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仪仗队俄罗斯:郜随印先生的《在艰难中站立》文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0:43:51

  当我对经理人的生命、生活做整体的思考时,总能感觉到他们在瞬息万变、充满陷阱也充满机遇的市场中所进行的苦苦求索和不懈地努力,能感觉到他们的突破和喜悦、无奈和迷茫、焦虑和痛苦,也总是能感觉到他们在精神领域与事业事功一样在不断向最高处攀升,他们总是企望在最深刻的层次和最广阔的视界上体验人生。尤其是那些堪称卓越的经理人、企业家,他们走向成功的过程往往就是克服艰险有所树立的过程,同时也是向“道”行进、向“道”皈依的历程,只是表现不同、说法不同,也不一定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对“道”的诠释。但他们以对宇宙、心灵最高真谛的领悟、并作为自己商业和人生智慧的源泉和根基,却是共同的趋势。

  在这里,我想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座右铭敬献给我们的经理人朋友们:知致大智,智致大广,广致大善,善致大敬,敬致大正,正致大通,通致大知。通向成功的道路一定是艰难而漫长的,让我们一起在通向智、仁、道的路途上不止息地探索、拼搏、行进!

  心灵的盛宴

  成功的人生在于价值的创造、财富的集聚和权力的扩张,更在于精神世界的丰裕和心灵版图的拓展;而对深谙中国文化的人来说,能作为人生最深层也是最高处的只有一种东西,那就是对“道”的全面体悟和践履。“道”是宇宙、生命对人来说的真谛,把握了“道”才有可能把握最终的意义和最高的意义。

  关中哲人张载对他自己的人生地位是:“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典型的、卓越的陕西人的“大心”与“大志”,且不论他对人类事功意义上的贡献,单就心灵的拓展来说,这种胸怀是真正求道的胸怀,这样正真是能“体物无外”的,宏大的宇宙、深邃的精神、细微的自然和人事变化,无不在其胸次之中,“直”“大”“方”而又丰富无限。

  西方人在这一点上远不如中国人。美国成功学家卡尔博士认为,“成功意味着许多美好积极的事物。成功意味着个人的兴隆:享有好的住宅、假期、旅行、新奇的事物、经济保障,以及使你的小孩能享有最优厚的条件。成功意味能获得赞美,拥有领导权,并且在职业与社交圈中赢得别人的尊宠。成功意味着自由:免于各种的烦恼、恐惧、挫折与失败的自由。成功意味着自重,能追求生命中更大的快乐和满足,也能为那些赖你维生的人做更多的事情。”卡尔博士在这里表达的成功概念是美国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典型代表,切合当代流行的对生活、生命的领悟和追求,物质、光荣、心灵的持续快乐和满足无疑是对现代人尤其现代年轻人最有诱惑力的东西,也最适合作为成功的典型表象。不过,在东方人的智者或者西方的唯灵论者看来,这些都不过是我们“沉重肉身”的变种,成就的都是欲望满足的需要,成就的都是向下堕落的需要,单单是拥有这些成就的人生的谈不上成功或者不成功。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则是远离“成功”概念的,他们精神的极点是人永远都不能达到的上帝。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圣人并非主要作为宗教教主的面目出现,而一定是作为成功的典范而向世人昭示应该拥有的、真正的人生,普通人通过观察圣人的言行和修养办法,最终都有可能找到自己通往圣域的通路。中国古人心里的圣人有三位,“致虚守静”的老子、“忠恕仁智”的孔子、“菩提悟道”的释迦牟尼(东汉以后),都不是不可企及的、超越于世界之外的神,而是人人可以模仿的、不离日用的生活世界中真实的人。

  中国文化传统下的企业家和卓越的经理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超凡入圣的渴望,象李嘉诚、稻盛和夫、我们身边的向炳伟,以自我修炼的成功作为商业成功的出发点之一,把商业成功作为自我价值完满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做精神世界的卓越者、世俗生活的有德者、与做商业世界的卓越者看成是融为一体、绝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三者的融合才是最终的目标。这在中国的古代也可以找到标杆。鲁叔孙豹在《左传》里这样给不朽分类和定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事功、德行、精神世界的充裕和表达,是三而一、一而三的不朽体。所有的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于与人的心灵相关,因为世界人生的意义本身就是人的心灵赋予的,离开了人的心灵,任何东西无意义可言,哪怕最庸俗、最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也只有在心灵在场的时候,才能做“庸俗”和“平淡无奇”的价值判断。德行、事功、精神世界是心灵所能追求的、最能体现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因此我说,卓越的经理人,他通向成功的道路一定是一场心灵的盛宴。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在与三教九流的人物周旋中,在宠与辱、激情与低落、痛苦与欢乐、波澜起伏与心若止水的体验中,在通天大道与蜿蜒小路的摸索中,在无数煎熬的白天和夜晚,在一筹莫展、苦苦的思索、漫长的等待中,我们尝遍人之为人的酸甜苦辣,我们的触角延伸到心灵的每个角落,我们达到心灵的任何宽度、高度和深度,我们的收获一定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心灵的盛宴。

  我祈求我们的职业经理人,如庄周《逍遥游》中的鹏鸟,有一幅宏大的心灵格局,一定拥有大的胸怀、大的视野、大的人格、大的人生;我也祈求我们的职业经理人,在对我们的事业、人生做完整体的思考之后,仍能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通向卓越的征程。

  我与佛教

  已经是过了五十的人了,我一直是用快速的节奏过一种紧张的生活,用小跑走着人生。不知不觉,在忙碌中过得很充实,但也很累。在中国的这块沃土上,结交了很多朋友,我们在一起交流,反思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快乐的生活,提高生命质量,得到快乐人生;如何获得更多幸福感、成就感。

  在和伟志集团总裁向炳伟先生十余年的交往中,我感悟到向总令我敬重的地方。他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义、仁、智、信,又用他自己独到的善、诚、智、勤,引导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并帮助一群人如何做有意义、有价值、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被人欣赏、被人尊重的人,他摸索到一条修行与经商能够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行不二的道路,摸索到商业世界通向宗教世界或人类精神世界的道路:在归趣上,实际上二者同样在追求生命的解放与丰裕、宇宙的和谐与完美。我在一次心比较累的时候,和向总做了四个多小时的促膝谈心。他告诉我:宽厚、善待、包容、大度是佛家提倡的人生哲学,不要以已之意志,而自认为能满足他人。我领悟到:寻找别人心灵的需求及生活中需要的帮助,自愿的去做别人希望的事情,这是一种胸怀,是人类的“自我”与“他者”灵魂深处产生和谐共鸣的领地,也可以帮助企业家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在向总的佛堂,那庄严却慈祥的佛像,飘渺而空灵的音乐,透彻心肺的香茶,淡淡的陈香,让人顷刻间化去沸腾的欲望、纠结的烦恼,沉浸于宁静、纯净的境界。

  后来我又和几位敬业寺的主持、藏传佛教弟子等做过推心置腹的沟通,他们让我们又领会到:佛是觉者,佛教修行是觉醒的路,最后是要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我”与“他者”非空非非空,我与世界没有区分的边界。佛教的空性智慧,能带给我们内在的德行与外在的成功,在宁静与喜悦中赋予人生真正的价值。设想没有佛教在历朝历代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我们这一个个没有信仰的人,在没有教堂的市场,无限制的浮燥与贪婪将把我们带入何等痛苦和迷茫的境地。

  比如,佛教成就了强盛繁荣的唐朝文化中最为深刻和最为坚实的底蕴。《西游记》就是以唐朝的玄奘大师为原型,描述了师徒四人上佛教圣地求取真经的故事。而大家可能不了解,让玄奘大师求取真经的当朝皇帝李世民也与佛教有着不解的渊源。在唐朝立国之前,平定地方割据势力时,李世民得到过少林寺武僧的鼎立相助,他治下的唐朝则走向鼎盛,直至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用“广纳博采,纵横四海”来概括“贞观”盛唐时期中华帝国的强盛繁荣,唐朝的历史与佛教很难分割,唐朝的历代君王及文人学士无不在佛与禅中寻找精神的慰藉甚至归宿,而佛教也主要是在唐代形成八宗并红的宏大格局。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不朽作品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他说:“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他居然早已明白地启示了。”鲁迅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年37岁,在此之前,主要是为日后的创作打基础,其中佛教思想和佛教文化正是坚实基础中的重要基石。鲁迅曾在一年中购买了《释伽成道记》、《金刚般若经》、《发菩提心论》、《大乘起信论》等佛教书籍达八十余种,1915年鲁迅为母祝寿时,还特地托金陵刻经处刻印《百喻经》一百册,前后汇款洋六十元,印成后尚有余资六元,可见佛教书籍在鲁迅心目中的地位。 1916年鲁迅在继续购买《净土经论》、《妙法莲华经》等书外,还买了大量的寺碑、庙碑、塔铭等佛教碑帖,这一年他用十三个晚上抄录《法显传》共12900余字,并记入日记。《法显传》是记述东晋高僧法显等赴渡流沙、越葱岭、泛沧海,在几十年时间里历尽千辛万苦,这种舍身求法的精神确实令人肃然起敬,鲁迅认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毫无疑问,鲁迅现在也被认作是“中国的脊梁”了,而他对人生真理的真切体悟、他对世间百态的深刻洞悉、他担当救世的精神,无疑从佛教经典中吸取了丰厚的养分。

  我想要更多地去认知佛教,想通过佛法去领悟生命的痛苦、快乐和超越。我也曾和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吴言生、陕西伦理协会会长李健先生探索佛学、佛门、佛缘、佛事与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关系。其实我并不想建议大家去信仰佛教的哪一个宗派,只是希望我们在自己个人信仰还未建立时,尝试用释迦圣人对人生宇宙的领悟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引,这样你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快乐、工作就会更多一些成就感,幸福的指数也会节节攀升,从而使你的生活生命质量更高,精神世界更丰裕更圆满。

  与任法融道长论道

  初秋九月的一个阴雨天气,我怀着长期对道教知识的了解渴望,约几位朋友到周至道家文化发祥地----楼观台,近距离了解道教文化及道学的奥妙。

  楼观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位于周至县东南15公里的终南山北麓,风景幽美,依山带水,茂林修竹,绿荫蔽天,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李耳著书立说、传道讲经之道教发祥地,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誉,道教史称“仙都”。

  在去楼观台的这一路上,看着路边向后飞驰的树木、村庄,我感觉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那。站在山脚下,我才真切的感觉到,不管你是坐车还是走路,心都不一样,只有心去了,你才能悟到真正的道家文化。而我们一路风尘,赶到楼观古镇时,心情还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心中的乞求能否实现。也许上苍有缘,在一位热心的管理者的指引下,我们有幸与任道长见面。任法融道长身着蓝道袍,头戴混元巾,胸前白髯飘拂,慈眉善目,知识渊博,道行独到,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正如南墙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所书:道风仙骨。

  其实我与任道长,已数次见面,每次都他被渊博知识和犀利的目光所折服,这次我们平静的席地而坐时,他的谈话充满哲学的睿智和古今中外的经典语言,我感到了中国道家掌门人胸怀的博大,眼界的深远,以及他站在国家的高度、民族的高度,把道教文化与人们的精神信仰和平常人的追求是如何区别开来。在他的眉目之间,浸透了善待、包容、宽厚、理解、原谅,使每一个可能走近他身边的人,得到智慧的启迪,精神的振奋。我希望他能给更多的凡夫俗子们,指点生活迷津,指引生活道路,也希望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企业家和经理人们能够更全面的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国家,看待利益和事业。任道长把“道”所蕴含的宇宙哲理和人生智慧向我们娓娓道来。

  道教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其中“道”和“德”作为基本的信仰。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而“德”则是“道”的体现。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根底,道教徒是道家理论的实践者,是道的体悟者和修行者,也是自身生命的升华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们在与自然与道的交融中去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道家把人生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他们看重身心修养,通过治身养德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个过程虽然有一定的清规戒律要遵守,但它们都注重道德主体的自律和道德的自觉,强调自我的约束力和自我的觉醒来提升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治理身心的过程也是人的德性完善有所成就的过程。这其中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戒律的遵守是前提。

  道家看重“和”的观念,《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是“独”“一”“孤”“寡”,如果是二的话,那就不是道了,但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道与阴阳二气即是“三”,万物在“和气”和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道家将“和”视为世界上常住而有效的自然规律,并以能够认识这一规律为明智,即所谓“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五十五章》)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合”与“和”通,“天人合一”实为“天人和一”。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当效法自然、遵守自然规律。人常说:“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本届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通过一幅画卷,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潺潺流水般的向世界介绍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整个开幕式以“和”字概括了中华文化的本质内涵,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和谐”、“和睦”的价值观及伦理道德。

  与任道长的交流深刻而畅快,不觉之间,我们在清爽的山林之中,融合到道家文化深远而神秘的探索和对“道”的敬畏之中。要走了,也就是更快的要来了,我会带着更多的朋友、更多的疑问、更多的想法来拜访这位中国道教学会的掌门人-----任法融道长。

  论最高处

  当你珍惜自己的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乐观自己的未来时,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

  当你明了成功不会造就你,失败不会击垮你,平淡不会淹没你时,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

  当你修炼到足以克服一时不快,看重自身的责任而不是权力,关切他人的不幸而专注于拯救和安慰时,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

  当你能以无憾之心向后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宽厚之心向下看,有以平坦之心向上看时,你就站在了灵魂的最高处。

  祝你永远站在最高处,天天开心!

  五是之说

  累了一天,见了26个经理人,我们一直都在探索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成功、怎么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幸福。大家都明白似乎做人最要紧,但是都知道钱也重要,那么究竟是先做人还是先赚钱?究竟是先奋斗还是索要成功?究竟是满足别人需求还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我在这个寒冷的小雪之夜与夫人一起促膝交流,得以下几点感触,命之名为“五是之说”,作为探索为人、做事必须关注的要素,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曰是事。生存于世,必为生存而做事而奔波,人人有此,做也做,不做也做,为一个生字而憨命做,为欲望而拼命做;然也有为善而做,为他人而做,为事业拼命做,有人怨自己命是否如此。然而无论如何,实实在在、勤勤恳恳地做事,是我们存在的标志,是我们充实生命最主要的元素。

  二曰是实。有人世故油滑,也有人诚、实、守信,不弃不离,恪守中国五千年文化留下来的“仁、义、礼、智、信”、信守“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无论是官员、企业家、社会贤达喜欢追求一个“实”字,平头老百姓们总是在依靠一个“实”字,因为它给人以安全感,容易被信任,授之以重任。

  三曰是势。大千世界,万象之中,力量积蓄待发的方向为“势”,有自然之势,有人为之势,也有神来之势;有自有之势也有借人之势。古哲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势”乃是众多细微力量积蓄而成的合力,一旦成形有不可逆转,乘势借势方是俊杰所为;商鞅在变法时也强调乘势的重要性,“飞蓬遇飘风而至千里,乘风之势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孙子兵法》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责人而任势”。故哲王船山所谓“‘势’字精微,‘理’字广大,合而名之曰天”。运势当把握“势”字的精微奥妙,做人无势是受歁,做势太过定遭恨,作势太虚却受妨,造势做秀难长久。

  四曰是世。世态炎凉,百人百性,庄周所谓“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所谓“一受成形而化尽无期”,所谓“朝受命而夕饮冰”“心如冰炭”,乃是人间世的常态;深谙之人,以练达之术,承他人之美;拂袖风口浪尖,飞扬尘世之外;以他人之矛转击他人之盾;以点金之术,化腐朽为千人神力;发功百步之外,神气可聚众立名;通化之人,虽不绝迹于人世,却入无行地之境,无行迹可循,心量意识又无所不在。

  五曰是士。《后汉书·仲长统传》云:“以才智用者谓之士。”依才依德之人,以大丈夫的姿态立于世间,“会当凌绝顶,一览从山小”。古今中外,儒、道、佛、天主、牧师,均传教讲学,求取真经,而吾解之:大道之处,一曰是力大无穷之士;二曰是运筹帷幄之人,一声笑语,却似几千万吨TNT当量的冲击波,其感染力,能如先知先觉,像拥有磁铁般的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俯首甘为孺子牛,天下欢颜为已悦。各种成功经理人都会有一种独特的理念和管理的真功夫,你的知识文化、道德素质、人生修养、社会经验,贤达、哲理、点点滴滴细节之处到那里了,你就成“仕”了。

  人生八宝

  1、 结交两种人:良师、益友

  2、 配备两个医师:运动、营养

  3、 练好两项本领:做事让人感动,说话让人喜欢

  4、 多吃两样东西:吃苦、吃亏

  5、 培养两个习惯:勤思考、善学习

  6、 追求两个一致:兴趣和事业一致,爱情和婚姻一致

  7、 记住两个秘诀:健康秘诀要早起,成功秘诀要沟通

  8、 争取两个极致:把潜力发挥到极致,把生命延续到极致

  经理人自悟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劣等。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六、交情不求益吾,交易吾则亏损道义。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经历就是财富

  人生是一座大舞台,每个人都要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从开幕到闭幕,有的人辉煌,有的人平庸,有的光彩照人,有的默默无闻,有的甚至只是匆匆过客,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留下。然而,人人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有自己必然的经历。一位滑稽演员说过:人的一生成功了就是财富人生;不成功也是人生财富。这句话不尽然,因为拥有人生财富和拥有财富人生相比,对成功人生说更具有根本的意义。

  平淡与辉煌固然不是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准,但这不应当是我们甘于平庸的借口。追求卓越、渴望辉煌、追逐梦想,沉潜到生活的最深处去探索、打拼,不断的做深切的体验和深刻的反思:去体验善、恶、痛苦、悲伤、高翱、喜悦、挫败;去体验爱与被爱、恨与被恨、孤独与共鸣;执着于梦想去寻找通路,探究计划和方法;反思善与不善,反思真理与虚假、价值与虚无,在深入到每一个生活和事业的细节之后,我们人生财富才是不断地在积累。孟子强调“尽心”则“知性知天”,张载认为当“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人生追求卓越之道是尽心体物;古希腊的智者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因为盲目的闲谈、无计划的琐事、无谓的度日是淹没人生价值的洪水,只能让人沉入虚无的深渊而无法呼吸。

  要靠个人的努力丰富人生经历,更要靠实力而演绎精彩场面。邓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经历坎坷,但他以执著的赤子之心,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而享有中国改革“设计师”的美誉,其经历何等坎坷,又何等的光彩照人。相声大师马季先生走了,他的一生可用三个字概括:说相声。——平凡而简单,但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平民百姓都在沉痛的悼念他,因为他用毕生精力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笑声洒满人间。他的人生经历一样辉煌无比,一样光彩照人。他们是拥有财富人生的人,也是拥有人生财富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探索、拼搏造就了完美的人生。

  人生的经历是不可预计、因人而异的,往往因每个人自己的努力和环境的变化更加富有戏剧性。但只要有生命存在,只要生存环境好坏不一,就必然有竞争。这个道理,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或是在哲学家的高堂之上,都足以讲的明明白白。为什么有的人就比别人强?有的人就容易把理想变成现实,伸手摘来五彩的光环展示着自己,享有万人的仰慕与敬重?而有的人忙忙碌碌不可终日,平平淡淡度一生?为什么人们总是梦想成为伟人、大家、名人、富翁,成为人人追逐的明星,可又总是在美梦之后留下无限的遗憾?我们总在埋怨老天不公,上苍无眼,不赐良机,但静下心来细细地想一想,我们是否足够努力地为成就人生而“尽心”和反思?优秀的作家勤于思考,勤于动笔,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优秀的企业家了解了解市场,关注质量,善于管理,经济效益相得益彰;没有胳膊的书法家,能用嘴,用脚写出惊人的成功作品;高位瘫痪的张海迪能成为优秀的作家。很多没有文化的民营企业家创造了成功的品牌,创造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他们为大家积累的宝贵的理论财富的最大理由,就是经历。这些卓越者的成就无不是通过努力、经历磨难之后获得的。

  人生经历的演绎,起初靠自己的功底基础,而后靠自己的努力把握。要想自己的经历更丰富、更精彩、更辉煌,就必须相信自己、发展自己、做强自己。只有那些让人刻骨铭心的失败或成功的经历,让人聪明,成为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