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对马家军的报复:版本目录学泰斗顾廷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3:58:57
版本目录学泰斗顾廷龙2009年06月16日 00:00:00 来源:姑苏晚报 字号:〖大 中 小〗我要评论  


顾廷龙书法

    顾廷龙小传

    顾廷龙(1904-1998),字起潜,号匋誃,又号隶古定居主人、小晚成堂主人,笔名路康。江苏苏州人,是当代海内外学界公认的古籍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事业家,也是著名书法家。

    主要著作有《吴愙斋年谱》、《顾廷龙文集》等,先后主编了 《合众图书馆丛书》、《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重要图书,为保存、整理、研究、利用中国古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他却自谓“我干的最多的是图书馆工作,整整六十五个年头。说起来,我做的工作很普通,归结一下只有六个字:收书、编书、印书。 ”

    躬耕典籍里 陶然墨林中

    ——顾廷龙

    ■文/陈其弟

    顾廷龙生于光绪三十年十月,平江路横巷混堂巷乃其出生之地。后因其祖父顾祖庆购得新居而迁严衙前(今十梓街26号)。1932年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1939年7月应张元济、叶景葵之招,创立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任总干事、董事。至1953年捐献给上海市政府时,馆藏量已经有25万册,其中有金石拓片1万种。解放后,先后任上海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并入上海图书馆后,又任上图馆长达23年,后为该馆名誉馆长、研究馆员。曾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顾问,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特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兼任教授,也是上海市第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五、六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

    “专为前贤行役,不为个人张本”

    顾廷龙先生一生任职于图书馆,敬业爱馆,护书如命,其学养久为前辈所赏。 1937年日寇攻占上海后,租界成为“孤岛”,故家旧藏,纷纷外流,叶景葵、张元济、陈陶遗诸先生都忧心忡忡,深恐我国历史文献日渐沦丧,于是筹设私立合众图书馆,谋求抢救保护,并各出所藏,供众阅览。 1939年5月,叶、张先后致书任职于燕京大学图书馆的顾廷龙先生南下,主持馆务。顾廷龙有感于叶、张二老的诚意,复函称“惟以勤慎忠实,严自惕励,生计可维,身心有托,他日以馆为家,有所归宿矣。 ”这可谓他献身图书馆事业的最好写照。

    顾廷龙初到上海,即不顾旅途的劳顿,拟成《创办合众图书馆意见书》,他力主“孤本不孤”,务使旧本秘籍刻印流布。当时上海币值暴跌,物价飞涨,原先筹措基金不断贬值,他一秉初衷,以“不求近效,暗然日章”、“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为信条,因陋就简,惨淡经营。为降低成本,甚至自当抄书匠,手写上版,一夜之间,抄写三千小楷,权当练字,终于印成《合众图书馆丛书》一、二集,收书凡18种,大都为清代先哲未刻稿本抄本。

    合众图书馆自1939年8月开办,至1953年2月捐献上海市人民政府,更名为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虽未正式对外开放,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莘莘学子,均视它为探究历史文献之最佳场所。顾廷龙先生甚至为专题研究者提供专架,以便节省时间,收事半功倍之效。朱启钤、陈钟凡、陈寅恪、陈垣、邓之诚、王重民等经常通信咨询,顾廷龙先生无不一一作答。

    顾廷龙先生在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期间,一秉“合众”初衷,坚持将旧本秘籍影印流布,且在上图自设工场,从50年代末,到“文化大革命”前,先后有30余种馆藏珍贵文献公之于世。其中以宋本《唐鉴》、《孔丛子》及乡先贤《侍郎葛公归愚集》、《韵语阳秋》尤为罕秘。

    顾廷龙的工作准则是“专为前贤行役,不为个人张本”,自上世纪30年代到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开始,直到1998年辞世,他70年如一日地信守和实践自己的诺言,全身心地耕耘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园地上。 1992年,做过胃恶性肿瘤手术后,许多同志建议他在有生之年整理一下自己的日记、信札、笔记,他总是笑答:“我要首先完成该为前人做的事! ”90年代,在担当《续修四库全书》主编之余,他完成了《尚书文字合编》的定稿出版和《王同愈集》的校勘出版。直到1998年因结肠癌再次住院手术,他仍每天坚持《严元照年谱》的修订工作。

    八年寒暑完成《续修四库全书》

    顾廷龙先生于目录版本之学,早年受外叔祖王同愈启迪。负笈燕京期间,正值以金石目录版本称雄海内的章钰寓京,常相请益。 1937年夏,章氏去世,其藏书以手抄本、手校本寄托燕京大学图书馆,旧刻旧抄之善本暂寄五年,普通本捐赠燕大图书馆。顾廷龙先生用10个月时间纂成《章氏四当斋藏书目》16卷30万字,除了书名、卷数、朝代、里贯、版本诸项外,还录题跋,凡涉及章氏友朋,酌注里贯事迹,以详渊源,体例之善,为版本目录学上所罕见。 1941年,顾廷龙又与潘景郑先生合辑《明代版本图录初编》,此书图文相辅,纲举目张,至今仍为研治明代版本学之准绳。

    近数十年间,古籍联合目录中最有价值者有二:其一《中国丛书综录》,其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这二书皆为顾廷龙主编,故目录版本学泰斗之誉,出于自然。前者起步于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时,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综录》为古典文献丛书,计分3册,全书包罗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及全国主要高等院校图书馆收藏丛书2797种,体例之善,有目共睹。顾廷龙曾说过:“不是自己有所研究,就不能理解图书馆资料的内容,也不可能真正懂得图书资料的运用,也不会重视图书资料的蒐集与整理。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之编纂,开创了中国古籍全国性书目的先河,在体例上既继承了中国图书目录学、版本学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发展和创新。自1977年10月启动,至1996年大功告成,历时20年,涵盖全国782个收藏单位,约6万条目,顾廷龙先生以耄耋之年,不辞辛劳,从商讨制订收录范围、著录条例、分类方法,到业务骨干培训、全国普查、版本鉴定、巡回检查验收,以至最后复审、定稿、付印,都亲自出马。顾廷龙先生自称是“一部最费心力,最有意义”的书目。它不仅对全国古籍善本作了一次摸清家底的整理,而且是进行大规模古籍整理最基本的前提。在1986年9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正式出版后,李一氓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这部目录是全国的古籍善本书目,包罗宏富,任何一部从前的书目都赶不上,这是近年中国图书事业的最大成就。……要讲精神文明的话,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精神文明最具体的表现。 ”

    从1994年起,顾廷龙先生出任《续修四库全书》主编,此乃其毕生事业之最高峰。《续修四库全书》前人虽屡有所议,但均未付诸实施。现《续修四库全书》共计收书5213种,分装1800册,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齐,较之《四库全书》超出1852种,几近《四库全书》百分之五十。而入选之书既包括《四库全书》成书以前脱漏、摒弃、禁毁及存目中确有价值之书,又补选乾嘉以至辛亥革命以前重要学术著作,而所采底本,尤臻上乘。如此一代旷世盛典,在顾廷龙先生主持下,以八年时间,大功告成,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此功可谓大矣。

    在书坛中独树一帜

    顾廷龙先生亦是一名金石文字学家和书法家,正草隶篆诸体俱精,榜书、小楷皆能。早年私淑吴大澂,自云“廷龙童年得篆文《论语》、《孝经》于家,喜而摹之,取以校读本,喜其诎屈,迄未详为谁氏之手笔也。过庭请问,乃知吴愙斋先生集古文字以书者。于是识先生之名而惜不获见焉。比长,从伯舅王董宬先生习古文字之学,繇秦篆而进窥古籀。遂读先生所著《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权衡度量实验考》,于是于抚习书法之外更得研求先生之学术矣。”又云“余弱冠始习许书,从事段、桂、王、朱之书,得识文字之义例。四年而后,读器铭卜辞,其文字则真商、周遗型矣。 ”在其上海求学期间,他得前清秀才孙伯南指点读了《说文解字》,又从胡朴安、闻宥、刘三等学者学习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与书法。在燕京大学时,又常与容庚、商承祚同研书法。先取吴大澂一路,后攻钟鼎金文。所作丰茂雄浑、质朴古雅。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为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顾廷龙先生金石文字、书法艺术为世所重数十年不衰,固然有其师出吴氏的渊源。同时还得力于其非凡厚实的扎实功底和博学广识的文化素养,1996年顾廷龙书法展在上海图书馆新馆举办,当时新闻称:“顾老闻名遐迩,但却淡泊名利,故而受到人们的敬重。他的书品好,人品则更好。他总是谦虚地称自己不是书法家,而是一个普通的图书馆工作者,在为整理古籍而写字。顾老从不以名家自居,不仅治学严谨,而且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一丝不苟,顾老以他的学识和素养在书坛中独树一帜,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其1936年至1996年间105件书法精品被收入1996年出版的《顾廷龙书法选集》。正如该书《编后记》所云:“顾廷龙先生为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尤擅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精,榜书、蝇头小楷更见功力,其书法独具神韵,名重海内外,堪称一代大家。观其书,处处洋溢着金石之气、学者之风。且作品形式多样,尺牍、题跋、匾额、题签、碑文、中堂、立轴、横披、册页、扇面皆涉,使人赏心悦目。 ”此外,他还主编了《明代书法》、《清代书法》(1989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顾廷龙的苏州情结

    顾廷龙是地道的苏州人,在苏州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为了求学、为了事业,他数十年旅居京、沪两地。繁忙的工作使他无暇顾及家乡。但他一直心系故土,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他把自己收藏的一部分图书、拓片捐赠给了苏州博物馆。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他非常关心苏州园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多次与陈从周等专家一起来苏州实地踏勘,并陆续为整修一新的苏州园林名胜、文物古迹书写了数量可观的匾额和题词,如曲园的“乐知堂”、怡园的“藕香榭”匾额以及虎丘“平远堂”、石湖景区的“吴中胜景”牌坊等,多出自顾廷龙先生的手笔。 1989年9月,苏州市为隆重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一千周年诞辰,特在天平山南麓范公祠前,用花岗石建起一座精美的“先忧后乐”牌坊,请顾廷龙先生书写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1993年,他又为苏州园林博物馆题写馆额。

    顾廷龙先生非常关心苏州的史志事业,凡是苏州为修志需要,向他求援时,总是有求必应,对苏州的文化事业可谓竭尽所能。记得1987年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所编《苏州史志资料选辑》准备更换封面题签,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顾老,顾老的字端正雅健,深得颜鲁公神韵,不论从封面的美观,还是与史志的“真”、“善”,结合得是那样的和谐。因此,从第八辑起我们一直用着顾老所写“苏州史志”四字。进入上世纪90年代,《苏州市志》进入了总纂评审阶段,封面设计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我们再次想到了顾老。如今由顾老题写书名的《苏州市志》已荣获全国一等奖,顾老的字已随《苏州市志》流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并必将随志书垂之永远。1995年底,苏州市方志馆批准筹建。翌年1月中旬,市地方志办公室将家乡筹建方志馆的消息报告了顾老,并请他为方志馆题写馆名。不久,市志办就收到了顾老题写“苏州市方志馆”墨宝,横竖各一幅,并附信表示祝贺,他说:“修志必须有常设机构蒐集资料,专业性强,不是图书馆可照顾得到的。 ”在传阅墨宝和贺信之余,有人提出:馆牌题字没有落款和印章,终觉美中不足。幸而顾老在信中提到“如有不合,尽可重写”一语,故我们又向年届九十三岁高龄的顾老提出补写名款加盖印章,并以繁体字“蘇”取代原简化字的请求。半月后,我们居然收到顾老重写“蘇州市方志馆”条幅,署款为“九三老人顾廷龙题”,并盖有阳文朱印“顾廷龙印”,收到此等字体圆润遒劲,行气布局堪称完璧的墨宝,我们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如今,苏州市方志馆已向社会开放十年多了,馆藏各类书籍已经超过2万册,经常有修志同行慕名前来苏州参观学习,而且总爱在挂着顾老题写的馆名旁留影,长眠于故乡的顾老有知,也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