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资源:拍马原理(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1:01:49

马屁经第一部 拍马原理(1) [原文地址]

分类: 人间百态 | 被29人转藏 | 2009-08-30 16:41:32

口袋提示:如何一键收藏网页的正文?

拍马,一种富有人生境界的学问。世态炎凉,奈它如何?是你适应社会,还是让社会适应你?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无拍寸步难行”。本书作者如是说:“我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拍马大师。”认真感悟,我们会活得更好。

1.拍马:反弹琵琶不遮面

见到书名,你一定很稀罕:“一个老头九十九,没见麻雀走一走。”哪里来的拍马学啊!这就对了,你要是见过拍马学,我就不再写了。感谢诸位学问家成全了我,使我得以在拍马场上纵横出击。如果要说拍马学和诸种学问有什么差别的话,我看就是一个“反弹”的调子。“洞萧横吹”,琵琶也可以反弹,个中滋味还是有的,就看你会不会品尝了。

我在这里要公然申明,我的拍马学与各种学问是并行的,而且也是受版权保护的,作者在此严正声明,自本著作发行之日起,未经本人书面允许,不得再有人冒充独创,再来造假害人。不然,我就要请求法律部门出面解决纠纷。可能,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写过申明只言片语的“拍马技术”之类的雕虫小技,但是由于你没有再去登记注册,所以,你现在也成了“野史”。对不住您啦!这么学问非我莫属了。您可能骂我不要脸,没关系,这年头有几个要脸的。都是他们妈妈的不要脸。说得直接些,您千万不要把我当人看。人值几个钱,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人的良心都让狗给吃了,那还有什么脸可遮掩。

我的声明最关键的是要大家理解我之所以存在的价值。西方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不是这样谆谆教导过我们吗:“存在即是合理!”他老先生真会为我这号人开脱,我从此找到了一条真理。确切他说是护身符。既然拍马长生不衰,那它自然就有存在的道理。你还别说,我算是悟出几分理来了。著名学问家王国维先生在其代表作《人间词话》里将爱情上的三个境界用在了学问和事业上,而且广为后人传颂: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回头蓦然,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后人评论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我引用了这么多是个什么意思呢?如果我没有夸张的话,在下看来,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还得有第四境界:悄然无声的拍马学问。当然,在今天它已经以变种的形式出现,比如什么《公共关系学》之类。但是,我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够味。还是不遮面的好。我平生最讨厌的人是那种“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鸟人。干起事来像个娘们似的,极不干脆。我之所以用“反弹琵琶不遮面”作本节的小标题,就是要和这些人不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拍马学体系最为核心的内容还在于“反弹”。关于“反弹”,我们本来可以长篇大论一番,但是在这里我就不再展开了,只以一例为之。譬如我们嘴边上常挂着这样一种俗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是很伤人心的一句话。平时同事之间矛盾的升级很可能就从这开始。

细加分析不难发现:自己是君子,别人是小人。这当然会造成摩擦。然而若是“反弹”一下琵琶就大不一样了:“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不知诸位听懂这句话的含义没有?当你在做事的时候,如果发现他人有“己所不欲”之事,你一定会把他往坏处想。这样走下去,你们两位的矛盾马上就会升级,而且还可能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但是你若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不一样了。你尽力往好处想,把自己我的心里设想的变态些,把别人的心思想的干净些。这样,你的关系一定会有所改善。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行为就演变成了“拍马”程序。不信试试看,您会成功的!

干一行,精一行。拍马学同样需要精力的投入。弹“琵琶”好学,但是真要反弹琵琶可就不那么好玩了。尽管难学,但中国的那句古话还是不能忘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讨厌拍马,人人都诅咒拍马者,人人离不开拍马可是人人又都做过拍马者。至于做的好不好是另一回事,能成功不能成功又是另一回事。这就如同“手淫”一样,人人都不敢承认自己是一位手淫者,其实不然,包括那些整天给青少年讲解手淫的不利的医生,自己也都有过手淫的历史。

我就曾经傻乎乎地问过一位对我说“百分之九十九的男人都有过手淫历史”的医生:“您有没有过?”他也很艺术他说:“不要具体到某一个人么!”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世界上的好多东西只能做、不能讲出来。难怪中国有这么到位的名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拍马就是这种“不可言传”的典型个案。我的个性使我对此类事情很是不满。干吗一副圣人的样子,整天里活的累不累啊!拍就拍吧,管那么多干吗?如果说别人都是学老鼠的样子在暗地里拍,我则在大庭广众之中明拍。如果说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我则认为它是一个谋生的艺术,是一个人能力与才干的体现。恰恰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事业的突破口,我的拍马艺术愈来愈成熟,以至于我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拍马大师。

提起拍马学的创建,大家一段认为这是一位缺德学者的“造化”。这你就错了。拍马学不是光说“拍”,它后面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词叫做“学”。有了“学”这个字当道,我们谁还能说什么!“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的拍马学的建立就是学习的结果。我与其他各门学科的专家一样,自己今天取得的成就完全是自我拼搏的结果。当然,我首先要感谢诸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没有他们的关心与支持,我的拍马学成就就不会有这样大的成就。通过多年的努力与奋斗,我们的拍马学在社会上十分走悄。我的徒弟憨氏的《拍马技巧》就十分畅销。他第一版就印行数万册,而后又一版再版。

在这里,我想告诉朋友们的是,一部拍马学专著决不是无病呻吟之作,它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开历史之先河。胡适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既然做了过河卒,就只有拼命向前了。”当然,他说的不是拍马学这本书,而是指别的事业。我想,创立拍马学的精神也应如此。拍马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它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在立意原则上也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绝不违反辩证法。

我的拍马学不像有的学科那样,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一部拍马学公然申明它的宗旨是为普天下人类服务的,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我曾经在一部书的结尾处写道:“一部拍马历史就是剥削阶级与人民大众斗争的历史。但是今天,由于人民也当了家、做了主,所以也就有了拍和被拍的权利。”

当历史的脚步即将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将拍马学建立起来,并作为一副文化遗产留给后人,堪称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时不我待,我们应该为我们拍马学的建立而感到自豪和骄做!我这样说,一定会有人唱反调:照这样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学问了吗?这话反问得好!按照胡适之先生的教诲:“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错,只要是你感到能够建立学问的话,你就努力吧,别让别人抢了先。

凡是一门学问;它总是要能自圆其说。我的拍马学历经考验,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能站得住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说的天花乱坠,而对现实没有一定作用,又怎能说服别人?所以说在市场经济的时代,没有实用性的学科还是慎出台的好。如果我们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我们的拍马学也就是无形的精神生产力。多年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们一直羞于谈“钱”。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将我们吹得东倒西歪,我们不能够去偷、去抢、去做贼,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才智获得财富。

日本著名佛学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日本最大的佛教团体创建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说过:“溜须拍马,这是一种看到别人优点的学问。”JR人才调查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每100位头脑出众、业务过硬的人士中,就有67位因人际关系不畅而在事业中严重受挫,难以活动成功。他们共同的心理障碍是:难以启齿赞美别人。”

美国《幸福》杂志是举世皆知的名刊,它的下属的名人研究会对美国500位年薪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300名政界人士进行调查表明:“其中百分之93.7的人认为人际关系顺畅是事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其中最核心的课程是学会赞美人。”日本东京的国民素质研究会在总结自己国家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说:“我们日本国民的一大优点是,对外人不停地鞠躬,不停他说好话。可以说,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是日本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这些总结与评论都说明了什么呢?不言而喻,这其中包涵着很大成分的拍马因素。如果你能够发现这些因素,说明你是一个现代的人;倘若你需要通过启迪发现这一点,那么你就是一个迟钝的人;而若是你启而不发,那在事业上的成功是没有一点希望的。“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这一直是我对学生们传授的名言。

“天上不会自动掉下来馅饼”,“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话说的非常之透彻。拍马讲究的是艺术,不是一味地瞎拍。但愿我们的拍马学将给你带来收获。

2.拍马:一门适者生存的学问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拍马,你总是要生活的。你在这个世界要生活的很好,你就不能不学会生存的技巧。而我们今天在这里传授的,拍马学常识就是一门生活离不开的学问。可能,说起拍马这个词好多人都不愿意听,但是您可知道你在生活中因为不会拍马吃过多少次亏?在人欲横流的时代,你不拍马,自然有人会拍,而且还会从拍马中得到不少实惠。拍马者歌曰:“拍马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不会拍马者曰:“拍马真可恶,专拍肮脏户。”什么意思呢?拍马与被拍者都不是好东西。就在被骂者耳朵发热之际,人家已经有了别人得不到的东西。人家可以升官,可以发财,可以有“小蜜”,可以将生活的道路铺的平平的,甚至在某一天“鸡犬升天”。

人人拍马,而人人又反对拍马。这真是一个历史的悖论。就像人人反对腐败,而人人又在干着腐败的事情一样。比如说,知识分子是对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但是,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也常犯错误。一位当老师的说:“学生给老师送礼的特别多,每当期末考试过后,改卷老师的门口可以说是门庭若市。”问题出来了,这不是腐败是什么?这是腐败,但是更是拍马。学生拍老师的马屁大经地义。一级卡一级,一级拍一级的马屁。

这是历史的结论。权力容易造成拍马,一般说来,谁有权,谁受拍的机会也就越多。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当官的也会拍下面的人。何以故?原来他想把权抓得更牢些,让别人拍自己拍得更厉害些,每个人都长着一个屁股,这个屁股并不是好东西。它本来就有痒痒肉在,不被人拍就有一直不快的感觉。尤其是那些当权者,恨不得每天都有人在他的屁股上揉搓一把。不要以为拍马是男人的专利。我这里要告诉你的是,女人的马屁痛最大。一旦女人有了权力,她的屁股可就痒痒得厉害了。君不见,武则天上台后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而采用的一切不要脸的手段是多么可耻吗?这时候,谁会拍女皇的马屁谁就会平步青云。

在我看来,拍马已经不是单纯的人际关系学,它早已经超出这个范围。这是关系到吃饭吃的怎么样的问题。也许有的朋友会说我在夸大其词,但是要知道中国有句古话:“事实胜于雄辨。”我不敢说我的,拍马理论一定能帮助你成功,但是有一点:看过本书之后,对你有百益而无一害。“开卷有益”,请打开本卷!

你若有所疑云,那么就请跟着我们看一看现身说法。上海方便运输公司(该公司创建于1992年,注册资金为500万,1995年营业额为4800万元)的总裁这样说:“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运输业竞争极为激烈,光有实力是根本不行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虽然现在情况变了,但是我们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人还是能体会到,赞美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功。”

北方电器公司的总经理如是说:“我一直是一位技术至上信奉者,并且为自己的技术力量深感自信,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的朋友越来越少时,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自尊如果受到伤害,那么他只有万不得已才买你的商品,并且在心里盼着你倒霉,我就是这样学会尊重别人和赞美别人的。”理论上的言论我们不必引用很多,但是它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生存的学问这一点你一定记住了。

翻开中国的历史,如果说鲁迅先生将之概括为“吃人”的历史是一个很精确的概括。那么我则认为将中国的历史概括为一部拍马史也是十分精彩的。自从盘古开天地,除了皇帝老儿之外,哪一个臣子不是马屁精?可以说,只要他们没有耐着性子拍马的心理素质,那他们吃饭的权利很快就会被剥夺。通读中国历史,笔者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愈是官衔大,拍马的技术就愈高。

人都是希望自己被肯定、被赞美的,而要实现这些理想,不通过他人是不行的。他人的赞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拍马。如果你是一位推销员,你的拍马对象就是顾客;如果你是学生,你的拍马对象就是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的拍马对象就是校长;如果你是校长,你的拍马对象就是教委主任;如果你是教委主任,你的拍马对象就是教育部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造就了拍马的环境。你拍不拍是你自己的事,你不拍也有人拍。在很多情况下,拍不拍由不得你。

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这样论述道:“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贴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约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因为倘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这就是中国的拍马环境。它正如柏杨先生所总结的那样:“中国是一个大染缸。”

《左传·昭公七年》中不就说过这种话吗:“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早,早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等级制度的森严必然带来适宜拍马的气候。我可以这样断言:拍马的根源就在于阶级制度。鲁迅先生曾经将中国的隶属划分为两个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此言甚是,若是用在拍马的历史上也同样合适:“暂时拍上了马的时代与想拍马而不得的时代。”一位当官当了很长时间的老爷就这样鼓励过拍马的:“乌纱帽给谁?当然是给那些离我近的人,因为他离我近,顺便就扣上了,而那些离我远的人,想扣也扣不上。”这话说的多富有哲理啊!事后有人评价说:“比哲理还哲理!”看,多么会拍!

中国历史上靠拍马发迹的名家并不少。这里我们只举两个例子来说明问题。第一个例子说的是唐朝时期的事情。唐玄宗时期,有一个被派往南方担任地方官的陈少游,不但足不出京畿、未尝赴任,反而连续加官进爵,十余年间他三统大藩。为何他能这样官运亨通、洪福齐天呢?看看他的拍马历史你就会明白一二。

陈少游善于权变,见风使舵。尤其是在聚敛财富、交结权贵上颇有自己的一套思路。是时董秀在朝中执掌大权。陈少游对董秀的为人了解得一清二楚。他特地寄宿在董府附近,等到董秀退朝回家单独求见。见了董秀,陈少游单刀直人,不动声色地发间:“请问大人家中人口几何?每月需要多少花费?”董秀回答说:“长期愧对高位,负担又重。目前物价昂贵,一月总需要千余贯钱才能应付。”陈少游说:“按照大人的花费,你的俸禄不够用啊!要经常求助于人才行。我想,假如有人向大人提供资助,大人愿意留意予以提携,那就是很简单的事了。”董秀动心了。

陈少游见时机成熟,就直言不讳地说:“在下虽是不才之人,请允许我单独承担你的费用,每年愿送你五万钱。现在我身边就带有这个数目,请您收下,剩下的等我上任后补上。”董秀见钱眼开,十分高兴,热情招待。不料,就在这时,陈少游潜然泪下他说:“南方瘴气浓厚,地又偏僻,只怕到了那里不能活着回来,冉睹您的风采了。”这是话中有活,不能活着回来,不就是说再不能将那剩下的饯补上吗?言下之意,最好找个肥缺干干。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董秀马上说道:“你的才能很高,不应派到偏远的地方。请耐心等待几天,我一定想办法帮助你。”什么你的才能很高!不就是一手拍马的才能吗?你还别说,人家就是靠了这个一步登大了。陈少游除了巴结董秀外,还用重金贿赂了另一位权臣元载的儿子仲武。不久他就改任浙东观察使,最后又提拨为淮南节度使。由于这些地区非常富庶,所以这位贪官在这里搜刮财物竞达亿万之数。

这,即是拍马吃饭的大家。历史发展到近代,并不因为近代化而有所变化。被称为中国近代化第一人的李鸿章也改变不了中国历史的设计。话说到了李鸿章夫人五十岁生日的那天,满朝文武大臣都前去祝贺,消息传到合肥的知县那里,他为了求荣也前往祝寿。理由是李鸿章是合肥人,又是朝中宠臣,可是又细一想,知县又发愁了:我这七品官该送多少礼呢?少了,拿不出手,等于臼送;多了,又送不起。左思右想,总是拿不定主意。于是请来师爷商议。还是这位师爷聪明,他对知县说:“这事容易,一两银子你也不花费,保证你的礼品最佳,列入他人之上。”知县听了这话自然高兴。可是怎么也搞不明白,天下哪有这等好事?于是便机不可耐地问道:“送何种礼物?”师爷从容地答道:“一副普通的寿联即可解决问题。”知县听罢之后直摇头。师爷忙解释说:“包你飞黄腾达。不过,这幅对联必须由我来写,你亲自送上,请中堂大人过目,不能疏忽。”知县满口答应。

第二天,知县带着写好的寿联上了路。他昼夜兼程到了京城。等到祝寿之日到来,知县通报姓名来到李鸿章面前,扑通跪倒说:“卑职合肥知县,受人之托,前来给夫人祝寿!”李鸿章随口应了一声让他起来。知县连忙将上联打开,李鸿章一看:“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寿”。李鸿章心想:夫人二月过生日,他却写了“三月庚辰之前”,还算聪明。正想着,下联也应声而来:“两宫太后以下一品夫人”。李鸿章一看便跪在了地上。原来,“两宫”指的是慈安、慈禧,李鸿章见了“两宫”字眼自然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于是他命下人将此联挂在《麻姑献寿图》两边。这副对联深得李鸿章赏识。这位知县也因此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了。这,又不能不说是吃高级拍马饭的大家。

从以上我们的述说来看,将拍马学列为适者生存的学问,则是正中下怀的。

3.拍马史话:一门年轻而古老的学问

说起拍马的历史,可真是有些年头了。从先秦时期的“指鹿为马”开始,我们的文字就有记载了。一个思想博大精深的民族记载着一部拍马的历史,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细心地想一想,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地大物博,什么鸟都有。缺德的故事不少,拍马的故事更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拍马。什么大的学问家、政治家、艺术家……一个一个都是拍马学家。“指鹿为马”算是较为典型的一个。故事说的是秦朝二世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但是他又怕别的臣子不附和,于是就想设法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真会开玩笑,把鹿说成马了。”他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把说是鹿的都给杀了。这个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传》,尽管离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拍马的性质却丝毫没有改变。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个拍马经典中也带有“马”字。

如果说“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还只是一个前奏,那么我们说中国拍马历史人物的出色表演就在后台。让我们先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开始。这两位的摇唇鼓舌可是有了名的。现在回头看看他们那副德行不是拍马又是什么?只是在文同上比我们这些人更见功夫而已!

要说文人的拍马,叫我说在《诗经》里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郑风·硕人》描写卫庄公夫人之美的媚状可以说是拍马的经典制作。诗中写道:“颈如蝤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兮,螓首蛾眉,巧笑情兮,夏目盼兮!”真够靓的!这一定写给卫庄公夫人自己看的。女主人一旦亲自过目,自然就有作者的名利双收!

到了汉朝,拍马的水平有所提高,这就好象是在搞市场经济一样,提高的原因就在于,拍马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结合的比以前任何时候都紧。拍马拍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因此,我们看到的拍马典故都是些非常实际的例子。汉成帝时,太后家族秉政,大将军王风(太后兄,成帝舅)权倾天下。淳于长虽然是皇帝的表兄弟,但是因为其母与太后并非一母所生,所以不被看重,长时间得不到重用。后来王风得了重病,淳于长主动上前侍候,每天送汤送水、端屎端尿、殷勤周到,深得王风喜爱。王风临死前,特向太后和成帝推荐淳于长。

于是,一拍天下白。淳于长时来运转,连连升迁。皇帝喜欢赵飞燕,一直想立她为皇后,但是都因太后阻挠而作罢。皇帝为此甚是苦恼,于是淳于长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发挥自己的专长,往来于成帝与太后之间,力作协调。一年后,皇上如愿。赵飞燕被立为皇后,功在淳于长,他自然因此得以加封。从此,拍马之人威风天下。淳于长从大到小,无不能拍,连皇上的私生活他都拍通了。难怪有人评论说:“不论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摸清主子意图,你拍得准,同样能一举成功。”

原来,这成帝好色的本质不是自己天生的,从他的老祖宗武帝开始就无师自通了。据说在这位开国皇上时候,有位名叫李延年的人擅长歌舞,倍受宠爱。有一次,武帝饮酒,延年起舞助兴,他有目的地和着拍子唱道:

北方有个漂亮的姑娘,世界上唯有她最靓,她那窈窕俏丽的身材,真可说是人见人爱。她那美妙的歌喉,滋润听众的心田。啊!绝世的美人呀,后世不会再出现。

一曲未完,汉武帝已经魂飞四散:“在哪里?在哪里?世上真有如此美丽的姑娘?朕能得之,也不愧为帝王了。”说的多么冠冕堂皇!这时,平阳公主趁机对汉武帝说:“延年的妹妹就是陛下所向往的美人。”汉武帝赶快说:“那就快点让她进宫吧!”延年妹妹进官后,因其“妙丽善舞”而被册封为夫人,从此李家显贵无比。

自古君主好色,拍马者对这方面的了解已经是非常透彻。所以在方面的成功例子历代都有,问题是如果都重复这样的故事就显得拍马水平不高。历史并没有让我们失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拍马水平一代比一代强。

说着说着,拍马的故事就来了,到了东汉时期,“改年号的拍马术”已比“美人计谋”拍马术又高出了一筹。汉平帝死后,王莽先是以挟皇帝擅政,不久便自己称帝,建立起新朝。但是太后却是死守着汉朝的封号不肯改变。王莽想来想去,拿不出什么好主意来说服太后改号。正在为难之际,王谏上书说:“汉朝气数已尽,新朝得立,实乃天命。”王莽看后非常高兴,接着小史张永立刻奉上符命铜壁,上面写着:“太皇太后当为新室太皇太后。”阴谋自从得逞。当然,拍马者——即帮助他成就皇业的人自然也是“鸡犬升天”。

撇开中国漫长的拍马历史,我们还是只能隔朝简略地概述。时间到了唐代,有一拍马故事堪称是达到了拍马的又一新阶段。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被封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初次人朝,皇上命令太子与安禄山相见,安禄山对太子不下拜行礼。唐玄宗责问他而他却狡辩说:“臣子是胡人,不懂法度,不知太子是何官职?”皇上说:“是未来的皇帝。”安禄山说:“臣是愚笨之人,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左右令安禄山赶快拜见太子,安禄山这才下拜。唐玄宗认为安禄山老实,忠君志诚,很是喜欢他。

安禄山人朝后,得知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就竭力巴结,他竟恬不知耻地拜比自己小十岁左右的杨贵妃为养母,每次人朝总是要先拜杨贵妃,再拜唐玄宗。唐玄宗有些不高兴,他又辩解说:“臣子是番人,番人的习惯是先拜母亲,再拜父亲。”皇上明白过来后,更加喜欢安禄山。常言说的好:“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安禄山的拍马术可谓别出心裁。但是其目的还是万变不离其宗:讨主子的欢心。

如果说安禄山的“先母后父”拍马术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那么李林甫的拍马术也是值得一提的。这两位奸臣是臭名昭著的,但是其拍马术却并不因为时代的久远而为后人忘却。当时,唐玄宗在洛阳居住,因宫中发生怪异现象,所以很想回长安。第二天,他便招来大臣商议此事。但是这时有两位宰相劝说皇上不要回去,理由是老百姓现在秋收正忙,沿途迎送,实在是不利秋收。皇上听了之后没有说什么,但是心中却是怏怏不快。这时有位刚刚拜相的李林甫却是看透了皇上的心思。他虽然在大家面前不说话,但是心中早已打定主意。等到退朝之时,李林甫故意一瘸一拐地走到皇上面前。皇上发现后便问:“卿并无脚疾,为何走路一瘸一拐的?”李林甫说:“只想单独上奏。”李林甫的理由是:“洛阳、长安都是国都,也就是陛下的东西二宫。从东宫到西宫,哪里用得着选择时辰。刚才两位宰相说会影响农事,这很好解决,那就减免沿途的赋税不就行了。请陛下现在就宣布启程。”唐玄宗一听正合心愿,立即下令回长安。

从此,李林甫也深得信任。其实,李林甫并没有什么大才,但是由于他非常善于拍马逢迎,所以自入朝以后,李林甫很快掌握大权。譬如说这么一件事就很能反映问题,时过不久,新任宰相李适之报告唐玄宗:华山下面发现金矿,开采出来可以富国。皇上听了很高兴,就去问李林甫。而李林甫这时却装作十分平静的样子说:“这事我早就知道了。”唐玄宗很奇怪:“那你为什么不早说?”李林甫回答说:“华山是皇上龙脉所在,王气所在。所以臣子从不敢乱说。”唐玄宗听了,深为李林甫的一片诚心所感动,并对李适之产生偏见。

皇上下令说:“今后凡有事上奏,一定要先通过李林甫,不得草率从事。”李宰相吃了个闭门羹,但是又是一个哑巴亏。实际上,李宰相刚刚人朝时李林甫就告诉他:“华山下面有金矿,皇上到现在尚不知道,如果你告诉他,他一定会很高兴的。”李宰相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应该早上报,不料遭到如此的结果。看来拍马如果拍到驴蹄子上就麻烦了。不过,人家李林甫的高招咱们还是要虚心学习的。

宋朝虽有两宋,拍马的典故也很多,但是由于篇幅有限,也只有挂一漏万了。在我翻阅历史史籍的过程中,关于拍马的故事非常之多,但是最能给我以深刻印象的还是反映出“发展”的“献‘心’留‘享’拍马术”:北宋时期,一位名叫安淳的人使用父亲起的名字安全地度过了大半生。后来,他被安排到宰相章淳旁边工作后,那种安全感就没有了。岂只是不安全,简直是要命的事,两人的名字都有一“个淳”字,真是不可思议。怎么办?这可如何是好?他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地想这个问题。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终于决定忍痛割爱,献“心”留“享”。有人曾这样打趣说:“富贵只图安享在,一毛不拔留大名。”安享撇开物质而从心理上满足他的上司。这“马”拍得真够绝的。

我原先认为明代是一个“文盲”当政的时代,不会有什么高明的拍马技艺。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而且我要告诉诸位的是,愈是知识水平不高的皇上当政,拍马水平愈是高超。明朝是一个宦官当道的时代。这个时代形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宦官转。

明英宗正统年间的一个拍马事例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当时有一姓王的官吏专门喜欢拍大太监王振的马屁。大家都知道,太监因为被割了生殖器所以不再能长出胡须。为此,这位在太监手下办事的王某也不再留胡须,王振还为此专门问过他:“你为什么不留胡须广王某回答说:“老爷您没有胡须,儿子我怎么敢有胡须!”一副奴颜卑膝的样子。拍马拍到胡须上,不能不说这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表现。其实,他们的时间与功夫都用在这方面了。

清朝道咸年间,尽管陕西长安知县托喀绅才智平平,但是他却能升迁不断。个中奥妙何在呢?原来人家有过一段光荣的拍马历史。陕西新任布政使林寿图走马上任。长安知县得知后便利用在省会的有利条件,在上司到来之前百般奉承。可以想象,该为上司想的都想到了。但是这次的准备与众不同的是还有几只十分显眼的马桶。

这在一般人看来是有点费解。但是长安知县全靠它们啦!长安知县的得意之处就在于:他已经探知上司的夫人是南方人没有上厕所的习惯,因此特意备下马桶只供林太大享用。他想,如果上司及其夫人满意,日后会没有好处吗?事情真的不出长安知县所料。不久,他就不再是长安知县,而是知州了。看来,只要有心,就没有拍不成的马屁。清朝官吏的履历就证明了这一点。

近代以来,中国拍马历史也和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一个现代化的历程。我们发现,拍马的现代性充分表现在利益的公开化。人们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厚颜无耻过,它们公然拍马而并不觉得有什么羞耻的做法似乎是对传统拍马观念的一个有力挑战。比如公开要官做,可以把拍马的举动送到办公室等。

袁世凯拍慈槽太后的马屁已是路人皆知。他进贡法国的洋玩意儿八音盒,千方百计地为老佛爷购买她喜爱的金银首饰。袁世凯的上台不就是他拍的结果吗?现代人的拍马除了送物品外,又多了一样,那就是送美女。这种借助美女的拍马技巧不能说古代没有,但是它们在本质上又是不一样的。过去还有一点遮掩或说“牌坊”起作用,而今天的“送”就纯粹是惜助一样东西去拍。在生意场上,为了成交不去卡拉ok一番、不去桑拿一回是没有影的事。形成了互拍更有好处。为什么呢?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吗。这就是中国拍马历史的演变过程,简单写来,以飨读者。

4.拍马标本: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家知道防身立命的道理,不去学拍马害人却可以在拍马横行的世道找个金蝉脱壳的护身符。说到这里,我们就该讲授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到底有那些类型的拍马品种,下面我们就来个“雅俗共赏”,第一个进入我们话题的拍马标本是从一而终的“贞节”型拍马人物。用社会上一些有偏见者的观点,这类拍马屁精的性情就是地地道道的走狗。

这种人属于才学浅疏之辈,正因为浅薄才要拍马。否则,不但得不到重用,而且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落得个没饭吃的下场。中国古代战场上的武官多属于这类“乌龟”。他们在惧怕上司上的表现是“精神”拍马,在实际表现上却是出生人死。说来说去,这一切都是为了得到皇上的赏赐和青睐。当然,这些人也多有为主子的“隆恩”所感动的“前科”。为此,一生不忘,激情飞跃,发誓忠诚不渝。在中国历史上,他们的故事感动过很多人,有的侠义游肠、肝胆相照的情节曾一代一代传下去,成为忠节的佳话。

其实,从本质上说,这类人很不自信,精神世界贫乏至极,是一个头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人家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唯唯诺诺;唯命是从,毫无个性。他们未到达目的之前多为女人看不起,但是一旦“千年的媳妇熬成婆”之后,就会飞黄腾达,娶美妻、纳靓妾自然不在话下。当然,其中也不乏对娶妻纳妾无能为力的,那就是太监。太监为了拍皇帝老儿的马,连自己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都不要了。可见其自己是多么尤耻卑鄙。清朝的李莲英是最为出名的一个,他整天守候着老佛爷,梳头更衣,甚是得体,也深得宠爱。

李莲英为什么能得如此赏识呢?一个字“拍”。他的拍功可是中国拍马历史少有的。我们可不敢小看这种拍功。他能拍到点子上去,很少有什么大的闪失。拍马成功之后,自然有“鸡犬升天”之惠。

上面我们说过明朝拍马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峰,手头上的例子又进一步证实了我的观点:“明太祖曾有令,凡是太监娶妻,受剥皮囊草之刑。但是在明英宗天顺初年,皇帝却破天皇地赐予太监吴诚在南京置庄田娶妻子。1449年,吴诚随英宗北征阵亡,次年八月,吴诚的小妾姚氏向景帝上奏,因找不到尸体要求造衣冠墓,景帝允许了。太监娶妻并蒙准上奏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野获编》)这还不是因为吴诚生前的拍功炉火纯青,感动了主子。要想感动皇上,没有“贞节”的拍马性情是无济于事的。一般人做不到的。太监做到了。安陵君的“垫棺材底拍马术”不就是这种类型的吗?

对这类贞节或说走狗型的拍马大员,我们在与其相处时,千万要小心。这类人靠近上司,能力通天,是得罪不起的。因为他已经得到上司的认可和信任,而且整天在头头那里厮磨,一旦与他结下了冤仇,说不定哪大你就会落人不明不白的圈套中,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你要想方设法讨好他,拍他,让他“上天言好事”。另一方面,不该说的活尽量不说。这时候,沉默是金。俗话说得好,“言多必失”。咱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造哪知道他想的啥,一旦那句他不乐意听,不就有了难题?

一言以蔽之,与这样的大员搞好关系,拍拍吹吹,没啥坏处。也许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事情,好多领导的司机在单位往往比一些处长、主任吃香得多、能混得多,不少当官的往往要看他的眼色行事。何以故?原来啊,这些人惧怕小车司机的“通天”能力(与其说是能力,不如说是位置),担心他“上天不言好事”,于是就颇为费神地与之周旋。这就是中国的真正国情。

我作为一个政府部门的小官僚,就曾经在一次宴会上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小车司机端着酒杯到处“风光”,而周围的中层官员个个满脸堆笑唯恐不周。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倒是我身旁的一位“酒精考验”的老喝家提醒了我,碰过酒杯之后,他悄悄地对我说:“这是靠近领导的人。”原来如此,对“走狗”你不能不防被咬。或许,那位“酒精考验”的领导的经验就是“一遭被蛇咬”结出来的果。司机本身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在“说你行你就行”的特殊环境里,他的位置就成了一种游离于他身外的“能力”。呜呼哀哉!这就是中国的道理啊!

第二个进入我们话题的拍马类型是“阴险族”。这类拍者不如第一类那样容易判别,他们的笑里藏刀让你摸不清的他的脾气,“分不清那一句是真,那一句是假”。在这纷扰的大千世界里,处处隐藏着这号人。阴险型的人有点类似毒蛇,别看他有一副美丽的外表和令人为之激动的言词,但是在其背后尽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的阴谋尽在不言中,绝对不像有人描写的那样:

别人向他打招呼:“早安。”他会看一眼壁钟说:“不早啦。”“今天天气好象不错。”他会望着窗外答:“是吗?”毒蛇型的人物要是在开车途中抛锚,路人好心走来问:“怎么了?”他会说“你没有眼睛吗?”

这哪里是毒蛇,这简直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二百五”。其实,这类人倒没有什么可怕的。毕竟他的一言一行都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了你的眼前。对付这类人也不难。比如说,他的“你没有眼睛吗”这句话我们很容易就避开了。请看:“啊,抛锚了,要不要帮忙?”让他在两者之间选择,他就无法与你抬杠,只能在两者之间择一而从。而对付阴险型的拍马者就不行了。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黑箱,根本摸不着头脑,所以有时你吃了亏还不知道为什么。

为此,我们学习点拍马常识来防患于未然还是非常必要的。当年岳飞不就是因为没有拍好秦桧的马屁才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面对小人,你怎能不防?

历史学家在分析岳飞与秦桧的历史案件时,总是习惯于将秦桧陷害岳飞的原因说成是秦桧担心岳飞功成名就后位在自己之上。可人们却忘记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拍马不成、“马失前蹄”的生成原因。正是由于岳飞有才,而且深得皇帝赏识,他自己才产生了一点傲气。骄做没关系,问题是要看对象,在一般人面前耀武扬威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可在秦桧面前就不同了。他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小人。我就很不同意西湖南星先生在他的近著《缺德学》中的论述。他说什么“秦桧欲杀岳飞,因为他唯恐有一天岳飞的势力要超过自己”。不过,我倒同意西湖先生的如下分析:“他在陷害岳飞时并不是明目张胆,在手腕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黔驴技穷之后,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对手打入死牢。”请看岳飞临死之前的情形:和约签订后,秦桧照女真贵族意图,变本加厉地迫害岳飞等人。岳飞被捕已两月有余,“罪状”还没有编造好。一天,秦桧独居书室,吃了柑子,用手指划柑皮,若有所思。秦桧妻王氏素来阴险,看见秦桧的动作就讪笑道:“老汉怎么一直没有决断呢!捉虎容易,放虎难哪!”秦桧听懂了王氏的意思,写一张小纸片送狱吏。岳飞当天就死在狱中。

秦桧深恨岳飞多次声言议和政策,又上书赵构要求制定国家大政方针。这都与秦桧的投降政策相违背,所以秦桧总想设法除掉他。岳飞被捕,老将韩世忠十分气愤。质问秦桧道:“岳飞父子究竟犯的什么罪?”秦桧说:“莫须有”。当时的意思是“大概有”、“可能有”、“也许有”。韩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桧不答。

欲加之于罪,何患无词?中国人向来的习惯就是要你“死得其所”。做了婊子,又大张旗鼓地去立牌坊,这是租传的秘方。正像鲁迅讽刺的那种喝血蚊子,喝血之前还要发一大堆议论。猫哭耗子、兔死狐悲、黄鼠狼给鸡拜年等成语都是为这些人安排的。

有谁不知,当时秦桧还真的蒙骗了一些人。看到岳飞的惨重教训,如果当初他能在与秦桧的关系故意多涂一些润滑油、少一点摩擦系数,待日后再做计意,岂不是两全齐美?然而,历史的阴差阳错却让民族进步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拍马固然是一个英雄的本色,但是在中国人治历史这么悠久的一个国度里,要想挣脱这么一口巨大的染缸真是太艰难了。所以好多英雄的处世原则也不能不随之改变策略:“识时务者为俊杰。”一语道破了天机。虽说天机不可泄露,但我想泄露出来比大家总被蒙在鼓里好。

在阴险的拍马者身边处处是陷阱,不能不严加提防,早在先秦时期的“阳具能刹车”的典故就是一则颇具代表性的“阴险”拍马案例。故事说的是:秦国太后与吕不韦私通,可是秦始皇年幼就懂事了,吕不韦见太后性生活要求太强烈,发展下去恐怕危及自己,于是就私下找来一个叫老毒的人作为自己的门客。那时咸阳盛行游乐,吕不韦就让自己那位有特色的门客在游乐场中用自己勃起的阳具插入正在旋转的桐木转轮,使转轮停止转动,并让大后知道这件事。事后,吕氏向太后推荐自己的门客,太后果然愿意得到这个有特色的男人。

于是,吕不韦就派人告发门客犯了应处腐刑的罪,接着又偷偷地告诉太后:“要想假施腐刑,就得买通行刑的人。”太后按照吕氏的意思送厚礼贿赂主持行刑的人,结果就有了先把“门客”的胡须拔掉以冒充宦官的假太监出现,“门客”名正言顺之后,便堂而皇之地出入于太后的住宿,整日里“侍候”太后。大后得了这样一个“太监”后,十分满意。有了身孕后,为遮人耳目,就佯装占卜应避时疫、迁移到雍宫避居。秦始皇九年,快活了多年之后的“宦官”被皇上所杀,并株连三族,连太后与之生下的两个儿子也没有放过。(《史记·吕不韦列传》)看来,吕氏既会拍马,又会施计,不愧为“阴险型拍马家”的称号,像这种拍马者,你能不防?

吕不韦为了金蝉脱壳,居然想出了这么一个拍马的招数,真算是机关算尽了。这就告诉我们,在我们得到一样东西之前,还是不要冲动,还是先冷静地想想为妙。做拍马者的牺牲品,往往是因小失大,万万不可取啊!

第三类拍马型的人物是白痴型。如果说第二类的阴险带有一点的机智、诡橘,那么这一类就与之相对。这类人物在表现上是百依百顺,没有丝毫的创造力。但是,他们拍马的功夫却有一套,有时你很难分清到底是他故意的,还是他本来就这么傻。比如说,上司去叫他打瓶酱油带一瓶醋,他都要事先问问在哪个瓶里装醋,哪个瓶里装酱油。假如是他令一个人一道去,那问题就更大了。到了副食品商店后,他会把左右手里的瓶子掂量再掂量,心问口、口问心,到底哪个瓶子是领导教我装的呢?倘若一旁的同事提醒他哪个瓶子装什么倒无所谓,问题的关键是打到质量好的酱油和醋,那他一定会和你据理力争,毫不让步。如此这般耽误了很多时间全是他个人原因造成的,搞不好他还要到上司那里去告你的黑状。你说气人不气人?试想,有谁愿意跟这样的倒霉蛋搭班干活?然而,在上司眼里,这种人可贵的,因为他听话,对领导的意图坚决执行,决不拖延。而且,在无形中,这号人还起了监管的作用,谁要敢说上司的坏话,那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报驴”。更为令人气愤的是,这种人除了监管之外,并元大的能力,但是他还要指东道西,发号施令。打酱油的事他固然能办(尽管费劲),但是除此之外他和别人一起出去办事可都是人家的事。而回来以后,他却功劳大大的有,尽是他的本事;相反如果是事情因为他办砸了,他还是振振有词,尽是别人捣的鬼。你在中国关于革命历史的影片中一定能看到不少关于汉好为日本鬼子做事的情节。好了,问题解决了。汉奸中有的阴险毒辣,狡诈万状,这就是阴险型拍马者。另一类也为鬼子做事,但是却每每失利,于是在一声“巴格牙路”中就结束了狗命。这即是白痴型拍马汉奸。

不过,这类汉奸拍马也有拍到驴蹄子上的时候,应该说还不少呢?因为他白痴,所以不少。中国有句古语:“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这句活是有一定哲学道理的。拍得好升级,拍不好人仰“马”翻。“最好在上司快乐的时候打报告”又是一个经典,因此不长眼的人多发生在白痴型拍马者身上。

一般来说,“受气包”、“窝囊废”都是这类典型。而且,这类人很容易成为人家的“替罪羊”,不知道诸位听说过明朝官员周应秋的拍马故事没有?周应秋原为明朝天启年问吏部尚书。时人却常用一句话来讽刺他:“儿子如何过?”说得是周庆秋在巴结上魏忠贤以后,就自我膨胀的厉害。他不但对魏忠贤毕恭毕敬,而且把其他人都不看在眼里。有一日,魏忠贤在闲聊中无意中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江南人怎么那样喜爱粥啊?”周应秋误以为魏忠贤在问他“为什么江南人喜爱竹子”、自己讨厌竹子,于是马上写信给儿子,迅速将自己家里的竹林砍尽斩绝。可是不久魏忠贤就过了小人得志的光景。处心积虑供奉的主子没有了,周庆秋万分悲痛,很是后悔自己当初没留“后手”,以至落得个如此难堪的下场。他抱着魏忠贤的脚大哭:“儿子如何过?”天下人无不笑之。不难理解,周庆秋当年是一个靠。‘偎蹄”拍上了魏忠贤侄儿魏良卿马的鼠辈(后来“偎蹄总宪”的外号就是由此而来),试想这类人又能怎样拍出高水平的马来?

我的朋友憨子曾在一篇文摘中这样评说道:“顺应权势者的好恶是拍马的一大特点。魏良卿喜吃偎猪蹄,周庆秋看准了这一点,便把猪蹄偎好,伺机奉上,终于捞了个‘偎蹄总宪”当当。但是,权势者的好恶,并不是那么好掌握的,周应秋误听‘粥’为‘竹’,就是失了手,虽说没因此带来严重后果,但马屁没拍准,徒劳了一场。看来拍马也累得很,并要有些‘才能’才行。”周应秋的无能正暴露出他的白痴型马屁精的本质。

5.驾御拍马:不妨用美学上的“距离说”

“距离说”是意大利美学家朗吉弩斯率先提出的。其根本要义在于,观众在看戏时,要和舞台上的演员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美学效果;如果太近,就会降低这种美学效果。当然,距离太远也大不到这个效果。现在剧场里的票价视距离而定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看到,在第一、二排的票价和最后几排的票价比在中间几排的票价低得多,就是这个缘故,其实中国有句民间俗语也应验了这一理论“守着羊圈才知道羊圈骚。”还有诸如“亲戚只可走着,不可守着。”也是这个原理的再现。记得从小的时候母亲老是讲这句话,到了我结婚打算和岳母大人一家住在一起时,她老人家又用这句民间谚语来提醒我的思路。当初我并不理解这些活的真正含义,现在我算深刻地理解到了。

用在我们所说的拍马学原理上,我的第一个提示就是:对拍马者以及爱为人所拍的人,你都最好“敬而远之”。现在的领导多以“公仆”自居。《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公仆”就是“为公众服务的人”。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著名诗人马凡陀先生于1945年写下的《主人要辞职》这样一首“山歌”。为方便大家,在不妨碍“版权”的情况下,我们就引用在这里:

我亲爱的公仆大人!

蒙你赐我主人翁的名称,

我感到了极大的惶恐,同时也绝对你在寻开心!

明明你是高高在上的大人,

明明我是低低在下的百姓,

你发命令,我来拼命。

倒说你是公仆,我是主人?

我在马棚,你在厅堂,

我吃骨头,你吃蹄膀。

弄得不好,大人肝火旺,

拿我出气,遍体鳞伤!

大人自称公仆实在冤枉,

把我叫做主人更不敢当。

你的名字应该修改修改,

我也不愿再于这一行。

我想辞职,你看怎样?

主人翁的头衔原封奉上。

我情愿名符其实地做驴子,

动物学上的驴子,倒也堂皇!

我给你骑,理所应当;

我给你踢,理所应当:

我给你打,理所应当;

不声不响,驴子之相!

我亲爱的骑师大人!

请骑吧!请不必作势装腔,

贱驴的脑筋简单异常,

你的缰绳,我的方向!

但愿你不要打得我太伤,

好让我的服务岁月久长,

标语口号,概请节省,

驴主,驴主,何必再唱!

马诗人的“山歌”是针对“公仆”与“百姓”的关系而唱的,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今天,尽管我们已经当了家、做了主,可…泊公仆”的毛病却和过去一个熊样!尤其是在偏远落后的农村乡下。我们说,“拍”本身就反映了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现实。但是如果我们琵琶反弹,就不难得出“距离论”的结论。当然,如果我们的“公仆”都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还有什么怕头!可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实啊!既然怕了,干吗不“敬而远之”?

倘若不信,我们来一个反面的例子说给诸位听听:一个号称“公仆”的县交通局局长“得道”之后,将一帮自己的“哥们”拉进了局里。看看他们是一群什么鸟吧!这九个人中,有四人是当地的地痞,还有四人是劳教释放人员,最好一位曾因盗窃罪劳教三年,后来又因抢劫被判刑五年。

这伙人对局长的拍马行为自然不用再说。他们狼狈为好,连不吃“窝边草”的兔子也不如。局长的小学时的同学是他手下一个部门的副经理,就因为在一次开会时喊了他一声小名,于是局长大动干戈,在宣布“会不开了”之后,电话叫来几名打手,不分青红皂白,将那位经理打得哭爹喊娘,大小便失禁。这位本以为比较亲密的同学只因喊了一声小名就遭如此下场,可见这类人是怎样不能沾惹!对这类人,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远远地避开。

我们说保持距离,并不是说越远越好。事实上,凡是都有一个度,因此我们在与“公仆”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还要保持一点的温存。切不可“老死不相往来”。否则,“公仆”的小鞋很快就会到你的脚上,君不见民间有这么一句俗语:“乌纱帽本来也可以给你,但是由于你离公仆大远,公仆够不着你,所似就落到了离他较近的人头上。”这话的水平比哲理还哲理。

一是要怕,二是要“不怕”,这才是真正的辩证法。离近的时候闲话少说。老百姓也有自我的处世格言:“吃好些,穿烂些,闲话少说走慢些。”你还别说,颇有“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味道。老百姓面带莱色,但是却有聪明的绝招等着对付“公仆”呢!

这些经验来的够残酷了。宋代还有泼皮牛二和杨志,以及镇关西、鲁提辖,为何到了现在中国人大多都变成了“窝囊废”?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颇能解决问题:这都是“统治阶级的治绩”。

其实,这种“治绩”来的并不突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学背景,就看我们平时注重不注重修练这方面的“内存”。如果你个人“内存”不够,自然就会被抛弃。“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又一个姓马的)就曾通过对人格的研究提出过”需要说”。

在这位洋“马”先生看来,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不难发现,愈是到后来,人的需要愈是高级,愈是显示出其“精神性”。作为领导的“公仆”自然亦不例外。上面说过,很多领导做“公仆”的历史来之不易,他们一般都有“千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历程。当初的拍马就是抱着“骑马”的动机而来,来了以后自然就“芝麻打油油更油”了。一方面,他会“瘦狗还要炼出三斤油来”的贪婪,另一方面他在面于上会更为讲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这种“公仆”的最好写照,由此说来,驾御拍马的方法中少不了“多栽花,少挑刺”的古训。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比真理还真理,还有谁不服气,领导要得到尊重,要满足马斯洛所说的第四个层次的需要,谁不愿意满足他,谁就别想好过。尊重他的最好方法无非就是多说些捧他的话,让他飘飘然,整天里觉得自己了不起,天地之间唯有他最有能耐。这就是“自大狂”生成的历史根源。你常常看到那些在领导面前吹吹捧捧的人多是些能“得志”之人。还不是人家会来事,会巴结,会挠痒痒,会溜须。

在国外,人家都推崇有个性、自成一格的人才。在中国,你要想成功,则要来个逆向思维。驾御拍马,并不是说说就会的。第三个就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或说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傻子过年看邻居”。这句俗语在今天并不过时。川在我们这里就是“随大溜”。“溜须”的“溜”字可就与这有千丝万屡的关系。有人说,我就是不“溜”。但是你要知道,“江山代有人才出”,你不溜自然有人溜。你个人不随大溜,结果还是改变不了这个局面。

为什么说“随大溜”是一种驾御拍马的方法呢?大家都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你不顺着“公仆”的意志去说,自己另搞一套,肯定你先“烂”,这是一条不容置疑的判断。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已经告诉你了。上海人中流行这么一句话,叫“捣浆糊”,河南有句话叫“和稀泥”,说的是一个意思。你一定常常听到中层领导在传达上级的指示时说过口头禅,“领导说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也是这么看的。”一是坚决执行,二是奉承附和。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可夫笔下的“变色龙”就是世界拍马历史上一个极为典型的典型,他这个“随大溜”就是随上司的大溜。在他心目中,上司最大,这是最大的“溜”。

不过,在本节最后,我还想提醒诸位一句,拍马,拍马,顾名思义,要讲究一个“拍”字,要掌握好火候,千万不可变成“打马”。“打马御街前”是高官、附马的事,与咱无关,假殷勤拍马法固然不是不可用,但是万万不能表演过火。

“流泪拍马术”给拍马者的教训是深刻的相当的:唐代贤相姚崇有位儿女亲眷成敬奇。此人十分有才干,文思敏捷也是出了名的。作文章往往是一挥而就。他曾任大理寺正卿。有一次,姚崇生病在家休息,成敬奇到姚府探视,一见姚就显示出感伤万分的样子,一开口就潜然泪下。然后从怀中掏出几只活麻雀,这是他特为姚崇准备的放生除灾的祈灵物。成敬奇让姚崇一只一只拿在手上再放掉,自己在一旁念叨着“愿苍天保佑令公赶快痊愈吧”之类的祈祷语。姚崇顺着他的意思做了。成敬奇走后,姚崇对自己的子弟说,“这人的眼泪是从哪里来的?”从此不再信任此人。的确,拍马拍的要轻巧,要恰到好处。

嘘!到此为止,你千万要小心的运用此道!

  

返回顶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