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编:一根针治膝关节疼痛的方法 ....... - 医临天下的日志 - 网易博客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20:57:22

一根针治膝关节疼痛的方法 .......

膝关节类   2009-11-16 18:12   阅读1   评论0   字号:    

一根针治膝关节疼痛的方法

        膝关节痛为临床所常见,多因各种关节损伤、感染、退行性改变等引起。对受寒及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疼痛,针灸治疗确有立杆见影之效。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如下:
 
  方法一 小骨空贴压法
  
  取4x4cm胶布,中置一粒磁珠或王不留行子备用。在患侧小骨空穴(位于小指背侧第一指关节之中央)附近用火柴棒或特制的按压棒按压,找到压痛点后,将磁珠或王不留行子贴在上面,然后用手按压,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约1—2分钟。按压时嘱患者活动患膝。本法对膝关节疼痛、畏寒效果最为明显。


  方法二 交经巨刺法
  
  根据患膝疼痛位置的不同,取对侧肘部之曲池、尺泽、天井、小海等穴。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泻法,至患处疼痛减轻或消失为止,并留针30分钟。  

        方法三 针刺内关法
  
  取患侧内关穴,进针得气后,持续缓缓捻针,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膝或以手按压患处,疼痛减轻或消失后,留针20分钟。
  方法四 膏盲穴刺络拔罐法
  
  取背部患侧膏肓穴,以拇指在其附近按压,找到压痛点后,以三棱针点刺数下或以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加拔火罐,留罐10分钟。拔出瘀血后,往往数年之疾,立见轻快。
  方法五 局部刺络拔罐法
  
  在膝关节疼痛部位寻找青色之静脉,以三棱针点刺后,则出血如豆,然后加拔火罐。为了预防火罐漏气,可在罐口涂上超声耦合剂。留罐10分钟。若无静脉,则可在压痛点上以皮肤针叩刺后再拔火罐。本法对久痛不愈及扭伤所致者,疗效显著。
  方法六 委中刺血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膝下塾上塑料纸、草纸或药棉。如见委中附近有怒张之络脉,则以三棱针点刺,任其血液流出,始为深紫色,渐变为淡红,后自停止。以75%酒精棉球揩去污血。
  方法七 腹部敏感点针刺法
  
  膝痛患者在腹直肌第4节处可有明显的敏感点,且多以患侧为明显。患者取仰卧位,以拇指在其腹部找到敏感点后,以1.5寸针缓缓刺入,得气后留针30分钟。
  以上数法,根据临床需要,可单独应用,亦可联合使用。
 
       之所以将这篇文章编辑在本栏目中,概作者思路为景昌奇穴影响极大。诸法不离景昌的“动气针”学说,取全息影射而为交经巨刺。在景昌针灸中,独取“三金穴”,辅以“内关”或“肩中”,疗效益彰。

       我的患者 是运动员,男,19岁,在训练中右前交叉韧带撕裂,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关节积液,在服用自配中药三副后积液没有,但是疼痛依然,不敢伸直腿,取穴在胸椎3、4、5旁开三寸,我是取得健侧,找一个最疼的压痛点,点刺出血大概5毫升,又进行关节整复。下床后伤腿能伸直,疼痛大减。董氏奇穴真的需要大家好好研究,其中的妙用只有用过才能清除。

 

 

 

 

一针见效治疗偏瘫
治疗方法
2.取穴
上下左右交叉取穴。左下肢瘫,在右上肢取穴;左上肢瘫,在右下肢取穴,反之亦然。不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软瘫或是硬瘫,均是一针一穴。
2. 2部位和手法
取穴时令患者仰卧床上,针刺下肢穴时,健侧下肢呈半屈曲位,大腿与小腿呈直角,由腓骨小头向后约8cm外取穴。即由腓骨小头为起点,即股二头肌肌腱上缘外取穴。直刺,进针约7-10cm,进针后增速捻针,弱刺激,每捻针半分钟,停1分钟,共留针15分钟。针健侧下肢捻的同时,嘱病人患侧上肢略外展,掌心向上,在前臂尺内缘,取尺骨的中心点,以此中心点偏头侧约1。5cm外取穴,沿尺桡骨的上缘直刺,深约5-8cm。方法同下肢穴。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一般治疗1-2个疗程即可。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以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依据。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行走自如,生活自理,能干稍微体力活者;显效:病残程度1-2级,能独立行走或需失扶拐杖行走;有效:病残程度3-4级,上下肢功能有改善,可独立行走,但需人随时照料;无效:治疗前后上下肢功能无明显变化者。
5 体会
一般情况下,上肢穴进针后,患难与共侧下肢即可屈伸或见肌肉收缩或抬走;下肢进针后,患侧的上肢即可活动。表现为内旋、外旋、内收或抬起或见肌肉收缩。总之,每针1次都可使患侧肢体的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后配合功能锻炼。一般要选择神志清楚,脑水肿已基本消失的病人进行针刺。在急性期2-3次即可下床活动,个别病人治疗1次即可痊愈。一般来说,病程愈短,疗效愈好。年龄大小对治疗反应无明显差异。在针健侧的上肢或下肢尽力活动。以观疗效。本法有取穴少。疗效快之特点,临床值得推广。

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若能在次基础上,辅以董氏奇穴的灵骨、大白,新面针的“上肢”、“下肢”,疗效远较健侧单穴更著。
假如不信,可以马上试试,呵呵自1982年以来,我们采用针刺健侧单穴治疗偏瘫156例,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6例均为住院病人,男97例,女59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在半个月内110例,0.5——1个月20例,1——3个月10例,3——6个月10例,6个月——1年4例,1年——2年2例。其中脑出血20例,脑血栓形成136例。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上下左右交叉取穴。左下肢瘫,在右上肢取穴;左上肢瘫,在右下肢取穴,反之亦然。不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软瘫或是硬瘫,均是一针一穴。
2. 2部位和手法
取穴时令患者仰卧床上,针刺下肢穴时,健侧下肢呈半屈曲位,大腿与小腿呈直角,由腓骨小头向后约8cm外取穴。即由腓骨小头为起点,即股二头肌肌腱上缘外取穴。直刺,进针约7-10cm,进针后增速捻针,弱刺激,每捻针半分钟,停1分钟,共留针15分钟。针健侧下肢捻的同时,嘱病人患侧上肢略外展,掌心向上,在前臂尺内缘,取尺骨的中心点,以此中心点偏头侧约1。5cm外取穴,沿尺桡骨的上缘直刺,深约5-8cm。方法同下肢穴。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一般治疗1-2个疗程即可。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以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依据。痊愈:
病残程度为0级,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行走自如,生活自理,能干轻微体力活者;显效:病残程度1-2级,能独立行走或需失扶拐杖行走;有效:病残程度3-4级,上下肢功能有改善,可独立行走,但需人随时照料;无效:治疗前后上下肢功能无明显变化者。
3.2 治疗结果
156例中痊愈82例,占52。56%;显效62例,占39。74%;有效10例,占6。41%;无效2例,占1。28%。总有效率为98。72%。其中脑血栓形成136例,痊愈78例,占57。35%;显效54例,占39。71%;有效3例,占2。21%;无效1例,占0。73。脑出血20例,痊愈5例,占25。00%;显效8例,占40。00%;有效6例,占30。00%;无效1例,占5。00%。发病在半个月内进行治疗的有110例,痊愈71例,占64。55%;显效39例,占35。45%。发病在1个月内的有20例,痊愈8例,占40。00%;显效12例,占60。00%;发病在3个月内的10例,痊愈2例,占20。00%;显效7例,占70。00%;有效1例,占10。00%;发病在上年内的有4例,4例均为有效;发病在2年内的2例,治疗效果均为无效。
4 典型病例
纪*,男,64岁,干部。主诉:于1986年5月7日晨起床时,突然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吐字不清,于当日上午入院。检查:体胖,神志清晰,血压为24/15kPa,右侧上、下肢肌张力低。肌力均为0级。经颅脑CT诊断为脑血栓形成。入院第三天给予针刺健侧单穴治疗,针第1次,右上肢即能抬到下颌部,右下肢即能屈伸。针3次后即能下床独立行走,上下肢功能恢复正常,行走自如,生活自理,痊愈。
5 体会
一般情况下,上肢穴进针后,患难与共侧下肢即可屈伸或见肌肉收缩或抬走;下肢进针后,患侧的上肢即可活动。表现为内旋、外旋、内收或抬起或见肌肉收缩。总之,每针1次都可使患侧肢体的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后配合功能锻炼。一般要选择神志清晰,脑水肿已基本消失的病人进行针刺。在急性期2-3次即可下床活动,个别病人治疗1次即可痊愈。一般来说,病程愈短,疗效愈好。年龄大小对治疗反应无明显差异。在针健侧的上肢或下肢尽力活动。以观疗效。本法有取穴少。疗效快之特点,临床值得推广。

 

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若能在次基础上,辅以董氏奇穴的灵骨、大白,新面针的“上肢”、“下肢”,疗效远较健侧单穴更著。
如果不信,可以马上试试,呵呵
但愿每一位心脑血管的朋友都能看到本帖,以造福于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