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阎良630医院主页:我来为地勘单位改革支一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8:55:09

辽宁省地勘局政策研究室   孟 琪

  目前,尚有10余万人的中央管理地勘单位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窘境中艰难跋涉。但前段时间的一则《中央管理地勘单位迈出整合第一步》的新闻向业内昭示,沉闷多时的国有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僵局终于被打破。
  有业内人士认为,地勘行业的企业不适宜做大,这种观点或许是受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地勘企业组织模式的影响而产生的。笔者认为,持此观点者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地勘企业的生存环境缺乏根本的了解。单纯就企业组织形式来谈,生产方式固然是决定企业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绝对不是惟一的因素。一份简简单单的快餐都可以发展成全球链式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难道我们的地勘企业就没有做大的理由吗?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大以后,我们的地勘单位如何去定位,如何去发展。
  关于中央管理地勘单位的改革或重组,笔者提出几条粗浅的建议:第一,将发展方向定位于专司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的大型企业集团;第二,将企业的市场领域锁定在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尽量避免与属地化的地勘队伍争夺国内市场;第三,在企业内部进行大力度的资源重组,通俗地说,“先配料,后炒菜”;第四,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作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主要领导千万不要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

矿政管理不到位影响地勘工作

□  冶金地质一局第一地勘院邢台分院 史清云

  近年来,由于矿政管理不到位或某些政策被曲解,影响了地质找矿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地质工作的正常进行。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对正规地勘单位支持力度不够。没有有效的政策扶持,地勘费用严重不足,使地勘单位常常无力与私营企业抗衡,因而形成了国家地勘单位不得不给私营企业打工的尴尬局面,很多精英人才流向了私营企业。这样阻碍了地勘单位的发展。
  ——管理混乱。矿业管理混乱主要表现在违法勘采与政出多门。违法勘采主要表现为不依法治矿,无证勘采或有证得不到法律保护;将人情、权力凌驾于国家法律法规之上,对环境污染听之任之,认为只要产值能上去,对地方经济利益有好处就行,或是只要“我”不受到污染就可以先行开采,其他事以后再说,对违法矿贩子大开方便之门。政出多门,主要表现在农、林、国土资源、环保、安全、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各自行动,表面上在依法办事,实则对正规地质勘查行业实行管、卡、压,更有甚者以权谋私,以权入股;什么都以钱衡量,进林区(勘查区)得交钱办进山证,搭帐篷交林地费,建坑道要交林地费,使用柴油、炸药要交易燃易爆保管费等等。有时一个十几万的地质项目还不够交费的。在有的地方,地勘行业可能因某路“神仙”未敬周到,而使整个矿业勘查开发的风险投入全部泡汤,从而严重挫伤地勘行业的积极性。管理混乱还表现在政府各部门多头管理,多头管理又以多头收费为主,真正出了问题又互相推诿扯皮,地勘行业不堪重负。
  ——资源浪费严重。近年来,一些地方以自己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唯利是图,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心态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全然不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寅吃卯粮,过度消耗,浪费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一些矿山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业链短,虽然走的是资源开发型道路,但工业产品多为初级产品,缺乏后续深加工产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以上这种现象被行家们戏称为“吃子孙饭”。
  ——不同地勘部门重复投资。地矿工作涉及不同行业,各行业之间资料互相封锁,往往又在相同的矿种上争抢地盘,这无形中造成了很多重复投资。如何将不同部门的资料在有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起来既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予以协调。
  ——矿业权市场不规范。一是不少地区缺乏矿权知识和观念,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认为在当地管辖的范围里发现的矿产资源就是所在地政府的,政府和矿业管理部门有权拍卖,有权按政府的“规划”开采。二是矿业权评估价款弹性太大,“贱价”、“天价”时有发生。

地勘单位改革需要“造血”

□ 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范建华'

  如果单从对国有地勘单位必要的扶持角度讲,目前正在运用的“戴好事业单位的帽子,走好企业化的路子”,体现了国家对几十万地质人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地勘单位特殊情况的特殊照顾。因为戴了事业单位的“帽子”,地勘单位自然而然地可以获得一些财政拨款;同时,因为走了企业化的路子,有吃不饱的地方,就可以到市场中去打拼。这样,目前国有地勘单位就过着既饿不着、也吃不饱的小日子。
  但透过这种现实我们应该看到危机以及危机背后的原因。今天的国有地勘单位尚像一个老大不小的成年人“断不了奶”一样,没有奶吃就找不着饭吃,没有国家的扶持,自己的骨骼就硬朗不起来。也就是说,虽然地勘单位“事转企”叫喊多年了,但是行动起来步履维艰。到现在,绝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依然缺少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自我生存能力。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试想,一个几十年一直在找矿的专业队伍要彻底转为企业,既没有资本的注入,也没有其它资源的配置,还有社会保险、安置等遗留问题也没有解决,这样强行推下海,哪有不淹死的道理。笔者认为,陷入这种尴尬境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地勘单位产权的缺失。众所周知,地勘单位应该具有的核心产权就是探矿权与采矿权,这就像是国有地勘单位维持自我生存和造血机能的骨髓,但国有地勘单位缺失的恰恰就是这一点。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探矿权获取渠道不畅,政府对资源实行垄断配置,实现简单地招挂拍,地勘单位没有行政资源优势,也没有资本优势,技术优势也无法发挥,只好沦落为打工者。二是在采矿权上政府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地勘费形成矿业权,收归国家所有,地勘单位无法获得勘探成果的收益。

改革亟需实现几个转变

□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   杨长健

  地勘行业跃入了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新型的发展时期。如何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每个地勘人应该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就地勘行业的现状而言,当前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从人才断层到强化教育培训转变
  长时间的低潮期致使地勘行业复苏后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老的上不了,中间的稀缺,新的不熟练,直接导致勘查质量不佳、勘查效果不强、勘查效率迟滞、勘查成本增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向加强专业教育培训方面的转变:一是要加强科研院校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功的锻炼;二是加强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三是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在发挥老专家余热的同时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新人,使“传帮带”的精神得以传承。
  二、从固化程序到创新思维及综合研究的转变
  笔者在调查比较中发现,多数项目难以取得很好的勘查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勘查人员机械的执行设计,使设计固定化,思路僵化,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找矿信息,容易漏掉致矿信息,且大多不能提出新的见解与思路,缺少综合研究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强化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综合研究能力,向科技型找矿的新形势新思路转变,力求争取在理论上的不断积累与突破。
  三、从虚假粗劣到建立质量体系的转变
  一直以来,地质项目质量由专家评审制度把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项目虚构造假、质量粗劣的现象。要解决这类问题,就要求我们的监管审核制度要向建立质量体系和信用等级制度方面的转变,去伪存真,去劣存优,不断增强地质资料的准确度与可信度,不断提高地勘人员的专业素养与道德基准,不断提升地勘队伍的诚信本质和内在品质,创建地勘国际品牌。
  四、从国内市场为主到国内外一起开花的转变
  当前,我国的勘查市场还是以国内为主,在致力查清国内资源状况的同时,要抓紧研究各种对策,通过独资、合资及地质援外等项目“走出去”,从勘查做起,逐步占有优先权与主动权,逐步形成勘查、开采、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局面,逐步形成国内市场稳定、国外市场强劲,国内外市场一起开花的局面。
  五 、从强调艰苦奋斗到弘扬人文关怀的转变
  地勘工作是个艰苦的行业,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工作环境危险、工作条件恶劣、安全难以保证,更难解决的是远离家庭朋友的寂寞,长时间的野外作业容易造成心理抑郁。因此,在强调艰苦奋斗作风的同时,要大力弘扬对地勘野外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尽力改善野外工作条件,比如配备必要的电脑等工作娱乐设备,比如努力帮助野外工作人员解决家庭困难,比如节假日的一句问候,比如经常组织一些野外摄影比赛等活动……尽量开展各种活动丰富野外工作人员的业余生活,从心底关心帮助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尽职尽责地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能,为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