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庄路78号:诺基亚浴火:巨人继续沉沦还是再铸辉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6:40:07

诺基亚浴火:巨人继续沉沦还是再铸辉煌

2011-03-30 08:33 发布人:lizhimin210 

1994年,原邮电部部长吴基传用诺基亚手机打通中国大陆首个GSM电话。诺基亚供图

2月11日,英国伦敦,诺基亚CEO史蒂芬·艾洛普(右)与微软CEO鲍尔默宣布战略合作。图/CFP

不知不觉中,在使用手机时,你是不是从单手按键,改成了指尖直接在屏幕上划动?

不经意的转变,背后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兴衰和彷徨。诺基亚,这个移动通信时代的巨人,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侵袭下,步履渐显蹒跚。20年前,它致力于手机业务,并快速成为行业的领导者。随后的辉煌岁月中,它在手机市场的份额曾一度高达40%,成为2G时代的代名词。

但3G时代带给诺基亚的,到目前为止只有煎熬。在利润最为丰厚的智能机领域,诺基亚保持10年的统治地位即将被谷歌和苹果超越。

“我相信过去我们所缺少的,就是能够整合并且带领公司突破困境的可靠肩膀、领导能力,我们犯了不少错误、错过了太多机会,我们新品推展到市场上的速度总是慢半拍;我们在内部可以说是毫无合作。Nokia,我们的平台正在燃烧!”诺基亚高层掏心扒肺自省。

今年2月11日,诺基亚在市场的怀疑目光中,宣布与微软战略合作。

从北欧小国芬兰的一家木浆厂,到后来涉足多个行业的跨国集团,再到移动通信时代的巨人,诺基亚,这个芬兰民族企业的骄傲,140多年间历经风雨,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这个步履蹒跚的巨人,沉沦下去还是再铸辉煌? 

B10-15版统筹/本报记者 何晨曦

巨人“断臂”专攻手机

20年前,陷入危机的诺基亚果断抛弃其他产业,只瞄准一点——手机,此次决断带领它走上了辉煌。 

3月18日,首都时代广场,蔡芸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手中拿的是一部时下很潮的iPhone4手机。

“我进入这家新公司的时候,我爱人为了让我能彻底的‘摆脱’工作了15年的诺基亚,让我尝试一下其他手机。”她说,刚开始使用iPhone并不习惯,还是很怀念诺基亚单手就能操控的便利性。

蔡芸离开诺基亚之前,曾担任诺基亚中国客户及市场运营资讯总监。她与诺基亚的渊源始于17年前,1994年1月,在芬兰留学的蔡芸成为诺基亚手机部门招聘的第一位中国员工。

“我毕业后把简历递到诺基亚芬兰总部后,总部说要在中国建立手机部门,需要懂两国情况的人才,除了外国老板外我就成了第一个员工。”蔡芸回忆说,“后来回国后,人家都说你怎么进了这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

这家中国人眼中“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在芬兰是百年老字号。诺基亚公司起源可追溯到1865年,当时诺基亚只是一家木浆加工厂,后来做过橡胶、机械、电缆和通信等生意。

上世纪80年代末,诺基亚几乎在所涉足的每个领域都大获成功,是当时芬兰民族企业的骄傲。

1991年,芬兰的重要出口市场——前苏联解体,这个落魄的邻居无法再照顾芬兰的生意,芬兰经济跌到了谷底,诺基亚的业务也受到重创,陷入危机。

当时,最大的股东试图把它卖给瑞典电信业巨头爱立信,但爱立信没有兴趣。在不堪重负之下,诺基亚的时任CEO选择了轻生。

约玛·奥利拉临危受命接任公司CEO,决定将其他产业全部舍弃,只瞄准一点——手机。正是他的决断,改变了诺基亚的“基因”,带领它走上了日后的辉煌。

上世纪最后20年,是世界移动通信行业爆发性增长的时期,奥利拉从中窥视到发展契机,集中90%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与此同时,以出口见长的诺基亚将目标瞄准了世界市场,包括改革开放中的中国。

1994年,蔡芸作为诺基亚中国部门的员工回国。她清楚的记得,最初手机部门只有不到10个员工,销售的手机都是直接进口。

当时,动辄数千元的手机还是奢侈品,尚处于模拟机时代99%的市场份额被摩托罗拉占据,诺基亚在中国的销售局面并没有打开。

市场“霸主”遭遇“密谋”

风光无限的诺基亚始料未及,苹果和美国无线运营商Cingular的一次“密谋”,将颠覆手机行业游戏规则。 

1995年开始,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在中国逐步商用,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阿尔卡特、日系手机、国产手机对尚是空白的2G市场全都虎视眈眈。同年,诺基亚第一款数字手机2110在中国推出。

最初消费者对诺基亚手机的好感来源于它的皮实耐用。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小心手机掉到地上,电池、后盖散落一地,以为要报销了,但拼装起来,手机照样能打。

“当时大众并不知道诺基亚,只知道它是欧洲品牌,欧洲产品当时给国人的印象就是品质有保证。”时任诺基亚销售经理、目前在诺基亚中国工作年限最长的傅蕾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凭借着领先的技术及欧洲人的务实、稳扎稳打理念,诺基亚已在中国市场站到了第一梯队。

2000年开始,全球通信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手机逐渐普及,并成为最新的时尚工具。诺基亚这一年在中国市场迎来真正的爆发。

当时,一款超级风靡的“贪食蛇”手机游戏,让很多人熟认诺基亚8210,聊天时争相攀比“贪食蛇”的高分纪录。

真正在市场确立领先地位的标志性事件是同年诺基亚3310的上市。它的一大卖点是“前后随心换彩壳”。手机可以根据不同心情、服饰和季节任意搭配出不同的色彩。

“手机过去是个技术产品,3310的启蒙让我们意识到手机也是时尚产品,不仅能打电话,还很好玩。当时市场第一品牌摩托罗拉不得不让位于它。”对诺基亚有着长期观察的飞象网CEO项立刚说。

随后,诺基亚的新款手机层出不穷,每一款都代表着一次经典性创新。同时,诺基亚革新性地把销售渠道下沉,建立省级直控分销(FD)模式,把手机卖到了更多的二三级市场,一时间其他厂商竞相效仿。

谈到当年销售模式的变革,傅蕾笑称其中有些方面学自中国企业,比如“农村包围城市”。

“当时,手机还是个新兴行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思想更前卫一些,目光看得更远一些,早为下一步发展铺路,可能就会有一定的收获。”蔡芸如是总结诺基亚的崛起。

诺基亚把摩托罗拉和爱立信赶下马,坐稳了全球手机市场老大的位置,成为2G时代当之无愧的市场“霸主”。

风光无限的诺基亚始料未及,2005年2月,一家位于纽约曼哈顿的酒店中,IT硬件厂商苹果和美国无线运营商Cingular的一次“密谋”,在不久的将来颠覆了手机行业的游戏规则,迫使行业秩序重排。

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

上世纪90年代,诺基亚CEO奥利拉就预言了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前景,但在行动上,诺基亚被苹果抢了先机。 

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上,苹果正式发布了它“密谋”的产品——第一款手机iPhone,手机行业的历史就此改写。

iPhone革命性的设计震惊了市场。手机还可以没有按键,用手指点击屏幕就能操作,屏幕尺寸竟然这么大……

大众的反应相当热烈,虽然它高达499美元的价格、只能够使用2G网络、浏览器无法执行Flash、电池时间太短,且无法自行更换电池,但这些缺陷不能阻碍消费者对它的渴望。六个月后,iPhone正式上市时,苹果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旗舰店大排长龙。

由苹果展开的App Store,建立出一个前所未见的完整生态系和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iPhone跨界发展的巨大成功,也刺激着更多厂商把目标转向移动互联网领域,包括谷歌及它的“开放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诺基亚CEO奥利拉就曾预言,通话将成为手机的一个附加功能,其未来在于接入互联网。他还意识到,诺基亚将从一定程度上转变为一家软件公司。

对于市场的敏锐嗅觉源于诺基亚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在芬兰留学6年的蔡芸对于芬兰文化有着较深的了解。

“作为一个人口只有500多万的北欧小国,其国内市场非常小,企业发展只有走出去参与全球的竞争。诺基亚这样的民族企业骨子里是一直存在危机感的。”蔡芸说。

蔡芸认为,已经领跑行业的诺基亚没有站在老大的位置上固步自封,很长一段时间、哪怕是智能手机处于萌芽的时候,诺基亚都依靠着其不断推出的创新性产品引领着手机行业的发展方向。 “2002年,诺基亚就提出把互联网装进口袋的想法,当时市场无动于衷,觉得手机打电话,发信息,功能已经够强大了。当时的移动互联网带宽不够,谁也没想到用手机上网。”蔡芸回忆道。 

省悟很早却有些“茫然”

诺基亚投入100多亿美元打造多个互联网平台,但无法让用户对诺基亚的互联网形象形成记忆。 

2006年底,诺基亚原首席财务官康培凯接任公司CEO后,清晰地提出,互联网与手机的未来将融合在一起,诺基亚要“站在这一新时代的前沿”,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

“当我们最早提出了转型口号的时候,业内响应的人很少,大家也是在看一个热闹,并不觉得这个改变真会发生。当时自己有孤掌难鸣的感觉,只有你一家做,很难把产业链做起来。”蔡芸说。

2006年诺基亚在香港举行的N73发布会,被认为是诺基亚公司转型的标杆性事件。在会上,诺基亚首次提出了数字融合的概念,传递出要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信息,硬件设备都是终端,重要的是怎么在上面加入应用,把产业链连起来。

“诺基亚省悟很早。当时我觉得这个企业很了不起。诺基亚5年前的很多构想,即使现在看来,都是极具前瞻性的概念。”项立刚说。

有了战略的高度,要采用什么战术,诺基亚却有些“茫然”。但这并没打断诺基亚把自己包装为美式互联网公司的思路。

诺基亚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全方位包装。“有人提出美国互联网公司穿着打扮很休闲,显得年轻活跃;而诺基亚员工上班还要打领带穿西服一点都不像互联网公司。领导觉得有道理,之后就决定每周五可以穿自己平时的休闲服上班。”对于当时的情景蔡芸记忆犹新,包括诺基亚学习互联网公司的移动办公,不要求坐班。

为了弥补在互联网业务的弱项,诺基亚收购了一系列互联网公司,做地图的、做音乐的等等,诺基亚预想直接把互联网应用装入手机。

2006-2007年,诺基亚对在线业务投入高达100多亿美元,一会儿是N-Gage游戏平台,一会儿是在线音乐商店,一会儿又是邮件服务平台,不断地变化让用户无法对诺基亚的互联网形象形成记忆。

项立刚认为,这是诺基亚“茫然”的表现,当时,诺基亚并没有考虑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类型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的内涵是什么,“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想怎么干。”

坐失推出触摸屏的先机

诺基亚早在iPhone推出之前两年就掌握了触摸屏技术,但直到所有厂商都推出后,诺基亚才发布了首款触摸屏手机。 

2006年前后,全球掀起第三次移动通信(3G)的浪潮,带来了可以媲美电脑上网的手机上网速度。手机的重点功用不再是打电话发短信,而是随身的电脑,智能机成为手机市场争夺的制高点。

当时诺基亚手机在市场上继续以40%的份额稳守大局,其互联网战略还惯性的保持着2G时代的游戏规则:做手机还是卖硬件。其眼中的互联网是手机式互联网,以手机为主导。

“在实践中发现诺基亚的Symbian操作系统,不适合3G时代的网络,它扛不住互联网这么大的流量。”一位离职的诺基亚研发人员说,虽然诺基亚不断动员Symbian平台的开发者,举行开发者大会,但应用软件开发者没有太多热情,因为很多好的应用无法“跑”出效果来。

上述研发人员表示,现在回过头来看,诺基亚当时还是过于自信了,虽然意识到了Symbian的问题,但诺基亚认为,自己有过亿用户群,大家对品牌产生了黏性。在3G逐步发展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立刻去开发适用于3G的操作系统。

“欧洲人惯常的做事方式是一步一个脚印寻求量变到质变,Symbian有问题也要逐步地改,不会跳跃性发展。这才凸显出前任CEO奥利拉的过人胆识。”他说。

财务出身的CEO康培凯是典型的欧洲人,非常严谨,也更加在意成本的控制,在他掌舵诺基亚期间,很多决定有更多的商业考量在里面。

除了操作系统,诺基亚对触摸屏的迟钝也令业界颇感意外。诺基亚早在iPhone推出之前两年就掌握了此项技术,但直到所有厂商都推出了触摸屏手机后,诺基亚才不急不忙的发布了首款触摸屏手机5800。

“当时我们都觉得触摸屏技术挺好的,非常着急公司为什么不推此技术。但公司的想法是,这个技术还不成熟,商用投资风险大。”上述研发人员表示,诺基亚是个绝对务实的公司,所有的技术储备都有,但是商用化的时候非常小心。

究其原因,该研发人员认为,毕竟每个季度都会被股东、投资者、分析师挑战,这需要不断平衡,拿多少去做创新的事情冒这个险,拿多少去保住既有的业绩。“这时候诺基亚才发现,发展得太大连转身都嫌累赘。”

他还认为,一个成熟市场的领先者,很难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继续领先,诺基亚也很难逃出这个定律。PC时代王者微软被互联网时代的谷歌所赶超就是一个最好例证。

“失火的钻井平台”

新任CEO史蒂芬·艾洛普甫一上任,就警告诺基亚员工,称游戏规则已改变,诺基亚处在已经“失火的钻井平台”上。 

2009年三季度,诺基亚十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亏损额5.59亿欧元。虽然主要是诺西合并的网络部分资产减计造成了比较大的亏损,但终端业务的利润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诺基亚的市值也从苹果发布第一款iPhone后的三年时间内损失了近600亿欧元。诺基亚在移动互联网战略上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在诺基亚向来引以为傲的新兴市场上,2008年,联发科提供的一整套手机芯片解决方案,又使得诺基亚在低端的市场份额被中国的手机OEM厂商蚕食。

换帅已成定局,取代康培凯的是来自微软的史蒂芬·艾洛普。业界预感,一场重大的改变即将发生。

这位加拿大人很快有了动作。他在上任后不久发给公司内部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警告,诺基亚现在正面临挑战,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从不同设备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生态系统之战。诺基亚正面临着苹果和谷歌操作系统的强有力竞争,处在已经“失火的钻井平台”上。

备忘录中最后透露,“我们正致力于一条发展之路——一条能够重建市场领导地位的道路。钻井平台上的那个人重新认识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并向不确定的未来迈出勇敢一步。”

答案揭晓了。今年2月11日,在移动通信世界大会前,诺基亚在伦敦宣布与微软合作,将采用微软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作为诺基亚主要的智能手机平台。

双方还将建立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建设覆盖全球的新的“移动生态圈”,以期绝地反击苹果和谷歌,重塑诺基亚在手机市场的领袖地位。

绝地反击能否成功?

诺基亚与微软联姻,股价应声下跌,移动通信业界多选择观望,芬兰巨人能否重塑辉煌给市场留下疑问。 

对于此次合作,资本市场的第一反应是抛售诺基亚股票,诺基亚股价应声下跌14%,创19个月来的最大跌幅。而移动通信业界并没有一边倒叫好或是唱衰,大家都在观望。

上述离职研发员工并不看好双方的合作。他认为,诺基亚现在急需打造一个成熟的生态操作系统,而微软的操作系统此前摩托罗拉、多普达、三星等厂商使用后效果不好,最后都放弃了,现在微软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仅是个位数。“这两个行业巨人既然在自己的岗位上都突破不了,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绑在一起意见分歧会更大,转身会更费劲。”

项立刚则认为两者合作有助于优势互补,若诺基亚投奔谷歌平台的话,之前花费上百亿的地图、音乐、OVI应用商店等业务可能面临作废。而微软的平台上这些都是弱项,但微软可以提供必应、Office和Xbox Live等产品。

“它此前互联网战略不成功关键是不具备互联网战术思维,从它能从微软挖人,就可以看出它承认自己此前战术失败要改变的决心。现在,合作双方都不缺钱、不缺技术、不缺战略,为什么不能成功?”项立刚说。

蔡芸毕业后首份工作就是诺基亚,一直干了这么多年,她认为诺基亚的企业文化已在自己身上生根,谈及诺基亚与微软的联姻,她表现得像诺基亚一样谨慎,不发表任何一句评论。

蔡芸表示,自己现在比在诺基亚工作的时候用手机上网多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手机网速更快,手机界面更大,应用程序也更多了。“这些因素在一点一滴的积累当中,你会发现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你的生活习惯,你的思维习惯都发生了改变,而我四十多岁的人都能改变。所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需要时间培育的。”

说这话时,她一直在把玩着手中的iPhone4,“用久了之后,我觉得除了发短信不方便,iPhone其他方面都挺好的。”

芬兰有一句俗语:“要直面门外的巨熊,必须具备sisu。”所谓“sisu”,不仅融合了坚定与勤奋,还具备勇敢无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向这家芬兰企业袭来时,诺基亚的sisu准备好了吗? 

本报记者/赵谨

【编年史】

1865 芬兰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建立了诺基亚的前身——一家木浆工厂。

1898 芬兰橡胶厂成立,后来它成为诺基亚旗下的橡胶业务部门。

1902 诺基亚将发电业务收入旗下。

1922 芬兰橡胶厂购买了芬兰电缆厂的大部分股份,三个工厂的所有权逐渐集中。

1967 上述三大工厂合并为诺基亚集团,并在走向国际化过程中,投身到移动通信行业。

1979 无线电话机生产商Mobira Oy开始和诺基亚及电视机生产商Salora成立合资企业。

1981 诺基亚建立了第一个国际移动通信网络——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

1982 诺基亚建成第一个数字电话交换机Nokia DX200。

1985 诺基亚北京代表处成立,诺基亚成为中国最大的电缆系统供应商。

1987 诺基亚推出了Mobira Cityman 900,这是针对NMT网络的首款手持式移动电话。

1991 GSM作为一种新的移动通信标准诞生,诺基亚手机打出了世界上第一个GSM电话。

1992 诺基亚推出1011,这是诺基亚的第一款手持移动终端。

1994 诺基亚为北京电信局提供中国大陆首个GSM网络。

1995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并设立诺基亚上海办事处。

1997 经典手机游戏“贪食蛇”诞生。

1998 生产出第一亿部移动电话,成为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生产商。

1999 诺基亚推出第一款基于WAP的手机终端7110,手机上网开始出现。

2006 诺基亚与西门子联合宣布两家公司电信设备业务合并,成立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

2011 诺基亚宣布与微软战略合作。 (沈玮青) 新京报制图/郭宇 

诺基亚:我们身处抉择的时刻

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诺基亚的创始人,他将一种全新的、成本更低的造纸工艺从德国带入芬兰,他被认为是芬兰的造纸业之父。

弗纳·维克曼:1937年,前奥林匹克摔跤选手弗纳·维克曼成为芬兰电缆厂(该厂是诺基亚前身之一)的经理。他的俄国背景在对苏联出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奥利·佩卡·卡拉斯沃(即康培凯):从2006年起他担任诺基亚总裁兼CEO。由于诺基亚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几年来一直未能做出有力应对,他因此备受指责。

史蒂芬·艾洛普:加拿大人,2010年从微软转投诺基亚,担任总裁兼CEO,成为诺基亚成立141年以来第一位非芬兰籍掌门人。他上任主导了诺基亚与微软的战略合作。

约玛·奥利拉:1992年出任总裁兼CEO。他对董事会提出建议放弃将移动业务出售给爱立信的想法,希望能砍掉旁支业务,出售或是独立所有的传统产业,把得到的现有资金和人员,逐渐用来专攻通信领域。在他的领导下,诺基亚成为世界第一手机制造商。

(沈玮青)

在诺基亚敲定与微软合作后,谷歌副总裁维克·宫多拉发了一条微博:“两只火鸡合在一起成不了雄鹰”。历史轮回如此相像,当年诺基亚的高管也曾用同样的话语讥讽过爱立信与索尼的合并。虽然诺基亚已经统领手机江湖十余年,但是否能继续统领下一个十年,谁也无法预计。

3月24日,诺基亚芬兰总部在给予本报的采访回复中坦言,“我们面临着一些真正的挑战。我们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我们没有将我们的创新以足够快的速度推向市场。我们需要做出重大的变革,才能继续推出绝佳的移动产品。”

Symbian产品将继续推出

新京报: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在未来采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如此大的变革对诺基亚意味着什么?与微软的合作是否宣布了诺基亚目前最主要的Symbian系统将逐步退出?

诺基亚:Windows Phone将是我们未来主要的智能手机平台。我们相信,与微软的战略合作将帮助我们赢得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在未来几年我们将业务重点和用户从Symbian向Windows Phone迁移的进程中,Symbian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将继续推出新的Symbian产品,并提升Symbian系统的用户体验。

Symbian现在全球拥有超过2亿用户,用户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我们预计未来还将售出1.5亿部Symbian手机。正是因为这种全球规模和用户基础,为我们创造了未来销售Windows Phone终端的坚实基础和强大机遇。

MeeGo不够成熟仍待发展

新京报:诺基亚之前已和英特尔合作开发MeeGo系统,现在为什么又放弃了MeeGo的操作系统,选择微软的操作系统,这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

诺基亚:我们评估了各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发现MeeGo的生态系统还不够成熟,还需要继续发展;Symbian系统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需要更新的创新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

我们选择Windows Phone,是因为我们要选择的是一个可以有很强互补性、能够与合伙伙伴合作互赢的平台,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但我们没有放弃Symbian和MeeGo。在现在以及可预见的将来,Symbian的用户数量都是巨大的,特别是在中国,Symbian是中国第一大智能手机平台,我们会继续为广大的Symbian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支持。几年后,当这些Symbian用户需要更新换代时,Windows Phone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很好的下一代用户体验,确保用户能够体验到一致的诺基亚品牌体验。

MeeGo会作为一个开放性平台继续发展,会为诺基亚探索下一代突破性创新奠定基础。诺基亚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款与MeeGo相关的产品。

145年来多次面临抉择

新京报:诺基亚与微软合作后,对于业绩的预期是什么?诺基亚希望在行业内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诺基亚:通过与微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我们将建立全球第三个移动生态系统,为我们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新战略的重中之重,就是赢取智能手机市场,同时保持并提升我们在移动电话市场的领先优势。

新京报:在诺基亚的历史上,是否有过这样大的变革?在以往的变革中,有哪些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借鉴?

诺基亚:在诺基亚145年的历史中,我们多次面临着必须做出明确抉择的关键时刻,目的是让公司重新焕发活力,并引领行业变革。我们现在就身处这样的时刻。就在大约20年之前,上世纪90年代初,诺基亚董事长约玛·奥利拉先生做出了变革决定,将诺基亚带入我们一直为之自豪的移动行业之旅。1998年诺基亚即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第一,到今天,诺基亚拥有这一荣誉已有13年。 

推出创新的速度不够快

新京报:诺基亚公司在2006年开始尝试向移动互联网公司转型,但对外呈现出来的转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为手机行业的领导企业,让行业外的公司领导了新的市场潮流,诺基亚对此怎样看待?

诺基亚:我们正在路上,并与我们的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取得了坚实的成就,尤其是在中国。我们已经推出了Ovi地图、MM-Ovi商店、Ovi商店、乐随享和诺基亚Ovi生活通等应用和服务。

诺基亚是一家蕴藏宝藏的公司,这些宝藏,包括我们的品牌、规模、供应链、硬件和人才。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真正的挑战。我们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我们没有将我们的创新以足够快的速度推向市场。我们需要做出重大的变革,才能继续推出绝佳的移动产品。我们相信,为了确保成功,我们必须追求三个业务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赢得我们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先优势。在这一方面,我们与微软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其次,我们必须保持并提升我们在移动电话市场的领先优势,并将移动互联网体验带给新的十亿用户。

最后,我们必须战略性地投资于未来变革。在这一方面,MeeGo将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赵谨

【词典】

Symbian

1998年6月,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公司在英国共同投资成立Symbian公司。2000年,全球第一款基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手机发售。2008年,Symbian公司被诺基亚全资收购,Symbian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超过2亿部。近年在Google的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冲击下,Symbian逐渐失去手机系统霸主地位。

MeeGo

MeeGo是诺基亚和英特尔联合推出的一个免费手机操作系统,可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视等多种电子设备上运行,并有助于这些设备实现无缝集成。这种基于Linux的平台被称为MeeGo,融合了诺基亚的Maemo和英特尔的Moblin平台。

Android

Android是Google公司在2007年11月5日公布的手机操作系统,早期由Google开发,后由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开发。2010年末数据显示,Android用户已超越称霸十年的诺基亚Symbian系统。

iOS

iOS是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开发的操作系统。它主要是给iPhone、iPod touch以及iPad使用。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 OS,2010年6月7日宣布更名为iOS。(沈玮青)

诺基亚能否翻身

今天当苹果iPhone取得巨大的成功时刻,绝大多数的手机厂商仍旧酸酸的说其实iPhone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手机,还有太多缺陷。但是这并不妨碍年轻的消费者用现金投票选择iPhone。为了发展先得适应变化,带着对iPhone的羡慕嫉妒恨,手机厂商们纷纷找门路自救。作为手机大佬的诺基亚,能否通过与微软的合作,实现在手机领域的翻身。

诺基亚原技术人员

另辟蹊径或可成功

目前苹果和谷歌已经把移动互联网的个人应用做得很成熟了,与其跟随他们,不如另辟蹊径,为更广阔的集团业务提供手机应用解决方案。

一位诺基亚离职的技术人员分析,现在的手机企业都在衰落,不仅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都是这样,因为过去曾经成功的东西反而桎梏了创新的胆量。就像Facebook就是一个小孩,他的创新性是从0开始,一直到100,而当诺基亚这样的巨人想创新,很可能要把之前的100降为50,所以会非常犹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这个道理。

百事可乐CEO卢英德曾经说过,“我们懂得创新,我们懂得市场的走向,但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你是如何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短期利益上每三个月就会有人挑战你的业绩报告,你会很纠结。”对此,该技术人员称,现在两个季度不出成绩,CEO就会滚蛋。很多职业经理人都会有这样的压力,因此很难责备康培凯,他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但不能把问题都让他背。

在传统的通信行业中,不同企业做出的决定,最后到呈现到终端上的变化并不特别明显。但在互联网行业中,不同企业做出的决定,很可能明天的效果就千差万别了。过去,欧洲企业的步伐稳一些慢一些,从长线来看可能无所谓,但在移动互联网上,慢一步,可能未来加快一百步也赶不上,“互联网把一切的结果都放大了”。

2G时代诺基亚面临的只是众多手机厂商的竞争。3G之后,有线、无线、图像、视频、娱乐、电子商务等在不断的融合,诺基亚将要面对很多未确定的竞争对手。

目前苹果和谷歌已经把移动互联网的个人应用做得很成熟了,与其跟随他们,不如另辟蹊径,为更广阔的集团业务提供手机应用解决方案。就像当年的IBM,当年选择了做高端IT服务,扔掉了他的PC业务,现在IT解决方案上一样很领先。

飞象网CEO项立刚

移动互联网并非手机互联网

看好诺基亚和微软合作的前景,这两个企业既不缺钱,又不缺技术,也不缺人,关键是观念问题。

对诺基亚有着长期观察的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虽然诺基亚很早就提出转型移动互联网公司,可是一直转型不成功,关键问题在于诺基亚未认清什么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整个通信行业都有一个误区,以为移动互联网就是在手机上的互联网,其实,移动互联网是通信和互联网结合的产物,虽然都带有双方的一些基因,但是又与双方有很大的区别。移动互联网可以进行身份识别和电子支付,具有永远在线、网络覆盖范围最广等功能,这些都是互联网做不到的。

包括诺基亚在内的很多企业都是想直接照搬互联网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但这显然行不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靠广告,但仅靠广告是无法盈利的,如果不是游戏、电子商务等增值业务的发展,互联网就不能存活到今天。苹果做了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的实践,建立了在线应用商店这样的模式。看好诺基亚和微软合作的前景,这两个企业既不缺钱,又不缺技术,也不缺人,关键是观念问题。二者现在已经被逼到死胡同了,必须要去变革。他坚信,诺基亚只要改变了思维模式,在此领域有无限挖掘的空间。消费者对更加便捷、准确、实用的数字生活服务的需求绝对不是泡沫,而是实实在在的需要,只是这个市场的培养和发育需要时间。 

易观国际分析师路理彬

与微软合作融合是关键

诺基亚联盟微软进行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双方能否以合适的模式融合资源,敢于作出适当的取舍是两家联盟成败的要点。

易观国际分析师路理彬认为,虽然过去2-3年内,诺基亚通过收购和兼并整合了许多优秀的移动内容资源(地图导航、互动音乐和语音识别等方面的小公司),力图建立起一个强劲的移动生态圈。可因为诺基亚生态圈核心Symbian平台因为架构老旧等原因,其在用户体验和开发上手度方面逐渐落后于对手,Symbian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受此影响诺基亚的自有生态圈一直难以发挥影响,急需重新选择平台进行转型。

诺基亚借助品牌和资源的优势,在新兴且封闭的中高端WP7阵营中很容易取得主导权。若其在中高端加入了已具规模的开放android阵营就没有这样的优势,面对HTC、摩托罗拉和三星等强力对手,诺基亚的终端难以取得主导性地位。WP7平台诞生并不久,但与前代平台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在重新定义UI、引入XBOX live和社交网络等功能后,Windows平台曾经被广为诟病的娱乐性和操作界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用户体验方面与Android等对手的差距大大减小。

另外,诺基亚具有在终端市场首屈一指的渠道能力,出货量不容小觑。与微软合作后双方将共同围绕Windows Phone平台进行新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建设,将可能具有与谷歌和苹果“三分天下”的实力。

但诺基亚联盟微软进行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从内部来看,作为两个组织结构庞大复杂的行业巨头,双方能否以合适的模式融合资源,敢于作出适当的取舍是两家联盟成败的要点。同时,时间对于两家非常关键,若他们不能及时有效的推出创新的中高端产品线替代Symbian,那么等到谷歌等蚕食完这一市场后再想有所作为则难上加难。

本报记者 赵谨

■ 人物

傅蕾 诺基亚“最老的”中国员工

【档案】

傅蕾 大学本科—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控制

研究生—伦敦城市大学,管理与市场营销

1994年加入诺基亚至今,现任职:

大中国区企业社会责任总监

“我本身专业是学计算机控制的。(上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了顶峰,而移动通信才刚刚起步。我看好未来通信领域的发展。从我个人来讲,也需要一个突破点。在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希望能够有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和领域。”这样傅蕾就成为了诺基亚中国手机部门的第二位中国员工,也是目前公司服役年限最长的员工。

创新营销打开局面

在国际俱乐部一个半地下的100多平米办公室里,20多个人的手机团队,从翻黄页打电话开始,敲开了诺基亚在华的大门。“当时,模拟机时代是摩托罗拉的天下,他们垄断了近100%的市场份额。他们的销售人员都是坐在办公室里,经销商找关系托门路排队全款来提货。”而诺基亚当时处境与摩托罗拉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打电话给全国各地的无线局、通信管理局推销诺基亚手机,绝大多数搞通信的人都没有听过这个品牌,很多人刚听完我们的介绍,“啪”的就把电话挂了。”

傅蕾认为,如果也沿用竞争对手的销售策略和销售方法,那诺基亚不可能成功。在1995年,开始销售数字手机(GSM)后,他们采用了很多独特的销售策略。“当时北京无线局就是现在的北京移动,在刚开始开通GSM网络销售数字手机时,我们主动提出在营业厅设一个咨询柜台,那时候的用户对GSM,对移动通信还是缺乏了解的。我们的咨询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们去了解和去做出决定。我们进去以后很快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来了,他们当时和我说,傅蕾是你把我们逼到要站营业厅。”

“公司氛围比涨薪重要”

2000年后,诺基亚一直扮演着中国手机市场的带头大哥角色。傅蕾也成为猎头公司争相挖角的对象。“最多的时候一周收到五家公司的邀请,行内行外的都有。”但是,对于诺基亚公司文化的认同使得她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六年,虽然诺基亚的薪酬在行业中只是中等水平。“公司让员工提意见的时候,我也会提出‘涨薪’的意见,但诺基亚的公司氛围更能吸引我留在这里,它能给你尊重与平等的氛围,给你很多机会。”

傅蕾表示,自己这代人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较深,这也是当初她选择进入诺基亚的很大一个因素。

“问题迟早会解决”

但是,随着这两年诺基亚业绩不断下降,很多员工觉得公司的企业文化更加趋利。很多老员工看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纷纷选择了离开。

但傅蕾认为,诺基亚从手机硬件设备商转型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需要脱胎换骨的大手术,时间肯定会长。任何时候的努力都不会晚。只要目标够清晰,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问题会解决的。“我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非常乐观。”傅蕾表示。

本报记者 赵谨

诺基亚和它的敌人们

■ 行业

在诺基亚从一家生产木材、纸尿布的公司转型为世界移动通讯霸主的过程中,它曾经击败了很多公司,在通讯领域,创造了一个从外行到巨人的奇迹。

在第一代移动通讯时代,当之无愧的市场主宰者是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是1G通讯技术的发明者,拥有大量无线通信方面的专利,与美国军队的长期合作又使它的产品具有极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当然,在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它当时的产品只注重性能而不注重外形,在2G时代手机更小、更轻、更美的潮流中逐渐落伍。

1G时代

摩托罗拉称霸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摩托罗拉发明了民用蜂窝式移动电话,即第一代移动通讯系统。到了八十年代末,摩托罗拉的手机占有70%以上的市场,垄断了整个模拟通讯领域。

但是,也正是由于占据了市场的主要地位,摩托罗拉内部非常反对向数字移动通讯进军。尽管GSM标准于1989年确立,但一来它是欧洲的标准,而那时美国自己也在研发2G标准;二来在当时技术尚未成熟时,数字通讯的通话质量和稳定性远远不如模拟通讯。

为了保持在移动通讯领域的领先性,摩托罗拉于1987年提出铱星计划,这项耗资巨大的计划要在天空发射77颗卫星(后改为66颗),将地面上的基站搬到太空中,保证地面上的每个用户可以通过卫星中继进行无线通讯。

在摩托罗拉忙于进行铱星计划时,1987年9月7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正式成为世界标准,来自13个国家的15家电信运营商在哥本哈根签署了协议,宣告由欧洲主导的第二代移动通讯标准诞生。直到五年之后,刚刚从生产纸尿布转型为制造电信设备的诺基亚,制造出了第一部GSM手机1011。

1011的屏幕仅可显示两行文字,单色屏幕,机身具有可伸缩天线。机身尺寸195×60×45毫米,可以存储99个电话号码,支持90分钟通话,12小时待机,由于使用镍镉充电电池,手机重达475克。

2G时代

诺基亚超越摩托罗拉

推出首款GSM手机并未给诺基亚立刻带来好运,移动通信市场尚未成熟,很多消费者无法承担当时昂贵的手机;诺基亚自己的产品线也很长,甚至收购了一些电视机厂商。1994年,当时的总裁奥利拉在香港召开董事会,力排众议裁掉了诺基亚除通信外的所有产品线,全力主攻GSM产品,将诺基亚与GSM的前途紧紧捆绑在一起。

1996年,这一战略开始生效,诺基亚开始为全球生产手机;就在同一年,第一颗铱星上天。但是,铱星计划随后暴露了它的致命弱点:昂贵。做惯了军用系统的摩托罗拉极为重视质量和稳定性,却疏于计算成本。1998年,整个铱星系统即因为昂贵的制造、发射和运营费用宣告破产;同年,诺基亚第一亿部手机诞生,诺基亚超越摩托罗拉,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

3G到来

群雄逐鹿苹果居上

IT业有几条著名的定律,除了摩尔定律外,还有一条定律表述为“没有哪个公司能延续两个时代称霸”,因为在以创新为最基本基因的IT业,时代更迭的两大标志就是新技术出现和新霸主诞生。摩托罗拉垄断了整个1G时代,在2G时代开始后被诺基亚超越;诺基亚也同样不能逃避这个命运,在3G时代被苹果、谷歌等互联网公司联合赶下王座。

在2G时代,除了不断试图寻找回往日荣光的摩托罗拉之外,还有几家其他公司也试图挑战诺基亚的霸主地位。同样来自于北欧的爱立信,在手机终端的小巧和灵活上始终奉行对诺基亚的压迫性战术;爱立信的移动通信基站等基础设置更是牢牢占据了2G通信市场的主动权,赢得了大量利润。

此外,韩国的三星公司也一度成为诺基亚的挑战者。由于亚洲劳动力的低成本,加上三星公司在电子芯片、显示元件方面自产自供的优势,三星一度依靠更加熟悉亚洲人使用习惯的手机设计,在亚洲夺取了大片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韩国在通信制式上采用美国的CDMA标准,三星得以在GSM、CDMA两个市场左右开弓,在美国和亚洲等整个环太平洋地带架构自己的市场。

但是,同质化的竞争总是先天有利于市场领先者。三星、爱立信与诺基亚的竞争,仍然是在成本、外形和功能细节上的竞争,诺基亚以这类优势打倒了摩托罗拉,就很难给后来者机会。2001年,爱立信的手机部门被剥离,与索尼联合成立索尼爱立信,放弃了市场霸主的角逐;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后,三星公司也仅仅能努力保持住市场前三的地位,无力向诺基亚发起冲击。

在2G向3G进化的过程中,诺基亚为何最终仍然被苹果赶下王座?尽管诺基亚也很重视移动互联网等手机数据业务,但它的智能手机平台Symbian具有极为矛盾的特性:在事关手机基本功能的性能如通话、短信和低速访问互联网,包括省电等特性上,Symbian的性能极为出色,这也是E71等Symbian 3G手机电池续航能力冠绝群雄的基础;但在一些复杂的互联网功能实现上,Symbian就显得笨重而不灵活。在苹果以触摸屏改变了手机操作习惯后,天生的键盘操作系统Symbian的末日就可以预见了。

公开资料显示,诺基亚内部在iPhone推出前很久就在考虑研发触屏手机。但由于担心影响既有的市场,也对这一技术能否被消费者接受心中无底,诺基亚延误了最好的时机,与当初的摩托罗拉一样,因为没勇气放弃自己的市场领先性去探索新技术,而被后来者超越。

本报记者 阳淼

我与诺基亚

@小马:我最早的手机是诺基亚3310,黑白屏,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外什么都干不了。诺基亚最大的好处就是耐摔,3310掉在地上无数次了愣是没坏过。现在我用的是N95,大概两年前买的,当时的价钱也不低,但从保值的角度来说明显不如iPhone,价格跳水的幅度太大了。我准备过段时间就换成iPhone4。

@潇潇:各大手机品牌(包括山寨机)我基本都用过,现在的手机是诺基亚6300。这款手机不是智能机,我买它主要是因为觉得便宜又耐用。这款手机号称全球销量最大,买了之后发现周围好多人都用这款,名副其实的“街机”。我觉得最近几年诺基亚越来越不“给力”了,跟不上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步伐,让我们这些诺基亚用户感觉很没面子。

@路人甲:我的第一个手机是诺基亚3510,我爸淘汰下来给我的。当时正流行给手机换彩壳,我也乐此不疲,给手机买了好多“衣服”,现在想想挺傻的。后来又换过别的品牌,但始终不如诺基亚好用。现在我的手机是小巧玲珑的6600s,用了两年多,算是我的滑盖手机里用的时间最久的了。对了,诺基亚的铃声很经典。

@亨利:我从来没用过诺基亚,感觉外型太笨重,貌似除了抗摔之外就没听过有什么其他的优点了。这两年诺基亚老是跟在别的品牌后面追,比如E71就是山寨了黑莓,塞班系统也没有苹果的更新快,所以我不喜欢。

@阿雪:我是“外貌协会”的,诺基亚当年推出的“倾城”和“倾慕”系列手机把我“秒”到了。当时先买了一个7370,上面的盖子是旋转的,而不是滑盖或者翻盖,非常特别,结果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偷走了。后来又买了一个粉色的6111,但是滑盖手机的质量不行,用了不到一年就经常黑屏。现在诺基亚的经典款越来越少,比如当年QD那种可以像游戏机一样的手机,现在找不到了。(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