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手正太产卵漫画:新化祖师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9:13:14

白旗峰,原名石龙山,海拔1465米。群山环抱,山势逶迤,前屏两洲(湖洲、高洲)两印(土地印、山垴印),后障旗锣蓝伞,左傍鹦鹉卸花,右蹁仙鹤起舞,晴空眺望,群峦叠翠,四面风光,尽收眼底。
  瑶人信佛,于宋元丰初,建观音阁佛殿于斯。
  明永乐12年(1414), 有罗普通、罗普道俩兄弟从小学艺武当山,至九十岁辞师返籍,行前用白毛巾为真武祖师金身洗尘,巾留祖手中以铭志。返乡后,遥望此峰有白旗飘扬,即登峰看个究竟,原来,替祖师洗尘之巾却挂在了古银杏树的枝丫之上。俩兄弟就筑祖师殿于观音殿旁,称祖师殿,其峰改名白旗峰。殿石柱上勒联两首,日:“白马行空,威显祖师济世;旗幡扬殿,恩沾百姓消灾”,“祖德敷天下,师道鉴古今”。自此,祖师殿晨钟暮鼓,香火旺盛。清乾隆年间,有37世僧普佰,字彩彩,率众在此修行,香火旺盛,有“日进碎银二升”之誉。彩彩即在殿前修五尺宽石板大道700余米,240余级,并自建墓庐一座,直径11米,高2.5米,内建墓室,券弧拱,前有石门,高1.2米,宽0.9米,门楣镌“弥无不夜”四字,墓顶有围栏,呈椅状,中央建三层石塔,高2米许,镌有“彩彩和尚墓”字样,彩彩和尚乾隆38年(1773)去世,其徒勒碑,并将遗体安葬在墓室石棺内,棺上盖有琉璃瓦,呈宫殿状,外用整石封门。可惜文革中棺木被毁,仅存石床。彩彩和尚墓是娄底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尚塔墓。

  另据历史和民间记载:明正德3年,李再万聚瑶民起义,领500精兵,在白旗峰祖师殿祭旗,战争持续70多年;清道光年间又有肖益光聚众起义,亦以白旗峰,扯旗寨为驻地。

白旗峰位于新化紫鹊界梯田旅游区,高高在上,一峰独季。前有起伏梯田依偎,后有连绵群山拥抱,下有村庄河流相伴。
    白旗峰上有个庵堂。庵堂是当地民间艺术的杰作。走进白旗峰庵堂,无人不惊叹正中的喷水龟池。池中的石头乌龟,没有任何雕刻的痕迹,鲜活逼真,更具艺术匠心的池栏为石头垒成的巨蟒,其形其状,宛如动物园里面的真蛇。据介绍,龟池的设计者是退休教师邹新缀。我们通过电话采访了邹新缀,他 说:他工作时的业余爱好是雕塑,如今退休了,更是爱好雕塑。设计白旗峰庵堂龟池,使他的特长派上了用场。他的下一个计划是将金龙村梯田顶上的两座石峰雕刻成巨型石佛。
    听说我们要来,白旗峰所在地长石村的村支书罗崇旺、村妇联主任李云珍早就在庵堂里等候。饭后,他们带我们游山。白旗峰西面的山梁叫龙骨山。龙骨山山梁奇秀,剔透玲珑,两侧幽谷纵横,气象万千。山高,便常年云蒸雾绕,因此人们又称龙骨山为白云峰。相传,古时有一遭朝廷追杀的逃亡者,来 到长石村,被山民收留得救。这位逃亡者发誓终生行善,在龙骨山半山腰建了白云寺。因他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晚披霞挂彩在山头对天祷告,人们称他为彩彩和尚。彩彩和尚享年113岁,葬于白云寺左侧100米处。来到东面山头,村干部介绍,这里叫田螺山。果然,依次递升的3座石峰,座座酷似田螺,我们惊叹天工的杰作。
    下午,李云珍带我们去了距白云寺约1公里的地方,拜访了老农罗崇良。罗崇良的儿子罗忠祥两年前舍己救人壮烈牺牲。那是2005年4月8日晚,深圳市琦富瑞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台加速机出现故障,工人栗爱东检修时不慎将一个机器零件掉入2.3米的主机内,便跳进机坑内去捡,因缺氧晕倒了。这时,深圳市保安服务公司派驻琦富瑞科技有限公司的保安员罗忠祥正好巡逻经过。“救人要紧!”罗忠祥不顾一切跳进坑里救人。但因加速器内沉满六氟化硫气体,导致罗中祥未能顶起栗爱东,双双昏倒。110、120干警将他俩拉出机坑,抢救无效,两人均死亡。年仅19岁的罗忠祥为救人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月9日,中国保安协会向深圳市保安服务公司发出了唁电,罗忠祥被深圳市公安局追授为“优秀保安员”,他的尸体被运回,葬于白云寺下30米处。罗忠祥,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因舍己救人而牺牲在南粤的土地上,用生命书写了白旗峰的“血性”二字。
    我们在白旗峰住了一晚。次日,晴空万里,白雾升了起来。七八点钟的时候,雾千变万化,让我眼花缭乱。时而夹在峡谷中轮转,时而幔卷,忽聚忽散,梦幻迷离,使数万亩梯田上空浩瀚如海。我们顿觉人在云上,云在身下,有一种腾云驾雾的飘移感觉。仰望天空,蔚蓝一色,俯瞰云海中冒出的山 尖、梯田和民房,奇花万朵般,虚无飘渺,瞬息万变,令人心醉神怡。

(新化 杨亲福 刘卓夫)

明永乐12年(1414),有罗普通、罗普道俩兄弟从小学艺武当山,至九十岁辞师返籍,行前用白毛巾为真武祖师金身洗尘,巾留祖手中以铭志返乡后,遥望此峰有白旗飘扬,即登峰看个究竟,原来,替祖师洗尘之巾却挂在了古银杏树的枝丫之上俩兄弟就筑祖师殿于观音殿旁,称祖师殿,其峰改名白旗峰殿石柱上勒联两首,日:"白马行空,威显祖师济世;旗幡扬殿,恩沾百姓消灾","祖德敷天下,师道鉴古今"自此,祖师殿晨钟暮鼓,香火旺盛清乾隆年间,有37世僧普佰,字彩彩,率众在此修行,香火旺盛,有"日进碎银二升"之誉彩彩即在殿前修五尺宽石板大道700余米,240余级,并自建墓庐一座,直径11米,高2.5米,内建墓室,券弧拱,前有石门,高1.2米,宽0.9米,门楣镌"弥无不夜"四字,墓顶有围栏,呈椅状,中央建三层石塔,高2米许,镌有"彩彩和尚墓"字样,彩彩和尚乾隆38年(1773)去世,其徒勒碑,并将遗体安葬在墓室石棺内,棺上盖有琉璃瓦,呈宫殿状,外用整石封门可惜文革中棺木被毁,仅存石床彩彩和尚墓是娄底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尚塔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