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极右近橘:李湘:抗美援朝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6:06:46

  只要有机会去朝鲜的中国人,都会去瞻仰和凭吊朝鲜平壤市中心的"友谊塔"。因为在这"友谊塔"下的石涵中珍藏着10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录,第一本第一页上的第一名,就是被朝鲜劳动党和政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第六十七军军长李湘。李湘的英名列于烈士簿之首,他牺牲时才3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但他却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朝鲜人民,不愧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戎马生涯百炼成才

  李湘,原名李湘林,又名李秀里,1914年4月出生于永新县泮中乡(今龙源口镇)泮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病逝。1930年8月,15岁的李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加入共青团,9月转为中**员。

  1934年10月,李湘任连指导员,随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两次遇敌作战而身负重伤,部队首长也曾两次决定把身体虚弱的李湘留下。可李湘硬是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比坚强的信念,没骑牲口,没坐担架,历尽千辛万苦,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李湘所在部队改编为一一五师,挺进到山西东北部抗日前线。由于李湘在历次战斗中作战英勇,指挥才能迅速提高,由营长晋升为副团长,到1942年1月,李湘被任命为晋察军区三分区司令员。

  抗战胜利后,晋察冀部队编制为两个野战军。三分区和二分区合编为第二野战军冀晋纵队第一旅,李湘任旅长。1947年1月,李湘率部参加保南战役,先后在寨西店附近全歼援敌,随后陪同纵队首长观察地形,研究作战计划。总攻开始,李湘亲率主力冲入定县县城内,经过激烈巷战,共歼敌9600余人,定县宣告解放。

  定县解放后,唐县县委书记和县大队长做媒,李湘和安淑静结了婚。没有洞房花烛,更没有蜜月旅行,婚后第三天他们就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一场场战斗,一次次胜利,李湘从指挥一个旅又进步到指挥一个师,身上负伤18处,足迹遍及祖国的半壁江山,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0年8月,中央军委任命李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1月,又被任命为六十七军军长兼唐(山)秦(皇岛)警备区司令员,成为我军高级军事指挥员。

  抗美援朝身捐疆场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疯狂地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祖国的东北大门。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的新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李湘的胸中燃起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1951年春节前夕,李湘参加了二十兵团在天津召开的军以上干部会议,接受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任务。当时,部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他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纪律,直到3月20日,在出征前两小时,李湘才到医院把赴朝的消息告诉刚生完孩子的夫人安淑静。他抱着刚出生两天的女儿,嘱咐妻子一定要保重身体,带好孩子。在医院仅呆了15分钟便匆匆赶赴抗美援朝前线。李湘入朝后立即同政委旷伏兆(永新同乡)到志愿军司令部请示工作,接受任务,随即到兄弟部队调查了解情况,虚心向友军学习,缜密详尽地分析敌我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的任务,李湘制定出周密的作战计划。

  李湘率六十七军入朝,在金城以南地区接受了沿三八线27米的正面防御任务。1951年9月21日,敌人以步兵、飞机、大炮、坦克同时向六十七军阵地进攻,全体指战员英勇反击,歼敌1000余人,六十七军打了入朝后的第一个漂亮仗。

  10月13日,美军又联合李承晚部队以4个师的兵力向我金城南25公里正面阵地大举进攻,向李湘军所在地气势汹汹地发起猛烈的"秋季攻势"。在严重的敌情面前,李湘沉着冷静,下决心要争取时间,战胜敌人。战斗打响后,在敌人用飞机炸、大炮轰、坦克协同、步兵轮着攻坚的10多个日日夜夜,李湘夜以继日的坚守在作战室,废寝忘食、聚精会神地指挥作战。六十七军全体官兵在他的指挥下勇猛杀敌,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彻底粉碎了敌军的"秋季攻势",创造了6天歼灭敌军17000多人的记录,为我军在朝鲜战场上写下了辉煌的战斗篇章。战役刚刚结束,他立即组织全军总结作战经验,自己则动笔写出《粉碎美军"秋季攻势"的军事总结报告》。这份报告得到兵团司令部和志愿军总部的充分肯定,并印发到志愿军团级以上单位干部战士学习。

  1952年春,志愿军总部命令六十七军在某地一线挖坑道构筑工事,准备反击美伪军发动的"春季攻势"。李湘受命后,立刻带领作战参谋及军领导机关干部多次深入前沿侦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由于他工作深入,实事求是,认真吸取广大官兵的智慧,使坑道和工事的构筑完全符合实战要求。在敌军发动攻势前夕,李湘将军却病倒了。这时,美军发动的"春季攻势"战役已经打响,敌人投入的兵员、武器弹药远远超过1951年"秋季攻势"的规模,侵朝美军还公然违背人道主义,实施大规模灭绝人性的细菌战。李湘这个铁打的硬汉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依然以顽强拼搏的精神着手构筑新的防御工事和组织新的战役。在战斗中李湘不幸被细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当时,军政委旷伏兆几次劝他赶快到后方医院治疗,他却坚持在指挥室里指挥,坚决不下火线。然而他的病情因细菌感染,迅速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病,脑袋胀得水桶一样粗大,虽经医生设法医治,终因抢救无效,于1952年7月8日13时去世,从发病到去世前后只有8天,时年38岁。这位党和人民的好儿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年轻的优秀将领,倒在了朝鲜战场上。

  噩耗传来,全军将士万分悲痛。李湘的遗体于1952年12月10日从朝鲜前线运回祖国石家庄市,12月11日举行迎灵、公祭、公葬仪式。参加公祭的有中央军委、华北局各界代表,李湘生前友好及家属700余人。公祭大会场庄严肃穆。聂荣臻、薄一波、刘澜涛、张致祥亲笔题写了挽联,杨成武、王平、旷伏兆、萧思明、张南生、成少浦等为李湘撰写了悼文。公祭大会结束后,兵团参谋长杨成武,六十七军政委旷伏兆等领导同志,亲自为李湘军长灵墓填土,向自己的亲密战友作最后告别。

  1987年10月,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文化参赞向饶送给正在朝鲜访问的李湘夫人安淑静一副中堂书法,内容是一首《江城子》词:"丰碑直矗千里外。捧函盖,英名在。抗美援朝,壮志何豪迈。任凭狂风与暴雨,血谊存,永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