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视频:大乘山祖师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0:07:32
祖师岭位于冷水江市的南郊,海拔1072.3米,方园12平方公里。山岭挺拔险峻,山麓林丰竹翠,泉水潺潺,山腰松涛阵阵,云岚出岫,山顶怪石奇峰,崖峭壑深。峰巅远眺,晴朗天气一目千里,湘中山水尽收眼底。长沙湘潭依稀可辨。
    祖师岭景观除名震湘中的古刹神庙外,还有“观音坐莲”,“蟾蜍拜月”,“牛郎织女”,“雄狮守池”,“青龙腾飞”,“甘露池”、“南天门”、“龙卷岩”,“文家寨”等40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解放前一直是冷水江、新化、涟源、新邵、邵阳、隆回等县市乡民求神、抽签、打醮求雨的佛教圣地。而今慕名登山旅游者与日俱增,晴天丽日更是川流不息。
    祖师岭有寺庙多处,最引人神往的是祖师殿,山顶老殿始建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后期,经历代修葺保存至今。它依洞而筑,殿址20多平方米。新殿在老殿之下一里左右的地方,始建于清末宣统元年。最初的新殿为三尖峰下乡民文伦谋所建,当时其父文卓午甚赞儿子壮举,年逾九旬,尚能扶杖登山,助其儿勘定殿址,至今传为佳话。新殿现供佛像,相传为税塘李氏所塑。乾隆四十年间,当地富绅李正芝中年无子,依效圣母祷尼山故事,上祖师殿求子,果然得之,命名荫南,其子后来中科举仕第,钦点翰林,官至广东罗台知州,道光年间辞官回归故里,主修新化县志,特撰文以纪其事,并塑此像,以谢佛恩。抗战期间新殿重修,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祖师殿名声大噪,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佛殿香火,历代不衰。
    祖师殿佛像既非如来,亦非观音,供放的是石佛祖师,它的来历有一个优美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一次天上飞来一尊石佛,曰石佛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惠泽人间,乡人遂修成一座石庙供奉为神,曰祖师庙,从此,山名便叫祖师岭。
    祖师岭自然景观峋丽多姿,每一风景,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尤以文家寨迷人。北宋时,上梅山张虎造反,有七十二寨响应,文家寨便为其中之一,首领叫文法贵。几年后各寨先后被官军征服,唯文家寨独存。宋军大将章惇曾亲临围剿,听部下说,文家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每次攻打,山上擂木滚石纷纷而下,攻战官兵非死即伤。后采用久围之计,谁知不久从山上掉下两条八、九斤重的大鲤鱼,捉到军营伙房还活蹦乱跳。由此判断:山上兵精粮足,水源丰富,久围亦无济于事。章惇听后,久久不语,一天夜里,章惇带兵悄悄来到文家寨下欲偷袭义军,被文法贵埋伏的精兵打得惨败而归。自此,文家寨便叫鬼门关。抗日战争时期,三尖父老乡亲为逃避日本鬼子侵犯,躲进文家寨,有一汉奸带日军进山,来到文家寨时,日军见地势险要,顿起疑心,便问汉奸这是什么地方。汉奸回答叫鬼门关,一听毛骨悚然,不敢再进,溜之大吉。三尖百姓凭此免遭难灾。文家寨现仍有巨石垒成的残垣破墙遗址,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可供游览观赏。
    祖师岭山中以林、石见奇,瀑布也深受游人赏识,目前引人兴趣的要算龙嘴岩瀑。它位于祖师岭北面,云遮雾罩的莽莽峰峦之间,瀑布从天而降,气势夺人,瀑高约40米,宽约3米,瀑下深潭,潭面波涛汹涌,水沫横飞,如烟似雾;瀑声如雷,回荡山谷;水质晶莹,形如玉帘。相传很久以前,三尖乡裕元村有一农民来到铁炉冲崖砍箬竹编篮,突然发现一条大蟒蛇盘踞在山脚,他想逃跑又来不及,急中生计,忙用柴刀将箬竹削成利箭,弯木为弓,刀鞘带为弦,用力向蟒蛇头部射击,蟒蛇中箭,痛不可忍,尾巴一甩一卷,立时飞沙走石。巨大的石山竞被卷出一个大窟窿,成了大岩洞,从此人们就称它为“龙卷岩”,此景开放后又改名龙嘴岩。可惜洞门已毁,但瀑布壮美,仍为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