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富士康搬迁:品味《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观化叙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0:58:50
人看黛玉,黛玉看人——品味《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观化叙述文章作者:陈艳民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2008年129 2008-12-29 15:24:45

  林黛玉进贾府本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在常人嘴里就是一句话——林黛玉到外婆家走亲戚。可是,曹雪芹却将之写成了妙绝千古的文字。这是为什么呢?这种化平淡为神奇的力量源自作品的主观化叙述。这种主观化叙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叙述皆带有小说人物的主观(黛玉进贾府,其必然要看贾府的人与事,于是黛玉所看之人与事就有了黛玉的主观色彩;同样,黛玉进贾府,贾府之人也必要看黛玉,于是看黛玉的贾府之人也必然会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二是作品本身就在叙述中包含了作者的主观倾向。
  先说黛玉的主观化倾向。
  课文节选部分先从林黛玉首先接触到的几个三等女仆写起,写了他们“吃穿用度,已是不凡”。文中,这句话是以对黛玉进行心理描写写出的。黛玉心细,所以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地从几个三等女仆的吃穿上看出贾府的富贵。写宁国府的大门,作者用“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这段话中出现了五个“大”字,但这五个“大”字其实都是林黛玉的感觉——高大宏伟。小说中,特意写“敕造宁国府”,正说明林黛玉对这五个字特别关注。因为,她深知这五个字包含了贾府和皇室不同寻常的关系——它是贾府富贵的核心,也是贾府富贵的来源。小说中写到看门人就有“十来个”,而且“华冠丽服”,这也可以表现黛玉心细多感:看门人尚且如此,主人的尊贵与煊赫就不言而喻了。林黛玉正是由于对贾府的尊贵地位有所认识,才会“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于是才有了接下来的一长串描写:
   黛玉想到: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这段文字如作为一般文字看,全是闲文。然而,这正是作者用心之处——充分表现了贾府繁而有序、忙而不乱、进退娴熟的特点。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忧的林黛玉,我们才会分明看到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的黛玉在轿中对礼仪谨严的贾府是多么神秘与感慨。正是这种主观化叙述,使黛玉成了真正的“活人”,也使“林黛玉进贾府”成了《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红楼梦》中,贾宝玉出场时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种“抑”表现在冷子兴、贾敏、王夫人的眼中,而“扬”则表现在林黛玉的眼中与心上。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对宝玉的介绍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人的主观感情:在一般人眼中,贾宝玉就是一个“愚顽怕读文章”的孽根祸胎,而在黛玉眼里却是一个“转盼多情”“语言常笑”的多情公子。这正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当然,产生这种不同认识是有深刻原因的,那就是价值判断标准不同:以封建社会经邦济世的价值标准来判断,贾宝玉自然是“腹内原来草莽”的纨绔子弟;以天然性情为价值判断标准来看,贾宝玉显然是一块纯美无瑕的宝玉。事实上,正是由于在重情这一点上,林黛玉和贾宝玉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所以他们才会有一见钟情的感觉:一个在内心大惊“何等眼熟到如此”,一个则说“这个妹妹我曾经见过的”。这正是作者高明的地方——巧妙利用小说中不同人物的价值判断形成的主观色彩,把宝黛相见写得如此意味横生、妙绝千古。
  再说贾府众人的主观化倾向。
  《林黛玉进贾府》中,众人看黛玉因各人的身份与地位不同而各有不同。
  在贾母屋里,大家出于对贾母巴结要表现对黛玉关心,所以只会看到黛玉较明显的身体状况。于是,在他们眼中,黛玉是“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至于王熙凤,她只想让贾母心里痛快,所以竟连黛玉的病也没看到,只是看到了黛玉的美丽,以及黛玉和贾母的相近处。于是,从她嘴里说出的就是“天下竟有这样标致地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贾宝玉则不同,他对黛玉的感觉是情感方面的——虽然他也觉得相貌美,但他更注重的是感情方面的东西。所以,他眼中的黛玉与众不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完全是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这一肖像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处处皆从情字起意,透彻地表现了贾宝玉对林黛玉在情方面的认知与认同。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西游记》以神奇怪诞引人,《水浒传》以英雄豪情诱人,《三国演义》借奇谋机智夺人,它们都有激人好奇的因素,唯有《红楼梦》只写凡人生活却成了四大古典名著中成就最高者。究其原因,就在于作者用逼真的细节描写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而这种逼真的细节描写手法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叙述具有主观性。正是这种主观化的叙述使《红楼梦》中的人物皆有感情,进而实现了“人人皆是鲜活的人,事事皆是有趣的事”。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综合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