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马库斯评价方便:问题背后的问题--对“市场认知”与“系统构建”的简单探讨 2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3:34:57
问题背后的问题--对“市场认知”与“系统构建”的简单探讨    纵横者 发表于 2007-4-17 19:55 | 
开篇明义

    证券市场的分析方法以及工具,可谓有无穷多,以后还会更多。为什么会有这些方法与工具,是因为我们面临了一个基本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将无法一致性的从市场中获利。
    人的意识是第一位的,这是无庸置辩的,没有意识的在先,将无法对任何事物产生反应。而同样的,意识的回馈也才是方法和工具可能产生的唯一途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有两个:
    我们的意识是如何作用于市场的?
    我们在处理意识的反馈时有什么是必须要注意的?
    我在此尝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一些铺展,列出一些重要点供大家斟酌。此举并无意一举解决市场中的所有核要,只是希望能从源头出发,跟大家一起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另外特需说明的是,本人看书太杂,用词懒得专业,怎么表达舒服就怎么表达,大家别计较这个,谢谢。

第一层问题:

相似问题

    我们既然从源头上来,那么套用个漂亮词--第一推动。什么是第一推动呢?我们已经说过一切都是意识的产物,那么这个第一推动也同样如此,这样我们就锁定了研究的范畴。
    那么究竟什么是我们认知的第一推动呢?我个人认为是相似性。很简单,我们能够认知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生起的这个世界是有联系与区别的。既没有完全一样的事物,也不会有完全不同的事物,如果两个事物之间我们生不起联系和区别,那这两个事物必然有一个不会在我们的世界里得到显现。这个观念,稍有哲学基础的话是不难理解的。或者我们用孩子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我们究竟是通过什么最基本的逻辑运作概念而知晓了这个世界的呢?你将发现答案是那么的肯定。
    易学谈象数理,这个象表达的是相似。我们习惯用语经常说什么是什么,这个是,本身表达的也是相似。
    相似性随之带来的结论,是巨大的。我们至少可以通过它得到以下的认识:
    只要是可以被认知的事物,不管是抽象还是具象的,都必须有范畴。
    如果尝试研究某个事物的内核,那么必须兵分两路。
    这两条路绝对不会完全同步的,必须有破缺产生。
    同构变成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
    深入分形因此而成为一种被允许通过的途径。
    事物的事物之间必然会存在两种关系,一种呈现一种隐藏。
    …………
    下面要谈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相续问题

    我们常说事物都是在发展运动的,事物的连续真的存在吗?前面发生的事情真的对后面的事情有影响吗?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学习现有的知识只是一条途径。因为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优先回答另一个问题--时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依然主张以婴儿的眼睛来看世界,所以在这里先把现有的东西方关于时间的实验定义与经验感知,暂且都扔到一边去,让我们来做个大胆的假设:
    如果没有时间或者时间静止(先假定这两个概念表达一个意思),那么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类照片的事物。根据显隐关系,我们可以假定空间为显关系,时间为隐关系,这是完全符合我们的意识感知的。那么随即我们就会获得一个有趣的猜想:时间并非是空间的附着物,也不是空间的别解,而是一种对空间的推动。即,是时间改变了空间,时间是作为一个推动量而存在,而并非仅仅是泛泛的理解成空间运动的载体。
    目前存在的时间观念(好象还在打仗),一种是惯性系的,来自于经验感知,牛顿将其惯性定律夯实成现代科学的基石以后,这个观念让整个科学体系在时间的河流里洗了三百年的澡还没洗干净。随后形成的量子化时空观,实验出布朗运动的跳跃的世界,只是忘了其实是来自于对惯性体系的修正。
    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绝对不是这篇文章可以搞定的。其实结果来自于观照本身,我们暂且绕开这个话题,去看结论:时间是有性质的。

阴阳问题
    一个事物有两个层面,这很简单。有人提出有三个层面甚至更多层面的,是对下面所提的面向问题理解不到位所导致的。
    比如我们随意界定一个范畴--左右关系。会有人说,不对,还有中。其实这个中,是跟非左右对立的阴阳,谈论这个中的时候,已经出了范畴。这一点迷惑了很多人,特此提出。
    阴阳逻辑本身,在初始理念层面是可以根据直觉发展出绝对的对称性的,但是落实到现量中的话,就有了问题。因为如果阴阳完全平行对等,你将无法分辨这是阴阳,症结所在,还是在对相似性的理解是否通透。
    展开点说,在可以化用的体系里面,阴阳是绝对不对等不平衡的。比如人体的阴阳经络,比如陆地和海洋的面积,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就不赘言了。
    那么这就变得很有趣了,玩法突然变得生动起来。比如:
    我们所能展开的这个阴阳本身是阴的还是阳的呢?
    提出两条路,但是只能走一条路,另一条路走不上去,该怎么办呢?
    这两条路中的能走的那条,是否还有相似性存在呢?
    那么质量可以被同时解决吗?
    终极理论有可能被实现吗?
    …………

面向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最容易把人搞迷糊的,不得不说。
    我们通过相似性的推导,可以确定范畴是很重要的,离开范畴言说,它即非它。
    探讨一个事物,如果说用发展辩证等等观念去审视它,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时候你不是再言说它了,而是将它纳入了一个新的范畴去言说那个范畴对它的指向。这种指向,只可能是内禀关系中的一个局部罢了。如果你首先就误认为萝卜是白菜,请问你能得到醋溜白菜吗?
    基本分析也好,技术分析也好,都不是问题。但是基本分析是求的一个事物跟另外一个事物的映射,而技术分析可以直接进入这个事物,这里还是有差别的。
    有一点遗憾的,西方人提出的技术分析的最大前提--走势包含一切--也同样是指的映射关系。这不是预测的必要前提。我们需知,任何事物只要你能够认识到它,那么是必然有内在规律的。随机只不过是个伪问题,因为如果没有范畴,你将不认识它。试问:你是如何认识随机的呢?规律不可再现也是规律。
    重要的不是走势是否包含一切(这其实是不可能的),而是走势是否有规律。如何证明呢?很简单,当你看着一幅图的时候,你不会不认识这是股票图,那么这就是规律的体现。
    走势包含一切--这个提法的目的,是想将所有信息收敛到一个信息里处理。这就会把范畴给破坏掉。单一事物的包含论和决定论,是有问题的。世界在相互依摄中成立,而绝对没有独立存在的东西。我个人看法:在建立系统的时候,不需要发展的看问题,而需要就问题看问题。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你预测长江的水位,就锁定水位直接开展工作行了,这是最纯粹的。稍微次级一点的,考虑到长江是跟天时地利有关的,建立这样的映射体系也行。如果把范畴无限放大的话,那么你将发现根据混沌理论,今年长江涨水是因为西藏那儿有人在江里随江小便,他这么干的原因是因为他参加朋友婚礼喝多了,……。如果推衍下去,终究会成为一个递归逻辑的,那么陷入相似的死循环就变成唯一的结局,呵呵。
    这个概念很重要,所以啰唆了些,大家见谅。

退火问题

    这个问题是专门谈技术的后期处理要点的,不打算深谈。
    火是技术的典型象征,也是镜像的指代,也是权力范畴的锁定者,与此同类,故命名为退火。
    单一逻辑无法成事,必须借外补足;外补之物等到事物成形之时,必须退去。就这么简单。
    比如你拿筷子吃饭,但你不会吃筷子。
    有的体系未必混入多重映射,也不需要退。



第二层问题待续…………第二层问题:

双边逻辑问题

    对于一个实相开始言说之时,我们因为语言的展开,必不能于一条逻辑之内得全体。用先后天八卦做个最简单的描述,先天八卦的阴阳划分是依靠整体性对称,而后天八卦的逻辑是依照局域性对称。随便你怎么排列八卦图,也不可能将两种对称性在一个图里面呈现出来。在此,我们又不可能同时展开两套逻辑,那女人从烟囱里飞出来的事情就变成了必然合理的。所以我们必然只能采用单边逻辑,而另外一边逻辑就成为对其补充而存在,这种补充是不可化用的。
    我们不管从哪种逻辑切入,都会留下另外一种对立逻辑作为植物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我们只要依照语言,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探索,对于真实而言,都是一个盲人摸象的过程。只要你思考,你就必然失去整体。当然,作为课题研究来说,这种失去是必要的代价,如同成长必须经历阵痛一般。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鉴于证券研究的课题,有很多朋友秉承国学,是从易学方面开始着手的,所以特此郑重提醒--看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之后,你就明白了先后天混合运算的思想是多么的混乱了。其实逻辑还有个手征性的问题存在,这里因为不牵涉到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的本质,就只是做个简单的提醒,所谓先天八卦在整个易学体系里,就是作为那个植物人存在的。历代所谓大家误于此者众多,不愿意看到朋友们重蹈覆辙。

双层逻辑问题

    知道双边逻辑的存在之后,可以明白自己所走的路,只是个选择。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先定之路,任何路都能走,就看有没有那个能力了。声明一点,这句话只是在这个时候说的,在真正开始切入的时候,有些路是必定走不通的。
    那么一条逻辑是否可以将路径贯穿下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我们还要做个动作,即分层。这个技术处理将单一逻辑变成遵循此逻辑的两条平行路线。这两条路线的平行,是为了保证它们的底层运算符号可以一致;但是它们回归的过程却是不一致的,这是相似性的体现,这种不一致产生的破缺,正是让系统得以流转的那个点。中国的甲子历法也是如此,恰恰是利用了双层逻辑的这个破缺(空亡)而推动整个序列运转流变的。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得到无穷的实证,比如一年并非365日,比如节气并非按日子平分,比如地球自转的偏转。我最喜欢打的比方,比如华容道游戏中缺的那一块,呵呵。彻底想明白了这个,也就想明白了易学体系里所谓的遁甲是指什么,再根据简单的映射,也就可以明白连山、归藏是指什么,同步也就明白中国易学的大三式为什么叫遁甲、太乙、六壬。这些根据一条简单的算法就可得到,所谓大道至简。
    在某些化用体系里,对此破缺,尚有一个补圆的工程。因为预测体系与此无关,这里就不多言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探讨。

范畴极值问题

    我们根据相似性的推导而知道,可以认知,就有范畴。这个范畴,也可以通俗的理解成我们经常谈论的结构,因为一个范畴必然会体现出一个结构来,不管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万事万物都有极值,都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因为必然有最大和最小的结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数学里面的无穷大和无穷小,其实都是种理念值,是一种貌似科学的意淫。同样的,我们老祖宗管子所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也可做如是观。
    现代科学有个流行词,百年兄也用了,叫“全息”。全息这个词本身所传达的概念是相当不错的,可是被很多人用滥了。全息不可能是局部事物包含整体事物的全部信息(这种定义是植物人级别的),而只能是有限范畴之内局部事物可以映射整体事物所映射的全部信息。
    我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1、如果全息照片撕到分子那么小,是否上面还有图像存在呢?
    2、如果局部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那么难道整体减去局部等于零吗?
    有很多人就这样牵强的理解的,还套用了佛经的一些话来自圆其说,害人不浅。
    这里之所以把百年兄抬到桌面上,是因为他天才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虽然指标命名为“全息未来线”,在化用中却没有陷入任何困局,还提出了自己的新概念并成功解决。
    记住:数能成立的话,一定是有范畴有极值的,也即一定有最小和最大。

关系属性问题

    结构决定了属性,但无法单一决定,应该是结构体系决定了属性体系。比方说三角形、四边形等等,都是几何体系里的结构,它也决定了三角形和四边形拥有不同的属性。这种属性,是架构在整体系统内部关系之上的属性,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其实可以发现,就系统本身而言,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属性,存在的只是依存在关系之上的特性体现,我们用语言把这种特性体现聚焦成属性。
    换言之,在体系之内,本不存在什么属性的,属性是隐层关系带来的,然后重新依照新关系运作。这里的显隐新旧关系,大家还是参照双边逻辑来理解吧。有的时候,关系和属性是可以直接互换的,比如中国的五行体系,本来是四象关系,即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因为有了我这个角色的插入,而变成五行,那么五行就是一种关系。可是在传统易学书籍里面,经常看到什么属木,什么属火这种描述,一般人看到这里,可能会犯迷糊,想明白这一层,就无所谓了。
    属性本不存在,因相互关系而存在,即属性是自洽自为的,即属性亦是分形的,因为分形只是同构逻辑的推衍。那么总结形态的属性,数字的属性,数字无量纲的属性,都可视为出路。时间如此,空间也可如此。形态不分大小,有结构即有属性,有属性即有对称。
    那么属性是否可以不要了呢?我觉得也是很难做这样的决定的。没有属性,则映射就有些难办了。
    我上面推导时间是有性质的,其实还可以反推其底层,知道时间是有关系的,既然时间有关系,那么必然有结构,因为关系不是个单一现象而是系统现象。
    既然说到关系,就引两句题外话:“在中国的思想传承脉络中,体用关系是需要先认知明白的关系,但是,情况往往是这样:体用关系的认知是明白了,化用之时却又感觉难以起用,于是变化出很多怪异言说来起用,比如:一体一用法、以体摄用法、甲体乙用法、即用见体法、体用一如法等等。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于没有看清楚化用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行为,需要独立言说的。然而,独立言说化用,没有对体的认知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无根的化用。三化者,以一分二,以二函三,以三显一。”这里引用的,是我老师的思想。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纵横者 于 2007-4-18 01:50 编辑 ] 非常道回复: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1、        意识是自我大脑中的意识,它作用的对象只是自我大脑中的市场,而不是外在于人的市场。人大脑中的市场与外在于人的市场即客观市场越相近,则人取得“客观”的成效越高,反之,成效越低。所谓人的“学习”,其实不过是人要通过这种行为方式,来达到对自我大脑中那个主观对象的修正。
2、        世界的“第一推动”是老子所言及的那个“道”,“道”是实存,它超越于人的感知。如果人将人的意识作为“第一推动”,这是因为人的感知首先是以人的自身为根基的,在没有感知便没有存在下,人犯下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错识,这个错误使人类文化走在歧途,在股票市场上,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个毛病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它使人对股票价格的定位,常常是以各自身的买进价位为出发点的。
3、        时间是人感知到的一种存在,它只是人精神体验的一个“写实”,这个“写实”到底写的是人的自身,还是写的是非我的它身,这个问题应当深思。
4、        空间不过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留给人的知性错误。空间并不是真空,就象一条鱼在水中游动,如果这条鱼的感知特性是只能感知到鱼而不能感知到水,想想这鱼是不是也有一个空间的幻觉。 原帖由 非常道 于 2007-4-18 21:24 发表
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1、        意识是自我大脑中的意识,它作用的对象只是自我大脑中的市场,而不是外在于人的市场。人大脑中的市场与外在于人的市场即客观市场越相近,则人取得“客观”的成效越高,反之,成效越低 ...

非常感谢非常道朋友提出的宝贵看法,纵横答复如下:

1、        意识是自我大脑中的意识,它作用的对象只是自我大脑中的市场,而不是外在于人的市场。人大脑中的市场与外在于人的市场即客观市场越相近,则人取得“客观”的成效越高,反之,成效越低。所谓人的“学习”,其实不过是人要通过这种行为方式,来达到对自我大脑中那个主观对象的修正。

             答:意识必然只能是自我的意识,确定其存在于大脑里,是对意识产生的出处做物理上的排除试验得到的结果,有点象鸡蛋问题吧,呵呵,在此不讨论这个。意识是你能知的全部,在这个层面上根本不存在主观客观问题这种类态度问题。那么你后继的推理也就无法安立。

2、        世界的“第一推动”是老子所言及的那个“道”,“道”是实存,它超越于人的感知。如果人将人的意识作为“第一推动”,这是因为人的感知首先是以人的自身为根基的,在没有感知便没有存在下,人犯下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错识,这个错误使人类文化走在歧途,在股票市场上,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个毛病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它使人对股票价格的定位,常常是以各自身的买进价位为出发点的。

            答:第一推动,必然是用而非体,这个一定要搞清楚。人不依靠自身的意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站住脚,这是不争的事实。所谓文化上面的”以自我为中心“,依然是个态度的取舍问题。还有就是,评价文化是否走向歧途的时候,仁兄先请写明文化的目的地,如果没有评判的标准,哪里又会有对错呢。“

3、        时间是人感知到的一种存在,它只是人精神体验的一个“写实”,这个“写实”到底写的是人的自身,还是写的是非我的它身,这个问题应当深思。

             答:我对玄想没有研究,也不感兴趣,呵呵。我觉得哲学最好的处理态度就是面对对象,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书我比较推荐。

4、        空间不过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留给人的知性错误。空间并不是真空,就象一条鱼在水中游动,如果这条鱼的感知特性是只能感知到鱼而不能感知到水,想想这鱼是不是也有一个空间的幻觉。

             答:答案见上。

非常感谢兄的指正。  非常道回复:在这个股票市场上,我们一切的目的都是为着怎样认识市场而动的,我认为,认识市场的第一任务和急迫任务是认识自己,在自己的物质身体是自己认识世界的工具下,即这个工具有何功用?有何缺陷?我们该有那方面的补助和避免,如果你真的希望成为股票的话,这便是人应当考虑的。兄言:“我觉得哲学最好的处理态度就是面对对象”的这点一点都不错,但我们面对的对象到底是主观对象还是客观对象?回到一切都是为着股票的这个目的,即正我们认识的股票市场是主观市场还是客观市场,如果我们认识的是主观市场,那么,无论如何,人们得到的也只能是主观的结果。对哲学,我们首先应关注的问题是“存在”,对这个“存在”,西方学者是没有一个将这个问题说清楚的,说一句顶撞兄的话,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必须将西方学者抛开,用西方的认识方法研究问题,我认为,他们的智慧已走到了极限,再跟着他们走是走不出什么结果的,我们顶多也就是个“哲学家”学家。这是一个股票的论坛,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是为着认识股票而动的,对这点,我们应当有着一个共同,对有些问题,我没有要争过谁对谁错的想法,只为了一个彼此的修正,把我们想做的事做好。有不当之处,请兄海涵。  非常道兄,非常谢谢,来,咱们握个手。

接下来我想跟你随便聊聊:

在这个股票市场上,我们一切的目的都是为着怎样认识市场而动的,我认为,认识市场的第一任务和急迫任务是认识自己,在自己的物质身体是自己认识世界的工具下,即这个工具有何功用?有何缺陷?我们该有那方面的补助和避免,如果你真的希望成为股票的话,这便是人应当考虑的。

----自身跟市场,是两个问题,也是最终的两个问题。而自身问题的在先,可视为中阳的化出,仁兄提议优先解决,也是没错的,只是我的这个帖子,是不专门讨论这个的。为什么会将第二层问题回头展开去谈双边双层逻辑问题,也算是做一个最后的注目吧。但是非常欣赏你对工具的理解,人是工具的人,进步也只是工具的进步,这点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承认的,因为幻想对上帝进行取代并且恰恰是由我去取代,是西方文明的隐层推动。此处必须顶礼仁兄。至于功用和缺陷嘛,因为自明不了,所以这问题不可能成立。


兄言:“我觉得哲学最好的处理态度就是面对对象”的这点一点都不错,但我们面对的对象到底是主观对象还是客观对象?回到一切都是为着股票的这个目的,即正我们认识的股票市场是主观市场还是客观市场,如果我们认识的是主观市场,那么,无论如何,人们得到的也只能是主观的结果。

----这个仁兄还需要加深理解,因为逻辑开始安立,全真立刻遁去,所以我们一切努力都是盲人摸象,这样也才会有后面补圆一说。我们日常所言的主观跟客观,其实都是态度类描述,没有讨论的必要。我觉得此处仁兄对客观的理解,是认为人能够知道那个本来面目,这个是对的,可是不能用语言,所以也就不能定义主客观了。其实这也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原因,但是人不可能不思考,所以以“人的问题”来给出的世界,注定是可笑的,因为真理绝不在思辨之内。我们这里是谈股票,还是可以思辨的,呵呵。赚自己的钱,让上帝发笑去吧……

对哲学,我们首先应关注的问题是“存在”,对这个“存在”,西方学者是没有一个将这个问题说清楚的,说一句顶撞兄的话,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必须将西方学者抛开,用西方的认识方法研究问题,我认为,他们的智慧已走到了极限,再跟着他们走是走不出什么结果的,我们顶多也就是个“哲学家”学家。这是一个股票的论坛,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是为着认识股票而动的,对这点,我们应当有着一个共同,对有些问题,我没有要争过谁对谁错的想法,只为了一个彼此的修正,把我们想做的事做好。有不当之处,请兄海涵。

----我对哲学其实是相当相当不感兴趣,存在问题,根本就不允许被提出,是人就不可能说对,萨特当然是要靠边站的,佛祖也不可能言说啊。可是有人就是妄想掌握上帝的权柄,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吧。你这不算是顶撞我,是误会我,呵呵。我从头到尾,说的都是技术的源头和要点,并不是在谈哲学问题。我也不是跟你争,既然你捧场,我也不愿意让你白吆喝了,所以有些问题还是跟你说清楚比较好。有不当之处,也请兄海涵。 买进股票之前,先写下五条支持你投资这家公司的理由,并随时检查,如果发现其中有三条理由已不存在,就应立刻卖出股票。 非常道兄,非常谢谢,来,咱们握个手。

接下来我想跟你随便聊聊:

在这个股票市场上,我们一切的目的都是为着怎样认识市场而动的,我认为,认识市场的第一任务和急迫任务是认识自己,在自己的物质身体是自己认识世界的工具下,即这个工具有何功用?有何缺陷?我们该有那方面的补助和避免,如果你真的希望成为股票的话,这便是人应当考虑的。

----自身跟市场,是两个问题,也是最终的两个问题。而自身问题的在先,可视为中阳的化出,仁兄提议优先解决,也是没错的,只是我的这个帖子,是不专门讨论这个的。为什么会将第二层问题回头展开去谈双边双层逻辑问题,也算是做一个最后的注目吧。但是非常欣赏你对工具的理解,人是工具的人,进步也只是工具的进步,这点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承认的,因为幻想对上帝进行取代并且恰恰是由我去取代,是西方文明的隐层推动。此处必须顶礼仁兄。至于功用和缺陷嘛,因为自明不了,所以这问题不可能成立。


兄言:“我觉得哲学最好的处理态度就是面对对象”的这点一点都不错,但我们面对的对象到底是主观对象还是客观对象?回到一切都是为着股票的这个目的,即正我们认识的股票市场是主观市场还是客观市场,如果我们认识的是主观市场,那么,无论如何,人们得到的也只能是主观的结果。

----这个仁兄还需要加深理解,因为逻辑开始安立,全真立刻遁去,所以我们一切努力都是盲人摸象,这样也才会有后面补圆一说。我们日常所言的主观跟客观,其实都是态度类描述,没有讨论的必要。我觉得此处仁兄对客观的理解,是认为人能够知道那个本来面目,这个是对的,可是不能用语言,所以也就不能定义主客观了。其实这也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原因,但是人不可能不思考,所以以“人的问题”来给出的世界,注定是可笑的,因为真理绝不在思辨之内。我们这里是谈股票,还是可以思辨的,呵呵。赚自己的钱,让上帝发笑去吧……

对哲学,我们首先应关注的问题是“存在”,对这个“存在”,西方学者是没有一个将这个问题说清楚的,说一句顶撞兄的话,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必须将西方学者抛开,用西方的认识方法研究问题,我认为,他们的智慧已走到了极限,再跟着他们走是走不出什么结果的,我们顶多也就是个“哲学家”学家。这是一个股票的论坛,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是为着认识股票而动的,对这点,我们应当有着一个共同,对有些问题,我没有要争过谁对谁错的想法,只为了一个彼此的修正,把我们想做的事做好。有不当之处,请兄海涵。

----我对哲学其实是相当相当不感兴趣,存在问题,根本就不允许被提出,是人就不可能说对,萨特当然是要靠边站的,佛祖也不可能言说啊。可是有人就是妄想掌握上帝的权柄,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吧。你这不算是顶撞我,是误会我,呵呵。我从头到尾,说的都是技术的源头和要点,并不是在谈哲学问题。我也不是跟你争,既然你捧场,我也不愿意让你白吆喝了,所以有些问题还是跟你说清楚比较好。有不当之处,也请兄海涵。 演化惯性问题

    研究事物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是为了加强把握性,这是对权柄的一种争夺象征。所以,不管是走什么样的道路,本质上都是在追求可控。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这种对自身以及世界的研究,也逐渐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个分歧,是以大于具体学术研究的文化层面来体现的,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轻松的发现东西方言说方式的诸多不同。限于篇幅,不在此细说。
    就对规律的探究而言,西方目前走的,是一条遵循惯性的道路,意识代表是牛顿第一定律;而东方文化所走的,是一条演化之路,思维发端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象制器。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如果我们回到“数”这个概念上来探讨的话,可以发现,西方是求的数之量,东方是求的数之性,这两种方法想独自解决所有问题,我个人觉得都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仅仅希望依靠西方对于数量的求法,是可以肯定绝对无望走出去的,因为数量是事件发生之后的计量,不可能有任何提前预测的功能,这个纵横认为已经不需要再探讨了。它能够依照的,是一套外来工具,即统计学的优势筛选,但是从来没有统计学能够解决单个问题的,这有点象辩证法,看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如果面对此时此刻的问题,则证明了自己是足够无知的,是需要另外建立体系(比如博奕论)才支撑得起来的。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全球文化大统一的时代,文明的冲击力需要通透的心灵才能更好的融合,所以特此将其作为一个问题提出,帮助大家看清楚自己在做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性质,这样能够更好的知道自己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有可能去哪里寻找出路。
    在可控作为要求需要被满足的前提下,系统的解析将只会有两种基本模式,不管世界上有多少人多少奇思妙想,概莫能外。即惯性系模式和演化系模式。它们还巧妙的预示着买卖手法的不同,即行情过去到现在是向上,那么买上;行情过去到现在是向上,那么买下。这其实也是趋势跟踪派跟技术预测派一直打口水战的原因,答案是:恭喜大家,都错了,重点不在此处。呵呵。

节点问题
   
    这个问题大家几乎很少碰到,我没有遇见任何人跟我谈论过,可能在证券研究体系里,数据过分分明,它反而就不是个问题了吧。只是在其它的体系里,我们会常常遇见,比如类三角形的圆形为什么不是三角形?为什么节气对农业收成的影响那么大?穴位和医药对人体来说各是在体系中起的什么性质影响?一个事物的确认究竟是指的什么?
    说下去大家会睡着的,我们就绕过这一节吧,呵呵。

二难问题

    在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时,我们首先会自然的看到事物的两面,这是二元直觉在起作用,由此来展开现象也是没错的。只是在中间,因为阴阳逻辑的遍历性,如果不重新插入一套体系进来进行破缺的话,那么单一的一套体系中,你所分辨出来的阴阳矛盾,将永远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存在,而绝对不可能消除掉它。
    这个问题过于简单,但是异常重要,我还是举个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
    比如某人现在想研究证券市场的涨跌,过了一个星期,他发现均线很有用,几乎所有的大牛股都要满足均线多头排列的特征(在此暂不讨论其倒果为因的思路),所以他反复研究均线的参数,甚至通过系统优化等等高科技手段,最终确定了一个值,但是这个值要么就是信号少得可怜变成一个偶然机会(将系统行为抽样的极端事件),要么就是还是要承受很多震荡带来的亏损。于是他打算研究一下,如何能够回避震荡,他又重新去认识指标,观察成交量等等,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是如果他够聪明的话,他根本就不会去研究回避震荡,因为很简单,这个时候,他不过是把对涨跌的不理解转换成了对震荡与趋势的不理解罢了,二者没有本质区别。想想看,各位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呢?呵呵。
    原因在于我们的思维,其实也是在对称体系里被固定住了的,想要解决二难问题,在本体系里那是半点可能性都不会有的。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四个字:打破对称!

对称平衡问题

    对称跟平衡,不是一个概念,有的人往往会混淆。
    因为文化的不同,对称概念变成一个有意思的概念,东方很多一目了然的对称概念,在西方是通不过的,大家研究的时候,要注意范畴。我所理解的对称,即是因为存在是无法独立的,最少必须借一个对体的言说才能表达出自我来,所以很在意的,是“对体”的概念。
    对称这个词,可以说非常好理解,也非常不好理解,大家见仁见智吧。问题在于对称是处处存在的,是不可回避的,单单讨论这个是难以完结的,推荐大家去看魏尔的《对称》,另外彭罗斯对此也研究得非常深入,意犹未尽的话,还可以看看晶体学方面的东西,呵呵。
    平衡最简单了,即想死死不了,运动本身是趋向消亡的,但是每一次趋向都带来新的动量,导致事件的反转。这是我的个人解释,也许不是很恰当,欢迎大家斧正。
    我们谈周期的平移,是个对称关系,那么针对中间无法自洽的周期而言,那么这两个周期在时空上又呈现出平衡关系,不一而足。
    对称与平衡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大家还是去翻书吧,我只是说我个人的认知,也顺便提醒一下,这也是尝试走数量化研究的朋友绝对无法绕开的两个问题。

收束发散问题

    收束和发散,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是一个解决手段的两种用法。如果只是收束,系统将被锁死,无法交换信息;如果只是发散,又会因为彻底的开方而没有边际。这其实也是一个类似节点的问题,阴阳在一个共同点被全部言说而成形!
    收束和发散,其实已经是化用的具体行为了,在证券研究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下面略举二例。
    其一比如江恩轮子(不论哪种),都是收束和发散的模式,这正是江恩高明的地方,他可以说超越了当时那一代人,因为这种思想不是西方惯性系思想了,而是在用属性说话。比如什么角度上的数字代表什么,这种语句明显的就是属性描述了。轮子一便绕大发散着,一般又有角度将其锁住收束着,然后通过某些不是广为人知的手法,一个简单的体系就成形了。
    其二比如建立线型指标,这是肯定来自于统计量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极性来模拟属性,然后通过关系的演化来指向出我们需求的信号。比如均线可以用等比的方式模拟成循环体系,然后求其各个特异点的关系结构。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来自于我一个兄弟的指点。我以前一直认为数量无用,可是忽略了可以通过建模来转化成属性这一步,可见人有时有多么盲目。大叹三声!!!

同构循环问题

    循环首先是人为定义的,更重要的是,没有同构循环的概念都立不起来。
    循环,我始我终(奔流语,呵呵)。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我们谈循环,其实大多数就是在谈时间。虽然说空间也有从我开始到我结束的现象,但是大家只是觉得那是个回归,而不是个循环。所以说严格意义上定义循环也是不容易的。这是后话了。而且循环的严格与否跟其内禀外缘都有很大关系,完整无缺的循环模式,我不抱乐观态度。
    因为同构概念被建立之后,属性概念必然要跟随而出,不论时间也好,空间也好,山川大地,概莫能外。同构其实是因为相似性带来的偏注于对相同的观察,从而由此建立的按照属性展开的度量衡方法。其实人类是要思考,也就不可能逃得了这一个方法。
    由同构,我们产生了进制,产生了度量衡等等,产生了分形思想,也因为同构层面的属性回归问题,我们产生了循环概念。这是一个清晰的脉络。

后话

    此文到了这里,算是告个尾声了。我太忙又太懒,想把这些问题在一篇小文里描述清楚,是断然没有可能性的。只是希望能捧捧兄弟的场,另外也真心帮帮某些比我反应稍微慢些的人,所以斗胆在大庭广众之下,先飞唾沫于鼎砥,复一溜烟于板砖了。
    这篇文章几乎没谈到什么具体技术,但是无一不是跟具体技术有巨大关系的,有很多其实也未必就要说,因为你是想逃也逃不了的。奈何纵横就这坏脾气,生怕你不知道自己睡着了,使劲把各位摇醒通知一下,结果还扰人清梦,呵呵。但愿未伤大雅。
原帖由 billwins 于 2007-4-20 23:52 发表
请教纵横兄:如何看待波浪理论?


先汗一个,呵呵。因为波浪理论我是没有深入过的。

麻着胆子说几句吧:

有人批判波浪理论是只看到表面没看见本质,这个我不赞成,因为没有什么表面跟本质的选择层面问题,只是看你如何处理你选择的对象,人为定义的本质只能通过人为定义的表象透进去。

但是我觉得没有明确的度量标准是波浪理论的硬伤,因为准与不准,总是处于某种调控状态之中,这就会影响到操盘策略的部署。如果是我的话,哪怕这个标准是不全面的,我也会建立起来,目的是为了让其它的标准能够合理的站立。

任何理论发展出来的方法和工具,都有准或不准的时候,但是纵横以为类似于这种需要不断纠正标准的做法,还是稍微麻烦了些。但是我不否认有人可以通过它挣到钱。

还有个小问题就是,黄金分割比是神奇的,当然,西方也有人说它是原罪的象征,这个我们先搁搁。问题是如果作为支撑阻力,就算应验了黄金分割比位置,我也不觉得它神奇,原因是这是种大概率事件,跟大自然的选择稍有不同。

仁兄勿怪,纵横是瞎蒙的,错了的话,请仁兄海涵并坚决指正,谢谢。 
原帖由 billwins 于 2007-4-22 00:20 发表
非常感谢仁兄的答复,我一直在研究波浪理论但还不成熟。我是把市场、工具,和自身做为研究对象。不知道仁兄是如何定义物的?另外如何去确定建立在关系上的对称的两个描述,如阴阳的状态?你说的打破对称能细说下 ...


不知道仁兄是如何定义物的?
--非我即为物,所见即所得,由此再深入,便为表象与本质的区别,不存在反复剥离出来的本质,那肯定是抽象错误所致。当然这个过程是允许反复试探的,因为在它之前不可言它。

另外如何去确定建立在关系上的对称的两个描述,如阴阳的状态?
--随意建立即可,任意划分便成。不是需要你反复的去确定,而是你展开的时候根本回避不了。现代科学体系就是把这些它本身回答不了的问题定义成伪问题,从而走上歧途的。这点需要注意。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打算套用现成的某些易学逻辑,比如天干地支等等,那么我还是建议仁兄以后天八卦为基本模板,另外按照东方思维习惯来定义阴阳,比如涨为阳跌为阴大为阳小为阴等,否则后期麻烦将不是你现在可以想像的。

你说的打破对称能细说下么?
--道理很简单。你可以给我留言,我们私下探讨。

谢谢仁兄的关注。

还有,我上面帖里 对波浪理论的回答是片面的,只说了不好的部分,至于好的部分,太多人说了,也就没有狗尾续貂,特此说明。  
原帖由 billwins 于 2007-4-22 00:20 发表
非常感谢仁兄的答复,我一直在研究波浪理论但还不成熟。我是把市场、工具,和自身做为研究对象。不知道仁兄是如何定义物的?另外如何去确定建立在关系上的对称的两个描述,如阴阳的状态?你说的打破对称能细说下 ...


不知道仁兄是如何定义物的?
--非我即为物,所见即所得,由此再深入,便为表象与本质的区别,不存在反复剥离出来的本质,那肯定是抽象错误所致。当然这个过程是允许反复试探的,因为在它之前不可言它。

另外如何去确定建立在关系上的对称的两个描述,如阴阳的状态?
--随意建立即可,任意划分便成。不是需要你反复的去确定,而是你展开的时候根本回避不了。现代科学体系就是把这些它本身回答不了的问题定义成伪问题,从而走上歧途的。这点需要注意。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打算套用现成的某些易学逻辑,比如天干地支等等,那么我还是建议仁兄以后天八卦为基本模板,另外按照东方思维习惯来定义阴阳,比如涨为阳跌为阴大为阳小为阴等,否则后期麻烦将不是你现在可以想像的。

你说的打破对称能细说下么?
--道理很简单。你可以给我留言,我们私下探讨。

谢谢仁兄的关注。

还有,我上面帖里对波浪理论的回答是片面的,只说了不好的部分,至于好的部分,太多人说了,也就没有狗尾续貂,特此说明。 从事股票投资,会获得许多无形地收入。 对波浪理论的回答是片面的,只说了不好的部分,至于好的部分,太多人说了,也就没有狗尾续貂,特此说明。
原帖由 billwins 于 2007-4-22 00:20 发表
非常感谢仁兄的答复,我一直在研究波浪理论但还不成熟。我是把市场、工具,和自身做为研究对象。不知道仁兄是如何定义物的?另外如何去确定建立在关系上的对称的两个描述,如阴阳的状态?你说的打破对称能细说下 ...


不知道仁兄是如何定义物的?
--非我即为物,所见即所得,由此再深入,便为表象与本质的区别,不存在反复剥离出来的本质,那肯定是抽象错误所致。当然这个过程是允许反复试探的,因为在它之前不可言它。

另外如何去确定建立在关系上的对称的两个描述,如阴阳的状态?
--随意建立即可,任意划分便成。不是需要你反复的去确定,而是你展开的时候根本回避不了。现代科学体系就是把这些它本身回答不了的问题定义成伪问题,从而走上歧途的。这点需要注意。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打算套用现成的某些易学逻辑,比如天干地支等等,那么我还是建议仁兄以后天八卦为基本模板,另外按照东方思维习惯来定义阴阳,比如涨为阳跌为阴大为阳小为阴等,否则后期麻烦将不是你现在可以想像的。

你说的打破对称能细说下么?
--道理很简单。你可以给我留言,我们私下探讨。

谢谢仁兄的关注。

还有,我上面帖里对波浪理论的回答是片面的,只说了不好的部分,至于好的部分,太多人说了,也就没有狗尾续貂,特此说明。 从事股票投资,会获得许多无形地收入。 演化惯性问题

    研究事物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是为了加强把握性,这是对权柄的一种争夺象征。所以,不管是走什么样的道路,本质上都是在追求可控。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这种对自身以及世界的研究,也逐渐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个分歧,是以大于具体学术研究的文化层面来体现的,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轻松的发现东西方言说方式的诸多不同。限于篇幅,不在此细说。
    就对规律的探究而言,西方目前走的,是一条遵循惯性的道路,意识代表是牛顿第一定律;而东方文化所走的,是一条演化之路,思维发端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象制器。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如果我们回到“数”这个概念上来探讨的话,可以发现,西方是求的数之量,东方是求的数之性,这两种方法想独自解决所有问题,我个人觉得都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仅仅希望依靠西方对于数量的求法,是可以肯定绝对无望走出去的,因为数量是事件发生之后的计量,不可能有任何提前预测的功能,这个纵横认为已经不需要再探讨了。它能够依照的,是一套外来工具,即统计学的优势筛选,但是从来没有统计学能够解决单个问题的,这有点象辩证法,看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如果面对此时此刻的问题,则证明了自己是足够无知的,是需要另外建立体系(比如博奕论)才支撑得起来的。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全球文化大统一的时代,文明的冲击力需要通透的心灵才能更好的融合,所以特此将其作为一个问题提出,帮助大家看清楚自己在做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性质,这样能够更好的知道自己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有可能去哪里寻找出路。
    在可控作为要求需要被满足的前提下,系统的解析将只会有两种基本模式,不管世界上有多少人多少奇思妙想,概莫能外。即惯性系模式和演化系模式。它们还巧妙的预示着买卖手法的不同,即行情过去到现在是向上,那么买上;行情过去到现在是向上,那么买下。这其实也是趋势跟踪派跟技术预测派一直打口水战的原因,答案是:恭喜大家,都错了,重点不在此处。呵呵。

节点问题
   
    这个问题大家几乎很少碰到,我没有遇见任何人跟我谈论过,可能在证券研究体系里,数据过分分明,它反而就不是个问题了吧。只是在其它的体系里,我们会常常遇见,比如类三角形的圆形为什么不是三角形?为什么节气对农业收成的影响那么大?穴位和医药对人体来说各是在体系中起的什么性质影响?一个事物的确认究竟是指的什么?
    说下去大家会睡着的,我们就绕过这一节吧,呵呵。

二难问题

    在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时,我们首先会自然的看到事物的两面,这是二元直觉在起作用,由此来展开现象也是没错的。只是在中间,因为阴阳逻辑的遍历性,如果不重新插入一套体系进来进行破缺的话,那么单一的一套体系中,你所分辨出来的阴阳矛盾,将永远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存在,而绝对不可能消除掉它。
    这个问题过于简单,但是异常重要,我还是举个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
    比如某人现在想研究证券市场的涨跌,过了一个星期,他发现均线很有用,几乎所有的大牛股都要满足均线多头排列的特征(在此暂不讨论其倒果为因的思路),所以他反复研究均线的参数,甚至通过系统优化等等高科技手段,最终确定了一个值,但是这个值要么就是信号少得可怜变成一个偶然机会(将系统行为抽样的极端事件),要么就是还是要承受很多震荡带来的亏损。于是他打算研究一下,如何能够回避震荡,他又重新去认识指标,观察成交量等等,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是如果他够聪明的话,他根本就不会去研究回避震荡,因为很简单,这个时候,他不过是把对涨跌的不理解转换成了对震荡与趋势的不理解罢了,二者没有本质区别。想想看,各位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呢?呵呵。
    原因在于我们的思维,其实也是在对称体系里被固定住了的,想要解决二难问题,在本体系里那是半点可能性都不会有的。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四个字:打破对称!

对称平衡问题

    对称跟平衡,不是一个概念,有的人往往会混淆。
    因为文化的不同,对称概念变成一个有意思的概念,东方很多一目了然的对称概念,在西方是通不过的,大家研究的时候,要注意范畴。我所理解的对称,即是因为存在是无法独立的,最少必须借一个对体的言说才能表达出自我来,所以很在意的,是“对体”的概念。
    对称这个词,可以说非常好理解,也非常不好理解,大家见仁见智吧。问题在于对称是处处存在的,是不可回避的,单单讨论这个是难以完结的,推荐大家去看魏尔的《对称》,另外彭罗斯对此也研究得非常深入,意犹未尽的话,还可以看看晶体学方面的东西,呵呵。
    平衡最简单了,即想死死不了,运动本身是趋向消亡的,但是每一次趋向都带来新的动量,导致事件的反转。这是我的个人解释,也许不是很恰当,欢迎大家斧正。
    我们谈周期的平移,是个对称关系,那么针对中间无法自洽的周期而言,那么这两个周期在时空上又呈现出平衡关系,不一而足。
    对称与平衡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大家还是去翻书吧,我只是说我个人的认知,也顺便提醒一下,这也是尝试走数量化研究的朋友绝对无法绕开的两个问题。

收束发散问题

    收束和发散,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是一个解决手段的两种用法。如果只是收束,系统将被锁死,无法交换信息;如果只是发散,又会因为彻底的开方而没有边际。这其实也是一个类似节点的问题,阴阳在一个共同点被全部言说而成形!
    收束和发散,其实已经是化用的具体行为了,在证券研究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下面略举二例。
    其一比如江恩轮子(不论哪种),都是收束和发散的模式,这正是江恩高明的地方,他可以说超越了当时那一代人,因为这种思想不是西方惯性系思想了,而是在用属性说话。比如什么角度上的数字代表什么,这种语句明显的就是属性描述了。轮子一便绕大发散着,一般又有角度将其锁住收束着,然后通过某些不是广为人知的手法,一个简单的体系就成形了。
    其二比如建立线型指标,这是肯定来自于统计量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极性来模拟属性,然后通过关系的演化来指向出我们需求的信号。比如均线可以用等比的方式模拟成循环体系,然后求其各个特异点的关系结构。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来自于我一个兄弟的指点。我以前一直认为数量无用,可是忽略了可以通过建模来转化成属性这一步,可见人有时有多么盲目。大叹三声!!!

同构循环问题

    循环首先是人为定义的,更重要的是,没有同构循环的概念都立不起来。
    循环,我始我终(奔流语,呵呵)。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我们谈循环,其实大多数就是在谈时间。虽然说空间也有从我开始到我结束的现象,但是大家只是觉得那是个回归,而不是个循环。所以说严格意义上定义循环也是不容易的。这是后话了。而且循环的严格与否跟其内禀外缘都有很大关系,完整无缺的循环模式,我不抱乐观态度。
    因为同构概念被建立之后,属性概念必然要跟随而出,不论时间也好,空间也好,山川大地,概莫能外。同构其实是因为相似性带来的偏注于对相同的观察,从而由此建立的按照属性展开的度量衡方法。其实人类是要思考,也就不可能逃得了这一个方法。
    由同构,我们产生了进制,产生了度量衡等等,产生了分形思想,也因为同构层面的属性回归问题,我们产生了循环概念。这是一个清晰的脉络。

后话

    此文到了这里,算是告个尾声了。我太忙又太懒,想把这些问题在一篇小文里描述清楚,是断然没有可能性的。只是希望能捧捧兄弟的场,另外也真心帮帮某些比我反应稍微慢些的人,所以斗胆在大庭广众之下,先飞唾沫于鼎砥,复一溜烟于板砖了。
    这篇文章几乎没谈到什么具体技术,但是无一不是跟具体技术有巨大关系的,有很多其实也未必就要说,因为你是想逃也逃不了的。奈何纵横就这坏脾气,生怕你不知道自己睡着了,使劲把各位摇醒通知一下,结果还扰人清梦,呵呵。但愿未伤大雅。 演化惯性问题

    研究事物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是为了加强把握性,这是对权柄的一种争夺象征。所以,不管是走什么样的道路,本质上都是在追求可控。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这种对自身以及世界的研究,也逐渐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个分歧,是以大于具体学术研究的文化层面来体现的,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轻松的发现东西方言说方式的诸多不同。限于篇幅,不在此细说。
    就对规律的探究而言,西方目前走的,是一条遵循惯性的道路,意识代表是牛顿第一定律;而东方文化所走的,是一条演化之路,思维发端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象制器。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如果我们回到“数”这个概念上来探讨的话,可以发现,西方是求的数之量,东方是求的数之性,这两种方法想独自解决所有问题,我个人觉得都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仅仅希望依靠西方对于数量的求法,是可以肯定绝对无望走出去的,因为数量是事件发生之后的计量,不可能有任何提前预测的功能,这个纵横认为已经不需要再探讨了。它能够依照的,是一套外来工具,即统计学的优势筛选,但是从来没有统计学能够解决单个问题的,这有点象辩证法,看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如果面对此时此刻的问题,则证明了自己是足够无知的,是需要另外建立体系(比如博奕论)才支撑得起来的。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全球文化大统一的时代,文明的冲击力需要通透的心灵才能更好的融合,所以特此将其作为一个问题提出,帮助大家看清楚自己在做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性质,这样能够更好的知道自己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有可能去哪里寻找出路。
    在可控作为要求需要被满足的前提下,系统的解析将只会有两种基本模式,不管世界上有多少人多少奇思妙想,概莫能外。即惯性系模式和演化系模式。它们还巧妙的预示着买卖手法的不同,即行情过去到现在是向上,那么买上;行情过去到现在是向上,那么买下。这其实也是趋势跟踪派跟技术预测派一直打口水战的原因,答案是:恭喜大家,都错了,重点不在此处。呵呵。

节点问题
   
    这个问题大家几乎很少碰到,我没有遇见任何人跟我谈论过,可能在证券研究体系里,数据过分分明,它反而就不是个问题了吧。只是在其它的体系里,我们会常常遇见,比如类三角形的圆形为什么不是三角形?为什么节气对农业收成的影响那么大?穴位和医药对人体来说各是在体系中起的什么性质影响?一个事物的确认究竟是指的什么?
    说下去大家会睡着的,我们就绕过这一节吧,呵呵。

二难问题

    在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时,我们首先会自然的看到事物的两面,这是二元直觉在起作用,由此来展开现象也是没错的。只是在中间,因为阴阳逻辑的遍历性,如果不重新插入一套体系进来进行破缺的话,那么单一的一套体系中,你所分辨出来的阴阳矛盾,将永远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存在,而绝对不可能消除掉它。
    这个问题过于简单,但是异常重要,我还是举个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
    比如某人现在想研究证券市场的涨跌,过了一个星期,他发现均线很有用,几乎所有的大牛股都要满足均线多头排列的特征(在此暂不讨论其倒果为因的思路),所以他反复研究均线的参数,甚至通过系统优化等等高科技手段,最终确定了一个值,但是这个值要么就是信号少得可怜变成一个偶然机会(将系统行为抽样的极端事件),要么就是还是要承受很多震荡带来的亏损。于是他打算研究一下,如何能够回避震荡,他又重新去认识指标,观察成交量等等,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是如果他够聪明的话,他根本就不会去研究回避震荡,因为很简单,这个时候,他不过是把对涨跌的不理解转换成了对震荡与趋势的不理解罢了,二者没有本质区别。想想看,各位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呢?呵呵。
    原因在于我们的思维,其实也是在对称体系里被固定住了的,想要解决二难问题,在本体系里那是半点可能性都不会有的。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四个字:打破对称!

对称平衡问题

    对称跟平衡,不是一个概念,有的人往往会混淆。
    因为文化的不同,对称概念变成一个有意思的概念,东方很多一目了然的对称概念,在西方是通不过的,大家研究的时候,要注意范畴。我所理解的对称,即是因为存在是无法独立的,最少必须借一个对体的言说才能表达出自我来,所以很在意的,是“对体”的概念。
    对称这个词,可以说非常好理解,也非常不好理解,大家见仁见智吧。问题在于对称是处处存在的,是不可回避的,单单讨论这个是难以完结的,推荐大家去看魏尔的《对称》,另外彭罗斯对此也研究得非常深入,意犹未尽的话,还可以看看晶体学方面的东西,呵呵。
    平衡最简单了,即想死死不了,运动本身是趋向消亡的,但是每一次趋向都带来新的动量,导致事件的反转。这是我的个人解释,也许不是很恰当,欢迎大家斧正。
    我们谈周期的平移,是个对称关系,那么针对中间无法自洽的周期而言,那么这两个周期在时空上又呈现出平衡关系,不一而足。
    对称与平衡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大家还是去翻书吧,我只是说我个人的认知,也顺便提醒一下,这也是尝试走数量化研究的朋友绝对无法绕开的两个问题。

收束发散问题

    收束和发散,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是一个解决手段的两种用法。如果只是收束,系统将被锁死,无法交换信息;如果只是发散,又会因为彻底的开方而没有边际。这其实也是一个类似节点的问题,阴阳在一个共同点被全部言说而成形!
    收束和发散,其实已经是化用的具体行为了,在证券研究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下面略举二例。
    其一比如江恩轮子(不论哪种),都是收束和发散的模式,这正是江恩高明的地方,他可以说超越了当时那一代人,因为这种思想不是西方惯性系思想了,而是在用属性说话。比如什么角度上的数字代表什么,这种语句明显的就是属性描述了。轮子一便绕大发散着,一般又有角度将其锁住收束着,然后通过某些不是广为人知的手法,一个简单的体系就成形了。
    其二比如建立线型指标,这是肯定来自于统计量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极性来模拟属性,然后通过关系的演化来指向出我们需求的信号。比如均线可以用等比的方式模拟成循环体系,然后求其各个特异点的关系结构。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来自于我一个兄弟的指点。我以前一直认为数量无用,可是忽略了可以通过建模来转化成属性这一步,可见人有时有多么盲目。大叹三声!!!

同构循环问题

    循环首先是人为定义的,更重要的是,没有同构循环的概念都立不起来。
    循环,我始我终(奔流语,呵呵)。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我们谈循环,其实大多数就是在谈时间。虽然说空间也有从我开始到我结束的现象,但是大家只是觉得那是个回归,而不是个循环。所以说严格意义上定义循环也是不容易的。这是后话了。而且循环的严格与否跟其内禀外缘都有很大关系,完整无缺的循环模式,我不抱乐观态度。
    因为同构概念被建立之后,属性概念必然要跟随而出,不论时间也好,空间也好,山川大地,概莫能外。同构其实是因为相似性带来的偏注于对相同的观察,从而由此建立的按照属性展开的度量衡方法。其实人类是要思考,也就不可能逃得了这一个方法。
    由同构,我们产生了进制,产生了度量衡等等,产生了分形思想,也因为同构层面的属性回归问题,我们产生了循环概念。这是一个清晰的脉络。

后话

    此文到了这里,算是告个尾声了。我太忙又太懒,想把这些问题在一篇小文里描述清楚,是断然没有可能性的。只是希望能捧捧兄弟的场,另外也真心帮帮某些比我反应稍微慢些的人,所以斗胆在大庭广众之下,先飞唾沫于鼎砥,复一溜烟于板砖了。
    这篇文章几乎没谈到什么具体技术,但是无一不是跟具体技术有巨大关系的,有很多其实也未必就要说,因为你是想逃也逃不了的。奈何纵横就这坏脾气,生怕你不知道自己睡着了,使劲把各位摇醒通知一下,结果还扰人清梦,呵呵。但愿未伤大雅。 演化惯性问题

    研究事物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是为了加强把握性,这是对权柄的一种争夺象征。所以,不管是走什么样的道路,本质上都是在追求可控。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这种对自身以及世界的研究,也逐渐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个分歧,是以大于具体学术研究的文化层面来体现的,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轻松的发现东西方言说方式的诸多不同。限于篇幅,不在此细说。
    就对规律的探究而言,西方目前走的,是一条遵循惯性的道路,意识代表是牛顿第一定律;而东方文化所走的,是一条演化之路,思维发端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象制器。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如果我们回到“数”这个概念上来探讨的话,可以发现,西方是求的数之量,东方是求的数之性,这两种方法想独自解决所有问题,我个人觉得都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仅仅希望依靠西方对于数量的求法,是可以肯定绝对无望走出去的,因为数量是事件发生之后的计量,不可能有任何提前预测的功能,这个纵横认为已经不需要再探讨了。它能够依照的,是一套外来工具,即统计学的优势筛选,但是从来没有统计学能够解决单个问题的,这有点象辩证法,看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如果面对此时此刻的问题,则证明了自己是足够无知的,是需要另外建立体系(比如博奕论)才支撑得起来的。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全球文化大统一的时代,文明的冲击力需要通透的心灵才能更好的融合,所以特此将其作为一个问题提出,帮助大家看清楚自己在做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性质,这样能够更好的知道自己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有可能去哪里寻找出路。
    在可控作为要求需要被满足的前提下,系统的解析将只会有两种基本模式,不管世界上有多少人多少奇思妙想,概莫能外。即惯性系模式和演化系模式。它们还巧妙的预示着买卖手法的不同,即行情过去到现在是向上,那么买上;行情过去到现在是向上,那么买下。这其实也是趋势跟踪派跟技术预测派一直打口水战的原因,答案是:恭喜大家,都错了,重点不在此处。呵呵。

节点问题
   
    这个问题大家几乎很少碰到,我没有遇见任何人跟我谈论过,可能在证券研究体系里,数据过分分明,它反而就不是个问题了吧。只是在其它的体系里,我们会常常遇见,比如类三角形的圆形为什么不是三角形?为什么节气对农业收成的影响那么大?穴位和医药对人体来说各是在体系中起的什么性质影响?一个事物的确认究竟是指的什么?
    说下去大家会睡着的,我们就绕过这一节吧,呵呵。

二难问题

    在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时,我们首先会自然的看到事物的两面,这是二元直觉在起作用,由此来展开现象也是没错的。只是在中间,因为阴阳逻辑的遍历性,如果不重新插入一套体系进来进行破缺的话,那么单一的一套体系中,你所分辨出来的阴阳矛盾,将永远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存在,而绝对不可能消除掉它。
    这个问题过于简单,但是异常重要,我还是举个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
    比如某人现在想研究证券市场的涨跌,过了一个星期,他发现均线很有用,几乎所有的大牛股都要满足均线多头排列的特征(在此暂不讨论其倒果为因的思路),所以他反复研究均线的参数,甚至通过系统优化等等高科技手段,最终确定了一个值,但是这个值要么就是信号少得可怜变成一个偶然机会(将系统行为抽样的极端事件),要么就是还是要承受很多震荡带来的亏损。于是他打算研究一下,如何能够回避震荡,他又重新去认识指标,观察成交量等等,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是如果他够聪明的话,他根本就不会去研究回避震荡,因为很简单,这个时候,他不过是把对涨跌的不理解转换成了对震荡与趋势的不理解罢了,二者没有本质区别。想想看,各位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呢?呵呵。
    原因在于我们的思维,其实也是在对称体系里被固定住了的,想要解决二难问题,在本体系里那是半点可能性都不会有的。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四个字:打破对称!

对称平衡问题

    对称跟平衡,不是一个概念,有的人往往会混淆。
    因为文化的不同,对称概念变成一个有意思的概念,东方很多一目了然的对称概念,在西方是通不过的,大家研究的时候,要注意范畴。我所理解的对称,即是因为存在是无法独立的,最少必须借一个对体的言说才能表达出自我来,所以很在意的,是“对体”的概念。
    对称这个词,可以说非常好理解,也非常不好理解,大家见仁见智吧。问题在于对称是处处存在的,是不可回避的,单单讨论这个是难以完结的,推荐大家去看魏尔的《对称》,另外彭罗斯对此也研究得非常深入,意犹未尽的话,还可以看看晶体学方面的东西,呵呵。
    平衡最简单了,即想死死不了,运动本身是趋向消亡的,但是每一次趋向都带来新的动量,导致事件的反转。这是我的个人解释,也许不是很恰当,欢迎大家斧正。
    我们谈周期的平移,是个对称关系,那么针对中间无法自洽的周期而言,那么这两个周期在时空上又呈现出平衡关系,不一而足。
    对称与平衡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大家还是去翻书吧,我只是说我个人的认知,也顺便提醒一下,这也是尝试走数量化研究的朋友绝对无法绕开的两个问题。

收束发散问题

    收束和发散,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是一个解决手段的两种用法。如果只是收束,系统将被锁死,无法交换信息;如果只是发散,又会因为彻底的开方而没有边际。这其实也是一个类似节点的问题,阴阳在一个共同点被全部言说而成形!
    收束和发散,其实已经是化用的具体行为了,在证券研究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下面略举二例。
    其一比如江恩轮子(不论哪种),都是收束和发散的模式,这正是江恩高明的地方,他可以说超越了当时那一代人,因为这种思想不是西方惯性系思想了,而是在用属性说话。比如什么角度上的数字代表什么,这种语句明显的就是属性描述了。轮子一便绕大发散着,一般又有角度将其锁住收束着,然后通过某些不是广为人知的手法,一个简单的体系就成形了。
    其二比如建立线型指标,这是肯定来自于统计量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极性来模拟属性,然后通过关系的演化来指向出我们需求的信号。比如均线可以用等比的方式模拟成循环体系,然后求其各个特异点的关系结构。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来自于我一个兄弟的指点。我以前一直认为数量无用,可是忽略了可以通过建模来转化成属性这一步,可见人有时有多么盲目。大叹三声!!!

同构循环问题

    循环首先是人为定义的,更重要的是,没有同构循环的概念都立不起来。
    循环,我始我终(奔流语,呵呵)。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我们谈循环,其实大多数就是在谈时间。虽然说空间也有从我开始到我结束的现象,但是大家只是觉得那是个回归,而不是个循环。所以说严格意义上定义循环也是不容易的。这是后话了。而且循环的严格与否跟其内禀外缘都有很大关系,完整无缺的循环模式,我不抱乐观态度。
    因为同构概念被建立之后,属性概念必然要跟随而出,不论时间也好,空间也好,山川大地,概莫能外。同构其实是因为相似性带来的偏注于对相同的观察,从而由此建立的按照属性展开的度量衡方法。其实人类是要思考,也就不可能逃得了这一个方法。
    由同构,我们产生了进制,产生了度量衡等等,产生了分形思想,也因为同构层面的属性回归问题,我们产生了循环概念。这是一个清晰的脉络。

后话

    此文到了这里,算是告个尾声了。我太忙又太懒,想把这些问题在一篇小文里描述清楚,是断然没有可能性的。只是希望能捧捧兄弟的场,另外也真心帮帮某些比我反应稍微慢些的人,所以斗胆在大庭广众之下,先飞唾沫于鼎砥,复一溜烟于板砖了。
    这篇文章几乎没谈到什么具体技术,但是无一不是跟具体技术有巨大关系的,有很多其实也未必就要说,因为你是想逃也逃不了的。奈何纵横就这坏脾气,生怕你不知道自己睡着了,使劲把各位摇醒通知一下,结果还扰人清梦,呵呵。但愿未伤大雅。 非常道兄,非常谢谢,来,咱们握个手。

接下来我想跟你随便聊聊:

在这个股票市场上,我们一切的目的都是为着怎样认识市场而动的,我认为,认识市场的第一任务和急迫任务是认识自己,在自己的物质身体是自己认识世界的工具下,即这个工具有何功用?有何缺陷?我们该有那方面的补助和避免,如果你真的希望成为股票的话,这便是人应当考虑的。

----自身跟市场,是两个问题,也是最终的两个问题。而自身问题的在先,可视为中阳的化出,仁兄提议优先解决,也是没错的,只是我的这个帖子,是不专门讨论这个的。为什么会将第二层问题回头展开去谈双边双层逻辑问题,也算是做一个最后的注目吧。但是非常欣赏你对工具的理解,人是工具的人,进步也只是工具的进步,这点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承认的,因为幻想对上帝进行取代并且恰恰是由我去取代,是西方文明的隐层推动。此处必须顶礼仁兄。至于功用和缺陷嘛,因为自明不了,所以这问题不可能成立。


兄言:“我觉得哲学最好的处理态度就是面对对象”的这点一点都不错,但我们面对的对象到底是主观对象还是客观对象?回到一切都是为着股票的这个目的,即正我们认识的股票市场是主观市场还是客观市场,如果我们认识的是主观市场,那么,无论如何,人们得到的也只能是主观的结果。

----这个仁兄还需要加深理解,因为逻辑开始安立,全真立刻遁去,所以我们一切努力都是盲人摸象,这样也才会有后面补圆一说。我们日常所言的主观跟客观,其实都是态度类描述,没有讨论的必要。我觉得此处仁兄对客观的理解,是认为人能够知道那个本来面目,这个是对的,可是不能用语言,所以也就不能定义主客观了。其实这也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原因,但是人不可能不思考,所以以“人的问题”来给出的世界,注定是可笑的,因为真理绝不在思辨之内。我们这里是谈股票,还是可以思辨的,呵呵。赚自己的钱,让上帝发笑去吧……

对哲学,我们首先应关注的问题是“存在”,对这个“存在”,西方学者是没有一个将这个问题说清楚的,说一句顶撞兄的话,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必须将西方学者抛开,用西方的认识方法研究问题,我认为,他们的智慧已走到了极限,再跟着他们走是走不出什么结果的,我们顶多也就是个“哲学家”学家。这是一个股票的论坛,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是为着认识股票而动的,对这点,我们应当有着一个共同,对有些问题,我没有要争过谁对谁错的想法,只为了一个彼此的修正,把我们想做的事做好。有不当之处,请兄海涵。

----我对哲学其实是相当相当不感兴趣,存在问题,根本就不允许被提出,是人就不可能说对,萨特当然是要靠边站的,佛祖也不可能言说啊。可是有人就是妄想掌握上帝的权柄,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吧。你这不算是顶撞我,是误会我,呵呵。我从头到尾,说的都是技术的源头和要点,并不是在谈哲学问题。我也不是跟你争,既然你捧场,我也不愿意让你白吆喝了,所以有些问题还是跟你说清楚比较好。有不当之处,也请兄海涵。 买进股票之前,先写下五条支持你投资这家公司的理由,并随时检查,如果发现其中有三条理由已不存在,就应立刻卖出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