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大学好吗:张子林书法 收藏 明朝 董其昌 枯树赋-- 明 董其昌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6:11:45
董其昌 枯树赋 明 董其昌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

董其昌(1555-1636),字思白,号玄宰,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谥文敏。画风显著,为『华亭派』之首领。并精鉴赏,富收藏,书画理论的著述亦甚富。
在书法艺术的形成过程中,每一位书法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董其昌回忆说: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发奋临池矣。从中可以看到其学书的动机并非出于天性或是对艺术的追求,而是为了科举的需要。然而任何因素都可以成为酝酿并产生原动力。『初师颜平原穴多宝塔移,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穴《黄庭经》及《宣示表》、 《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飞似文敞仲、祝希哲置之眼角。』同时他还汲取李邕、徐浩、杨凝式、米芾等各家之长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他的书法是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凤而自戍一体的。这种博采众长,融合变化,为己所用的做法似乎对于我们学习书法有着重要的意义。董其昌为书作画都以生拙取胜,其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曾自以书法比之赵孟頫。『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可见其得意之情。然其晚年又回忆说:『余年十八岁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前后认识的不一致,其实正好反映
出了他的不可穷尽的『变』的精神。董其昌的书法在当时就有极大影响。《明史.列传.文苑四》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我一家,名闻外国。』『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宝购之。』他的书法影响深远,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还以董书为宗法。然而亦有非议者,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行草第二十五》称: 『若董香光,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历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其实风格趣味,因人而异。
董氏一生书画用力极勤,又享高寿,故传世作品极多。重要代表作如早年小楷书《月赋》卷,晚期的《三世诰命》卷、《松江府制诰》卷等墨迹。然其中多有应酬之作,未必片片珠玉。加以临摹者众,真赝相混,应慎之又慎。书刻有《戏鸿堂帖》等。
《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为洒金笺卷,纵22.1厘米,横284.7厘米,书于丙寅天启六年(1626),从中可尽窥董氏书法之风貌,为学书的理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