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泽尔波吉亚和他妹妹:“哲商”稻盛和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4:13:56
“哲商”稻盛和夫
2010-08-05 09:29:04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广州) 跟贴 2 条 手机看股票 企业家与哲学家,一个在红尘中摸爬滚打、为创造财富而殚精竭虑,另一个却专注于思索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似乎很难统一。但号称日本“经营四圣”之一、也是四圣中唯一在世的稻盛和夫,却得到季羡林先生如此的至高评价:“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稻盛和夫在“经营之圣,人生之师”的两种身份间游刃有余:他一生共亲手创办两家公司——京瓷与KDDI,两家公司日后均成为日本行业领头羊,并跻身世界500强之列。而在商场上证明了自己之后,他又毅然穿上僧衣,皈依禅宗,苦修13年,参悟宗教与哲学。IBM 全球业务咨询部运营战略首席顾问白立新博士如是评价他:稻盛哲学打通了企业经营管理与哲学历史之间的任督二脉。讲究“自利利他,敬天爱人”的稻盛和夫,打破了世人眼中资本家必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贪婪印象。如他所言,他的经营哲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追求人生的善与不朽”。一手创立两家世界“500强”令稻盛和夫一生都体恤下属、对人友爱的根源,或许是由于他饱受苦难的童年时代。稻盛和夫出生于1932的日本鹿儿岛,在家里7个孩子中排行老二。战乱年代,稻盛一家只能靠卖日杂品维持生计。幼时的他十分顽皮,是学校里的“孩子王”,总是带头反抗老师,最终教师评定日常成绩都没及格,他甚至没能考上理想的中学。此时,从远方归来的叔叔又传染给他肺结核。以当时的医疗条件,肺结核极难治愈。卧病不起的日子里,稻盛和夫极为心灰意冷。幸好,邻居送了他一本书,《生命的实相》。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们的心中有一块磁铁,它能够把周围的剑、手枪,或灾难、疾病和失业统统都吸过来。”痴迷于这本书的稻盛和夫,自此对内心的力量笃信不疑。战争于1945年结束,稻盛和夫一家开始逃亡。拼命的逃亡反倒带走了他的疾病,而此时,稻盛一家的境况也跌到了最低谷。全家人只能依靠在黑市买卖盐、肥皂和酒赖以度日。仍在念书的稻盛和夫也从卖纸袋这样的小本生意开始,开始了其漫长的经商生涯。大学毕业后,稻盛和夫想要进入当时最热门的有机化学行业工作,心仪的公司却拒绝了他。不得已,他进入了一家生产绝缘瓷瓶的小公司,还被任命去研究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新型陶瓷。由于公司太小、环境艰苦,连工资发放都无法保证,同去的4个大学生都选择了辞职。稻盛和夫却逆流而上。他想起了童年的那本书,“心里的东西会决定一切。”他常常吃住都在实验室,还自学英文查阅国外资料。他的专注与热情,使他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3年后,朋友们资助稻盛和夫,开创了一家生产新型精密陶瓷的公司“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创业初期,不但资金来自朋友资助,公司地点也设在另一家公司的仓库。但稻盛和夫在创办仪式上宣誓,目标是“京都第一,日本第一,最终是世界第一”。第一年,公司实现了销售额2600万日元、净利润300万日元的良好业绩。在此之后,稻盛和夫缔造了京瓷“连续40年无亏损”的业界神话,并从单一生产精密陶瓷,转型为生产太阳能电池、医用材料、手机、打印机等产品的综合性企业。京瓷公司目前的年销售额超过4万亿日元、税前利润近5000亿日元(约合近400亿人民币),其股票登陆东京证券交易所时,曾被称为“日本第一股”,年利润率最高时超过30%,可谓实现了稻盛和夫当初的目标。1984年,日本政府通过法案,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通信领域。在此之前,日本的通信市场基本为国有的NTT公司把持,电话通信价格居高不下。时年52岁的稻盛和夫本已功成名就,但他抱着“让日本民众用上价格低廉电话”的信念,毅然向NTT发起挑战,再次投身商海,创立了日本第二家电话电报公司(简称KDDI),京瓷为KDDI的第一大股东。历经数次收购、兼并后,如今,KDDI已然与NTT和Softbank一起,位居日本三大通信业巨头之一,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敬天爱人,自利利他在商海中历经浮沉的稻盛和夫,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刻,也没有忘记心灵的追求。他一直在潜心研究哲学与宗教,始终都在追问一个终极问题:“作为人何为正确?”“稻盛哲学”的根本就是——“敬天爱人,自利利他”,这不仅是他的人生哲学,也是他经营哲学的根本。“敬天爱人”也是京瓷公司的经营座右铭,来自于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的领袖西乡隆盛。西乡隆盛是中国哲学家王阳明的忠实信徒,所谓“敬天”,即遵从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不逆天而行;而“爱人”,便是由人的本性出发,自然为人。而“自利利他”,即“自利则生,利他则久”,就是人须利己,但只有同时具备利他之心,才能真正幸福。自己获利的同时,也要造福他人。无论京瓷还是KDDI ,都属于行业内利润率高,但绝不刻意抬高价格或是采取恶性竞争手段的公司。经商道德,有口皆碑。在实际经营中,稻盛和夫始终谦卑、谨慎,遵循“为商必先为人”的准则。这并非他的随口一说。在数次金融危机中,他坚持不开除包括钟点工在内的任何一名员工,因为“公司永远都是保障员工生活的地方”。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他提倡稳健经营,公司永远保留大量现金,以应付不时之需。1983年,日本京都的企业家们为了能系统研究学习“稻盛哲学”,自发成立了“盛友墅”,后易名为“盛和墅”,稻盛和夫在此与他们讨论“稻盛哲学”。如今,“盛和墅”已拥有60余间分墅,除了日本本土,美国、巴西、中国等地,也都有了“盛和墅”的身影。在盛和墅中学习过的企业家,接近6000人次。中国企业家如马云,也曾亲自飞赴东京,向稻盛和夫请教“稻盛哲学”,日后他总结,“和稻盛,我必须要和他在哲学层面、人的层面、道的层面上交流。”稻盛和夫的《活法》、《人为什么活着》、《干法》等阐述自己哲学与具体事例的书,也在中国书店里持续热销。如果稻盛和夫只扮演了一个“高级且成功的成功学讲师”和“畅销书作者”的角色,他也绝不会受到各路名流如是追捧。他的为世人尊崇,在于他拿得起又放得下的超脱。1997年,在京瓷与KDDI都如日中天之时,稻盛和夫在日本京都圆福寺剃度出家,仅担任京瓷与KDDI两家公司的名誉总裁。在寺庙中,他与其他僧侣的待遇一般无二,都身穿麻衣、脚着草鞋,平常甚至还需出外化缘。身家以百亿日元计数的稻盛和夫,会为老妇人施舍的100日元而感动。“人生方程式”与“阿米巴经营”稻盛和夫最为知名的两种实战方法论就是“人生方程式”与“阿米巴经营”。“人生方程式”是稻盛和夫在创业初期即领悟、并奉行一生的准则,在他看来,人生的成果=思考方式×热情×能力。“能力”多数为天生;‘热情’却可以控制,就是我们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而“思考方式”则是根本,就是人自身心灵的能量与态度。稻盛和夫说:“如果说‘能力’和‘热情’是从0分到100分计算的话,‘思考方式’则可以从-100分到+100分计算。这3个因素结合起来,会使人生出现极大差别。”发明“阿米巴经营”方式的过程,则更为有趣,其来源是中国文学名著《西游记》。稻盛和夫一向重视公司经营、生产与销售各个环节的现场,曾经说过“现场有神灵,答案永远在现场”。但苦于分身乏术。一次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他被孙悟空拔一根汗毛可以变出千百个小猴子的情节深深吸引,不禁遐想,如果在公司管理过程中能够同时出现千千万万个自己,那么公司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他在大学念书期间,曾经学到过有一种虫子,叫“阿米巴原虫”,这种虫子可以随时按照外界变化而改变自身,不断分裂,以便存活。这与孙悟空的本领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稻盛和夫参照“阿米巴原虫”,开始了对企业管理方式的改革。与传统西方经理人不同,在稻盛和夫的管理中,他并不会直接给员工任何解决方式,而是着手于培养员工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与员工们确立了发展目标和规划后,他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尝试,启迪其心智,开阔其眼界,给他们充分自由度,并充分相信他们的潜能。每一个员工都像是公司里的一个小“阿米巴原虫”,所有的决策都由大家共同完成,但每个人又都有自己可以发挥的部分。相互监督,独立成长,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主角,而不是集体项目中的配角,但是,集体又都会参与到经营管理的决策过程当中去,保证集体的活力,依靠集体智慧完成目标。最终,京瓷与KDDI公司的每个岗位上,都像存在着另一个“稻盛和夫”,在努力为公司做出贡献。京瓷与KDDI的成功,也证明了稻盛经营方法的成功。2010年,日本其他三大“经营之圣”都已先后辞世,当规模庞大、几乎相当于半个国企的日航宣布破产后,首相鸠山由纪夫出面邀请稻盛和夫重出江湖,为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日航担任掌门人。阔别商海13年后,稻盛和夫再次出山。2月1日,他正式出任日航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一天恰好也是他的78岁生日。在就任仪式上,他出言谨慎,称“也许我并不称职,但我将以我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来拯救日航的员工”。并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收分文报酬,坚持零薪酬;二是不带任何旧有经营团队进驻日航。言语间潜台词明显:这一次,包袱实在太重,即使是稻盛和夫,也不敢贸然托大,揽下责任。第三次出征,“经营之神”能否再续神话? 
京瓷连续50年盈利的哲学 稻盛哲学 2010-10-09 16:55:49 阅读122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稻盛和夫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讲演要录,2004年4月6日) 我创建的“京瓷”集团,45年来持续发展壮大。人们常问:“‘京瓷’为什么能够一直保持成功呢?”我总是回答:“因为京瓷具有正确的、而且明确的经营哲学,并为全体员工所共有。”
敬天爱人
“京瓷” 具有正确的经营哲学,全体干部、员工都理解和接受这种哲学,把这种哲学变成自己的东西,在此基础之上,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做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获得成功后,不失谦虚之心,继续努力,不断获取更大的成功。
我是理工科出身,从事“京瓷”这家新公司的经营时,我一直考虑:“既然对于经营我一无所知,那么不如回到原点,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也就是说,以好坏、善恶作为基准,去判断一切事物。”尔后,我就只用这一个基准,不断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
“正”还是“不正”,“善”还是“恶”,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孩童时代父母和老师天天教授的道理。“如果以此作判断基准的话,那么我是清楚的,我能够掌握。”当时我就有这种自信。
现在回想起来,不是依据经营的经验和知识,而是以这种最基本的伦理观、道德律为基础去从事经营活动,正因为如此,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将目光转向当今世界的经济界,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因为缺乏这种伦理道德,所以舞弊和丑闻频发,结果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出局。
做虚假财务报表的美国安然公司、世界电信公司,以及采取冒充、欺骗手段的日本雪印食品公司等等,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从丧失道德伦理发展到作弊,被媒体曝光后,迅即名誉扫地。
上述例子说明,经营者被私心所蒙蔽而导致经营失误,就会给整个集团带来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企业经营之舵的经营者,必须摆脱私心的束缚,随时做出公正的判断。
当然,不仅是企业,治理国家也一样。就是说领导人必须摒弃私利私欲,以“利他之心”即“无私之心”思考问题。国家主席胡锦涛所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非也是强调,作为国家领导人决不能持有私心。
说到领导人的“无私”,我立即想起西乡隆盛这个人,他是推动日本从封建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的“明治维新”时期的革命功臣。
西乡隆盛是我最尊敬的一位历史人物。西乡的座右铭“敬天爱人”一直被“京瓷”奉为社训,并渗透到全体员工的心中。
关于国家领导人应有的品格,西乡曾有过如下阐述:“置自己的生命、名誉、地位、财产于不顾的人物,最难对付。然而,领导人不达到这种无私的境界,最终难成大业。”
就是说,若要成就大事,必须抛弃一己之私,以无私之心投入事业。
我认为,西乡的这种哲学思想超越时代,现在也同样适用。下面请允许我继续引用。
“在国政的大堂上,堂堂正正从事政治活动,与行天地自然之道一样,不可夹杂半点私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必须保持公平之心,走光明大道,广纳贤才,让忠实履行职务的人执掌政权。这样做就是替天行道。同时,一旦发现比自己更为胜任的人物,就应该立即让贤。”
“只爱自己,就是说,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好,对别人如何不必考虑,这种利己的思想,是做人的大忌。治学不精,事业无成,有过不改,居功骄傲,所有这些,都由爱己过度而生,都决不可为。”
这些话告诉我们,身为领导人,应该戒除利己之心,勇于自我牺牲。它强调了领导人“无私”的重要性,一旦为私心所蒙蔽,人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尤其在今天,各界的领导人应该超脱私心,持有合于大义名分的判断基准,率领集团前进。我认为,这是包括国家在内,所有集团走向繁荣的基础条件。
社会公正推进经济发展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构筑了现代世界经济基础的资本主义,起源于基督教社会,特别是伦理教义非常严格的新教社会。就是说,早期资本主义的倡导者都是虔诚的清教徒。
他们为了贯彻有关“邻人爱”的精神,日常生活尽量俭朴,他们崇尚劳动,将企业所获利润用于社会发展是他们的信条。“为社会、为世人作贡献”,就是他们这些清教徒,也就是初期资本主义的伦理规范。
早期资本主义的倡导者,即早期的企业经营者,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理解是:通过经济活动实践社会正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即资本主义是“为社会积善的体制”。可以说,正因为具有高尚的道德理念,初期的资本主义才得以高速发展。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本来是资本主义发展原动力的伦理道德,随着经济的发展却日趋淡薄,企业经营的目的以及经营者个人的人生目的,蜕变成“只为自己”的利己主义。制约人的内心的伦理规范的丧失,导致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趋向堕落。
尤其是日本,因为缺乏像欧美诸国那样的基督教的社会背景,二战以后,人们一味追求经济上的富裕,而对道德、伦理以及社会正义的重视程度急剧下降。正如刚才所说,人们虽然获得了经济上的富裕,但是社会却偏离了资本主义的本意,陷入颓废。
资本主义的本意决不是只要赚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只有具备了严格的精神规范, 资本主义才有可能正常地发挥它的机能,自由竞争的经济活动才能成立。我认为,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引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
旁观中国,我们看到贵国一面坚持社会主义体制,一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正在高速增长。中国的经营者们正以资本主义一样的自由度从事经济活动,经济的繁荣举世瞩目。
正如象征资本主义的“美国之梦”一样,如今理想中的“中国之梦”也层出不穷。谁都有成功的机会,受到周围实际成功者的刺激,“自己也要成功”,抱这种进取心的人正在中国大量涌现。人民的热情,人民的能量正推动中国蓬勃发展。
弃霸道,行王道
每次访华,看到贵国的高速发展,我都十分震惊。但是我真诚地希望贵国能够避免在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发生过的类似问题 ,希望中国今后能够持续高速发展。
我认为,作为社会一员的领导人,必须拥有普遍意义上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体现在自己的一切言行之中,在人民中率先垂范。领导人道德水准低下,将会给组织带来重大影响。11世纪中国北宋时代的大诗人苏轼之父、大学者苏洵曾一语道破:“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从这点上讲,人类的历史甚至可以视为领导者的历史。
有关领导人的资质,中国明代思想家呂新吾花了30年时间,在81岁才完成的宏著“呻吟录”中讲,“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就是说,领导人最重要的资质是:具备时时深入思考问题的厚重的性格。
为了提高以领导人为首的全体国民的道德水准,首先整个社会必须有尊重正义和公正的伦理规范。所幸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这样的规范。至今仍然受到中国人民尊敬的历代有关的政治家、诸多的思想家们,他们曾不断向民众阐释作为人、特别作为领导人所应具备的品德和资质。
这些决不是“陈词滥调”,而是昭示正确的生存之道的“真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应重视的“道理”,也正是指引集团乃至国家走向成功,并使成功得以持续的“哲学”。拥有这种哲学、即拥有坚定的伦理观和道德律的集团,就一定能得到顺利的发展。换言之,只要具备这种价值观和判断基准,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被称为君子者,总能襟怀坦白、心境平和,不会像小人那样胸襟狭窄、斤斤计较。
我认为这里所讲的“君子”,不仅指个人,而且指国家,就是说,中国作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在发挥其世界领袖作用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孔子所讲的“君子”风度,即有宽广的胸怀,富有同情心,谦逊,并与邻国友好相处。
这也就是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弃霸道,行王道”。
孙中山先生1924年在日本神户的讲演中说道,西洋的物质文明是科学的文明,后来演变成武力文明,并用来压迫亚洲,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所说的霸道文明。亚洲有比这优越的王道文化,王道文化的本质就是道德、仁义。你们日本民族在吸收欧美霸道文化的同时,也拥有亚洲王道文化的本质。日本今后面对世界文化的未来,究竟充当西洋霸道的看门狗,还是成为东洋王道的捍卫者,取决于你们日本国民的认真思考和慎重选择。
遗憾的是,日本没有倾听孙文的忠告,结果一泻千里,陷于霸道而不能自拔。
我衷心希望,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经济大国、并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中国,一定不要陷入自己一贯否定的霸道主义,以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强调的“以德相报”的胸襟,亦即遵循王道,治理国家,从事经济活动。
(译自日本[盛和塾]杂志2004年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