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2岩石甲壳: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潜力巨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2:40:36
2011-4-6     【打印】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那么,作出如此判断是基于哪些考量?应该如何看待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此作出分析解读。
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
记者:您认为应该怎样综合判断我国的国力以及面临的形势?
马建堂: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二,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可以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这是13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努力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值得为之自豪。但另一方面,我国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地区发展差距偏大,经济发展中还有诸多结构性矛盾有待解决,对此又要高度警醒。
从发展的眼光看,我国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道路仍然曲折。一方面,我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而支持我国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的各方面优势有可能逐步弱化。
因此,全面看待我国的综合实力就是要在认识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必须牢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事实没有改变,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任重而道远。
未来五年面临难得机遇
记者:“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您认为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哪些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马建堂: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有效缓解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些瓶颈制约,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的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这应该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最大优势。
首先,总体上看,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整体水平仍比较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将激发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为我国经济较快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其次,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已经进入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时期。服务业的比重和地位将不断提高,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业比重将不断上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将快速发展,创造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都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的潜力。2009年,我国每万人铁路、公路线路长度分别为0.6公里、28.9公里,而2007年美国每万人铁路、公路线路长度分别超过5公里、200公里。中国基础设施不单纯是量的扩张,将更加注重质和层次的提高。节能环保领域和“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此外,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完善,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方兴未艾,发展潜力巨大。
四大问题依然突出
记者:《纲要》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您怎样解读这些问题?
马建堂:就国内环境而言,我认为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我国人多地少,农田基础设施尽管有了很大变化,但自然环境对农业影响仍然很大,农业科技还不够发达。从未来看,粮食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立足国内解决粮食需求是个必须实现又难度不小的任务。
二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首先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其次是城乡与区域发展还不够协调。第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2010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0%,而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超过了50%。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竞争力较弱。201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R&D)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5%,明显低于发达国家。2009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仅为10%左右,部分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还依赖进口。
四是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量的8.6%,而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的19.5%。
应从五个方面抓好落实
记者:基于上述分析,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以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马建堂:《纲要》指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纲要》为我们明确了重大政策导向,我认为关键在于落实,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抓好落实。
一是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二是要下决心加快推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消除影响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四是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五是随着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必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