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帅哥被打死视频:品味快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4:29:13

 据《说文解字》,“快”的本意是“喜也”,也就是“乐”,比如战国时宋玉的《风赋》里有“快哉此风”,就是说这风吹得畅快,而不是说这风刮得迅疾。后来“快”字才逐渐有了“迅速”的意思,如乐府里有“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明清之际的《正字通》说:“俗谓急速曰快”,也就是说,“急速”的意思主要还是民间用,少见于文人诗作。

 我不知道用本表示喜乐的“快”来指“迅速”,纯属巧合,还是人们感叹于喜乐的来去如风,因此用“快”来形容急速。但不管怎样,快乐的感觉确实好像总是短暂的,让人快乐的事过后,我们很快就又陷入平庸乃至抑郁的世界。

 从进化的角度看,也许这是因为快乐只会奖赏给不常发生的好事,就象我们的饮食偏好,只会奖赏给远古时期难得吃到的糖类、脂肪、肉,而不会青睐相对充裕的菜、草,不然的话,人们的肚皮就被菜、草先填满了,而不能留给更宝贵也更有用的糖类、肉脂。同样的,照理说,我们只要活着,就应该感到幸运,感到快乐,可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感觉着快乐,那又怎么会有动力去追求更稀罕也能带来更大益处的好事,比如打猎、求偶、与孩子玩耍?

 所以,快乐必须来去如风,当有好事发生时,它会翩然而至,但当好事结束后,它就该立即挥一挥衣袖地悄然而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如果好事持续下去呢?比如你涨了工资,从此每个月的收入都变多了,或者追到了梦寐以求的情人,从此每天都和她在一起,那快乐应该跟着好事一起留下吧?

 答案是:不一定。一般来说,人会很快地适应这个好事,工资涨了三个月后,你就会觉得你挣这么多钱是天经地义,开始为下一次涨工资伤脑筋了;情人娶到手两三年后,你的审美就开始疲劳了,“中年危机”、“七年之痒”已经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你。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快乐跑步机”。我们在室外跑步时,一跑起来就往前进,站住不动时则留在原地,但在跑步机上跑步时,却是跑起来才能留在原地,站住不动则往后退了。大家都以为,好事就象在室外跑步,会带动我们往前,去到更快乐的地方;但其实好事是象在跑步机上跑步,一件好事来了,我们快乐了一点,但同时脚下的标准也移动了,于是我们就又需要一件新的好事来让我们维持在原来的快乐水平。

 因此快乐陷阱才能大行其道。那些超常刺激能够让我们感到便宜的快乐,满足我们对快乐的迫切需要,又能批量供应,要多少有多少,实在就是针对我们的“快乐跑步机”本性而量身定做的。反过来,正因为现代社会制造出大量的快乐陷阱,我们才更沉溺于“快乐跑步机”而不能自拔。

 那么,怎样才能爬出快乐陷阱、走下“快乐跑步机”呢?

 这就需要我们能把快乐变成长乐。当我们的身心充盈着高质量的快乐时,我们就不会再整天心痒难挠,迫切地需要下一个快乐来平息欲望。积极心理学有一整套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变快乐为长乐。它们可以分为三大类:

 1,享受快乐:快乐是宝贵的心理资本,因此我们需要珍惜自己的快乐,不能让它白白地溜走。我们可以延长快乐的时间,增加快乐的强度,以更好地构筑心理资本。

2,发现快乐:我们经常被多快好省的快乐陷阱所迷惑,而忽略了生活中本来存在的优质快乐,我们可以通过留意美好、感恩练习等,撷起这些落英。

3,创造快乐:我们可以主动地创造高质量的快乐。下面四章所讲的成就、人际关系、生命意义、投入,都能创造出大量快乐。我们在这一章里,会讲助人之乐等自己创造的快乐。

 这一节我们首先来讲享受快乐的方法。美国Loyola大学的心理学家Fred B. Bryant和Joseph Veroff提出了一套享受快乐的技巧,称为“品味(savoring)”,帮助我们在快乐来临时,把注意力放到快乐上。具体方法是:

 第一,专注于快乐的感受,排除干扰,全心全意地享受快乐。比如,听音乐时闭上眼睛,享用美食时专心品尝,旅游时不要懊恼着车票买得比别人贵,和情人散步时不要开始担心买房问题。

 Fredrickson的《积极力》里,有一个好例子:她的一个学生在学习了关于品味的知识后,才发现自己太不珍惜已有的快乐。比如,他当时孤身一人在外上学,每当他的家人和女朋友给他打电话时,他都会很高兴。但高兴归高兴,他仍然经常一边打电话,一边上网,或者在公共场所走动。他决心要开始更好地享受和亲人交流的快乐,于是每次他们打电话来时,他都会找一个私密的房间,关掉计算机,坐在椅子上,把全部注意力都投在交谈上。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学生,他每天都会测量自己的情绪。结果他发现,在他开始品味电话之后,他的正面情绪有所增长,尤其希望和爱,更是大幅增长。

 第二,留下纪念品。有了纪念品,你下次再看到它时,就会想起那美好的经历,从而把一时的快乐变成长久的快乐。在现代社会,纪念品非常容易得到——拍照,以至于在中文里,“合影”和“留念”甚至都似乎变成了同一个词。但是除了拍照(和摄影)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留下纪念,比如在日记里写下当天的好事、从旅游地带回一块石头、保存一场精彩比赛的门票。

 套用一句老话说,纪念品的唯一局限是你的想象力。比如,你可以养成一个新习惯,来纪念往事:那天你刮光胡子、擦亮皮鞋,穿得漂亮清爽地来到她面前,献上一束花说:“嫁给我好吗?”——她答应了。从此你每天都一改邋遢形象,养成刮胡子、擦皮鞋的习惯,因为你每次刮胡子、擦皮鞋的时候,就会想起她答应你时的甜蜜感觉。

 又比如,你多久没有给父母写信了?我在上大学时,还给家里写信,但随着电话的普及,接着是电子邮件,乃至视频通话,算起来已经十年没有给父母写过纸信了。我猜你的情况也差不多。那么,也许你可以给他们一个惊喜,亲手写一封信,寄给他们。除了你写信时的快乐、他们收到信时的欢喜外,你还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纪念品,在你日后回到家人身边时,又多了一样快乐的来源。

 从时间上看,快乐可以分为三种:在好事发生之前的期盼快乐、好事发生时的即时快乐、好事发生后的回顾快乐。比如,旅游出发前,跃跃欲出的喜悦,是期盼快乐;旅游时欣赏壮丽风景时的惊叹,是即时快乐;旅游回家后,拿出当时拍的照片,又仿佛回到那美景当中,是回顾快乐。心理学家发现,期盼快乐和回顾快乐不一定比即时快乐弱,有些人想象未来时得到的快乐,会比实地享受时更大,有些人则更喜欢慢慢咀嚼往事,能从回顾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不管你是属于哪一种,为好事留下纪念品,都可以帮助你得到更多的回顾快乐,从而把本来短暂的快乐,留在纪念品里变成长乐。

 第三,自我肯定。一件好事发生了,肯定有它的原因,除了少数情况下是纯粹运气,比如中彩票,一般都是来自自己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毫无疑问,我们需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对别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但是,当好事发生时,我们也需要感谢一下自己。就算好事全是别人带来的,那至少也说明我值得别人帮助。

 很多人在好事发生时,第一反应不是快乐,而是怀疑:“不会吧?这么好的事也能发生在我身上?”“他喜欢我?不会吧?是不是打牌打输了玩真心告白?”“我得了年终大奖?不会吧?难道今年的年终大奖人人有份?”甚至还会来一段塞翁失马:“这无缘无故的好事,恐怕不是吉兆。”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可以放心地让好事来冲昏我们的头脑,而是说过多的忧虑,会夺走本来属于我们的很多快乐。从另一个角度讲,传统文化对快乐持否定态度,比如古人说:“存天理,灭人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基督教也认为人有“原罪”,强调要从苦修中找到救赎。这些观念会让我们不敢尽情地享受快乐。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价值,为自己而骄傲,抛下包袱,尽情地享受属于你的快乐!

 第四,与他人分享。西谚有云:“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个人还是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故事,我们交换一下,一个人就有两个故事。”这后面其实还可以再接一句:“你有一桩快乐,我有一桩快乐,我们交换一下,一个人就有了四桩快乐。”

 哪四桩快乐?——自己本来的快乐,听到别人好事的快乐,别人祝贺、夸奖、交流时的快乐,你祝贺、夸奖、交流时的快乐。

 甚至还可能有第五桩快乐:你和别人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了,你又多了友情的快乐。

 与他人分享快乐的障碍,与快乐时的自我肯定类似。如果缺乏自信,或者觉得快乐羞于启齿,那显然就无法畅快地与别人分享快乐。只要别走到另一个极端,变成了炫耀,那当你与别人分享快乐时,其实快乐并没有被“分”掉,相反,它能吸引到更多的快乐,创造出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