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四大特点:中国如何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跨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1:51:09
 高速前进的汽车,不能只有油门没有刹车,否则“欲速则不达”;快速发展的社会,同样需要一种“慢”的能力,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表示,“主动调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仅表明决心和意志,而且是一个重大的举措”。这表达着总理的“速度观”,也展示着中国的“发展观”。

  从总理的回答和两会热议的话题来看,除了“放慢”,还有一个词值得重视,那就是“加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呼声,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强烈。

  “放慢”与“加快”,成为两个最值得关注的关键词,意味深长。放慢,是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换言之,“放慢”,正是为了给“加快”提供一个时间窗口,创造一个宽松环境;而“加快”则是要通过精耕细作、脱胎换骨,为中国未来发展创造新的更大空间。

  我们常说,我国在短短几十年,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成就,也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回避,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与百姓幸福指数并不同步,中国制造的规模与中国创造的水平并不同步。从量变到质变,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经济规模的壮大,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刻,那就是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模式,思考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宁愿现在慢一点、难一点,也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脱胎换骨。”这是一种慢工出细活的沉稳境界;“如果不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很难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这是一种生于忧患的战略眼光。“想快反慢”还是“以慢求快”?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跨越,从速度中国到幸福中国的转型,考验着每一个执政者的速度观,检验着每一个地方科学发展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的确,作为一个人,什么时候都不能没有了灵魂;同样,任何发展,也都必须时刻考虑发展的最终目的。据报道,今年和“十二五”期间,地方政府对“GDP”的“迷恋”正在降温,各地的施政重点将放在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并更多依靠科技而非资源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可喜的变化,重大的进步。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上,把握好“放慢”与“加快”的关系,把速度、效益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实现从速度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我们一定能像温总理所说的那样,走出一条光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