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装交通锥:07式军服的权威介绍 转载自国防部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3:27:07
 

    我軍換裝07式軍服後,贏得了社會公眾幾乎眾口一詞的好評,大家都說這套軍服很“漂亮”。事實上,軍服作為一種極具功能性的特殊職業服裝,在軍人看來就是其軍事職業的“工作服”。但是,一種美感沖動仍蕩漾在軍人心中。

    軍人的“工作”環境,可分為平時與戰時(訓練場可稱為“準戰時”環境),07式禮服、常服和迷彩作訓服的區分,讓軍人在兩個疆場均顯威武帥氣。如今老兵們回想起85式之前,穿一套軍服應付辦公室和訓練場的情景,肯定有不堪回首之感。

    據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專家介紹︰07式列裝後,英軍第104後勤保障旅旅長戴維斯準將來訪。問︰你們全軍官兵對新軍裝反映如何?我們說反映好。戴維斯準將豎起大拇指說︰“OK!我們也是這個看法!”

    另據《參考消息》援引的一則外電評論,說07式是“全球最性感的軍服”。

    用“性感”二字評價軍服,大概現在我們也不會聞之瞠目了,老外對于某件具有難以言說之魅力的事物,往往會歸結到這兩個他們偏愛的字眼上面來。

    事實上,這種難以言說的魅力,還是能從微觀角度予以解析。

    色彩與款式,這是一個問題

    被服裝具研究室主任賴軍,是1986年自天津服裝學院畢業後,被軍需裝備研究所引進的首批大學生干部。有關新軍服色彩、款式、服飾搭配等與“美學”相關事務,均由他這個室的專家們承擔。

    賴軍坦言︰“我們的職責就是要讓全軍官兵穿得漂亮。”

    首先要解決的是色彩問題,這是07式軍服研發過程中的第一個“難點”。

    二戰以後,大多數國家的軍隊均對軍服做了戰時與平時的區分,在設計軍服顏色時僅僅從“隱蔽色”出發的思路已經過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軍陸軍軍服色彩一直在草綠/棕綠之間微調著,而實際上我軍的作戰環境並不局限于叢林地帶。與畫家們的色彩感覺不同,軍服專家們將我們過去軍服的綠色界定為“偏亮”的“暖色調”,這樣的軍服色顯得不夠沉穩,過于“艷乍”。

    而且,過去軍服的服飾基本上是紅色點綴物,紅領章、紅五星、紅帽牆。過多的“紅配綠”,即便在老百姓的衣著講究中,也是一個傳統的禁忌,人們認為那樣很“怯”、很“土”。賴軍則提示記者注意軍服色與人體膚色的搭配,即那種“紅配綠”與我們的黃皮膚之間是否相配、是否和諧的問題。

    經過數十種色彩的反復比較與測試,最終07式陸軍軍服采用了目前松枝綠的方案,專家們稱之為“冷調”復合色。它的特點是莊重、沉穩,體現了軍服應有的威儀,與我們的黃皮膚色調之間不再形成互相干擾的“混沌感”。即,“穿著07式後,襯托得我們的膚色更白皙,人顯得更精神。”

    但是,人們的審美定勢卻是一時難以改變的。在征求意見的論證階段,不少人對于這個新色彩還是頗有抵觸,說什麼的都有,比較典型的就是說它跟郵遞員的制服比較“靠色”。實際上,如果真把它們拿在一起比較,那是完全不同的。那麼,人們這種微妙的審美誤讀中有什麼可以解析之處呢?那就是,人們對于軍服賦予了一種獨特的內涵定位,希望它卓爾不群、與眾不同,似乎大自然中的任何色彩都難以描摹出那種夢幻色彩;而設計師們則必須將公眾“抽象”的審美期待,落實到現實。

    “穿慣了舊軍裝可能不覺得——當我們換裝07式後,再看看衣櫃中還沒有處理掉的87式,肯定覺得很難再上身了。”賴軍認為,人們的穿衣“理念”也有個與新服裝相適應的過程。

    在海軍夏季軍種色設計方面,從世界各國海軍服裝的色彩來看,全白色軍服已是國際海軍夏季著裝慣例。而我軍87式海軍服裝受前蘇聯海軍影響以及國內環境條件的制約,一直以白色上衣搭配藏青色褲子為傳統習慣。07海軍夏常服采取了全白色設計理念,但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考慮官兵穿著打理方便,為海軍配發了全白色和上白下深藏青兩種色彩搭配的夏常服。列裝後,海軍各部隊對全白色夏常服的認識逐步提高,穿著習慣有所改變,海軍部隊穿著全白色夏常服的時間已經超過上白下深藏青夏常服,海軍白色夏褲供應標準也將提高,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部隊官兵對軍服色彩認知習慣逐步向設計理念接近的趨勢。

    款式是第二個重要問題。

    與87式相比,07式軍服增加了禮服這一新品種;冬常服由中山裝立式關領改為西式小開領,解放了束縛已久的脖子;春秋常服采用了獵裝款式,後身加橫帶和開衩;夏常服束腰式長短袖上衣,解決了87式夾克式夏裝容易“前露肚,後露腰”的問題,增加了夏季禮儀色彩,讓以往的季節過渡式軍服,被凸現出“正式”軍服的色彩。而與軍官冬常服配穿的呢絨軍大衣(配圍巾),則一改過去冬季著裝的臃腫形象,也讓人們改變了長期以來形成的“保暖就是給外套里面加衣服”的觀念。

    上述式樣的改變,還是容易被人們看到的。而07式軍服號型的細化,使得新軍服穿著更為合身,則是更為細膩的人本關懷。

    在換裝07式之前,全軍軍官和文職干部都有幸體驗到了“量體裁衣”的過程,軍需部門采集的體型數據之豐富,令大家倍感新鮮。在過去的幾十年,我軍的軍服供應基本上以單一的身高指標來發軍裝,至于一個人的肩寬、胸腰圍、上下身比例之類,統統按“均碼”處理——除非是模特身材的俊男美女,才能把老軍裝穿出美好感覺來。那時,是人來適應軍裝,而不是軍裝適應人。這一次,有了根本改變。

    據賴軍主任介紹,07式禮、常服男裝取“T”造型,女裝取“X”造型,意在凸現相應的人體之美,按老百姓的說法就是“有腰身”。這是大造型的考慮。而進一步考慮到“小造型”,還按人的體型依人體胸腰圍落差區分為A、B、C體,這是服裝分體的國標。87式以前的軍服,基本上按中等體型來生產、供應,07式的軍標則采用了國標,A、B、C體對應肥、中、瘦,總有一款適應您。可以簡單打個比方︰就像在品牌服裝店購買西服那樣選擇合身的軍裝。不僅如此,這一次連制式皮鞋也分了肥、瘦兩型,在漂亮之外考慮到了舒適性,“鞋子是否舒服?當然只有腳知道。”

    按如此方案設計、供應,男、女裝分別增加到了65、58個號型,軍需部門的工作量自然成倍增加了。但是,“為了全軍官兵穿著漂亮、舒適,值得!”

    服飾,發揮著畫龍點楮之效

    當然,軍裝是否漂亮,色彩、款式問題還只能說是奠定了一個基礎,軍裝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服飾。即便是07式軍服,如果不佩戴服飾“裸穿”,也不好看。在過去的很多年里,去掉服飾的各式舊軍裝,似乎一直成了轉業退伍軍人的標志性著裝,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當離休干部“石光榮”摘掉紅五星和紅領章後,幾乎一夜就白了頭,白發映襯著的綠軍裝,幾乎成了傷感、失意、落寞的意象。

    “對于軍裝來說,服飾發揮著畫龍點楮之效。”而承擔07式服飾研制責任的,是被服裝具研究室副主任徐新和。徐副主任是1979年底參軍的老兵,入伍就在軍需裝備研究所當戰士,靠著勤奮自學成為服飾專家,曾在原中央工藝美院深造。

    據徐副主任介紹,07式軍服金屬服飾的主色調,是在對銀白、金黃兩種方案比較之後確定了後者。除了考慮其色調與服裝色彩的搭配協調,也考慮到了金黃色在中國人文化心理中的感覺,“金黃色代表著尊貴。”實際上,現行警察制服采用的銀白色金屬服飾,在其深藍的服裝底色上,也搭配出了不錯的視覺效果。而金黃色與深棕綠相映襯,除了色彩更顯和諧,也在國內現行制服系列中突出了軍服無與倫比的特殊地位。

    “現在穿制服的行業很多,必須讓哪怕不太熟悉的人,一眼就能認出我們穿的是軍服。”事實上,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軍服總是享有著這樣的特殊地位;如果在哪個國家,民眾將警察、海關、稅務人員誤認作軍人,那一定是出了什麼問題。

    除了“醒目”這一基本考量因素,軍服服飾最重要的功能是滿足“識別”的需要,應將各種服飾納入一個系統來通盤設計。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軍軍服服飾的最大問題是過于單調。“三點紅”搭配綠軍裝固然做到了醒目,但是遠看誰能分得清來人穿的是兩個兜還是四個兜?而這種“分不清”,對于武裝集團來說是非常有害的。以軍服服飾區分軍人層級,意在加強等級與秩序感,這不僅事關軍人應有的禮儀與榮譽感,更是部隊指揮管理的需要。在我軍戰史上,曾經發生過多個建制部隊在戰場上遭遇,卻因無法從軍服上確認誰是最高指揮官而造成行動混亂的情形。

    然而,由服飾種類所確定的識別信息數量,也並非越多越好,否則軍服的前胸和衣袖上不夠掛的。與目前一些西方軍隊軍服服飾過于繁瑣的情況相比,07式軍服服飾做到了“不多不少,剛剛好”。如姓名、軍種、大單位、軍餃、級別、專業性質等主要識別信息,都在軍服上有所反映。

    在07式軍服研制後期,賴軍主任他們負責的軍服色彩、款式等大致確定後,徐新和副主任負責的服飾方案還沒有成型,非常著急。這固然是因為服飾的品種數量太多了,每一個都需要單獨設計,也是因為服飾專家們太認真。在預研階段,徐新和先後找到工藝美院、服裝學院、紡織企業等多個部門的專家,委托他們參與設計。但最終地方專家們拿出的設計稿,幾乎全在論證過程中被淘汰,主要原因是無法在作品中體現服飾應承載的軍事文化內涵,因襲外軍或者憑空臆想的色彩太重。由此可見,小小的服飾設計完全是站在我軍軍事文化背景之上的大創作,而不是一個純粹美工的活計。

    “最後,還是我們自己拿出了最終方案。”但是,那些被廢棄的幾十種稿樣,至少幫助徐新和與他的同事們廓清了前行的方向。

    有意思的故事真不少

    在醫學領域的專業分劃中,一個心血管外科就管一個髒器,而口腔科卻至少要管幾十顆牙齒,因為一顆牙是一顆牙的事。要是把徐新和他們設計的每一種服飾拿出來細說一番,有意思的故事真不少。

    比如,07式帽徽由圓形改成了桃子形,這是基于大檐帽帽瓦增高、偏尖而做出的相應調整。作為軍服最重要的服飾,帽徽上承載著我軍軍徽,且這一次僅在軍帽這個“制高點”上反映,避免了多處重復使用造成的紊亂、不突出之感。為了將這個“唯一”打造到極致,帽徽采用了鏤空處理,做得非常立體,極力讓軍徽“拔”出來,強調出了八一、五星的主體性。

    “人體功效”是專家們在07式軍服設計中常常提到的概念,它的基本含義是讓所設計的物件自然地順應人身體的感覺和功能。比如,肩章與臂章的表面都做成細微的弧形,以便與我們身體的弧面相熨帖,不讓它們“支稜”著。

    讓徐新和最為滿意的,是軍種胸標及級別資歷章的設計。軍種標志,過去僅有陸海空三軍的區分,且分別呈現于帽徽和領花,這仍然有多重表現而不清晰突出的問題。07式軍種胸標,為軍委辦事機構、第二炮兵部隊設計了獨立標志,且僅在右胸前和臂章呈現軍種信息,簡潔而清晰。

    這一次,在軍種胸標和臂章上,還以交叉的指揮刀和步槍圖案,區分出指揮機構和直屬部隊的崗位信息。對此,有些人認為這兩種符號太古老,太落後,似乎應以更“現代化”的物件來體現。然而,這卻是圖案設計中的一個誤區,因為,“越是古老的具象,才更具穩定性,更有象征色彩——比如我們黨旗上永遠不變的鐮刀和鐵錘,換成拖拉機和機床是不可想象的。”

    軍官和文職干部級別資歷章,是07式軍服服飾中的一大亮點,那些五彩繽紛的彩條,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世界軍事》雜志曾經發表文章,探討過07式級別資歷章與我軍現行軍功獎勵制度接軌的問題。由于我軍現行軍功獎勵制度也需要一個改進完善的過程,因此目前級別資歷章僅反映了軍人的級別和軍齡信息。徐新和說,“但是,我們已經搭起了一個很好的框架和平台,以後可以逐步細化和補充。隨著獎勵制度的深化改革,最終可以實現完全接軌。”到那時候,我軍軍官、文職干部胸前的“略表”上,同樣可以呈現立功受獎、參加重大作戰和軍事行動等更為豐富的“資歷”信息,真正實現與國際接軌。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賴軍、徐新和兩位室主任均為文職干部。07式軍服的文職干部服飾,醒目而別致,曾受到全軍文職干部的廣泛好評。尤其是文職干部肩章上的六瓣“寶橡花”圖案及裝飾飄帶,給人印象極為強烈。據專家介紹,寶橡花是自然界並不存在的花朵造型,源自一種寓意吉祥的傳統紋飾,其六個花瓣被賦予了文職干部隊伍中文、教、科、衛、體、技等6個專業的象征意義。很多經歷過87式換裝的老兵都記得,剛剛恢復87式軍餃服裝時,首批改為文職的干部一度失去了軍服,那一刻,令多少當事者黯然神傷。在記者所在的原解放軍文藝出版社舉行的告別軍服儀式上,即將脫下軍裝的老兵們在軍歌聲中潸然淚下,此情此景後來被老社長、軍旅作家程步濤寫進了其軍旅散文名篇《九月授衣》之中,讀來令人蕩氣回腸。07式的文職服飾,仿佛為並不遙遠的那歷史的一幕做了一個嶄新的補償式注解,得到慰藉的是軍中十數萬專業技術干部的軍旅深情和職業自豪感。

    記者問兩位專家︰“把文職干部服飾設計得如此漂亮,有沒有一點你們身為文職干部的‘本位’考慮呢?”他們解釋說,當時徐新和設計了寶橡花後,感到缺少陪襯顯得肩章很空,與軍官甚至士官肩章比較都不協調,于是增加了外側的飄帶。但這樣一來,遠觀效果就與少將肩章有些“靠色”,有些領導心里有些嘀咕,設計人員覺得能否通過首長的听證會心里也沒有底。但當美術大師韓美林看到這個設計方案後,給予了充分肯定。韓大師在听證會上發言︰“缺了這個金屬飄帶,文職服飾在整個07式方案中都顯得不和諧!”領導們欣然接受。于是,寶橡花加飄帶終于落戶文職干部肩頭。

    在07式文職干部肩章中,沒有區分文職級別信息,僅專業技術三級以上干部加綴將軍的松枝圖案。文職干部不能稱之為“文職軍官”,“文職將軍”之說更屬妄談,那麼落在文職干部肩頭的這個小小的金屬飄帶,若能給廣大文職干部增添幾分榮譽感,沖淡一點點“官本位”色彩,豈不是調動全軍專業人才隊伍積極性的有利舉措嗎?記者相信,徐新和和他的戰友們會為自己的這一杰作而欣慰。

    07式軍服穿著的效果,從我軍高級將領出訪外軍的視頻和照片中,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反映。在過去的很多年里,因為軍服胸前空蕩蕩的,使得我軍高級將領在與外軍將領的合影時,對比反差強烈;即便是一些小國軍隊的將領,因了軍服上琳瑯滿目的服飾,似乎都比我軍首長顯得更引人注目。現在,穿著色彩沉穩、裁剪合體的07式軍服,佩掛美觀而醒目服飾的我軍高級將領,在國際軍事交流的舞台上,成為我軍威武、文明之師最耀眼的“形象大使”。

    迷彩服,軍營里的“動感地帶”

    相比禮服和常服,記者更為關注的是07式迷彩作訓服。作訓服令人聯想到疆場,聯想到軍營的“動感地帶”,它應該是全軍官兵最經常穿著的軍服。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旅美歸來所寫的札記中,記述自己在美國幾乎隨處可見身著迷彩作訓服、行色匆匆的美國軍人,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熱愛迷彩作訓服,其實蘊含著一種價值取向。”專家告訴記者,07式迷彩作訓服的叢林、荒漠兩種款式,色彩方案的依據是我國主要地域的季節變化和相應的植被色系,小方塊碎花圖案采用了國際先進的數碼迷彩設計、印刷技術,使作訓服在穿著環境中達到了最大限度的隱蔽效果。此外,對空降兵、海軍陸戰隊等擔負特殊作戰任務的部隊,還設計了更具環境適應性的特色迷彩。

    作訓服設計中的考量因素非常細致,既從作戰訓練要求出發,又極盡人性化。如,07式迷彩改變了87式迷彩的束腰夾克式,這是基于專家們在部隊調研後的發現。過去人們想當然地認為束腰式夾克很精神,便于摸爬滾打,然而當專家們看到戰士們“爬戰術”之後衣服下擺上躥到腹部露出肚皮,而扎上腰帶後上身宛如一個“亞腰葫蘆”,均深感既不利行動又欠美觀,于是采用了撒開衣服下擺的新方案。叢林迷彩作訓服由拉鏈改為紐扣,是基于戰場救護時脫衣之便;荒漠迷彩作訓服前襟可遮掩拉鏈不宜受損,又增加銅按扣,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寒季擋風保暖之效。改軍餃肩章為軍餃領章,則是為了解放肩部,以便肩槍、背背包……這些以往常做局部處理的細節,被納入單兵系統進行整體解決。這一次,堅固而舒適的半高陸戰靴配發到全軍每個官兵,更是讓不少機關干部也強烈地體驗到了久違了的野戰作風。

    在采訪中,記者曾向專家請教07式迷彩作訓帽前端的那個小小的斜面處理,它似乎無關功能性而純為美觀考慮,其奧妙何在呢?

    專家解釋說,過去直筒狀的帽形對人頭型要求嚴格,還必須戴得很周正,這樣一個尺碼的帽子往往只能適合一個人戴。而這次帽前的小斜面處理,使得帽子稍大稍小、稍高稍低都可以戴得好看,且給人造成一種視覺上的“前沖感”,對于習慣了在訓練場上撒歡兒的戰士們來說,即便帽子戴得隨便一些,都會顯得活潑瀟灑、非常精神。

    需要改進之處也不是沒有。比如國際通行的野戰服裝,基于戰場隱蔽需要,臂章不宜使用鮮亮的色彩,一般在原圖案基礎上做減色“版畫式”處理,成為作訓服專用臂章;臂章佩戴也改為更牢固的大塊“魔術貼”粘貼,以防止在摸爬滾打中輕易脫落;胸前也應有軍人姓名及專業技能受訓情況等信息,以便在戰場上能夠識別並因人而異地派遣任務,等等。專家們說,這些細部問題會在今後不斷改進和完善。

    他們,設計的是國家、軍隊形象

    在采訪中記者深深地感受到,軍服研制絕非是一個簡單的服裝專業命題,在一定意義上,它是在設計著我們國家和軍隊的政治形象和人文形象。曾幾何時,在世界政治、軍事舞台上出現過彼此對立、相互冷戰的兩大陣營,那時節,就連彼此的軍服也鮮明地呈現出迥然不同的美學風格。在擺脫了前蘇聯影響之後的我軍,于1965年終止軍餃制,以“三點紅”加綠軍裝的樸素形象,極具原創色彩地置身局外,仿佛是我國開始探索獨立自主發展之路的一個宣言。至今,就連賴軍、徐新和這些新時代的軍服設計師,仍對軍旅生涯穿過的第一套軍裝——古老的65式懷有特殊的感情。

    談及07式軍服的研發過程,賴軍最大的感慨是,他和他的同事們完全可以放手去干,“領導們充分尊重科研人員的勞動,充分尊重各方專家的意見。”據介紹,除了在預研階段廣泛征求社會專家意見,邀請專家參與設計草圖外,在後期方案修訂期間,研究室聘請著名美術家韓美林等幫助修改設計圖,參與研究所組織的方案听證會。在此期間,從總後首長、軍需油料部及研究所領導,均未以長官意志給研究人員預設“想定”和方案;有一次因設計草圖不慎流傳到網上引起一些議論,領導們及時打消科研人員顧慮,鼓勵大家繼續按方案推進。經過千百次的設計和修訂,最後確定了07式軍服方案並制作出樣品。在此後的審定過程中,這套服裝從總部、軍委直到送進中南海,各級首長“一路都是一個聲音,都是好評”。

    “這一切,從大環境來說,源自時代的饋贈。”隨著國家、軍隊改革開放的穩步推進,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徐新和至今還記得,當年在研發為恢復軍餃制而過渡的85式軍服時,基于不願意因襲國外經驗而欲強化“中國元素”的考慮,當時的設計師甚至為要不要遵從領導旨意給大檐帽的紅帽牆上添上兩條龍而發愁。如今這听起來已有幾分荒誕,然而我們正是從此走過。“借鑒需要自信,創新需要勇氣。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好時代!”

    這,也是全軍數百萬換裝07式軍服的官兵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