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每章主要内容100:周末打印作业(出师表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搜狐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22:54:20
2009-09-05 10:58
 

《出表》 知识要点整理

一、作者:  诸葛亮  是三国蜀汉  政治家、军事家。本文是作者出师伐魏,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文体)

特点:动之以情

二、重点字词。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于内(宫廷),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境)者,盖(发语词,原来是)追先帝之殊遇(优待,厚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实在)宜开张圣听,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遗留)德,恢弘(发扬光大)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皇宫中)府中(17),俱为一体,陟(奖赏)罚(惩罚)臧(善)否(恶),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科条法令)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主管的官)论其刑(罚)赏,以昭(显示)陛下平明之理(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善良)实(诚实),志(志向)虑(心思)忠纯,是以(因此)先帝简拔(选拔)以(来)遗(给予)陛下。愚(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都)以咨(询问)之,然后施行,必能裨(弥补)补阙(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善)均(平),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倾覆)颓(衰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信任)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平民),躬(亲自)耕于南阳,苟(苟且)全(保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扬名)达(显达)于诸侯。先帝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自枉屈,三顾(探访)臣于(到)草庐之中,咨臣以(拿)当世之事,由是(因此)感激(感动),遂(于是,就)许(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遇到)倾覆(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那时以来)二十有(同“又”)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所以)临崩(死)寄(托付)臣以(把)大事也。受命以来,夙(早)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取得成效),以(以致)伤(损伤)先帝之明(圣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不长草)。今南方已定,兵甲(武器装备)已足,当奖率三军(全军),北(向北)定中原,庶竭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攘除(铲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用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职责本分)也。至于斟酌损(除去)益(增加),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以彰(揭示)其咎(过失);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道理),察(明察)纳(采纳)雅言(正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就要)远离,临表涕(泪)零(落),不知所言。

三、古今异义字: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感激:感动振奋。                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晓畅:精通熟练                  今:作文通顺明白

四、一词多义:


行:

性行淑均 (品德)

行阵和睦  (队伍)               

以: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         ( 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咨臣以当世之事     (拿)

 寄臣以大事          (把)

遂许先帝以驱驰      (来)

道:                                        

中道崩殂(道路)  道听途说  任重道远

咨诹善道(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方法)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主张)

志同道合(意见 主张)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能说会道  娓娓道来

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老师)

师出无名 师出有名(军队)

实:

此皆良实(诚实)

华而不实(结果实)

名存实亡(实际)

临:

临表涕零、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临危不惧、如临大敌(面对)

东临碣石、有亭翼然于泉上(靠近)

故临崩寄臣 临行密密缝 (将要)

兵:

兵甲已足 (武器、兵器)  兵不血刃  秣马厉兵  弃甲曳兵

兵连祸结(战争)

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晓:

晓畅军事  所不晓  家喻户晓(通晓,了解)

晓之以理(使……明白)

金鸡报晓 阴阳割昏晓 (天亮、早晨)

作:

作奸犯科   为虎作伥 (做)

作亭者谁  作茧自缚 (制造,建造)

一鼓作气 (振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 (写)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起,有所作为)

马作的卢飞快(像……一样)

所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用来)

计:

计日而待(计算)  不计其数

千方百计(计策)

闻:

不求闻达于诸侯(扬名)  闻名遐尔

闻风而逃(听到)  闻鸡起舞

顾:

三顾茅庐(拜访)

左顾右盼 不屑一顾 瞻前顾后 顾名思义 (看)

顾此失彼 (照顾)

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以身许国

潭中鱼可百许头(左右,来)

当: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锐不可当(抵挡)

门当户对(相当,相等)

当仁不让,当机立断(面对)

当务之急(当前)

当之无愧(承受)

躬:

躬耕南阳(亲自)   事必躬亲

鞠躬尽瘁 (弯腰)

彰:

彰其咎 (表明 显扬)  欲盖弥彰  相得益彰

咎:

彰其咎(罪过)   引咎辞职  咎由自取

临表涕零=涕泗横流

益:

良师益友(好的)

有所广益(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延年益寿

益:

香远益清(更加) 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多多益善

此时无声胜有声(超过)  绝胜烟柳满皇都

予观巴陵胜状(好)

高处不胜寒(承受)

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不遗余力

路不拾遗 (遗失的东西)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

讨贼兴复之效(责任)

不效(实现)

东施效颦(效仿) 以儆效尤(贬义) 上行下效

为:

俱为一体(是)

及为忠善者(做) 为所欲为

举宠为督(担任)

为虎作伥(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

毛:

深入不毛 = 不毛之地

吹毛求疵(毛发)=一毛不拔

竭:

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竭尽 动词)

彼竭我盈(衰竭)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悉数奉还(全,都)

知悉 (了解,知道)

节:

贞良死节(节操)

厉行节约(节俭)

秋:

危急存亡之秋(时) 多事之秋             

秋高气爽 (秋季)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年的时间)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行:

然后施行(实行)

性行淑均(品性,品德)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

三人行 (走)

否:

陟罚臧否(坏、恶)  否极泰来 

义:

引喻失义  (适宜、恰当)

义不容辞   ( 正义)

忘恩负义  ( 情谊)

夙兴夜寐  夙夜忧叹 (早)

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实在 ) 诚惶诚恐

诚心诚意 (真心)

诚如是(如果)

私:

大公无私(自私)

不宜偏私(有私心)

窃窃私语(暗地里,私下)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异:

不宜异同(不同)异口同声

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

属引凄异(怪异)

异想天开(不合理)

良:

此皆良实(善良)

良多趣味(实在,很) 感慨量多 用心良苦

良师益友(好的)

宜:

不宜妄自菲薄(应当) 事不宜迟

因地制宜(合适) 风景宜人(合适)

志:

志虑忠纯(志向) 鸿鹄之志

处处志之(作标记)

寻向所志(标记 名词)

举:

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推荐)

举世无双(全)

一举两得(举动)

薄:

妄自菲薄 (轻视) 厚此薄彼

薄暮冥冥 (迫近) 日薄西山

阙: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宫殿)  城阙辅三秦

略无阙处 (通缺,中断)

裨补阙漏(缺点)

已:

兵甲已足(已经)

死而后已(停止)

远小人(远离,疏远)

今当远离(距离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远)

喻:

引喻失义(譬喻)

不言而喻(明白了解) 家喻户晓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不可理喻

赏: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奖赏)

雅俗共赏(欣赏)

遗: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给予

    以光先帝遗(yí)德  遗留

不遗余力  遗留

路不拾遗  遗失的东西

义:引喻失义  适宜、恰当

    义不容辞  正义

    忘恩负义  情谊

否:陟罚臧否  坏、恶

否极泰来  坏、恶

行: 性行xing淑均      品行

    行hang阵和睦       队伍

损:斟酌损益          除去

损人利己  损公肥私   损害

损兵折将            损失

顾:三顾茅庐  拜访

顾此失彼  顾全大局  照顾

顾名思义  看到

顾影自怜  回头看


五:出自本文的成语: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计日而待(指日可待)       作奸犯科    亲贤远佞

六:翻译重点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我们蜀国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的不同)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崩溃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以计算着日子来等待了。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拜访我。拿当时世上的大事来询问我,因此(我)感动激奋,就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期间奉命(出使东吴),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做事细心慎重,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责任托付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惩治我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翻译: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大臣们忠诚进谏的道路。

(1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没有不对恒帝、灵帝哀叹痛心遗憾的。

(1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翻译: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给予陛下

(14)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翻译:原来是追念先帝的厚遇,想报答这种恩情给陛下。

(1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翻译: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七.原文理解性默写: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6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7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文中第8段与“开张圣听”对应的句子是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八、文意理解:

1、  第一段中,作者分析当时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什么?当时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不利:“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本文开头分析形势的目的是什么?

提醒后主创业艰难,要思危惜臣,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2)为下文提建议作铺垫。

3、根据当时形式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目的: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4、在第一段里,作者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第一段中“内”指(宫廷);外指(边疆)

5、在第二段里,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如何具体执行.

严明赏罚;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6、”使内外异法”中,“内”指 宫廷,“外”指 朝廷;

7、“陟罚臧否”中“陟”的对象是什么人?“罚”的对象是什么人?作者认为,该“刑”的是什么人?该“赏”的是什么人

“陟”—“臧”    罚—“否”   “刑”—“ 作奸犯科”  “赏”—“为忠善者”

8、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共同点是什么?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将军向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

品德优秀、才智超群、先帝信任。

9、诸葛亮认为“愿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

(1)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2)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0、作者在第三、四段中指出在内政上、军政上“亲贤臣”会有什么样的收益?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12、其中哪一点最重要,是全文的主旨所在?为什么?

其中第三条最重要,因为:(1)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就在他能否“亲贤远佞”。(2)表文中用了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与能”。(3)表文的第三部分归结各方面的责任,劝勉刘“察纳雅言”,亦是希望刘“亲贤远佞”。

13、“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条件:“亲贤臣,远小人”

1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用文中原话)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自己的话概括:先汉后汉兴亡的原因)

15、第三、四段和第五段之间在结构和内容上是什么关系?

结构上:先分后总;内容上:第五段是在第三、四段荐贤的基础上归结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16、第五段中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教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作用:劝谏刘禅要吸取历史教训,应亲贤远佞。

17、“先帝”“叹息   痛恨恒灵的原因是什么?     亲小人远贤臣

18、“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亲贤臣,远小人”

19、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

20、在第六段中作者“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1、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要写自己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原因是表现先帝猥自枉屈,表达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

22、诸葛亮一生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什么?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3、第六段自叙本志,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品格的高远、谦虚?为什么这样写?

从作者“布衣”的身份,“躬耕”的淡泊生活和无意于功名利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志趣。

自叙志趣的作用: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为下文出师北伐,报答先帝深恩作铺垫。

24、写出作者颂扬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格的句子,并指出其作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作用:是“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

2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并指出其表达作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作用:说明创业的艰难,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

出自第6、7段的历史故事是什么?第6段、三顾茅庐、第7段:白帝城托孤。

26、作者为什么要追述自身的经历和追忆白帝城托孤?(或是回忆白帝城托孤的用意是什么?或诸葛亮自叙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试分析他的用意。)

抒发自己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2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报先帝”呼应表文哪两件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

28、《出师表》中集中表达诸葛亮感恩图报,担当重任的心情的句子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9、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不宜妄自菲薄

30、《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1、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如何?行动怎样?心情: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行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32、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4、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字);北定中原、兴复汉室(8字);兴复汉室(4字)

35、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客观条件分别是什么?“出师”北伐的动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客观条件:南方已定;主观条件:兵甲已足。动机:报先帝,忠陛下。

36、结合第六、七段分析先帝将重任委托于诸葛亮的原因有那些?

谨慎忠心,才智过人。

37、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⑴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立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38、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为了汉室的兴隆。

39、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典故: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

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名言警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

40、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从上文的内容来看,《出师表》名世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感情真挚、寓情于事、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

41、全文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政治愿望?

希望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决心出师北征,兴复汉室,报答刘备父子的知遇之恩。

42、贯穿全文感情的是“报先帝,忠陛下”(文章中心答题点)

43、杜甫在追思诸葛亮一生时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出师未捷”所指的事是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44、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1)、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2)、他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提出三条治国建议,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谨慎、忠心、才智过人、淡泊名利。

45、全文要点: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