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劫难3问题:张子林书法 收藏 唐朝 颜真卿书法大全[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6:31:27
                                                                五.颜真卿书法大全[1]

颜真卿(709-785)


《颜勤礼碑》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唐王琳墓志


颜真卿《唐王琳墓志》(图片由书友逍遥法外扫描制作)

颜真卿《唐王琳墓志》(图片由书友逍遥法外扫描制作)

颜真卿《唐王琳墓志》(局部)

颜真卿《唐王琳墓志》(局部)

请点击右键下载解压密码:9610.com(资料由书友逍遥法外提供)

    颜真卿早年书作——唐王琳墓志
    作者:何汉儒

    颜真卿作品传世多矣,千百年来学者论及者,皆其中年以后所书。一九九七年偃师出土的唐《郭虚已墓志》为颜真卿于天宝元年(750年)撰书,时年四十三岁。墓志拓本面世,令书界振奋不已,被称为颜氏最早之作。

    2003秋,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颜真卿书于开元廿九年(741年)的唐《王琳墓志》。志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石灰岩质,纵90厘米、横90.5 厘米。四侧刻云纹饰,唯下侧有“开元廿九年记”数字。志全文32行,满行32字,有浅界格。

    撰文者为王氏之夫徐峤,徐峤两《唐书》有传。官至 “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曾“撰易广义卅卷、类二戴礼百篇、文集卅卷”。洛阳近年出土的《桓臣范墓志》,为徐峤于开元廿七年(739年)所撰。

    开元廿九年王琳卒於润州,徐峤悲痛欲绝,亲志其铭。翌年,峤卒。徐峤文采超人,所撰王琳志铭气度不凡,志文为颜真卿所书。此时徐峤五十多岁,颜三十余岁,职位不高。徐峤让颜书丹,可谓慧眼识珠。

    有唐一代,楷书尤盛。玄宗一朝,尤重书法,书坛人才辈出,各领风骚。至于开科取士,书法成为必不可少之一项。颜真卿逢开元盛世,“举进士、登甲科”,证明其文采超人,书法精湛。所以,不久就任校书郎。徐峤托颜真卿书志文,应当说是颜真卿又一次施展才能的机会。《王琳墓志》让我们领略了颜真卿早年书作的魅力。

    平原抗逆,兴元赴难,颜真卿其节可旌可表。书法浩然正气,宛如其人。作为一代宗师,其书碑志“世宝传之”,百代不衰。     唐宋以降,书家论颜真卿者,数不胜数。元郑杓《至朴》篇:“颜真卿含弘光大,为书统宗……”,其《古学》篇云:“真卿‘剑池’、阳冰之‘讲台’、‘祠宇’等作,纵横生动、不假修饰,其署书雄秀者乎!”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如锋绝剑摧,惊飞逸执,其千变万化,各俱一体。”今观王琳志,应当说,颜青年时代,已崭露头角,其书已呈现出独特的风格。随着岁月递增,其书渐臻完善,直至炉火纯青。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涌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请点击右键下载解压密码:9610.com
(图片选自《弈潮堂》[http://zmz.myrice.com)

颜勤礼碑


(共111页)

碑阳及碑侧

碑阴及碑侧

    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 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
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 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 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
    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 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元明时被埋入土中, 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
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 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初出土拓
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其后“故”字下泐。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请点击右键下载解压密码:9610.com

【资料参考】http://sd.infobase.gov.cn/intro/zzmj/yzq/
【附录】怎样临习《勤礼碑》 ——1 2 3 4
【碑文全文】

  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
  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曾祖讳协,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学》有传。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学书,黄门传《集序》,君自作。后加逾岷将军。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馀首。《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仁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事具《国史》。君幼而朗悟,识量宏远,工於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义宁元年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大夫勋,解褐秘书省校书郎。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年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贞观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年七月授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直监,加崇贤馆学士。官废,出补蒋王文学、宏文馆学士。永徽元年三月制曰:“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乃拜陈王属,学士如故。”迁曹王友。
  无何,拜秘书省著作郎。君与兄秘书监师古、礼部侍郎相时齐名,秘监与君同时为崇贤宏文馆学士,礼部为天策府学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经局校定经史。太宗尝图画崇贤诸文学士,命秘监为赞,以君秘监兄弟,不宜相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特赞君曰:“依仁服义,怀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终日。
  德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钥驰誉,龙楼委质。”当代荣之。六年以后夫人兄中书令柳亲累贬夔州都督府长史,显庆六年加上护军。君安时处顺,恬无愠色。不幸遇疾,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归窆於京城东南万年县宁安乡之凤栖原。先夫人陈郡殷氏Н柳夫人同合焉,礼也。七子:昭甫,晋王曹王侍读,赠华州刺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刘子元《神道碑》。殆庶、无恤、辟非、少连、务滋,皆有学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进,孙元孙,举进士,考功员外刘奇特标榜之,名动海内,从调以书判入高等者三,累迁太子舍人。属元宗监国,专掌令画。滁、沂、濠三州刺史,赠秘书监。惟贞,频以书判入高等,历畿赤尉丞、太子文学、薛王友、赠国子祭酒、太子少保,德业具陆据《神道碑》。
  会宗,襄州参军。考,楚州司马。澄,左卫翊卫。润,倜傥,涪城尉。曾孙春卿,工词翰,有风义,明经拔萃,犀浦蜀二县尉。故相国苏举茂才,又为张敬忠剑南节度判官。偃师丞、杲卿,忠烈有清识吏干,累迁太常丞,摄常山太守,杀逆贼安禄山将李钦凑,开土门,擒其心手何千年、高邈,迁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城守陷贼,东京遇害,楚毒惨下,詈言不绝,赠太子太保,谥曰:“忠节,曜卿,工诗书草录,十六以词学直崇文馆,淄川司马。旭卿,善草,允山令。茂曾,讷言敏行,颇工篆籀,犍为司马。阙疑,仁孝善《诗》、《春秋》,杭州参军。允南,工诗,人皆讽诵之。善草隶书判,频入等第,历左补阙、殿中侍御史,三为郎官、国子司业,金乡男。乔卿,仁厚有吏材,富平尉。真长,耿介举明经。幼舆,敦雅蕴藉,通《班汉书》,左清道率府兵曹。真卿,举进士,校书郎。举文词秀逸,醴泉尉,黜陟使王钅共以清白名闻。七为宪官,九为省官,氵存为节度采访观察使,鲁郡公。允臧,敦实有吏能,举县令,宰延昌。四为御史,充太尉郭子仪判官、江陵少尹、荆南行军司马。长卿、晋卿、、充国、质、多无禄早世。名卿、亻胃、倜、、伦,并为武官,元孙,通义尉,没於蛮。泉明,孝义有吏道,又开土门佐其谋,彭州司马。威明,邛州司马。季明、子干、沛、翊、泉明男诞,及君外曾孙沈盈、卢逖,并为逆贼所害,俱蒙赠五品京官。,好属文。翘、华、正,<岳页>并早夭。颖,好五言,校书郎。,仁孝方正,明经大理司直,充张万顷岭南营田判官。ダ,凤翔参军。,通悟颇善隶书,太子洗马、郑王府司马。并不幸短命。通明,好属文,项城尉。,温江丞。觌,绵州参军。
  靓,盐亭尉。颢,仁和有政理,蓬州长史。慈明,仁顺干蛊,都水使者。颖,介直,河南府法曹。ν,奉礼郎。颀,江陵参军。颉,当阳主簿。颂,河中参军。项,卫尉主簿。愿,左千牛。颐、,并京兆参军。<并页>、须、[QDDU]、并童稚未仕。
  自黄门、御正至君父叔兄弟众子侄扬庭、益期、昭甫、强学十三人,四世为学士、侍读,事见柳芳《续卓绝》、殷寅《著姓略》。少监、少保。以德行词翰为天下所推。春卿、杲卿、曜卿、允南而下,Н君之群从光庭、千里、康成、希庄、日损、隐朝、匡朝、庠、恭敏、邻几、元淑、敏、温之、舒、说、顺、胜、怡、浑、允济、挺、式宣、韶等,多以名德著述,学业文翰,交英儒林,故当代谓之学家。非夫君之积德累仁,贻谋有则,何以流光末裔,锡美盛时?小子真卿,聿修是忝。婴孩集慕,不及过庭之训;晚暮论撰,莫追长老之口。故君之德美,多恨阙遗。铭曰:(铭阙)

麻姑仙坛记


上海博物馆藏戴熙跋本(大字本)

    颜真卿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四月,时年六十三岁。拓本。楷书,文一篇。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晚年重要作品。

    大历六年(771年),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

    据今人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称:所使拓本为横刻帖本,传宋时有原墨迹木刻本。碑刻原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西南二十二里山顶。今已无原碑拓传世。传此帖本有大、中、小三种,因原石均佚,故难寻佳本。据载,宋刻帖本就有张之洞、何子贞、端方、罗振玉藏本和戴熙、赵子谦跋本等数种,可见此刻帖传世情况的复杂。

    今人马子云《碑帖鉴定》称:闻何绍基(子贞)藏宋拓本,后为颜韵伯藏,现不知为何人所藏。又称原石为雷火所破,元建昌知府梁伯达重建。然元刻本今也罕见。以后又有唐晏云本,忠义堂何氏本、黄氏本,惟唐氏刻本最善,何氏本最劣。《校碑随笔》云:上海原石石印本,即罗振玉所藏,有张廷济跋,现也不知存于何处。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拓翻刻本(大字本)

注:据王昶《金石萃编》引明藩益王重刻碑跋文中记载,他曾广访宋拓,命良工精刻之,故世传所谓宋拓者实为明人翻刻,是册故宫博物院所藏之明翻刻明拓本,原为南皮张之洞家藏本,后归朱翼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点击右键逐页下载解压密码:9610.com(来自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碑帖经典——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

    大字本,拓本。字径约5厘米,现存两种善本:其一为明藩益王朱祜滨重刻本,书法端严整肃(见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二为清戴熙跋本的影印本(见上,藏上海博物馆),点画清晰,极少漫漶。


中字本

    中字本,拓本。字径近2厘米。首见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 现藏浙江省博 物馆。历来金石家著录,均言大、小字本,未及于中字本。元明时期未见重视,清 代有多种翻刻中字本行世,已无足观。

    小字本,拓本。字径1厘米左右。凡46行,901字。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 宋刻帖不见收入小字本。明刻《停云馆帖》始收入,世传以南城刻本为贵。最早拓 本为上海郭若愚藏本,石完整,字清晰,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小字本


日本三井文库藏宋拓小字本

点击右键下载《麻姑仙坛小字本》(日本三井文库藏宋拓本 )[1][2][3][4]

李玄靖碑


颜真卿《李玄靖碑》(局部)

更多请点击右键下载解压密码:9610.com

    《李玄靖碑》,全称为《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碑原立在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据《金石萃编》载:“碑已断裂,约高一丈余,广三尺二寸五分,厚一尺四分。四面刻,前后各十九行,两侧各四行,行皆三十九字,正书。”古代刻碑的通例是先用朱笔把碑文写在右面上,称为“书丹”或“用丹”,然后刻工依字迹刊刻,一般碑额为标题,碑阳(正面)为正文,碑阴(背面)碑侧(左右)为题名。可能是碑文太长,也可能是表示碑主的事迹多得说不完而有意刻满碑的四面,因而称为四面碑。

    2据说早在乾元二年(759)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就曾派人送信到茅山,表白“慕道玄微”之心。李含光授意韦景昭炼师作答。尽管颜真卿本有宅心山林之心,终因“事乖夙愿,徘徊郡邑,空怀尊道心”。后赴任湖州刺史时,途经茅山,得知含光早已羽化,感慨万千,写下了《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

    此碑立于大历十二年(777),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断裂,明代嘉靖三年(1524)遭火石碎。清代方若在《校碑随笔》中说:“该碑存石十四块,合全、半字计四百六十一字。”又说“乾隆壬子汪稼门志伊菟访仅廿三石,然尚存全、半字共一千四十余字。全碑凡一千六百余字,则阙者已五百六十余字,若明末或国初拓尚较汪拓多二百许字。自句容经兵燹,后石又散失。同治丙寅遵义赵氏访得十五石,共百九十七字,旋失三小石,计十五字,迨壬申扬州张氏更访得二石移至学宫,共二百七十九字。……今茅山所有碑乃是覆刻,笔画细瘦全乏鲁公雄健之气,且字之讹七十余处。”清代临川李宗瀚旧藏南宋断后初拓本,文字稍有残缺,以火后本补足。     《李玄靖碑》雄浑壮美,高古苍劲,气势追人,具有篆隶笔意。用笔平正遒婉,圆健浑厚,笔画疏密得当,规整稳定。笔力深沉含蓄,结字开张舒展。正如梁谳《承晋斋积闻录》说的那样:“颜鲁公茅山《李玄靖碑》,古雅清圆,带有篆意,与《元次山碑》相似,乍看去极散极拙,多不匀称,而其实古意可掬,非《画像赞》、《中兴颂》所可及。”也许“鲁公字到《李玄静碑》已古”(梁谳《承晋斋积闻录》),不是初学者能够学得到家的,因而没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那样出名。

大唐中兴颂摩崖



整拓宋本

    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六月。楷书,元结文。416.6×422.3厘米。凡21行, 行 25字。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竖写左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此刻又称《中兴颂》,碑文系元结于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所撰, 文辞古雅 遒劲。欧阳修《集古录》云:“碑在永州摩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残缺,今 世人所传字画完好者,多是传模补足,非其真者。此本得自故西京留台御史李建中 家,盖四十年前崖石真本也,尤为难得尔。”可见,石崖在北宋晚期就已残损。北 宋末年又有多种翻刻。《集古录》记载:“蜀中资州模刻在其东北二岩,各刻一本, 鹤鸣山、铜梁江上故亦有刻本。”故真本极为难得。至清代以后石崖之字剜凿严重, 拓本失去颜书面目。 

    据马子云、施安昌《碑帖鉴定》记载:“1973年秋在林彪家查获碑帖一批,其 中有中兴颂石崖拓本之上半本。实为宋拓本,其字有部分损坏,然既不过肥而又不 甚瘦,字虽大,而其精神犹如宋拓之颜家庙碑与后出土之颜勤礼碑之字。其上有藏 印九方……此收藏者为李斯义,虽然现时尚未查知,据其印之刻法与印色之旧的情 形来看,可能是明代早期人。”又:“此宋拓上半本,自‘大唐中兴颂有序’起至 ‘百寮窜身奉贼称臣’止,共存168字。明初拓涂描字在内,共存162字。后半本明 拓本共存160字。”此本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其影印本首先刊于文物出版社出版 的《颜真卿》第二册。


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另一宋拓本

大唐中兴颂



《大唐中兴颂》,唐元结撰,颜真卿书,唐摩崖刻石,宋拓,麻纸,黑墨精拓,装裱成册,二册,共166页,每页纵29.3cm,横15.5cm。
《大唐中兴颂》,简称《中兴颂》,为元结于上元二年(761年)撰写,并请颜真卿书。此摩崖刻石是在戡平安禄山之乱后于唐大历六年(771年)六月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上。左行正书,21行,行21字,后刻有黄鲁直题字,11行,行26-28字不等。
此本为故宫藏宋拓本。首行“有序”之“序”字钩笔未损。钤有“海上精舍藏本”、“孙尔准印”等印5方。
此颂书风磊落奇伟,故自古获得学者、艺术家们的重视。宋黄庭坚诗曰:“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名崖颂中兴。”
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王昶《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撰稿人:许国平)

解压密码:9610.com

颜氏家庙碑



碑阳篆额及碑阴楷额

    建于建中元年(780年)。楷书,碑文一通,记文一篇。338×176×40厘米。 四 面刻,阴阳两面各24行,行47字;碑侧各6行,行52字。李阳冰篆书额,3行6 字, 阴额题名10行,行9字。碑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是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 ,系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建中元年(780年)六月撰文,十月又撰书《碑后记》 ,时年72岁。当时正是颜真卿踌躇满志之时,书法风棱秀出、精彩纷呈,为颜真卿 晚年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与李阳冰篆额,世称“双璧”。此碑首行下刻有宋太平兴 国七年(982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时李准跋文。据跋文记,此碑经唐室离乱, 倒卧 于郊野尘土之中,至北宋太平兴国七年李延袭发现后,才移入府城孔庙内。据《校 碑随笔》等书记载,碑文第三行“祠堂”之“祠”字钩笔,惟宋拓本完好,明时已 凿粗。如“李阳冰篆额”之“阳”字第三撇未损,“冰”字完好,“额”字右“页” 直笔未损,则是宋拓“祠”字完好本中的上品。此碑至今虽然完好,然由于历来传 拓过多,字口渐变,风神已差。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颜真卿》第五册所刊张玮藏的宋拓本(简称张本)与故宫博 物院马子云、施安昌著的《碑帖鉴定》所刊的故宫藏本(简称马本)有较大差别。主 要差别有:①“昔”字上部第四“人”字末笔,张本为长顿笔,马本为捺笔;②“ 祠”字右竖钩,张本细弱无力,马本劲健有力;③“阳冰”二字,张本无损,而马 本“阳”字下部第二撇有损。张本、马本均系剪装本,看不出整碑风貌。北京图书 馆藏整拓本,与西安碑林原石相符,而与张本又有重大差别。主要有:①“昔”字 上部第四个“人”的末笔,张本为长顿点,北图本为捺笔。②“祠”字右竖,北图 本较张本为粗,可见剜痕。③首行,“议大夫”三字,北图本稍损,而字画清晰完 整。张本“议”字残去左下大部,只存半字;“大”全损,不见字形;“夫”字捺 笔残半。④首行下,宋太平兴国七年八月廿九日李准跋刻,张本字迹虽清晰,但脱 漏三十三字,计有“樵”下脱“叟之所”三字,“下”下脱“告”字,“立于”下 脱二十九字。另,张本脱碑末“太平兴国七年八月廿九日重立李延袭记”篆书跋刻。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玮旧藏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玮旧藏本


1990年西安碑林拓本

点击右键下载全卷解压(密码9610.com)

郭虚已墓志


    新华社 2001年6月07日报道了一则新闻:河南省偃师考古人员日前在偃师发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撰并书写的郭虚已墓志。据有关专家鉴定,这是当前我国发现的颜真卿最早的书法艺术作品。

    此墓志青石质,长104.8厘米,宽106厘米,厚16厘米,盖顶篆书为“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四边线刻有瑞兽及花纹。志文楷书,35行,满行34字,共1150字,有浅线界格,字体端庄工整,刻工十分精细。

    这一墓志在书法研究史上的作用尤其重要,《夫子庙堂记》残碑和《多宝塔碑》是过去发现的颜氏早期书法作品(写于公元752年),这方墓志撰写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在时间上早于上述两个作品。颜真卿当时是41岁,其书法艺术已有相当浓厚的功底。

    墓志文统篇规整统一,单字结构严密,笔道刚劲有力,较之现藏最早的北宋多宝塔碑拓本影印本,保持了颜氏楷书风格的原风原貌,是研究颜体早期书法成就弥足珍贵的资料。

    据专家介绍:这一墓志补充了一些唐史的不足,间接地反映了当时唐王朝与吐蕃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一部分历史的真实状况,对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现这块墓志珍藏在偃师商城博物馆。

请点击右键下载解压密码:9610.com(图片转自砚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