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三潭印月的故事:精心备份:“老师”到底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5:19:10
教师是“人”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三中    常忠锐


  长期以来,类似“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教育,“无私奉献、甘作人梯、铺路石”的“垫底”教育(姑且这么说吧),再加上,“光鲜”背后长年的“清贫”,“成就感”缺乏,进取的路子狭窄等,已在潜移默化中,稀释着中年教师的从教热情。

  把教师比作“园丁”虽无“物化”的嫌疑,但感觉很冷酷,很无情,分明没有灵魂的碰撞和思想的共鸣。每次听到如此作比,我就感觉自己如“屠夫”一般——在自己锋利裁剪和精心打磨下,学生毫无个性和特色可言,小小年纪,或是千人一面的呆板,或是见风使舵的圆滑。这难道还是育人者的初衷吗?

  教师应该是有尊严的人,因为,他们要以自己的自尊去鼓舞学生;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人,因为,他们要以自己的独立见解去引领学生;教师应该是有灵魂热度的人,因为,他们要以自己的灵魂去温暖学生。没有必要“神圣化”教师,因为教师也来自人民大众;但也绝不能贬低教师,因为育人事业的确有其独特性。


教师就是行者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育局 王庆玲


  有人称教师是“神”,但教师承载不了光环下的压力;有人强调说,教师也是普通人,可普通人又怎能承担的了教书育人的责任。身为教师,我不希望“人类灵魂工程师”刻意的美化,不希望“园丁、蜡烛、春蚕”式的夸赞,但又不希望人们揪住个别现象抓住教师不放,我只希望用“行者”来给教师定位。

  敬畏知识,做阅读习作的行者。知识是教书育人的源泉,在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唯有不断的读书、广泛的涉猎,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的需要。从这个意义讲,教师将永远是读者、学者、作者。备课是学习,上课是生成,反思是积累;听课是学习,教研是学习,培训是学习。教学之余,把读书学习作为第一本能,和着继续教育培训的节拍,阅读教育专著,记录读书心得,指导教学实践,更新教育观念,启迪教育智慧。把阅读融入生活,读经典名著,读随笔杂谈,读报刊杂志,在读书中激发写作灵感,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习惯,在读写结合中不断行进求索,成为探求知识的永恒学习者、实践者、传承者。

  敬畏课堂,做信任学生的行者。为什么我们的课堂至今放不开,为什么我们的常态课依然用教师的讲来包办,为什么我们学生总是活跃不起来。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思想作怪,观念的束缚,对知识不放手,对学生不放心,对课堂不让位,以致于自学成了形式,合作走了过场,探究成了添加剂。敬畏课堂,就是敬畏课堂的效率,就是关注学生的参与率、互动率、知识的掌握度。关键是相信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享受课堂。个体自学、同桌对学、小组互学、班级群学,只有这样课堂才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要走好这段路程,需要每位教师从思想到实践,从再反思到再实践的历练,一遍遍蜕变,一遍遍的生成。这需要行者的率直与耐性。

  敬畏学生,做醉心教育的行者。我们是老师,可前身就是学生;我们是教师,可同样要成为家长。多些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爱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要有爱校如家的情怀,因为学校就是我们的工作场;要有爱生如子的情感,因为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要有爱教如己的心态,因为责任与使命铸就了教育的崇高。甘当行者,用平常心去看待,用爱心去度量,这样的教育人生,才会更加多彩。

  敬畏职业,做严谨治学的行者。我们选择了教育,教育也选择了我们。与期改变不了环境,不如顺应职业需求。面对循环往复的工作,谁都有可能产生厌倦,但我们必须时刻警醒,时刻反思:教师职业,为的是传承知识,塑造心灵。要用这样的心态去敬畏,去担当,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践行职业理想,用自身形象诠释教书育人的内涵。当我们自觉、主动、热情的投身教育的时候,行者的坚守,也就绘成了师德最动人的风景。


教师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河北兴隆县六道河中学 贾利民


  2010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说:“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也就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教师,我们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因为在教师的手里掌握着幼年人、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教师的责任大于天”。因为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国家的栋梁,今天的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长远的幸福。教师的重任在于一肩挑着学生的现在,一肩挑着国家的未来。如果你仅仅把老师当作一种职业,那你体验到的只有辛苦劳累;但当你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时,你就会感到充实并从中汲取快乐,就会有不懈追求的动力。我们常对学生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对教师本身来说,热爱是最大的资本。有了热爱,自出激情;有了热爱,才会享受教育事业,并作为一生的信仰去追求。如果一个教师不爱自己的职业,他一定不会有所成就,甚至会误人子弟。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要有敢于改革,大胆创新;要有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雄心;要有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斗志。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正确对待教育的某些弊端,从被分数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中解脱出来,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以持久的毅力投入到教学课堂改革的激流中去。另外,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教书匠和知识的二传手,而应该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江苏兴化陈堡中心小学 朱雷云


  教师是给学生一生幸福的奠基人。教师的神圣使命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给与学生一生幸福的奠基人。时下,部分教师只注重“授业”,做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学生成了一台大容量的“电脑”。殊不知,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变得越来越对立,课堂将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网上传播的一段话,印证了这一点:“语文教师口若悬河,炫耀文才;数学教师滔滔不绝,卖弄口才;物理教师喋喋不休,好比天才;外语教师天花乱坠,堪称人才;化学教师天南地北,推销药材;而我们个个呆若木鸡,像群蠢材。”新课程的施行,就是要打破教育的大一统、标准化,从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位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辅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教育者担负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使命,必须按照新课改要求,改变过去依照大纲设计蓝图,来到课堂批量生产的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本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获得更好的自由发展的机会,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新的课标下我们的教育将不再是教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三言两语


  王娜:每当听到教师是“蜡烛”、“春蚕”、“铺路石”……之类的比喻时,我总会无奈的报之一笑。这些不求回报、无私无畏、终身奉献的赞誉,成了教育界的“牌坊”,在无形中让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甚至变成了蛮横的苛求。教师也有七情六欲,在给学生“人本”教育、“心”的教育、“爱”的教育时……请让教师也回归“人”吧!砸碎牌坊,卸掉枷锁,让老师快乐地教书育人,给老师点阳光,让他们灿烂灿烂吧!(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央子街道横里路小学)


  徐生坛: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无异于赶着一辆笨重的破车前行,拉车的人(学生)虽苦不堪言,但好在“其苦也有涯”,总有熬出头的那一天,而赶车的人(教师)则没那么幸运了,他们一面“把所有问题自己扛”,一面眼巴巴地盼望着处境能有所改善,直到有一天自己扛不动了,才发现自己老了,该退休了。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和学生,虽也是拉车人与赶车人的关系,但绝不是驱赶与被驱赶的关系,是伙伴关系,是朋友关系,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他们互相搀扶、互相鼓励、互相倾诉着一路走来,共同欣赏沿途的美好风景,共同体验一路的艰难曲折。他们的心里和身上,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和负担,脚下也没有太多的羁绊。他们的旅途虽不是一帆风顺,但充满了探险的乐趣。(甘肃省兰州市天庆实验中学)


  尹基殿:“你们是我的衣食父母,我来这儿是为你们服务的。不管是表扬,还是严厉的批评,都是对你们负责;你们在父母心中有多重要,在我这儿也会有多重要。”每次面对新的一批学生,这是我第一堂课的第一句话。作为教师,我不觉得崇高,也不觉神圣,但我觉得自己必须负责;除此以外就是不歧视所谓的差生。教师是是职业,对每位求学的顾客负责是我不变的定位。(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黄梅三中)


  陈永泉:“你们走吧,我再留一会儿!”“请把衣服整好,老师看哪个同学做得最好!”……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响亮的口号,有的只是和蔼与亲切!老师的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孩子成长的光华;孩子的欢声笑语里,才有老师成功的喜悦!(江西省资溪县职业中学)


  刘裕卿:教师是爱的使者和人格健全的示范者,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圩初中)


    吴要金:教师把学生当作心灵的知己,学生就把他视为眼中的“情人”,课堂上就会情愫飞扬,智慧链接,意蕴纵横。“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杜威语)这样,教师的真诚与钟情就会唤醒学生快乐的心灵,换回学生绿色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