題。

  注意力經常無法集中、思考缺乏彈性、記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弱,容易發生意外事件。

  容易發怒,遇到挫敗時,甚至於一點小事就失去耐心而發脾氣。

  工作倦怠、心情鬱卒,有失眠的問題,要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才上床入睡;有時上床後又思潮起伏,牽掛著很多事情,難以入睡,乃至須要借助安眠藥。睡眠品質很差,多夢,總覺得睡不夠,早上不想起床。

  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老覺得別人都不欣賞自己,要求自己太多,因而感到心力枯竭而失去信心,覺得憂鬱、意志消沈,甚至於認為將要失控。擔心自己的經濟狀況。

  壓力會使人做出有害自己的行為,「壓力一上身,甜點零食大口吞」,或者去玩電動、上網、看電視,甚至需要借煙酒、葯物等,來抑制不安的情緒。

  非生理因素所引起頭痛的頻率與強度增加。頭部、頸部、肩膀與背部肌肉緊繃。 消化系統出問題,例如胃潰瘍等。另外如心跳急促、胸痛等。

  如果一段時間(如連續1個月以上)持續出現上述症狀的其中三、四項,老感覺渾身不對勁,就醫卻找不出病因,或治療又效果有限,就可能是承受了過大的壓力,有廣泛性焦慮症的傾向,應提高警覺。
  
註一:
A型/B型性格常用來描述人們身處壓力時的行為模式。B型性格的人: 較散漫,和緩,易於滿足現狀,不與人競爭。

A型性格的人經常覺時間不夠用,急躁,缺乏耐性,具極端競爭性,高成就取向,攻擊性強。研究心臟血管疾病的專家發現,工作時候相當急躁、缺乏耐性、口出惡言、易被激怒、疑心,卻又相當能忍受長期的工作負荷、過量的藥物依賴(尼古丁、咖啡因、酒精、興奮劑等),並且忽視其他足以危害身體健康甚至明顯的生理不適應情形等,「長期性的處於壓力之下,試圖於不足的時間中完成過量的工作,且常處於與他人及事務的競爭衝突之中」的人較易罹患高血壓、心肌梗塞等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並稱之為A型冠狀傾向行為型態 (Type A coronary-prone behavīor pattern),簡稱為A型性格。

細究A型性格的成因,可以發現具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質:

1.壓抑的性格。不能認同甚或阻斷個人的情緒經驗,以致未能覺察情緒的發生及存在,同時逃避疾病診斷及處置的訊息,而錯過適當診療的機會,衍生慢性病或使得病情加重,如偏頭痛、下背痛、胃潰瘍患者多是。

2. 防衛性高。雖不致對人產生對立的敵意,但不善於與人表露及分享個人內在的情緒經驗,因此情感經驗是較為封閉,思考較為僵化固著,總要限定個框框而不靈活彈性變通,對現狀總是不滿。

3. 期待獲得較高的社會期許。對自我充滿較高的信心,相信凡事可以盡個人力量完成,以符合「成功」的形象,或是以躋身非凡成就為努力的目標,認為休閒是一種奢侈的浪費,會誇張地認為若能好好利用休息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是一種責任也是必要的犧牲。因此在所處的環境中奮鬥不懈,競爭性強,喜歡具挑戰性的工作,以追求高成就。

4.其人際行為是說話速度快、音量大、有活動、好爭辯、常充滿情緒字眼、姿勢及表情呈緊張狀態、敵意強、具攻擊性。
(《美佛慧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