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高婕:北京17名登山者迷失21小时获救 再用直升机搜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5:02:28

北京17名登山者迷失21小时获救 再用直升机搜救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4月06日03:24我来说两句 (910) 复制链接打印  救援队员搀扶驴友下山。 通讯员 王策 摄.jpg

    猫耳山大营救刚刚落幕,警用直升机再赴灵山救援迷途驴友。前日下午,回龙观一支由17名居民组成的登山队在门头沟灵山被困。在三架直升机帮助下,经过21小时搜救,成功将17人救下。通讯员 孙立鹏 摄


清水镇派出所,获救驴友准备乘车回家。本报记者 杨杰 摄

  房山猫耳山39名驴友大救援刚结束,前日下午,警方再次接到报警,17名回龙观社区网的驴友在门头沟灵山被困。警方、当地政府和民间救援队连夜集结出发,在三架警用直升机的帮助下,经过21小时搜救,成功将17名被困人员救下。据了解,在此次搜救过程中,共出动警力、消防、救援队人员及村民等共290人。

  迷途山涧

  王女士和其他16名被困人员,都是回龙观的居民。

  据介绍,此前,这些人曾通过社区网约好,去爬过长城。今年4月1日,又在社区网上发帖,邀约穿越灵山东、西龙门涧。当时陆续有29人报名参与,分为两组登山队,其中这次的17人选择了难度较大的路线。

  王女士说,17名登山爱好者包括12男、5女,他们的目标,是从门头沟灵山景区东侧的西龙门涧进山,准备在晚上穿越到东龙门涧。

  龙门涧,位于门头沟区西部清水镇,西邻北京最高山峰———灵山,山势险峻。

  王女士回忆,4日上午10时多,17人带着一天的食物,从西龙涧进山,开始了穿越之旅。

  王女士说,当日下午4时许,因路被积雪和落叶掩埋,他们渐渐失去了方向。其间,试图与另一队登山者联系,却又走错了方向。等他们一行下到谷底时,遇到断崖,被困在山中。

  此时,他们已经报警,并与民间救援队做了联系。等候的过程中,驴友们躲到一个山洞中御寒。

    连夜搜救

  “没想到惊动了这么多人来救援。”王女士说,他们是在获救后,才知道近300人参与了救援。

  4日16时40分,市公安局110报警台接到被困者报警,门头沟分局当即组织清水、斋堂派出所警力,会同门头沟公安消防支队、百花山森林派出所进山搜救。门头沟区应急办则启动应急预案,联系专业救援队参与搜救。

  门头沟区政府领导和市公安局副局长李润华也赶赴现场,参与指挥搜救行动。

  据了解,被困的17名登山者中,手机与外界的最后一次通话是在4日17时30分许,手持电台的最后一次通话是在4日19时许,之后音信全无。

  百花山森林派出所民警肖文海说,当时,他们初步确认被困人员在“114”号通讯塔附近。随即,搜救队赶赴现场,可惜没能联系上被困人员。

  据介绍,目前,山上仍然有大面积积雪,入夜气温还在零摄氏度以下。为了及早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派出通讯组,在灵山最高点架设中继台,不间断地用无线电呼叫被困人员。

  与此同时,搜救人员兵分三路连夜进山,利用手电筒的光亮,在山路中搜寻,并一路走一路呼喊,希望联系到被困人员。

  飞机救援

  5日凌晨3时许,在清水镇现场指挥部,指挥部成员向熟悉山里地形的向导和先期参与救援的人员了解情况后,根据报警及搜救情况,对被困人员方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制定下一步救援方案。同时,指挥部调集第二批增援力量,连夜驱车近40公里,从清水镇出发抵达椴木沟。

  其间,市局向巡特警总队警务飞行支队下达指令,随时准备参与空中救援。

  5日晨6时30分许,无线电台终于与被困人员取得了联系。从电台当中,救援人员得知17名登山者都在一起,靠近114号通讯塔。17人尽管一夜被困,饥寒交迫,但身体均无大碍。

  随即,地面搜救队组成两个搜救小组,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向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进发。

  7时,现场指挥部请示市局后,向警务飞行支队下达了参与空中搜救任务的指令。两架直升机于8时飞抵灵山景区上空,按照地面指挥部的指令,开始空中搜寻。

  约一小时后,直升机发现了沟底的17名被困人员,并引导地面搜救小组向被困人员靠近。

  成功获救

  因地形复杂,不具备索降条件,现场两架直升机只好返回基地补充燃油,稍事调整。同时,相关部门协调组织另一架直升机装载食品和保暖衣物,飞抵救援现场,向沟底被困人员投放,帮助他们补充体力。

  现场指挥部了解到,17名被困人员中有两人出现肌肉拉伤和体力严重透支的症状,另有一名参与连夜搜救的工作人员也出现了透支症状。于是要求救援小组将被困人员从沟底带至一处略微平缓的山坡处,以便直升机开展索降救援。

  13时50分许,两架待命直升机再次返回救援现场,一架直升机引导地面援救小组,另一架直升机放下绞索,将三名体力透支人员带上飞机,送至地面开阔处,等候救护车。

  至此,经过21小时的搜寻,17名登山者成功获救。其中,被直升机救下的两名队员是一对夫妻。

  据介绍,获救后,除一名受轻伤的队员外,16名队员被安置到清水派出所休息,补充食物。

  下午4时多,记者看到,还有8名队员在派出所院内,情绪稳定。

  5时许,他们乘车离开派出所,返回家中。 讲述

  昨晚7时,获救的被困驴友王女士回到家中,由于喝水少,身体累,她的嗓音已经沙哑。因为王女士是报警者,消防队还在给她打电话核实情况。说起获救的经过,王女士连连致谢,并多次表示歉意。

  打110初衷想获指路帮助

  王女士介绍,被困的17名驴友都有一定经验,曾穿越过别的景区。其中三四名队员,还曾经穿越过东西龙门涧之间,但都是几年前的事了,对路线已记得不是很清楚。

  下午3时多,17人走到编号为103至107之间的联通信号塔附近时,迷路了。这时,王女士拨打了110。王女士说,当时她只是想获得指路的帮助。

  王女士说,17人深夜时到了谷底,山上有积雪,气温很低,幸运的是,有队员找到了一个山洞,17人一起挤在山洞中。

  “还好有人带了打火机,生了火。”王女士介绍,有队员将喝过的啤酒罐装上雪,用铁丝吊在火堆上,煮开了轮流喝。

  一宿未睡轮流喝热水暖身

  半夜,队员们还听到了“呼喊声”。王女士说,当时大家不是很害怕,还特别兴奋,都跑出山洞呼喊回应,可后来才发现,那并不是救援队员的呼喊,而是猫头鹰的叫声。当天晚上,17人都没睡,大家一边喝着热水暖身,一边轮流到火堆旁烤火。

  到了昨日早5时多,17人走出山谷,并接到了蓝天救援队的手台信号。10时多,他们看到了警方的直升机,并挥舞东西呼应。此后不久,当地一名曹姓村民和蓝天救援队相继在山谷里找到了被困队员。

  2010年6月20日

  30岁的陈先生在凤凰岭一线天附近爬山时,因所抓树枝突然折断,不慎坠落七八米深的山崖中,右侧肋骨骨折。

  2010年9月4日

  一行4人来到箭扣野长城附近登山游玩,次日回家途中,其中一名男子不慎从城墙滚落到6米深的长城脚下,昏迷不醒。经6小时救援,该男子被送医治疗。

  2010年10月23日

  20余名山东籍驴友攀登箭扣野长城时,其中一名40岁男子突发心脏病死亡。当日下午,另一驴友又在附近的险要景点受伤。

  2010年11月20日

  5名驴友前往凤凰岭群山中游玩时,一人腿部受伤,无法行动。后经救援队远处指导,对方自救成功。

  2011年4月3日

   北京理工大学多名师生、北京科技大学一名大一学生及一名公司职员,在结伴攀登猫耳山时因迷路被困。接警后,北京警方和消防共派出300多名警力进山搜救13小时,将对方救出。

  2011年4月4日

  一队7名游客,因一人受伤被困西龙门涧山中。

  相关新闻

  本报讯 (记者张伟峰 林阿珍 巴士广 实习生 刘纳宇)昨日,北京理工大学和获救师生分别写感谢信,向参加救援的各部门和周口店镇村民致谢。校方表示,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训练。

  4月3日,北京理工大学多名师生、北京科技大学一名大一学生及一名公司职员,在房山猫耳山登山时被困。北京警方和消防共派出300多名警力进山搜救,并首次出动直升机救援,最终经过13小时搜寻,39人成功获救(本报昨日报道)。

  山上一宿说话保持清醒

  “近期不会再有活动了。”昨日,此次活动的领队之一熊子奇称,他们此前准备充分,没想到还是出现了意外。

  北理工老师介绍,最后被救的两名学生随身携带了一些食物,两人夜里在山上,一直说话,以保持头脑清醒。“其中一名女生了解一些野外求救知识,出发前有意识地带了一面镜子,最后也是这面镜子帮助直升机找到了他们。”

  领队上周刚去过猫耳山

  北京理工大学风信子户外俱乐部成立于2000年。风信子社团前任负责人昨日表示,一般来说,风信子社团户外活动都是去那些走过上百次或几十次的老线路。这次的猫耳山是一条比较新的线路,可能导致这次活动有些预估不足。

  该负责人表示,据他了解,上周领队才去探过路,回来反馈说猫耳山上没有积雪,但这次去猫耳山,山上有积雪,导致队员们走得比较慢比较谨慎,最后被困了。

  校方将登门拜谢救援部门

  “学生们有谢意,也有歉意,觉得给添麻烦了”,昨日,北京理工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有关人员会兵分几路,对参与救援的各部门和周口店镇的村民登门拜谢。

  该老师说,学生们回到学校后,学校首先是安抚和关心学生情况,还未去深入了解造成这次登山迷路的原因和总结经验教训,“但这工作是一定会做的”。

  昨日下午,北理工学校官网上,挂出了北理工校方和获救师生分别写的感谢信。北理工校方在感谢信中说,将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的训练,号召全体师生向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学习。

  获救师生感谢信节选

  当我们走到山谷时,看到救援的灯光,听到救援的喊声,我们充满了希望。

  看到救援人员后,他们脸上和身上都被枝条划伤,我们很是心疼和内疚,他们关切的话语、担忧的目光让我们十分感动。

  当我们被救助到临时指挥部时,被救的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第一时间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和火腿肠。

  然而,指挥部内的领导和救援人员却滴水未沾,争分夺秒地研究下一步救援方案,更多的救援人员已经备好水和食物及相应救援装备,随时待命去援救剩下的被困同学。

  看着身旁的救援车一辆辆驶过,工作人员十分忙碌,却井然有序,这让我们害怕紧张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更让我们相信被困山上的同学一定会被救下来。

    昨日和前日,北京两批驴友被困,警方两次出动直升机和数百警力救援。

  近年,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开展“探险游”,寻找新鲜和刺激。

  但由此引发的伤亡事故却频繁发生。

  面对如此高的代价,“探险游”为何事故频发?安全隐患能否消除?

  资深驴友表示,驴友、政府部门、救援组织、保险机构等,应互相配合,均从自身出发,促进“探险游”的良性发展。

  在绿野救援队队长海猫的印象中,他们的救援电话时常会响起,每次接听电话,驴友总会问一些很基本的知识。有些驴友连GPS都不会用就上山了,“这样的话,迷路就太正常了。” 户外事故的屡发

  2010年度中国户外安全事故调研报告(中国紧急救援联盟蓝天救援队发布)显示,户外事故主要集中在夏季,因为夏季户外活动比较频繁,10月份最高有42起,其次是7月份有27起,8月份有23起。冬季主要是经验丰富的户外人士进行活动,虽然有事故发生,但数目不多。

  报告收集了22个省份的户外事故,其中以北京和陕西为事故高发地区。陕西有40起,遇难人数15人,为全国最多;北京有33起,遇难人数为4人(3人溺亡,1人心脏病突发)。

  昨前两日,北京连续出现驴友被困事件。

  “事故一年比一年多。”该调研报告的起草组负责人远山称,在事故原因的统计中,迷路是户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占户外事故的51.6%以上,迷路的主因是对户外知识缺乏,自身能力不足,准备不充分。

  追求冒险的乐趣

  “人生来就具有好奇心,追求冒险的乐趣。”驴友阿左表示,随着户外探险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人迹罕至的山峦、峡谷成了驴友们的胜地。因此,消除这些未开发区域的安全隐患,同时又满足驴友的冒险欲望,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是对管理部门的巨大挑战。

  绿野资深队员“原上草”表示,近年,驴友数量逐年上升,自身素质良莠不齐,其往往通过网络论坛或者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探险活动。在这些团体中,负责人或组织者(驴头)的资质认定没有标准,在队员中积累了一定的人气,就算是被认可了。

  “原上草”说,不少民间驴友团体,没有专业的户外运动指导人员和器材,无力提供专业安全保障,“这样的组织出去我们称之为自杀行为。”

  户外管理的脱节

  “原上草”介绍说,目前相关政府部门要求驴友组织在活动前,去相关机构(比如登协)备案,告知自己的动向。

  但在这方面,大伙行动力不高,一是对方的主体不明确,不知道到哪去备案,二是在驴友们的印象中,存在着“即使备案也没什么帮助,最多是留个退路”的认识。

  “从这点来看,可以说官方管理部门与民间团体是有些脱节的。”“原上草”说。

  绿野资深队员“原上草”介绍,例如美国、英国,很多国家的探险活动开展得较早,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在这些国家,探险行为是由相关协会规范的,同时这些协会也承担其所负责区域的救援任务,参与探险活动的人必须持有相应等级的“执照”。

  “中国探险的兴起只有区区十余年,前面的路还很长。”驴友阿左认为,在此情况下,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尽快促成该行业协会的建立。由行业协会对活动的组织者进行资质认定,从源头上把关。

  救援设施的设立

  2009年,北京市政府在郊区部分野山、景区设立太阳能救援灯杆。其作用是通过方位描述,以及GPS功能,为迷路的登山者提供准确“坐标”。此外,这种灯杆还具备覆盖范围1公里的照明功能和手机临时充电功能。

  驴友阿左表示,政府设置警示标志、通信装置,公示危险、劝阻的材料,提供有关地形、天气等信息,对驴友们有着很大的帮助。

  “不过,灯杆立在哪,有些户外爱好者就不愿意去哪。”昨天,一位旅游业内资深人士说出了北京户外救援灯杆存在的尴尬。

  房山区猫耳山,建成7处野外救援灯杆,但部分灯杆已经被人为损坏。“有人把蓄电池偷走,有的太阳能灯板损坏。”该人士说,起初北京全市设立了131处灯杆,但使用多年后,有近一半出现了问题。

  该人士认为,去年3月在密云的山中,就有韩国游客通过救援灯杆引导救援人员,成功获救。现在部分户外爱好者不但不认救生灯杆,还专门去一些没有辅助救生设施的深山探险,这样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

  救援技巧的缺失

  “救援技巧非常重要。”绿野救援队队长海猫称,驴友要做好足够的功课,还要掌握基本的抢救知识,如果遇到大出血,即使救援队赶到,也没法挽救性命。比如在山中迷路,应该学会如何保存自己的体力,如果信号不强,如何使用信号报警等。“所以学习技能也是保护自己。”

  对普通人来说,掌握一定的救援技巧也是必要的。海猫说,每个星期,他们都会组织公益培训,走进高校、社区,以此来弥补不足。他们旗下的救援队,都是有经验的驴友组成的。所以他们会经常参加一些电视台和广播组织的节目,来普及救援的技巧。

  壹基金救援联盟联络官老陆介绍,在国外,这样的安全教育从小就有,比如会教孩子一些山体和地貌的知识等,而在国内没有具体和科学的课程。他们近期也准备制定一些实用的课程,开设兴趣班,给小孩子灌输实用的安全教育。

  保险配套的落后

  绿野资深队员“原上草”介绍,在绿野中,购买保险的队员大约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大部分持不信任或不在意的态度。

  “有次我去湖北爬山,遇到植物过敏的情况,结果保险公司不给报医药费,让大家很心凉。”“原上草”说,通常少数领队会让队员买,有的则不需要。而且金额也都不大,最多20元。“有的活动,保险公司还要先搞清楚危险程度,再决定给不给保。”

  据阳光人寿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国内相关人身保险包括旅游意外险和旅游救援险两种,前者保障范围主要是意外身故、伤残、意外医疗以及急性病保障,后者一般与国际救援组织合作(如国际SOS、安盛等),保障内容重点在于救援服务、就医安排以及善后处理等。

  但这两类险种把攀岩、探险等危险项目均列为需要事先告知的项目,保险公司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承保。零星的人数、包含高风险项目的旅游险投保申请,基本没有通过的可能,除非是经常开展此类活动的旅行社或户外拓展机构。

  相关法规的空白

  昨前两日,为营救19名驴友和39名师生,北京警方共出动警力数百人次及直升机7架次,耗时34小时。

  北京警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是救助的成本问题。

  北京市博圣律师事务所白小勇律师认为,我国对户外登山运动的管理现在还相对落后,只在各种法律、规章、规定中可见到零散的部分规定。《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登山运动比较有针对性的文件是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内登山管理规定》,其规定登山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需要得到批准。但是,这仅是对西藏5000米以上山峰和其他省份3500米以上的独立山峰的登山适用。

  户外登山爱好者,在登山遇险后,求助于国家公权力,受助的一方是收益者,依《民法通则》规定,作为登山爱好者应该对作为施救者的国家予以补偿,在最近利比亚的动乱撤侨中,日本对于本国国民是要求先交费的。此举虽然不可取,但是也有些借鉴意义,免费的午餐不可过多,且是有限的。

  律师白小勇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或规章。比如,要求各景点加强管理,多设立警示标志,多劝阻。采取收保证金的方式,让户外运动者交纳一定的费用。采取强制保险,出现意外事件后,由保险部门买单。户外运动者也应承担一定责任,以此达到让运动者事前充分考虑好后果及评估自身能力的目的,做到量力而行。

  本报记者 展明辉 李超 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