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天狐:从日本核反应堆爆炸看科学迷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22:16:24
来源:大学网    作者:好大学    时间:2011年4月02日

',1)">
讲座录音整理
这是第二次跟大学网合作。这个话题的背景大家都已经清楚了,我讲一个小时多一点,更多的时间和大家讨论,讲一些相关的话题。
最近十几年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问题,什么瘦肉精、苏丹红,去年讨论最激烈的是转基因的问题。转基因的问题今年年初话题是延续的,到了更加激烈的时候,突然日本地震,话题就转移了。这里面从科学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地震还是转基因,我觉得他们有一些共性。我就先说地震核反应堆爆炸这件事情——还不是核爆炸,如果是核爆炸就是原子弹了。
现在我们关注比较多的就是核反应堆的泄露导致的问题,它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通常考虑的是它引发的意外的东西。因为现在科学家总是宣称我们能够控制得住,它是可控的,安全的。我不知道大家对我们国家的核建设了解多少,我以前也没有想到,日本这件事情让我注意到了。实际上这件事情是大事件。正在运行的是七座,正在建设的是十几座,将要建设的二十五座,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开花。沿海有,内地也有,有相当一部分建立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包括在福建沿海都建设了很多。所以我觉得实际上日本对我们的影响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真正的危险我自己感觉不在日本,而在中国。但是我们现在往往在讨论的都是日本,日本对我们的直接影响实际上并不大,我是这样认为的。
在说日本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看各方面的反应也是挺有意思的。非常多的人喜欢做旁观者,都是隔岸观火的状态。一开始讨论最激烈的是要不要幸灾乐祸,还是要为他们祈福。然后两帮人对掐,一帮人说另一帮人是汉奸,那帮人就说这帮人是民族主义者,互相打来打去,好象跟自己也没有太大关系,就是隔岸观火的平台。
后来闹大之后,发现跟我们还是有点关系,又闹出来点抢盐事件。抢盐在我看来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记得在15号那天,科学松鼠会——在我看来他们是一帮科学主义者,当然他们内部的成员,科学主义的成分、强度不大一样,有的人很强,有的人相对弱一点——在新浪微博搞了一个类似于新闻发布会的样子,但是他们的前提就是要用理性与科学粉碎谣言、消除恐慌。注意这个前提,用理性与科学消除谣言、消除恐慌。他们是先天的把自己设定为理性的、科学的,所以和他们不一样的那些想法、消息、念头就都是非理性、非科学的,总之是不好的。而他们的意图就是消除恐慌,恐慌是愚蠢的、是不应该的。可是事件真的严重到那个程度,必然会引起恐慌,你能怎么办?
所以我在松鼠会留言,我说你们这种前提就必然导致你们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对信息进行重新解释,选择那些不大容易造成恐慌的信息,把那些可能造成恐慌的信息进行弱化和解释。可是你们凭什么解释呢?你们没有任何人参加了福岛核反应堆的设计,你们完全不知道。最多就是按照图纸,看原理是什么样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实际运行你们不知道。这里面可能会有设计、操作的失误,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但是你都不在现场,你怎么消除恐慌呢?我觉得这些人是有点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从我的角度看,核反应堆必然会有几个问题。首先强调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不确定风险,这是我们关注的。我们现在讨论的比较多的是不确定的风险,比如操作失误,像切尔诺贝利,它就是因为操作失误,导致了爆炸,导致了一场影响延续到现在的事故。当然后来苏联,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一直在总结,也不仅仅是操作失误,原来设计也有问题。各位注意,科学主义者常常是这样说的,他说科学本身是好的,有一个常用的说法是:没有不能被解释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解释的事物。即使这个问题现在解释不了,但并不表示它将来不能解释,我们的科学早晚能够把它解释。所以科学家总是会保证。在每一个灾难之前,工程设计人员都能保证他的设计是完美的,不会出现问题,可是还是会出现问题。任何一个重大的事故在发生之前,设计人员都会认为自己的设计是完美无缺的,只有事故发生之后他们才知道设计是有缺陷的。设计失误和操作失误也是经常发生的,并不是那么容易避免的,如果事件只是一次性的,那相对来说是容易的,但是长年累月的运行,永远保持不失误,这个难度是很大。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这个难度太大了。
第二,我们假设你的设计很完美,你的操作也是完全中规中矩,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福岛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地质灾害。我们人类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造得再厉害,也没办法抵抗自然灾害。比如你建造的建筑可以抵抗八级地震,但是这次是九级地震,还是抵抗不了。
还有一个是军事打击。你设计得很好,操作也没有失误,也没有什么地质灾害,但是军事打击,精确制导,专门打你。
这些因素你都可以说它是不确定性的因素,所以你把核反应堆造出来,一造出来就意味着你在身边装了一个不定时的炸弹,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引爆,而它所造成的灾难和普通的灾难是不一样的,甚至和普通的化学、物理灾难也不一样。物理灾难,比如发洪水,洪水来了,房子塌了,等水退了你还可以回来。再比如化学灾难,上游一个化工厂发生了泄露,水漫过来之后人就回不去了,或者怎么也得过个几年、几十年才能回去。而核比化学灾难还厉害,切尔诺贝利一直到现在人还是不能进去的。这都是不确定因素,这是我们讨论比较多的。
另一个就是确定性因素。就是假设这些问题都不发生,它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核废料。我在2007年出过一本书,副标题是“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我们能解决能源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垃圾问题,能源问题有可能解决,而垃圾问题永远无法解决。相反,能源问题的解决会使垃圾问题更加严重。核废料几乎是零利用率。我去年11月份到哈佛的时候,正好赶上科学史系的一个教授在科学史系做了一个报告,就是讲核废料的问题。包括美国现在也没有找到有效的核废料储藏办法。因为有的核废料是高放射性的东西,半衰期非常长,要在地底下埋上万年,就是它的半衰期要上万年。所以要找个地方把它放一万年以上。但是放射性的东西穿透力是很强的。这就涉及到碘片这个问题,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还是学物理出身的——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告诉我去买碘片、华素片之类的。我马上给他回了一封短信,我说核灾难到来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拦不住,什么碘片、打伞、口罩,什么用都没有。它那种穿透力要用铅板才能弹回去,你总不能穿个铅板上街。比如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已经进入到大气了,整个欧洲都受到了影响。核放射性的烟尘随着大气流动在整个欧洲上空飘荡,在哪儿下雨哪儿就遭灾,这是挡不住的。我说你学物理的人怎么还这么傻呢?但是我又说,买盐的这个谣言是比较人道的。当然肯定有恐慌,恐慌是必然的,但是买盐使你的恐慌以很低的成本和可操作的方案得到消除,所以这个谣言很人道。你的恐慌有一个相对可以操作解决的途径,那这个恐慌造成的危害就会减少很多。假如这个谣言不是说去买盐,而是让你去买珍珠、金子,让你把金子磨成粉吞下去,那就麻烦了,很多人就倾家荡产了。
回来再说核废料的事,它要在地底下埋上一万年,这件事情使核专家们很困惑。因为人是喜欢在地底下挖东西的,尤其是搞地质的,矿业大学要在地底下挖东西、找东西。以前的垃圾堆,现在考古人员还要挖出来,要分析前人的生活。你挖什么都行,但是把这个东西挖出来不是自找倒霉吗?那就不能挖,就得树一个标志,可是标志的问题很麻烦,因为你找不到任何标志可以在那儿树一万年。而且你不知道一万年后地面上是什么了,沧海桑田,国家还存不存在都是未知的。以后的人类说什么语言,我们也不知道,所以在我们建造反应堆的同时,也就同时允许我们在地球上放核废料。在地底下埋的东西一直在这儿,而且会遗留下来。
我认为这是人类在环境伦理上的彻底的堕落。去年《辽宁日报》一个记者来采访我,也是关于垃圾的问题,他给我补充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非常好。因为我强调垃圾,现代社会的垃圾和传统社会的垃圾是质的差别。传统社会几乎是没有垃圾的,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再用的。剩菜剩饭可以喂猪、喂鸡,衣服穿破了可以打个补丁,或者捺鞋底子。整个就是来于尘土、归于尘土,所有东西都是这样。我们的缸里面用来取水的是葫芦做成的瓢。真正能构成垃圾的东西是非常少的。比如瓷碗,大家看《我的父亲母亲》里,章子怡拿的那个碗还钉了好几个补丁,最后实在不能用了,碾碎了垫道。所以人类从来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制造这么多一次性的垃圾。
传统社会的东西来于尘土、归于尘土,所以不产生问题。或者我们用科学一点的术语来说,传统社会的垃圾是容易降解的,因为那些物质都是大自然在自身演化过程中已经有的,所以它可以来于尘土、归于尘土。而现代社会里的垃圾,绝大多数是人类自己造的,是大自然在自身演化过程中从来没有的东西,或者从来没有过那么多的东西。可能只是偶尔在局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会反应出那些东西,但大部分,像塑料、尼龙,大自然是不存在的。所以它很难降解,就难以归于尘土。
而核是更加难以归于尘土的东西。那个《辽宁日报》的记者跟我讲,有一年他回家,东北农村。从城市里回到农村就带点城市里的新鲜的东西,就给他妈妈带了一瓶洗涤灵。那真是太灵了,油一下子就掉了,可是他妈妈刷完锅之后就端着那个勺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平时刷完锅之后就把剩下的水倒到泔水缸里,喂猪、喂鸡,可是她知道用过洗涤灵的水是不能喂猪、喂鸡的。她就房前屋后地转,在她的概念里周围的土地都是干净的,有生命的,而没有一块土地是可以接受这个东西的。所以后来实在无奈,就倒在后墙根上。在一个很质朴的东北农民来看,这种化学的东西是他生活里没有的,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东西。而我们在城里面过这种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了,已经很自然了。现代生活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水龙头一拧,洗衣粉、香皂、洗涤灵、浴液,顺着下水道都走了,那它们都去哪儿了呢?我们大部分人是不关心,因为它排出到了我们的视野之外,我们就假装它没有了。但是农民无法把它排出到视野之外。
我们可想而知,如果当一个农村已经开始全部很自然的使用洗涤灵、洗衣粉,那么这些人他们内心深处和大地的关系就已经发生变化了,他们已经可以允许自己每天定期地去伤害土地,这是环境伦理上的一个重大变化。
我们现在处理垃圾,这个垃圾是广义的角度,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最后一种就是耗散热的形态。当年我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可以在都市的街头喝一瓶矿泉水》。第一个条件是你能买得到,可以在北京的任何一个小卖部买到它。第二你能买得起,一块多钱、两块钱,可以消费得起。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农夫山泉——我经常拿它做例子——它有很多罐装厂,它的产地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来自千岛湖水下一百米某某地方,有的说来自长白山的错草泉,我经常拿它说事。为什么我们在城市里就能喝长白山错草泉的泉水?以前要喝这里的水要跋山涉水地去取,现在在城里花一块多钱就能喝到,这件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农夫山泉要在错草泉边上建一个大的罐装厂,把水塞到瓶子里,然后进入全球化的经济网络,进入到北京街头的每一个小卖部。可是错草泉那个地方本来也是生活着动物、植物和人,那个地方生态系统本来是有这些水的,是农夫山泉把这些水塞到瓶子里,运到外面去,我们剥夺了人家的水。这个水在那里本来是承担着生态功能的,你却把它带走了。所以我们在都市里喝一瓶矿泉水,那我们首先对水源处的动物、植物、人,对生态造成了伤害。而农夫山泉注定没有给他们足够的补偿费,如果给了,你就喝不起了。
这个是整个物质和能量转换调整的上半截,那下半截呢?这也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就是我们可以把这个瓶子顺手扔到北京的任何一个垃圾筒里面去。如果我不允许你把这个瓶子扔掉,要求你必须把它放在自己家里,或者背在身上,你还喝不喝?你喝几瓶?我估计那个时候白送给你你都不会喝了,因为家里已经堆了那么多空瓶子,没地方放了。所以第二个条件看起来是可有可无的,也就是一个必要条件。你为什么可以在都市的街头喝一瓶矿泉水,因为你可以顺手把这个瓶子扔到任何一个垃圾筒里。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北京市要利用他的政治、经济优势在郊外购买大量的土地专门放北京的垃圾,而那个地方本来也是生活着动物、植物、人,是有生态系统的。所以你在都市的街头喝一瓶矿泉水,在下游你伤害了垃圾场那个地方的生态。
所以在城市里面制度性地过着这种方便的生活,实际上就是在制度性地破坏人和自然的关系,这就是整个工业文明的模式。我们的都市文明越发达,运转得越快,我们就越快的把自然变成垃圾。我们可以问一个这样的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比如手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你一步一步往上追,肯定会到森林、矿藏、自然水土,而下游手机就会变成垃圾,固态的、气态的、液态的垃圾。我们人类排放的气态垃圾事实上已经改变了大气结构,我们排放的液态垃圾,中国是这样一个情况,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大河都受到严重的污染,不能直接饮用。整个生命的三要素,阳光、空气和水,就差阳光没有改了。
我们当年到山里面去,很难遇到水不能喝的情况,可以随便喝,而且水是甜的,但是现在到外面去,你根本不敢随便喝水,因为你不知道上游是什么,周围的地质情况怎么样。所以工业文明模式本身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地球有限。
但我们还是经常幻想科学进步可以解决垃圾问题,但实际上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垃圾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可以假设我们拥有了核聚变的技术,一旦常温核聚变发明出来,理论上我们就有了无穷多的能源,但是无穷多的能源将会产生无穷多的垃圾。所谓的垃圾处理在本质上都是垃圾转移。我们通常是这样的:首先要分类,这是处理的第一步,然后回收,这叫资源化,回收一部分,再有一部分焚烧,是把固态垃圾变成了气态垃圾。最后,总是有一些是要填埋的,填埋是固态垃圾处理的终极手段。这个手段日本和德国做得比较好,据说德国是做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棺材,把垃圾塞进去,填牢,填满之后再盖上一个钢筋混凝土的盖子,然后在上面填上土,在上面种上花。这是当下我们拥有的最好的处理方式。
但是国土的面积不是无限的,你在这儿放了一个就不能放第二个。我们假设这个钢筋混凝土的东西没有操作失误,不发生地质灾害,因为发生地质灾害就泄露了,污染地下水等等,这种事情是频频发生的,但是我们也假设它不发生,也假设没有军事打击,假设它可以放个上万年,可是国土的面积是有限的,这是其一。
另外,如果我们从整个地球是一个生命的角度来考虑。大家有机会可以了解了解所谓“盖亚假说”,就是整个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物,江河就相当于是它的血管和血液,大地、矿脉相当于它的骨骼。你在这个地方放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垃圾棺材,那很显然,假设这个地方原来是土壤的话,土壤里的微生物等等都有物质的交流,这个垃圾棺材在这一封,整个交流就没有了,这就类似于大地的结石。这样它肯定是有生态后果的,是有问题的。而我们要在这里面放一万年的核废料,就是一个更大、更结实的结石。
另外一个就是第四种形态的垃圾——散热。我们所有的能量最终的转化形式肯定是热量,使用完了就变成热量了。我们目前使用的化石原料,石油、煤炭都是从地底下弄上来的。这些东西是几千万年、几亿年前的植物储存的太阳能转化来的。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石油、煤炭,相当于把几亿年前的太阳挖出来、点着了,挂在头顶上。所以我们头顶上不仅仅有一个太阳,仅一个太阳是不足以维持我们现在生活的,我们是把远古的太阳挖出来挂在我们头顶上了。
核更加特殊,因为本来这个能源并不是地球自身储存的。煤、石油你可以说它是地球上的植物把照在地球上的太阳能储存起来了。但是核根本就不是在地球自身上形成的,它是超新星爆发的时候储存下来的,是宇宙爆发的能量,而我们现在是把这个东西点着了,相当于我们在地球上凭空造了一个太阳出来。我们现在有一个说法叫低碳生活,因为我们是把工业文明归结到碳上,可是碳只是一个指标,不是全部的指标。我们仅仅盯着碳的指标,就好象我们检测牛奶的质量只盯着蛋白质的指标,蛋白质的指标又转化成氮的指标,于是就往里面放了三聚氰氨,氮的指标就上来了。我们现在保留了工业文明的框架,又把碳减下来,按照这个思维肯定是要开发核能,因为核能不排碳。但是我们没有注意到,整个工业文明的马达运转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森林、矿藏、天然水体转化成垃圾的过程,同时还要释放能量,把远古的热量都释放出来,它使整个地球升温,而这种升温是可以跟碳无关的,而核能加入了这种升温的过程。所以虽然它不排放碳,但它本身也是要对全球变暖作出“贡献”的,它自身就要释放热量的。这是一个宏观的,从生态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具体的,微观的。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自身需要释放大量的预热,大家看那个短片,它需要不断降温。最近我的一个画家朋友跟我频繁交流,因为他是画家,平时对这些也不怎么关心,但是最近他很关注这个东西。他的家乡要建核电站,而且建不止一座,他跟核电站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也有一些接触,那些人翻来覆去跟他保证是我们这个是安全的,没有任何问题,我们这个核电站如何清洁,它唯一的副作用就是把周围海水的温度提高4度。前两天我在一个高峰论坛上,也是讨论核的问题,我就说了这个事情。马上在场的核专家就说,4度是在可以允许的范围之内的。可是为什么4度就可以允许啊?怎么论证的?我们全球变暖温度提高2度就已经不得了了,那个局部提高了4度,我们想想这个温度会产生什么影响啊?
首先说物理的。这个海域和周围海域的温差,会导致海流的方向、速度发生变化。那海里的生物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呢?海洋生物的活动周期和海流是吻合的,这是物理上的变化。还有化学上的,整个环境的温度升高了4度,有些生物是很敏感的,温度升高了4度,它可能就全体不育了。大家知道乌龟吧?乌龟的性别据说就跟温度有关。那这就会导致一大批生物发生变化,受影响的可能首先是微生物、植物,然后再往上,这个链条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会一波一波向外传播。这个东西不是一次性的。
注意我们刚才讲的操作失误的问题,你把杨利伟送上太空是要经过精密计算的,因为整个这条路上充满着障碍,大量的太空垃圾在太空中漂浮着,他必须躲过所有的太空垃圾,而这些垃圾都是运动的,你得看准一个空隙过去。所以要把每一个轨道算得清清楚楚,算一次不失误容易做到,但是天天往上送的话,算错一点就失误了。而这个核电站恰恰是每天都在向外释放热量的,海水每天都要受热量影响的,所以它对生物的影响是长期性的,产生的长远效果是我们完全不知道的,是我们无法预知的,这是它的生态问题。
日本核泄露,它对我们直接的影响,从我的直觉上看是非常小的。比如他的粉尘,放射性的粉尘已经进入大气了,那就要进入全球性的循环,还有一部分进入海洋,也会进入全球性的循环。对我们可能会有影响,但是不会太大。我们先说海洋,放射性的物质进入了海水,它比较厉害。我们有一些切尔诺贝利的图片,能看到放射性的物质对人的危害,它会使物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某一个物种的个体发生变化,比如一个物种它的大量个体都产生畸形、怪胎,但是怪胎是部分的非正常个体,它是没有生命力的,很快就所掉了。另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这个物种整体上遭受严重的摧残,或者大量减员,或者干脆就灭绝了。
我们所说的低等的动植物,处在食物链非常低的位置,细菌、病毒之类的,可能会发生整体的变化,整体向一个方向变,每一个个体都变了,而它又是一个健康的个体。大家可能看过那个电影叫《狂蟒之灾》,就是在南美洲的丛林里出现了一些巨蛇,这些蛇非常大而且特别聪明,可以追捕人类。大家可以看到电影里面经常会有僵尸之类的,人全都变成僵尸了,力气又很大——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它整体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每一个个体又是健康的,虽然很白痴,但是它的身体是强壮的,这种变化对人这个级别的物种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是对细菌这一级别的,或者处于细菌与人类之间的物种是有可能的,是可能发生整体的变化的。这种新物种的出现会对整个生物链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变化随着进入海洋,产生更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生态灾难是我们人类不可知的,是很难说的。因为它进入大气,就进入全球了。
我们现在说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漂到中国就相当于我们吸了一根二手烟,或者照了一次X光,所以不用担心,没关系。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个问题是累积性的,这种叫稀释理论。稀释理论,比如我们现在处理污水,大家可能比较了解,我们的污水实际上是比自然江河中最脏的水还要脏。我们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水比自然江河里最脏的水还要脏,我们把这些脏水排放到自然江河里去,要依靠自然江河的自净能力把它的污染消除,而这个所谓的自净能力就是稀释。自净能力有两种解释,一是靠太阳中的紫外线把其中的大分子链破坏掉,它的违害就没有了。但是这种理论我觉得它可能只会局部上起作用,它的根本的问题就是稀释。可是你不是一次性的排放污水,不是稀释了之后就没事了,你是定期的排放,那所谓的自净能力早晚会有失效的一天,因为实在是稀释不了了。
“为有源头活水来”,海洋被污染了、雨水被污染了,连冰川都被污染了,水从上游下来的时候本来就不是干净的了,还指望它稀释吗?它稀释不了、承受不起了。我们现在的大气中仍然有切尔诺贝利的核烟尘,现在放射性烟尘里又有了福岛的了,可是你还在建、还在发展,还认为它是清洁、安全的能源,这种事故还会发生,大气中的物质还会增多。所以稀释也是一种自我安慰。
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发展核电呢?它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干嘛还要搞这个东西呢?为了发展,我们国家建设需要发展,发展就需要用电,所以必须发展核电。我经常引用这样一句话,好象是一个叫斯特劳斯的政治理论家说的:一切哲学归根到底都是政治哲学,政治哲学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你发展了、进步了,你发电都在干吗?
天津、济南、武汉、郑州,这几个城市已经连续很多年,每年在夏天的时候举办冰雕展,尤其像武汉、济南,差不多是火炉城市。冰雕展肯定是受到各方面欢迎的,市民很欢迎,在炎热的夏季丰富了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一个凉爽的休闲的地方。举办这个展览的每一个链条肯定都挣钱了,政府也挣钱了,公司也挣钱了,尤其是跟这个相关的电力公司也挣钱了。如果我们要玩夏天冰雕展这种花招的话,发多少电都不够,你永远可以想出各种各样的招数说我们需要电。
反过来,电力公司首先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它把电发出来是要挣钱的,如果电发出来没有人买,他会怎么办?他会选择不发电吗?不会的,他会选择刺激你用电,我把电价降下来,让你使劲用。所以在我们工业文明的模式下,多少电都是不够用的,永远是不够的。
我还讲过这个问题,比如现在在不丹、尼泊尔,他们可能也会关心一下日本的核问题,但是毕竟离他们太远,他们认为日本的问题对他们没有影响,他们绝对不会担心自己的国内有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核电站,他们的生活是另外一种状态。难道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注定是比他们幸福的吗?而实际上按照居民的幸福指数来排名,不丹、尼泊尔在全世界都是排在最前面的国家,而我们这个有电视、手机、微博的生活,还不如他们幸福。我们发出来更多的电,却没有发出更多的幸福,而我们现在还要搞更多的核电,这就叫火中取栗、利令智昏。
在现在工业文明的时代里,科学共同体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们的中小学课本里、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话语里面,科学共同体,我们总是首先把它想象成为一个知识共同体,它们生产知识,生产客观的对物质世界真正的描述,也经常把它想象成为一个道德共同体。科学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为人类造福,差一点的也要为民族谋利、爱国。但是我常常忘了在我们这个大科学时代,科学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我们假设这种可能性,一群核专家,他们需要给政府、人大提交一个报告,考虑一下核能发展的前途、可能性、潜力,做一个战略研究。那么有两种可能性,一种他们提交一个像我这样的报告,核也不安全、也不必要,根本就不应该发展核能,到处都是危机。另外一种是核能非常安全、非常必要,我们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绝对控制核能,为人类造福。这两个报告会导致这些科学家两种不同的命运,如果他交出去我这样一个报告,那意味着他整个学科、行业在整个国家里面被边缘化,因为它没必要。而另一个报告就使他自己在国家机构、国家体制、科研机构里面的重要性提高了,你想想他会提交哪个?科学家不是圣人,或者说我可以相信某一个具体的科学家是圣人,但是我不能相信科学共同体。在转基因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搞生物的科学共同体他们整体上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即使有一两个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他们愿意说转基因不好,对国计民生有害,但是,第一他们的声音不敢发出来,第二发出来就被淹没了,第三他一旦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就会被共同体开除、赶出去了。英国的泰兹(音),他表了一个态就被他的研究所开除了。所以科学共同体在当下我们的社会中的角色是值得怀疑的。
我在2008年写过一篇文章,说科学及其技术在我们当下的工业文明结构里面,尤其是进入二战之后的结构里面,它首先满足的不是人类的需求,它首先满足的是资本增值的需求。它已经从中世纪神学的婢女,堕落成了资本的帮凶。只有那些能够满足资本升值,而且是迅速升值的科学和技术才更容易被发明出来,也只有那样的技术才更容易得到应用。所以科学技术在我们当下的结构中是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不仅反对核能,我也反对太阳能、风能,我专门写过文章论证清洁能源不清洁,太阳能注定是不清洁的,核能更是如此。所谓的新能源,不过是新资本战胜老资本的工具,是资本之间相同博弈的手段。太阳能技术就是资本博弈的一个手段,核能也是。所有新奇的科学技术都会导致资本拥入上去,使它成为资本相互博弈的工具。核能在这里面扮演的还是这个角色。
我们说发展,到底是谁需要发展?什么是发展?在滇西北,大量的建水电,到底是谁需要水电站。他们声称漫湾电站建成之时,就是漫湾人民脱贫之日,结果漫湾电站造了两年,原来这些没有被移民走的老百姓,完全失去了原来的生活,要靠捡电站的垃圾生活,老百姓并没有致富。李昌林早就说过,他说科学技术不会使农村致富。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结构里面,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反而还会使农民致贫,会使农民变得更加贫困。至少在大句,丽江附近的虎跳峡,大句是丽江最富饶的地区。那个地方的农民生活得非常好,他们根本不需要核电站,而把他们移到泸沽湖那边和另外一部分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根本不需要核电。那谁需要这个电站?这个核电也是,到底是谁需要核电?
我们刚刚改革开放,学会发展这个词的时候,要致富的时候,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方式,就是出卖资源。砍树、挖山,破坏环境、污染环境,这种所谓的发展在我看来相当于卖血、卖肾。后来人们也聪明了,不肯卖血,也不肯卖肾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老大、老二联合起来卖老三得肾,他卖的不是自己的肾。地方政府和大公司联合起来破坏本地的生态,他破坏的是当地老百姓的利益,破坏的也是国家长远的利益,而他们自身都是受益者,从这个角度看,谁最需要核电?真正的受益者是谁?我们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是真的到了饿得吃不上饭的程度,不吃转基因不行了吗?不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核发出来的电?我们夏天不看冰雕不行吗?我们为了看冰雕要用核发出的电吗?要承受那么巨大的危险来用核发电吗?显然不是。这是整体文明模式的问题,也有各个利益集团博弈的问题。
我们考虑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从很多视角来讨论,从人类的视角是一些方面,从中国的角度是另外一些方面。从整个人类、工业文明的角度,我对核电所持的态度,毫无疑问是坚决反对的,我不认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好处。那如果从中国的角度,是不是真的像很多人说的,落后就会挨打,你不发展别人就会发展?现实是不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们从中国自身的利益角度再考虑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这个事情更加荒谬,我们用核电就更加怪异。
去年我在美国期间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消息,去年11月份中国政府已经承认我们是全世界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我们为此受到了全世界的指责。可是我们碳排放量都干嘛了?我们在为欧美国家生产廉价的商品,我们破坏自己的江河、污染自己的国土,承受着全世界碳排放量第一的骂名去给他们生产廉价的商品,这简直是太荒谬了。我们现在大力发展核电最大的理由就是由于碳排放量太高这个压力,而核电是必由之路。也就是我们冒着如此巨大的危险生产核电,减少碳排放量,还是为了给别人生产廉价的商品,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前不久我刚在政法大学参加了一个论坛,也是讨论这个问题。主讲嘉宾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觉得核电必须发展,因为从政府主管部门来说,发展核电减少压力相对比较容易。从各个群体综合而言,发展核电是一个阻力最小的策略,所以它是肯定会通过的。而反对的声音相对来说都比较弱小,都是哪些人会反对呢?绿色分子,对自然怀有感情的人,反科学的人,只有这样几类人会反对,可是他们的声音是不占主流的。他们让发言,我说首先我非常容幸来到这儿,我就是那个反科学、反发展、反工业文明的人。后来有个老师说田松教授可能是很想回到穿树叶的时代。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我说时间是一维的,回是回不去了,我现在也不指望着我们能回去,虽然我很想回去。回不去一百年前,至少回到五十年前,至少那个时候河还是干净的。既然回不去了,那是不是可以慢一点、停下来,是不是回不去了还要疯狂往前跑啊?我们现在人类文明处在越来越快的高速列车上,可是前面就是悬崖,大限马上就到了,我们还不知道,或者我们闭着眼睛假装看不到。
有这样一个故事,我这两天一直没有去找它的来源,是我小的时候看到的,说有人去市场,看到做生意的人赚的钱,他伸手拿了就走,结果很快就被抓住了,被暴打一顿。别人就很奇怪,说明明有人看着你,你怎么就敢拿呢?那哥们说了一句话: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我们现在发展核电就是这样的,它安全、它必要,我们的技术如何如何好,而那些问题就看不见,几率很低,比航空事故几率低,比汽车还要安全。不知道是该说他们有智力缺陷还是有道德缺陷,总之我就发现他们和我不是一样的人。所以我对这个世界是充满着忧虑,因为他们的话语权大,而且国家常常是掌握在他们手里。所以我希望各位早日成长起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这样可以使我们的世界,我很难说是变得好一点,而是朝着变坏的路走得稍微慢一点,那就很好了。谢谢大家!
转自:大学网 -新青年 新文化 新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