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卦方法六爻卦怎么解:心理误区(1) - 心理学的日志,人人网,心理学的公共主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8:39:47

1.心理学的主要工作研究别人在想什么。 
评:心理学无法研究人们思想观念的具体内容。心理学家和普通人一样,只能观察到他人的外显行为,只能听到他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陈述,并不能看到,或者感觉到别人具体在想什么。到现在为止,脑科学和其它任何一门科学也无法直接观察到人在想什么。一些特异功能者声称他们可以判读他人的想法,这种能力称为“读心术”。但这类报告尚无一例通过了严格的科学检验。 
    你要知道另外在想什么只有一个办法——请他告诉你!如果对方不愿意告诉你,或者虽然开了口但并不对你讲实话,没有任何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个秘诀叫作“信任”。你努力去赢得别人的信任,他自然会对你讲更多的实话。 
心理学虽然挂着一个“心”字,其实只是当初翻译时的灵机一动。它不仅研究人的内心,更研究人的行为。并且用“可检验性”的标准来衡量,心理学更重视研究人的外显行为,因为它是真正能够观察、记录和检验的。 
   举个例子吧。我们给一个学生提供十个他没有学习过的英语单词,记他背诵,一小时后再让他拼写,发现结果有七个拼写正确,三个发生错误,于是我们就认为他用一小时时间,“记住了”七个英语单词。但我们能够观察到他脑子里记住这七个单词的过程吗?不能!未来几百年内恐怕都不能。我们观察的是以下这些行为:他接过单词表、找个地方大声(或者嘴唇微动)地背诵、一小时后他在纸上拼写、我们接过那张纸观察拼写结果。这些才是我们实际看到的。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认为,一个学生为了取得成绩,当然是能记得多少就拼写出多少,所以直接把这个学生上述一连串行为看成“他记住了七个单词”。但在心理学家眼里,后者只是个推断。他有可能只记住六个单词,还有一个单词是蒙对的。或者已经记住了八个单词,但答卷时一紧张,有个单词写错了,交完卷子他就想起来了。 
   为什么人人都会提本段开始那个问题呢?它反映了日常生活中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就是把人的内在心理和外显行为一一对应。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其实有很大差别。下面你会在许多题目里看到“知”与“行”之间更多的不同。然而人们平时并不注意两者的区别,把别人所作的一切,大到在人才市场选择一个职业,小到因为尴尬挠挠头皮,都看成是他想做的。并且认为,要想知道一个人接下来做什么,必须知道他此刻想什么。把了解一个人,简单地等同于了解他脑子里想什么。 
   于是,当他们遇到一个心理学工作者,也就顺理成章地认为心理学当然就是用来干这个活的。并非如此,心理学更多意义上是一门研究外显行为的科学。在西方,有的学者直接把它叫“行为科学”,或者认为应该用“行为科学”来取代传统的心理学。

2.我看到在书摊上,报亭里,讲心理的书和讲命理的书放在一起。看来心理学无非就是算命的学问。 
评:在书刊消费市场里,确实有许多书商把两者等同起来。这不光是今天的事,1899年,弗洛伊德把自己对梦的研究结果作为学术专著创作出来,还起了个复杂的学术名称。书商大笔一挥,改成《梦的解析》,放在一堆解梦的书里卖,一年下来才卖了三百多本。书商大惑不解:别人解梦的书卖得很火,你这本怎么不行呢?甚至今天在不少书店里,《梦的解析》恐怕依然和《周公解梦》之类的书放在一起。 
   心理学不预测人的“命运”,而是要预测人的行为趋势,即在相同情境下,某个人会有怎样的反应趋势。比如在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经过一段时间统计,甲的工作量只有乙的工作量的三分之二。我们就可以预测,明天上班以后,甲大致仍然只能作乙三分之二的活。这就是相同情境下的反应趋势。 
   其实,即使不懂心理学,平时大家也都在预测别人的行为趋势。比如我们会听到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这东西你快带走,让我爸爸看到非揍我不成。这就是在预测他爸爸的行为趋势。又比如一个企业家对广告部经理说:咱们这个新产品打上广告,销售量一定会上升XX个百分点。这就是他在预测消费者的行为趋势。 
   心理学也在做这项工作,所以它并不神秘,和普通人相比只不过预测得更有依据,更准确一些。然而,行为趋势不等于必然会发生的行为。这个孩子并不能确定他父亲看到违禁品后百分之百会打他,这个企业家也无法确定消费者必然会来争购,心理学也无法确定某种行为趋势一定会出现。 
   而且,一个人的行为趋势也不等于他的“命运”。决定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除了我们自己的行为,还有他人对我们的行为。一个人努力学习,不一定考上大学。一个人狂热求爱,也不一定能赢得对方的心。一个人在集市上喊破嗓子,也不一定有人买他的东西。心理学最多只能了解到他在这个情境下更可能做什么,在那个情境下更可能做什么而已。

 

3.前些天我去了一家咨询公司。它的服务项目上写着“起名服务、财运、优生择日、店铺旺财、地产格局、堪舆、心理咨询。”这说明心理咨询不过是一种现代迷信。 
评:九十年代末,确实有不少人把心理咨询和这些现代迷信混在一起经营。有的甚至打着“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旗号经营色情服务。鉴于这种混乱局面,2001年底劳动部颁行心理咨询师资格标准,当时也有整理市场、规范行业标准的用意在内。那以后一些年里,这种把心理咨询和迷信类服务混同的现象少了好多。不过最近有点回潮趋势。 
    心理咨询和“预测运气”无关。但在社会舆论中它确实给人留下这种印象,以至于吸引一批人作假咨询的生意。这是心理咨询在宣传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4.咦,心理学书里面还有这么多公式、数据?我以为就是谈人生哲理的文字呢。 
评:是的,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用大量的实验、观测和统计分析来研究心理现象。甚至要学专业心理学,必须学统计学,当年这可是最让同学们头疼的课程啊。 
    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大多被心理学进行过实证研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心理现象一时半会无法进行实证研究,甚至缺乏实证的可能,但心理学总的方向是追求实证化,于是自然会有大量数学结论出现。 
    经常有些从未接触过心理学的人,以为心理学只是变相的道德说教,或者渗透一些现代科学术语的哲学思辩。某些不了解心理学的大众传媒编辑人员也把两者混为一谈,加深了这种误解。

 

5.通过看心理科普文章我知道了,窥阴癖是心理问题,不是道德问题。 
评:窥阴癖指反复偷窥异性裸体或者性生活的行为。它确实是个心理问题,但同时也是道德问题。如果被偷窥者发现并报警,警方肯定要介入,这时它还属于司法问题。通常会处以治安拘留。警方不会因为它是心理问题而免于处罚。 
   任何问题都有多个侧面。人们往往强调一个侧面,忽视其它侧面,甚至夸大一个侧面而将其它侧面视而不见。比如人们炒股时喜欢“追涨杀跌”,这既是金融现象,也是心理现象。进城民工犯罪率高,这既是法制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希特勒统治下德国人仇恨犹太人,这既是政治问题,宗教文化问题,也是心理问题。 
    从前人们遇到这些问题总是忽略它的心理层面,把人只看成“经济人”,“政治人”,“社会人”,这是不对的。现代心理学最大的贡献,是让人们看到了“心理人”的存在,重视人心理层面的问题。但如果只强调社会现象的心理层面,忽视其它侧面,也是不对的。 
    科学总要“分科治学”。当心理学家关注某个社会问题时,倾向于提取其中的心理因素来研究,但并不等于其它因素不存在,或者不重要,只是在心理学这个学科的视野里不重要。 
   事实上,一个问题所包含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或者法制因素和心理因素相比,都是刚性的,在解决上存在着“优先权”。比如一个股民炒股亏损,他可不可以对证券公司说:这是因为我心理素质不过关。您先把钱退给我,等我去学了心理学,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再来炒股。
    或者一个人酒后失控打死了人,他可不可以对警察说,这是我控制应激反应的能力不足。您先放过我,我去学心理学,学会怎么控制自己。 
   这些假设肯定行不通。一个问题的心理因素通常不是它的主要侧面。某些心理学工作者因为天天浸淫在心理学的环境里,无形中会夸大心理因素在现实问题中的影响,这是需要注意的。有时候,一件重大社会新闻发生,媒体记者会去采访一两个心理学家,请他们谈谈看法。心理学家当然要扬长避短,专挑其中的心理现象来解释。但这种报导会令人认为这一事件仅仅是心理问题。比如“马加爵杀人案”、“赵承熙枪击案”,就被许多人解读为仅仅是心理问题。

 

6.我经常因为心慌、恐惧影响工作,真想找一种方法让自己永远不焦虑,不恐惧。 
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焦虑和恐惧虽然令你不舒服,干扰你的工作效率,但它们都是正式的心理机制,本身都服务于人适应复杂环境这么一个大目标。 
    具体如何处理这些负面情绪不在此处讨论。由这个问题出发,我们可以把心理学研究内容称为“非理性心理现象的逻辑”。所谓理性,就是经过智慧判断,认为我在这个场合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这些“应该如何”总是和心理规律相悖。且看下面的例子: 
   A:我应该长久地保持注意力(理性要求) 
人的注意力只能保持有限时间,成年人约在二十分钟左右(实际心理规律),走神是正常的。 
   B:我应该记住今天学过的所有英语单词(理性要求)。 
由于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你最初和最后背诵的单词会记得更牢,中间的则容易忘掉(实际心理规律)。出现遗忘或者记忆错误都是正常的。 
   C:我上台演讲时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理性要求) 
人从事一种不擅长的活动往往会产生应激反应。心脏将大量血液泵入肌肉,导致脸红心跳(实际心理规律)。这种反应是正常的。 
   D:任何时候我都应该完全独立地判断问题,不受他人言论的干扰(理性要求) 
   人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受暗示性都会提高(实际心理规律),被人误导是正常的。 
   诸如此类“应该如何”与“实际如何”的冲突,是心理学宣传普及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障碍。人们都只考虑心理活动应该如何,不知道它们实际如何。这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宗旨——告诉你实际的心理规律,和你对心理活动主观要求的距离。这种冲突恰恰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冲突。 
   那么,为什么又叫“非理性的规律”呢?在心理学家眼里,这些非理性现象都不是杂乱无章的,其中有鲜明的规律可循。心理学的工作之一就是研究这些非理性现象的规律。 
推而广之,所有可以称为“心理现象”的现象都有非理性色彩。心理学就是要研究我们的心理“实际如何”,而不是研究“应该如何”。后者是伦理学的内容。

 

7.我老公总说他工作累。他有什么可累的?不过就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报表,开开会,和人吃饭谈生意。 
评: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直观到别人的生理消耗,也大概清楚一个人的生理极限。比如一个人跑马拉松,或者一个人搬杠重物,爬高楼,搞得满身大汗,我们都能体会到他的疲劳。但人们缺乏感受他人心理消耗的能力,更不清楚一个人的心理极限。往往忽视心理消耗,认为人在心理上有无限的可能性。比如,一个人诉说自己工作太紧张了,头都要炸了。但他的头不可能真得炸开。他究竟如何紧张我们无法直观到,也便倾向于忽视他的诉说,认为那只是无病呻吟。 
   正因为无法观察到他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大家就认为,一个人虽然不能无限地跑、游、跳到无限高,或者搬无限重的东西,但他可以无限地忍耐,无限地坚强,无限地记忆,或者自由自在地改变内心状态。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这些,就是他懒惰,意志不坚强。这是一个常见的心理误解。 
   人不仅不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极限,也不清楚自己的心理活动极限。现在有不少人因为精神压力大而作咨询。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会发现当初都是因为不清楚自己的心理能力有多大,刻意追求完美,揽了过多的活,背上太多包袱。 
   从上一段可以看出,人的许多低级心理活动都有其极限。高级心理活动如情绪调控,意志活动,虽然还暂时无法明确地用数字来表现它们的极限,但在实践中这些极限是存在的。长期受心理学薰陶的人会感受到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心理学也是一门研究心理活动能力极限的学问。比如你在野外瞥见一群人,或者天空中的几只鸟,或者桌上的一把糖块。你能一瞬间就感知它们的数量,而不用一个个数清楚。这种能力有没有上限?经过心理学家研究,它的上限是五到九,这个数字就叫“注意广度”。有的人超过五个对象,就不容易立刻看清楚。有的人超过九个对象,错误率会大大上升。这就是心理学研究心理能力极限的一个例子。 
   再比如说,人长时间不睡觉会导致什么后果?心理学中有一个实验就叫“睡眠剥夺”。心理学家请一些志愿者,让他们几十个小时不睡觉,记录他们心理活动能力衰减的情况(听上去有点残忍,不过这种实验是付酬的。)现在很多喜欢过夜生活的人就不知道这些极限。他们在伙伴们中间比赛,谁不敢熬夜就不够英雄。如果他们知道了这类研究,对夜生活的态度肯定会有所改观。 
   心理学的这个功能对社会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人们通常会给人性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面:人应该无私、宽容、勇敢、坚定、聪明……这些可以称为理想人性。但现实中人们是自私的、狭隘的、懦弱的、犹豫不决的、头脑时时发蒙的。人们在考虑社会问题时,总不免习惯于以理想人性为出发点。如: 
   只要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就没有交通事故了。 
   只要大家都理性投资,股市就永远没有泡沫。 
   只要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够克服。 
   …… 
   然而,这类“只要……就”模式的设想哪条也没实现过。现实中人性是另外一个样子的,而心理学的功能就在于告诉我们真实的人性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看的心理学教材足够多,你可以看到许多有关心理学的定义。如: 
   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3卷,535页。 
   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大词典》,768页。 
   这些定义都是学术化的定义,你在本书这里看到的两个回答:心理学是研究非理性的逻辑的学问,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能力极限的学问,可能在别处看不到,属于经验之谈,和学术定义不冲突,它们告诉你的是,从现实生活角度讲心理学研究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9.古人没有心理学,靠生活常识就能了解心理规律。所以现代人也用不着专门去学心理学。 
评:日常经验确实总结了不少心理规律。笔者在本书的姐妹篇——《说文解字话心理》中详细介绍了这方面的成果。但日常经验毕竟是笼统的、粗糙的,很多经验也和真实的心理规律相矛盾。本书的宗旨就是总结与心理学相矛盾的那一部分日常经验。 
    没有心理学提练的生活经验,就象科学产生之前的农业技术。它固然也养育了一代代人,但毕竟不如农业科学技术更有效率。

 

10.现代心理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评:心理学界公认的开山鼻祖叫冯特,德国人。1879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系创办了心理学实验室。在他之前也有一些心理学家进行过实验研究,但这一事件被国际心理学界视为现代心理学的开端。 
    澄清这一点在心理学界朋友来看似乎无所谓。轮到“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如果有“心理学创始人是谁”这道题,答“冯特”就是正确,答别人都是错,大家早就习惯了。但社会舆论却不是这样,现在有太多的人把“精神分析”直接当成了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学说如何定性,是个复杂的问题。他在建立其基本理论时,本人只有医学,特别是精神病学的知识,基本没有掌握心理学知识。这从他著作里使用的概念便可以看出来。和现在的“民科”一样,他是在某个领域主流观点之外自己构建了一套理论。直到《梦的解析》出版十几年后,他才和心理学界的人(如美国的穆尔)接上头,但更多时间是和精神病学界同行交往。 
   在他本人看来,精神分析不是心理学中的一派,本身就是个独立的综合学科。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精神病学,延伸到文化、历史、宗教、哲学等多领域。193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还设置了“精神分析教授”这么个职位,等于也承认它是独立学科。 
   心理学家看待精神分析的方式也不同。有人把它当成《本草纲目》之类的东西,是在主流学科产生之前的“前科学探索”。有人把它当成心理学中的一个流派。但在心理学逐渐整合之后,“正统的”精神分析也只有史料的价值。现在去读高校里的心理学专业,不会有一门叫作“精神分析”的课程等着你。 
   总之,精神分析不是心理学的主流理论。它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学的概念与体系缺乏沟通。但精神分析给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些很好的课题和有益的思想。精神分析研究主要依靠咨询师手头的案例。这些个案有深度,但缺乏普遍性和实证价值。精神分析学家注重思辩,有很多结论类似于哲学思考。 
   单就流派而言,除了精神分析,心理学历史上还有“元素主义”、“构造主义”“发生认识论(皮亚杰派)”、“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完形心理”、“拓朴心理”、“联想主义”、“意动心理”等许多种。为什么独独精神分析在圈外有这么大名气呢?因为精神分析涉及的课题多半和人文领域有关,比如文艺中的心理分析,宗教中的心理分析等等。其它流派几乎不理会这些问题,或者不擅长,只有精神分析学家在搞。文、史、哲领域的知识精英就从中找到了许多共同语言。他们把精神分析引入自己的领域,共同扩大它的影响。 
   要知道,就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言,学者总是不如文人的。一个三流文人写的小说,其发行量很容易超过一流学者的专著。更何况认同精神分析的远不止三流文人,二十世纪里许多文艺精英都受这个学派的影响。在他们眼里,精神分析就是心理学。那些满篇实验数据的心理学论文远不及《论文明》(弗洛伊德著)、《未发现的自我》(阿德勒著)这类书更容易被人文领域的知识分子接受。如果你去翻中文专业的学术论文,你可能只会发现一个心理学家的名字,那就是弗洛伊德。 
   这也符合一个简单的传播心理规律:一个话题要想热起来,必须吸引大家一起议论它。试想,一个其它流派的心理学家搬出他那些数据啊、图表啊给大家讲解。公众除了聆听学习之外,又能够做什么呢?说的都是他们不熟悉的课题,研究过程他们更无从介入。这些结论即使再正确,传播范围也有限。

心理误区(1) - 心理学的日志,人人网,心理学的公共主页 “失败”的心理学 - 心理学的日志,人人网,心理学的公共主页 记寒假的一天 - 王峰的日志,人人网,王峰的公共主页 强力推荐:一个女留学生的七年 - 许可的日志,人人网,许可的公共主页 幸福的形状 - 普特英语听力的日志,人人网,普特英语听力的公共主页 方案前期基本工作流程简介【鲁英灿】 - 杨利伟的日志,人人1网,杨利伟的公共主页 香港贝尔高林(BCA) 景观设计流程及实景案例 - 杨利伟的日志,人人网,杨利伟的公共主页 公交英语词汇 - 普特英语听力的日志,人人网,普特英语听力的公共主页 数字编码 - 王峰的日志,人人网,王峰的公共主页 本周更新 - 王峰的日志,人人网,王峰的公共主页 乞丐启示录 - 普特英语听力的日志,人人网,普特英语听力的公共主页 勿忘说声谢谢 - 普特英语听力的日志,人人网,普特英语听力的公共主页 公务员面试小技巧 - 公务员考试的日志,人人网,公务员考试的公共主页 公务员面试小技巧 - 公务员考试的日志,人人网,公务员考试的公共主页 如何清洁键盘? - 生活小常识的日志,人人网,生活小常识的公共主页 一些能打开你的心结的话 - 互动百科的日志,人人网,互动百科的公共主页 李开复和他的创新王国 - 豆丁文档的日志,人人网,豆丁文档的公共主页 完美恋爱关系的十大关键 - 普特英语听力的日志,人人网,普特英语听力的公共主页 李承鹏: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一只抽水马桶 - 李承鹏的日志,人人网,李承鹏的公共主页 厨房调料使用技巧 - 生活小常识的日志,人人网,生活小常识的公共主页 普特英语歌曲欣赏 Lemon Tree - 普特英语听力的日志,人人网,普特英语听力的公共主页 【国际商务英语口语】日积月累方成器! - 爱酷英语的日志,人人网,爱酷英语的公共主页 如何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 我智商到底多少?的日志,人人网,我智商到底多少?的公共主页 经验贴:看牛人申论如何考到81.5分! - 公务员考试的日志,人人网,公务员考试的公共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