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凯德mall餐饮:50年代苏联从中国“撤侨”十一万的来龙去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23:25:33
50年代苏联从中国“撤侨”十一万的来龙去脉  
2009年05月27日 09:04国际在线
1954年和1955年,居住在中国多年的11万余名苏侨被分两次集体遣回苏联国内。那么,这11万余名苏侨是怎样来到中国的,而苏联政府当时为何要作出大规模撤退侨民的决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境内居留了大量外国侨民。这些侨民,实际上是外国列强在旧中国推行其扩张主义政策的一个重要产物。 苏联在华侨民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他们中有很多人政治素质低下,依旧保留了白俄遗风(注:白俄指俄国“十月革命”后逃难来到中国的俄罗斯裔居民)。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失业的不断加剧,许多苏侨不但违法乱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而且很多居住在沿海城市的苏侨,实际上已沦为美帝的潜伏间谍和特务,从而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动侨民形成混杂之势,成为危害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的不可低估的潜在隐患。 更有甚者,随着中国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展开,苏侨中出现了大量因不适应这些运动而予以对抗的现象。在新疆伊犁,1952年就发生了苏侨游行请愿要求回国直至越境逃往苏联的严重事件。这一事件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国领导人的忧虑。 事实上,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就非常关注外侨问题,逐步明确了处理外侨的方针政策。1949年初,随着接管大城市工作的展开,中共拟定了《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该指示鲜明地体现了新中国外交中“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方针,并成为新中国外交方针的雏形。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实际上包含着要将外国势力在中国遗留的一切残余、污垢统统打扫干净,从而建立一个干干净净的独立主权国家的强烈内在要求,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苏联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及残余影响在内。 1953年11月,苏联驻华大使库兹涅佐夫在与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的一次谈话中,第一次提到了撤侨问题。在这次谈话中,双方对在1954年和1955年“批准大批苏联公民从中国回苏联”一事上达成了共识,但当时并没有具体的计划。 然而,在苏方尚未作出正式决定并通知中国前,一些驻中国领事馆的苏联官员如上海、内蒙古等地自作主张,于1954年4月初便向在华苏侨宣布了苏方的撤侨意图。他们宣布:“苏联政府决定苏联侨民及过去曾申请加入苏联及未经批准之无国籍侨民均可回国至高加索、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地开荒。”苏侨闻讯后,思想波动很大,前往登记者踊跃。 由于中方事先没有得到相关通知,因而,中国外交部顿感事态严重,立即向苏联驻华大使馆询问究竟。苏联大使馆回答说,苏联政府确有吸收侨民回国开荒之意图,但目前尚在进行调查研究,并不是立即开始登记报名,各领事馆的做法是错了。 在苏联政府即将集体撤侨的消息得到证实后,中国外交部本着“及早准备并主动配合苏联方面的这一措施,对因苏侨回国而引起的许多问题必须事先明确处理原则,以免被动”的精神,当即于1954年4月21日致函公安部、商业部、内务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商讨该问题。 就在其间,即4月23日,苏联驻华使馆华司考代办正式向中国外交部通报了苏方的撤侨决定:“苏联政府决定将在华(上海、青岛、旅大、哈尔滨、内蒙古、伊犁、北京、天津等地)的苏侨6000家,约1.6万至2万人(注:全国苏侨除新疆外现有 6万余人,新疆有8万人)于本年六、七、八三个月内分批遣送回国至高加索、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地开荒。回国的条件是具有苏联籍,有劳动能力,无现行政治问题的,经审查后即可回国,其家属亦可回去。”此外,该代办还提出,在运输问题、房地产出卖问题、侨民政治审查问题等方面希望中国政府协助。 苏方撤侨的决定,使中方的准备工作有了针对性。在中方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1954年5月底,各地政府便开始协助苏侨陆续分批回国。据统计,1954年从中国遣返的苏侨计24807人,远远超过了苏联政府的计划数目。 1955年2月1日,苏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罗迈进向中国外交部通报了1955年苏方撤侨的大致方案。
中国外交部在获悉该消息后,立即致电各地外事处进行了通报。这次遣返较1954年遣返更加从容。(下转13版)(上接1版)到遣返结束时,共有8.7万名在华苏侨回到苏联,其中新疆6.5万人,其他各地2.2万人。 至此,大多数在华苏侨已被遣返回国。 对于将在华苏侨集体撤回国内的原因,苏联政府在1954年和1955年向中国政府及其侨民所宣称的都是让他们“回国垦荒”。 众所周知,长达四年的卫国战争使苏联遭受了重创,夺去了苏联2000多万人口,他们中大多数是青壮年。因此,战争结束后,苏联劳动力极端匮乏,这与其繁重而艰巨的战后重建工作发生了矛盾。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以赫鲁晓夫为核心的苏共新领导人顺应当时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启动了苏联政治经济改革的进程。由于当时苏联的农业形势相当严峻,粮食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共中央作出决议,决定由国家投资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开垦大面积荒地。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开荒运动在苏联掀起。为了解决开荒所需要的巨大劳动力资源,苏联党和政府便再度将目光投向其最大的海外侨民群体——中国苏侨。 不过,很显然,苏联撤侨还有着更加深层的原因。从心理和宣传角度而言,在当时苏联领导人看来,大量在异国求生的苏联公民的存在,无论如何都将是对苏联这一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莫大嘲讽,这会极大损害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声誉。 从国家安全层面来看,当时美国正通过修改其难民、移民政策以诱使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公民逃到或移居西方,以作为其对苏“冷战”的软武器,苏联政府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必须“重新获得对国外一切苏联公民的控制”,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选择,莫过于将他们全部撤回国内。 另外,苏联此次集体撤侨深层动因还有来自苏联调整和发展对华外交的外在需要。斯大林去世后,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代。而刚刚上台的赫鲁晓夫并没有立即确立起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地位,为了获得并巩固这一地位,他非常需要得到新中国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政府作出从中国集体撤侨的决定,显然是其向新中国示好的一系列步骤之一。 
苏军曾参与中国解放战争 近千援华官兵死亡
2009年04月29日凤凰网历史综合
(译自俄罗斯“士兵”网站)《20世纪战争中的俄罗斯/苏联阵亡军人》,Военные потери России и СССР в войнах XX века之《中国国内战争(1946-1950)》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9月2日以军国主义日本的毁灭而告终。中国,正如亚洲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得到了不受制于人的、独立自主发展的广阔的可能性。然而国家复杂的内部环境对此产生了阻碍。事实上存在着两个政权:一个由国民党政府所控制,另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二者的长期对立导致了国内战争。美国政府把赌注押在蒋介石身上并千方百计给他以帮助。1945年,它给了(蒋介石)接受部署在中国的日本军队投降的机会。日军有成千上万门火炮以及成百上千的坦克、飞机、战舰,这些都被用来武装蒋介石的军队。有了这样的支持,国民党有根据期望能够成功地在全中国范围内掌握政权。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号召解放区人民展开对国民党的斗争。它(中共)向苏联政府求助。我国政府尽一切可能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领导的革命运动给予支持,其第一个步骤是将苏联军队1945年击溃关东军之后缴获的武器和军事装备移交给他们。后来又向中国(共产党)方面转交了一部分苏联武器。在满洲里,苏联指挥人员协助创建了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基地。在这里,依靠苏联军队的战斗经验,在苏联顾问和教官们帮助下,中国领导人建立了一支顽强的、能征善战的军队,它能够成功地完成现代化作战任务。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的独立自主的国家——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苏联部队从中国领土上撤离之后,继续给抗击国民党的民主军队以帮助。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对军队的要求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向苏联政府提出请求,希望加强军事援助。1949年9月19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向中国派出军事专家。很快,军事总顾问和他的助手们来到了北京。1949年10月初,专家们开始工作,着手创建若干六年制技术学校。截至1949年12月末,共计有超过1000名苏联军事专家被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里工作。在困难的条件下、在短暂的期限内,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飞行员、坦克手、炮兵、步兵当国民党用空袭来威胁中国解放区的一些和平城市的时候,苏联专家们积极参加了击退来犯敌军的战斗。为此,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原注: 1950年2月),组建苏联军事联队(?группа советских войск/группировка советских войск),参加上海防空保卫战。在上海率领防空苏联军事联队的是著名的苏联将领、未来的苏联元帅П。Ф。巴季茨基中将。附注:帕维尔·费多罗维奇·巴季茨基 П。Ф。Батицкий(1910。6。27 - 1984。2。17)苏共党员(1938)、苏联英雄(1965)、苏联元帅(1968)。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61—)、苏共中央委员(1962)、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62)。伟大卫国战争期间任师长、军长。1965-1966年任第一副总参谋长,1966-1978年任国土防空军总司令。联队的副司令员是:С。В。斯柳萨列夫(Слюсарев)中将,负责空军; С。Л。斯皮里多诺夫(Спиридонов)上校,负责高射炮,他同时还指挥第52高射炮师。(译者注:原文如此。 苏军一个高射炮师有多少门炮?)在最初一系列以国民党飞行员失败而告终的空战之后,敌人的空袭行动减少了。对上海及其郊区的袭击终止了。敌人将主要的(空中)力量集中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为截击敌机、掩护上海机场和其它目标,苏联空军部队先后共计升空238架次。除此之外,苏联专家还指导中国军队中的优秀人员在作战环境中的行动,并从1950年8月1日起指导中国军人掌握苏联防空技术。1950年10月,上海的全套防空系统移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苏联军队及(飞行)编队撤出,回到祖国,其中一部分编组成歼击航空兵第64军,负责掩护中国东北以及朝鲜北部的部队和战略目标。1946-1950年,苏联军人、苏联专家在中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期间,共有936人牺牲或因伤病而死。其中包括:军官155人,军士216人,士兵521人,文职专家44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阵亡的苏联国际主义战士的坟墓得到了细心的关爱,保存完好。(来源: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