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清军南下与被征服者的反抗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2:11:41
清军南下与被征服者的反抗 剃发与留头:两难的决择
  
  衣冠发型比命重——江南人民的流血抗争
 
  弘光小朝廷,腐朽昏庸,人心思变,所以,在清朝打击之下,以摧枯打朽之势,被一扫而亡。对这样一个腐败朝廷,江南汉族人民内心中并不留恋。此外,由于南京人民先前未与满清打过交道,清军处处以令箭宣示“不杀人,不剃发,安民乐业”,所以普通百姓,都对清朝报以厚望。
   
  南明弘光朝廷灭亡后的中国,对满清来讲,形势“一派大好”:张献忠远遁西南,李自成败死湖北,南方各地虽有残明势力分布,权力分散,明朝的鲁王与唐王各派争斗,势同水火,清王朝一下子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正是在这种情势下,由于投降汉奸的窜掇,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下达“剃发令”。
  
  剃发令一下,以水泼油,九州鼎沸,血如浪流。千万人命,丧于一纸文书。
  
  满清剃发,并非入关后才施行。
  
  满族为女真人的一个支系,为建州女真。早在宋代,金国人就剃发,高压强迫强迫占领区的汉人剃发。1129年(宋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当时的金太宗就下过这样的强硬命令:“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所以在金人统治区,士兵常常窜入市肆,见居民发式稍不如式,立即牵出当场斩首。
  
  满族人“发展”了几百年,发型一直没变。满族男子一般是将头顶中间一撮如钱大之头发留长,结成辫子,其余四周发皆剃光,所以称为“金钱鼠尾”。一般来讲,满族人只有“国丧”和“父母丧”内百日不剃,平时,除中间一小撮外,周围头发不能留蓄。
  
  努尔哈赤建后金称汗后,强迫被占领区汉人和投降的汉人必须剃发,所以,剃或不剃,成为一种政治性标志。汉人只要剃头,就免死收降,否则就砍头。后金军占领辽阳后,当地汉民成千上万不愿剃头为虏,自投鸭绿江而死(见朝鲜《李朝实录》)。当时当地,汉民有时候被剃发后结果更惨。由于明清方面的拉锯战,剃发汉民常被明军杀死,士兵们割头后冒充满人首级去“报功”。皮岛的毛文龙,当时就杀了不少剃发的汉人,然后拿着首级向明廷邀赏。
  
  皇太极继位后,杀人方面有所收敛,但对剃发则要求更严。惟一例外的是,朝鲜由于向满清投降早,作为一种特殊礼遇,皇太极对这个附庸国表示宽大:冠履不易,可以免剃。
  
  皇太极之所以如此强调剃发,正源于这个虏君读过书,对历史上的女真帝王金世宗非常钦佩。他坚定认为,女真如果汉化,后果肯定会速亡。相较汉族,蒙古诸部没有易服剃发之忧,他们头顶上的头发也剃,不过是留方梳双辫,所以后金时代满族与蒙古诸部虽然恶仗连连,其间的感情却很好通融、联系,日后就成为“满蒙一家”。
  
  清军初入关,占领北京后不久,即发布剃发令。由于吴三桂等明朝降官劝说,加之北京及周围地区人民反抗连连,多尔衮不得不收回成命。但是,他对率先剃发的明朝兵部侍郎金之俊等人,还是表现出特别的信任。所以,清军入据北京后,好长时间内,明朝旧官变成清朝官员,仍旧身穿明服,冠裳不改。
  
  清军进入南京城,豫王多铎还对率先剃发献媚的明朝都御史李乔加以斥骂:“剃头之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以,剃文不剃武,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
  
  但是,当北京的多尔衮得知南京已定,又有汉臣孙之獬紧劝,他即改变初衷,于六月十五日让礼部在全国范围内下达“剃发令”。
  
  南明弘光朝覆亡后,以钱谦益为首的明朝朝臣多送款迎降,劝多铎说:“吴地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毋须再烦兵锋大举。”
  
  虽然文人无骨,此话水份也不是太大。除了太仓农奴为了抢夺先前的主人造过几次反外,江南大地一时还真没什么对清军太大的袭扰。各地乡绅为了自保,也纷纷在城墙上大书“顺民”二字,向清军降附。钱谦益与各地乡绅的信中,也称大清“名正言顺,天与人归”。尤其是对扬州大屠杀的恐惧,一向生活安逸的江南人民,在心理上确实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开始认真思考顽强抵抗后的毁灭后果。
  
  让人极其骇震的是南京和扬州的结果昭然在目——“扬州十日”杀了八十万人;南京在弘光跑后,由赵之龙、钱谦益等人手捧明境图册和人民户口向清豫王多铎行四拜礼献降,二十余万兵马束手投兵。清军兵不血刃,果然没有大行杀戮——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遭遇,确实为江南士绅民众在心理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日本人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实际上也是天皇裕仁那个相貌猥琐不似人君的哈哈蛋和日本大本营默许的,其目的也是想效仿满清当时的大屠杀以达到“震摄”中国人心理的目的。殊不料,世易时移,中华民族心理日益坚强,大屠杀反而更加激起同仇敌忾之抵抗决心)。
  
  孙之獬,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中进士。此人因人品低下,反复无常,一直郁郁不得志。清军入关后,这老哥们求官心切,是第一批摇尾乞降的汉官,并当上了礼部侍郎。
  
  为报新主提拔之恩,他一时间又想不出什么平定大计,孙之獬在让全家女眷全部放大脚之后,就走个“偏门”――主动剃发。
  
  孙之獬老小子前脑门一溜精光,后面也拖个大辫子,穿上一套四不象的满服,施施然来,上朝时想博个满堂采。
  
  不料,当时汉人官员人仍是博冠大袖,汉人装束,见这么一个老狗不伦不类,都心中觉得可笑又可鄙,扬袖把他排挤出班;满族官员自恃是统治征服民族,也都纷纷脚踢笑骂,把他踹出满班。
  
  恼羞成怒加上气急败坏,孙之獬下了朝后就立马守了一道奏章,向清世祖建议在全境范围内给汉人剃发,其中有几句话直挠清帝(也就是当时摄政的多尔衮王爷)心窝:
  
  “陛下平定中原,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
  
  清帝顺治当时年仅7岁,全权大事全部由摄政王多尔衮一人说了算。多尔衮等人本来就是北方武人性格,被孙之獬这一阴激,深觉其言甚是有理。而且,早在比1644年多尔衮入关之前,满人大学士希福已在盛京向朝廷进献了满文写的辽、金、元三朝史料,想使这些过往“异族”入主中原的历史经验“善足为法,恶足为戒。”其中最主要的警示,就是防止上层“汉化”。特别辽、金两朝,“汉化”最终导致了皇族的消沉和委琐懦弱。
  
  孙之獬的进言,正好挑起多尔衮的警惕之心,他想先从形式上消除“汉化”的潜在危险——好!我先下手为强,先给全体汉人先来个“满化”,强迫剃发!
  
  恶法逼人,本来渐趋平静的江南地区顿时如水入沸油般四处暴散起反抗的怒潮。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一直以孔孟伦理为原则的中国人,无论官绅还是普通百姓,都不能接受自己在形象上变成野蛮的“夷狄”。遥想前朝,即使是统治中国近百年、残暴横行的蒙古统治者,也从未下令要汉人改变装束。
  
  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家族宗法儒学为源的中国人,或许能把朝代兴迭看成是天道循环,但如果有人要以衣冠相貌上强迫施行历史性的倒退,把几千年的汉儒发式和盛唐袍服变成“猪尾巴”小辫,这不仅仅是一种对人格尊严的侮辱,简直类似精神“阉割”的大痛。而且,在明朝人心目中,以这种“夷狄”形象活着,死后一定有愧于祖先,再无面目见先人于地下。
  
  如果从文化、财产、等级等等方面,士大夫和平常民众还存有歧异的话,在这种保卫自身精神和风俗的立场方面,所有的汉人,几乎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原本已经降附的地区纷纷反抗,整个中国大地陷入血雨腥风之中。连真心归附清朝的汉人学者,也在笔记中纷纷不平地记述道:
  
  “我朝(清)之初入中国也,衣冠一仍汉制(其实朱元璋下令是遵依唐制)。凡中朝臣子皆束发顶进贤冠,为长服大袖,分为满汉两班。有山东进士孙之獬,阴为计,首剃发迎降,以冀独得欢心。乃归满班则满以其为汉人也,不受。归汉班则汉以其为满饰也,不容。于是(孙之獬)羞愤上书……于是削发令下,而中国之民无不人人思螳臂拒车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野草,皆(孙)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研堂见闻杂记》)。
  
  不过报应真迅速。三年多以后,因为受人钱财卖官,孙之獬受弹劾,被夺职遣还老家淄川。天道好还,这老贼恰好赶上山东谢迁等人起义。义军攻入淄川城,孙之獬一家上下男女老幼百口被愤怒的民众一并杀死,“皆备极淫惨以毙。”
  
  1645年六月二十八日,清廷再次传谕:“近者一月,远者三月,各取剃发归顺。”这样一来,剃发就成了绝对命令。
  
  如此野蛮的“留发不留头”,引发了江南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从苏州开始,抗争怒潮波延而起,常熟、太仓、嘉定、昆山、江阴、嘉兴、松江,处处义旗,人人思愤。清军王爷多铎大肆镇压,江南胜地,屯时变成血流成河。
  
  “华人变为夷,苟活不如死”。悲愤之下,江阴这个素以礼仪之邦著称的城市,人民纷纷起义,誓死不剃发,不投降,并推举前明典史阎应元入城主政,紧闭城门,拒不开门。
  
  江阴剃发,非常有戏剧性。本来,清军派一位二十多岁的投降清朝的前明进士方享为江阴县令。此人自以为是“运筹帷幄”诸葛亮,穿一身明朝服装,只带二十多个家丁,前来江阴当“接收大员”。
  
  剃发令下,江阴诸生百余人,率领民众约万人,到县衙请求免剃。方享不知死,犹拿架子端坐堂上,唤衙役下堂收取兵器。这时,他的老师无锡人苏某恰好来贺学生当官,见民众议论纷纷,便入堂大骂:“这些奴才,留发不留头,个个该砍!”
  
  一句话,激起众愤,百姓大噪:“打死这个降贼喊捉贼!”你一拳我一脚,立毙老贼,然后拆下门板焚尸。
  
  方享犹大呼,被众人抓住,关入牢狱。清军攻城时,这个强迫百姓剃发的河南籍美少年汉奸书生,被江阴人民活活打死。
  
  一不做,二不休,民众忽然想起在同察院还有四个与方享同来的满洲打扮的军人,据说是清政府派到江阴监察剃发的,于是众人持刀,冲入同察院。这四个“满洲兵”,刚入江阴时满口叽哩哇啦地讲满语,当庭食生肉,随地大小便,睡觉也是铺块席毡倒地而卧。众人杀入时,他们还发箭抵挡,但很快皆被生擒。
  
  仔细察搜,大家发现这四个人是“假鞑子”,他们外表装凶蛮,可内屋里面床帷灶釜,皆精致无比。枪捅脚踹之下,四个人立刻满口苏州话:“我们本来是苏州人,不是鞑子,爷爷们饶命!”
  
  民众闻言更恨,几个肉贩上前,用刀碎剐四人。
  
  四人临死哭嚎:“方县令害我们,让我们假扮满兵吓唬人……”
  
  阎应元被江阴人民推为城主后,想尽办法守城,歼毙清军无数,致使清将咬牙切齿发狠说:
  
  “我们一路得北京,下南京,未尝费力。江阴拳大的地方,怎敢如此抵抗!”
  
  清廷震怒,刘良佐、李成栋、土国宝等降将以及满将石堪、博洛等人统二十万大军,把江阴城团团包围。
  
  刘良佐骑马,环城高喊,让江阴人投降。阎应元凭城大骂:“我只是一个小小典史官,尚为国尽忠。汝为朝廷侯伯高官,不能以死报国,如今还有脸面来见江阴父老!”于是,阎应元大书一帜:“留千古半分忠义,存大明一寸江山。”
  
  刘良佐惭甚。但是,为了向满清主子有交待,他“发明”用三层厚牛皮作的攻城皮帐,让士兵躲在下面,进逼城墙。
  
  牛皮坚韧,城上矢石投之,皆反跃弹起,不能射入。
  
  阎应元派人取人粪和以桐油煎煮,在城头上煮开后立即泼下,牛皮帐顿时被烫穿,下面的清军,非死即伤,损失数百人,一轮攻城只能告歇。
  
  相持数日,清军无法破城。
  
  忽一日,清军见江阴城门忽洞开,以为有人献城接应,立即开始进攻。城中百姓在阎应元事先安排下,皆伪降。有清军将领占据官署,以为得计。
  
  没高兴多久,江阴士民伏兵大发,有壮士挟双斧,舞动如飞,杀入官署,一斧砍下清将头颅,然后大呼杀出。伏兵四合,江阴人民又杀掉入城未及逃跑的数百清兵。
  
  阎应元布疑兵于城外江岸之上,“大明忠义营”字样的灯笼此起彼伏,引诱清军来攻。清军发兵,却不见一人。疑惑之中,江阴城中有民兵缒城而下,主动劫营,趁乱杀死不少清军。
  
  混乱之中,先前杀掉高杰降清的老汉奸许定国竟然也被砍去脑袋。

  阎应元为人,躯干丰硕,双眉卓坚,目细而威,面赤长臂,活象关云长的长相。每次巡城,他身后皆有一人手执大刀跟从,貌类周仓。清军中的满人都喜欢听《三国演义》,他们在城下望见,更是心怀凛凛,以为阎应元是关大刀转世。
  
  延至八月二十一日,由于清军从南京运来二十四门巨炮,连轰连击,江阴城墙倒塌数处,清军趁机攻入,江阴失陷。
  
  江阴义兵皆血战而死。城内男女老少,争相赴水、投火、自刎、上吊自杀。
  
  清军连杀二日,直到找不到活人才封刀。
  
  江阴一城,共有近二十万人被杀。
  
  积尸如山,流血漂石,难怪时人作诗叹息:“提起江阴城破日,石人也要泪千行。”(《江山孤忠录》)
  
  阎应元知事不济,提笔沾墨,在东城敌楼门上题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题讫,他上马提刀,杀清兵数十人,最终身负重伤,摔于马下。
  
  挣扎间,阎应元拨刀自刺已胸,跃投湖中,有义民上前援救。恰好,刘良佐手下兵卒忽至,大呼“阎公乃刘将军老友,一定要活人!”于是,阎应元被押入佛寺,去见刘良佐。
  
  刘良佐见阎应元至,跃起近前,手拍阎应元肩膀大哭。
  
  降将汉奸,嚎声啕啕,泪水涓涓,真不知他当时心中何思何想。
  
  阎应元怒斥:“哭为何来,事已至此,只有一死,速杀我!”
  
  未及刘良佐劝降,清朝豫王多铎本人突入佛寺,坐于堂上,点名要阎应元投降。
  
  大英雄挺立不屈,背对多铎,骂不绝口。
  
  刘良佐忽然变脸,为向满洲主子表忠心,他抢过一个士卒的长枪,直刺阎应元大腿,把英雄刺仆于地。
  
  血如泉涌,阎应元依旧大骂不屈。
  
  日暮时分,阎应元被押至栖霞阉,虽然因失血过多而奄奄一息。他仍旧高呼“速杀我”不绝。
  
  多铎闻之恼怒,命刘良佐率人,酷刑处死了阎应元。
  
  大明烈士,一魂冲天。`
  
  昆山方面,本来局势平静,剃发令下,人心大骇,民众争起,杀掉清军委任的地方官员,烧掉县衙,并把巡抚官署一把大火烧为平地。

  清军将领李延龄受李成栋指派,以铁骑围城,先杀义民数千。而后,清军入城,开始屠城,大杀三天,方下令“封刀”————“是两日天气晴明,而风色惨淡,空中无一飞鸟,暮皆大雨,震雷轰烈……初八日,王师(清军)拘掠千艘,载虏获西去。约计城中男妇踰垣得出者,十无一二。巧掩得全者,百无一二。骤遇炎雨,尸皆变色……其死亡状,有倚门、卧床、投阁、扳槛、反缚、攒捆、压木柱、斩首、斫颈、裂肩、断腰、剜肠、陷胸、肢解、才磔种种之异,以至悬梁挂树,到处皆是;井坎池潭,所在皆满,呜呼惨矣!”(吴伟业《鹿樵纪闻》)
  
  再讲嘉定。
  
  1645年7月底,李成栋率所部五千多人向嘉庆进逼,在路上就开始奸淫杀烧。
  
  嘉定居民在明朝进士黄淳耀等人带领下,用大木、巨石填塞城门,誓死拒守。
  
  8月中旬,李成栋猛攻嘉定城北的娄塘桥,杀死上万民众。8月24日夜,由于天降大雨,城上不能张灯,李成栋趁黑,派兵潜伏于城根下挖地道,在其中暗埋火药。
  
  黎明时分,李成栋用大炮猛轰,引燃火药,“地裂天崩”,城墙倒塌,清军乘间烽涌而上。由于清军军士从屋顶上奔驰,一时间通行无阻。最终,城内难民逃生不得,皆纷纷投河死,河水为之不流。
  
  黄淳耀兄弟奋战力竭,最后相对自缢殉国。
  
  由于李成栋的弟弟李成林在此之前在一江伏击战中被杀死,出于野蛮的报复之心,他下令部下屠城。“(李)成栋持刀,下令屠城,约日入后闻炮即封刀。时日暑正长,各兵遂得悉意穷搜,家至户到……”(吴伟业)。
  
  清军受命,挨家挨户,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草从棘,必用长枪乱搅,一心要杀个鸡犬不留。
  
  当时的惨景,有亲历者朱子素的《嘉定屠城略》作证:“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一幅活的人间地狱图。
  
  清军遇见年青女人,就当众白昼轮奸。如遇抵抗的妇女,这些人形兽物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肆行奸淫。
  
  一顿杀戮过后,李成栋属下四处劫掠财物。他们见人就喊“蛮子献宝”,随手兜头一刀,也不砍死。如果被砍人拿出金银,清兵(其实是前明军)就会欢跃而去;那些腰中金银不多的居民,必被砍三刀,或深或浅,刀刀见骨。当时,“刀声割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
    
  此为嘉定一屠,共有近三万人被屠杀。
  
  几天之后,有一名叫朱瑛的义士聚集逃跑于周遭的民众共两千多人,重新回到嘉定,处死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在葛隆一带设伏消灭了李成栋的一支小分队。
  
  气恼至极的李成栋忙率军回攻嘉定,并在路上把葛隆和外冈两个镇子的居民全部杀光。被民众赶走的清军委派的县令浦嶂为虎作伥,领着李成栋军士直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
  
  这位汉奸浦嶂不仅把昔日几个朋友娄复文等人整家杀尽,还向李成栋进言:“若不剿绝,必留后患!”清军杀得兴起,嘉定又惨遭“二屠”。
  
  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竟在忽然之间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
  
  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吴之番所率兵民大多未经过作战训练,很快溃不成军,吴将军自己提枪赴阵而死。
  
  李成栋军第三次攻城,不仅把吴将军手下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嘉定三屠”。

  经过如此惨酷的“三屠”,江南大部分地区远近始剃发,自称大清顺民。
  
  可见,血海肉山,杀戮淫威下,终于使反抗的烈焰渐趋熄灭。李成栋因为这些“赫赫”功劳,被清朝提拔为江南巡抚。不久,清廷把他调往东南,派他去平灭南明的另一个皇帝隆武帝。
  
   收藏 分享
清军南下与被征服者的反抗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清皇帝雍正是吃丹药中毒致死的吗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贡院与妓院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希特勒钟爱的“空中魔女”与自杀特攻队的下场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鲁迅三兄弟与神秘的周建人三个女儿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古代艺妓与色妓们的四种归宿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自愿"灭人欲":宝玉与宝钗的夫妻矛盾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日本艺伎的淫乱陪侍与生活旧照曝光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彩色老照片:1900年的中国、印度与全世界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首任妻子揭秘与本·拉登的八年婚姻生活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宋庆龄与她的秘书们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张学良与宋美龄长达70年的世纪情缘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毛泽东与蒋介石鲜为人知的遗愿 竟惊人一致!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中国皇帝不同寻常的吃饭排场与防毒手段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中国史上唯一与母后淫乱的兽性皇帝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毛泽东与朱德:谁是“千里马”粟裕的伯乐?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康熙与乾隆的为何偏爱江南美女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国民党“抗日铁军”与日军的三次大血拼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贾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情”的事都有谁知道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梅兰芳与4个女人的情爱生活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蒋经国与红颜薄命的地下恋人章亚若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宫闱秘闻:血滴子与雍正特务政治的真相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史上最简朴的漂亮皇后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