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恩:实施新课标 践行素质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0:27:34
实施新课标 践行素质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作为教育的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我们又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素质教育。
1、还学生一个“生活化”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真情的教师,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更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的。还学生一个“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返璞归真,增强语文课堂的真实性!课堂教学时,情到深处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是教师内心感受的外显,是教师反复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内心深处产生的情感或愿望,这种情感或愿望是教师以语言、声音、表情、动作作为载体,在课堂上适时传递给学生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说真心话,表真感情,那样的话,学生才能以真话真感情应和。这样的课堂能够再现真实的生活。形成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的课堂也才是“绿色生态型”课堂,将为学生今后“自主、合作、探究”的中高段阅读教学课堂的学习奠定善思、会说、敢疑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要改变语文教学“少费慢差”的现状,富有成效的作法就是,教师努力在全班营造具有“团队效应”的语文“学习场”,让每一个个体受到集体氛围的动力影响。反过来,每一个个体又直接影响着全班语文学习的“学习场”的生成。因此,调动每一个个体学习语文的“学习势”——情势(兴趣)、力势(厚积薄发)、时势(有效支配学习时间)——就很重要了。(你自己举一个一年级的教学片断吧)
3、营造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教师独白时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视学生为朋友,以真话、以真情平等地与他们交流,师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这时,学生没有压抑感了,心情放松了,思维打开了,平等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营造出来了,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被唤醒了。同时,教师独白时情出于衷的声音、表情、动作等,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使学生也产生跟教师相同的情绪体验。此时的学生一边把教师表达出来的情感或愿望内化,一边也有了个人的感悟,甚至有了表达出来的愿望。
4、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小语新大纲明确要求,小学生要“在读中有所感悟”。根据“读”、“感”、“悟”三者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悟”要以“感”为基础,“感”要以“读”为前提。由于小学生的知识、表象、情感、思维等有限,他们的由“感”及“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需要教师的指导、示范、点拨。这就是对话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5、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新课标的订立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素质教育实施的广度和深度。所以,作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执行者的教师,我们都要明白,实施新课程改革和践行素质教育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二者需要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基于这些认识,一年多来,我的语文教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体现在作为教师的我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的不断现代化。一方面体现在学生课堂上良好的听、说、读、思、议、问、记的习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