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手链游戏详细图解:土地集中≠规模农业“三农”专家建言让人警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6:04:08

 由农业部主办的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3月24日在南京开班。一批国内“三农”专家高度关注我省发展,他们提出的很多建议让人警醒。

  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农业

  专家们认为,农业的功能远不止于单纯提供农产品,农业具有保证社会基本供给,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利于休闲等多种功能。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周应恒介绍,在很多国家,哪怕是私人的土地都由政府出资平整,添置相关设施。正是因为土地和愿意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政府才更需要加大从机械设备、基础设施到科研培训、加工流通等各个方面的财政投入,以留住农业。

  一方面总投入不够,另一方面投入又分散,这容易造成农业投入效益不高的窘境。如何让财政更好地带动农业发展?专家们建议公共财力要更多地为农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

  南农大经管学院院长周应恒对政府资金集中到少数龙头企业的现象提出异议。他认为,强调扶持龙头企业容易培养投机分子,扰乱市场秩序。而减少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减少多头管理。“可以给农业发钱的部门很多,农业条口、发改部门、科技系统、开发办,都能发钱。”有一天他一连参加多个部门的项目评审,竟三次碰到同一企业的老板。“能得到扶持的企业几乎都是发展起来了的企业,政府的钱是锦上添花。”

  “这种撒胡椒面的做法,其实是在做表面文章,无助于地方农业的长期发展。”周应恒认为,公共财政要用于提供农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比如,农业科研、水利、土地平整、公共仓储、机械设备、农业设施等为更多农民服务的领域。各级政府发展现代农业应有长远规划,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注重长期有效,尽量保证各种要素建设到位,尤其要注重在农产品加工领域、流通领域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另有专家提醒,要谨防政府建设的农业园成为面子工程。他们认为,农业园区的目的是发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示范带头作用,再漂亮再新奇的农业园,也代替不了更大范围内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的改善。

  土地集中≠规模农业

  时下有一种观点在基层很流行,那就是现代农业要大规模、高效率,靠一家一户难实现。一些地方力主大老板直接下乡种田,有的甚至违背农民意愿,靠行政手段搞土地流转,规模一下子扩大,效率效益也上来了,但多数农民的出路却成了问题。

  专家认为,上述做法虽然让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但忽视了农民在农业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过分强调资本种田,是走入了农业现代化的一个误区,为社会留下了隐患。

  应该正确理解“规模化经营”,农业的规模不单指土地规模,也包括服务规模,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也能产生规模效益。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长保说,假设农户一个电话,农药、化肥、质检、销售等专业组织就能上门服务,这样家庭承包经营照样能实现现代化生产。这些服务领域才是最需要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的。

  更多的专家认为,扶持农业不能光盯着技术和设施,这些固然很重要,但能用钱很快买到的东西都不难实现,最难的是发展软环境的改善,比如观念的更新、内部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经营主体的培育。

  发展现代农业≠放弃传统

  “自古以来,江苏是鱼米之乡,今天的我们不能让后代只能到文学作品中去想像什么是鱼米之乡。”一位专家提醒,农业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传承传统文化。农业现代化不意味着抛弃所有的传统要素,传统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耕种方式,有特色的村落格局、镇街形态,不能在现代化的车轮下消失。

  专家们发出忠告,农业现代化没有模式,各地应尊重各自的发展条件,实事求是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保持特色。

  目前最紧迫的是,从长计议培育新型农民。赵长保介绍,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人口比例不到2%,需要政府实施农村人才规划。“我们有了农民工培训,还没有农民培训,农民的技能、素养和经营理念都需要政府拉着上台阶。”同时,各地制定人才战略不要漏了农村。(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