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花卉市场批发市场:《桃花源记》是穿越小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3:34:22

陶渊明出行饮酒

  陶渊明笔下的乐园并不是难找的地方 为何后来却踪影全无

  史上那些“桃源”

  《古文观止》名篇探秘系列

  日本地震,令人惊骇;灾区在本州东北,我尤为惊骇。因为5年前我曾游于岩守和宫城,穿行崇山峻岭之间,见竹林精舍,野花飘落,幽涧甚美,尤其是极乐海滨,怪石浮起波涛之上,似海上桂林,当时就慨叹为世外桃源,不想老天捉弄,地壳翻动,怒海发威,老大一个漩涡,让5年前叹为世外桃源的佳妙山水,如今渺然难寻。好似当年的经历只是一场穿越而已。

  而1600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如今也渺然不可寻觅,“后遂无问津者”,何以如此?当年的武陵渔夫,是不是也只是一场穿越?世间是否真的有桃花源可住?

  文/刘黎平

  疑惑:地势并不险峻的桃花源何以难找?

  桃花源此地,地非险峻,路非遥远,也不封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然能忘记远近,自然说明路途不遥远,否则,因划桨而酸痛的双臂会提醒你路途的遥远。可见地方不难找。“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体力还好得很,余勇可贾,可见水流平稳,没有瀑布漩涡怪兽之类,此地不险峻。“初极狭,才通人”,唯一的难度就在这里了。但这种难度才持续了几十步,然后就“豁然开朗”。

  比起英国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而言,武陵捕鱼人的这点跋涉简直是毛毛雨。在詹姆斯·希尔顿的这部小说里,那群逃难的英国人美国人首先要驾飞机从印度飞到青藏高原,然后在向导的引领下,攀缘重重峻岭、雪山,才来到“蓝月山谷”——香格里拉。而这位武陵渔夫的代价就是划划船,看看桃花,连向导都不用,比起欧美人的千辛万苦,真是不公平。

  捕鱼人游玩几天后,从此中出来,处处做记号,结果“遂迷不复得路”,找不着,而且永远找不着。

  没有崇山峻岭和激流漩涡阻隔,没有雪山湖泊和峡谷深林遮蔽,而且还有明显的地标:桃花林。结果说不见就不见了,何以故?答案:要么就是武陵人穿越了,要么就是陶渊明穿越了。

  设想1:

  钻入时间虫洞

  这里套用一下科学奇人霍金的理论:虫洞理论。霍金认为,时间是一面粗糙不平,充满各种缝隙和小孔的墙壁,这些缝隙和小孔被称之为虫洞。秦与汉之间,隔着一堵充满虫洞的墙壁,谁碰巧钻入这个虫洞,就能逆向从汉回到秦,或者从秦提前走到汉。

  从这个理论去推断,起初那群“率妻子邑人”逃难的秦人,他们闯入了时间墙上的一处虫洞,他们穿越了而不自觉,这个好的所在既不属秦,也不属汉,而是秦与汉这两间房之间的一个角落,这个角落的时空是独立的。进入这个虫洞的概率是500年一次,让那个武陵渔人碰上了,偶然进入了这个有着独立时空的角落。等渔人出来后,他已用完了五百年才一次的概率,当然不可能再找到那个虫洞了。要是还能碰上,那简直没天理,也没科学道理。

  答案:

  魏晋六朝人时空观念超前

  这个理论听起来很神秘,似乎也可行,然而在东晋可能实现吗?答案曰:否。因为按霍金的设想,想要穿越虫洞,必须有巨大的能量,穿越一次消耗的能量,可将地球消耗成一个直径只有六米的小球球。武陵渔人那一条船,可不够这样消耗的。

  用艺术想象伸缩时空

  不过,虫洞理念虽然暂时不现实,但魏晋人的时空观念可不是一般的超前。在他们的观念里,时间空间是可以压缩拉扯的。

  比陶渊明稍后的年代有本叫《续齐谐记》的书,记载东晋人许彦挑着鹅笼赶路,碰到一个书生要求搭便车,偌大一个人钻进鹅笼,居然不觉得挤。坐下来休息时,书生从嘴巴里吐出一桌宴席,又吐出一个女朋友,书生睡着,女朋友又吐出自己的奸夫,女的睡着,奸夫又吐出自己的二奶,到最后,又一层一层地吞回去。

  这个游戏简直像俄罗斯套娃,说明东晋人眼中的空间是可以伸缩的。而那位书生给挑鹅人许彦留下一个铜盆,是东汉初年的。东汉人跟东晋人同行,这时间也是可以伸缩的。

  是不是东晋人也意识到宇宙空间真的有虫洞?无从得知,但至少说明东晋人的时空观念已是富有弹性的,陶渊明想出个桃花源来,真是不成敬意,小意思而已。

  时空想象有多大,艺术就能走多远,是陶渊明用艺术思维在穿越。  设想2:

  刻意选择在太元年间

  物质上做不到穿越,但精神上可以穿越。孔夫子干过,他时不时说自己穿越到周朝初年,与周公举行会谈;《庄子》说周穆王静坐之间到了西王母那里,还听了音乐演奏大会。所谓穿越,就是与古人神交。

  陶渊明穿越的具体时空是哪里?我们别忽视了文中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晋太元中”。这是穿越的时空点。陶渊明为何将穿越的飞船降落在这里?太元年间就是东晋孝武皇帝的年号,那其实是一个比较美好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取消了按田产收税的规定,而是规定王公以下每人收三斛米,而且服役的人可以不交税,少交税确实是件让人开心的事;在这个年代,东晋取得了淝水大捷,那年,陶渊明19岁。

  而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时代呢?公元421年,他所效忠的东晋已是历史名词,刘宋建立。这其实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年代,但是陶渊明对它很失望。我们看看公元419年郑鲜之对大将军刘裕的劝谏:“诸州大水,民食寡乏,三吴群盗攻没诸县,皆由困于征役故也。”南方洪水,老百姓没得吃,那些攻打州县的草寇,都是因为不堪徭役形成的。

  人对现状失望,很容易产生穿越的心理,陶渊明把自己熟悉的太元年间稍微修改一下,盖一个“桃花源”的章,一部穿越小说就这么形成了。

  这是一个美好而平易的理想。桃花源没有蓝月山谷那样的雪山、湖泊和深林,只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的景色在江南和岭南的丘陵地带很常见,山丘当中一块平地,有田地,有交通,有灌溉水系,有房舍鸡犬而已。当然,其中的人们很快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老人是百岁老人了,快活才寿命长。为什么快活?因为不交农业税。《桃花源诗》里面有一句:“秋熟靡王税”。秋熟的时候只管享受丰收的喜悦,不用担心农业税。这个场面极有可能是他年轻时所见江南的修改版。

  答案:

  为“穿越”之乐舍弃职场

  陶渊明喜欢穿越。一点凉风就可以成为他穿越的工具,“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就来那么一点风,居然让陶先生穿越到上古时期的羲皇时代。所谓羲皇时代,就是那个人人可以和狮子老虎做朋友,吃饱了没事到处晃荡,可以和树上小鸟说悄悄话的美好和谐时代。他不解音乐,却准备一张无弦琴,喝醉了,就抚弄“以寄其意”,寄的什么意?就是穿越之意。他喝高了,就叫旁人走开:“我醉欲眠,卿可去。”我要穿越到理想世界去也,麻烦您走开点。

  陶渊明穿越的工具很多:书,琴,酒,幻想。他经常沉湎在这种穿越到桃源的境界中。“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悠然之中,他用穿越的虚景美化眼前的实景,“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一次又一次地到了桃源的境界。这很妨碍他做官,你想想,一个老是出神穿越到桃花源去的人,上级怎么会喜欢呢?老是在大堆文件中忙乎的公务员,怎么有时间去“穿越”呢?所以,陶渊明选择隐居。

  那时喜欢精神穿越的还不止陶先生一个,与他几乎同时代的隐者宗柄,把游历过的好山好水都画在家中墙壁上,然后对着山水画弹琴,他的目的就在于“卧以游之……抚琴动操,欲令群山皆响”。对着画面想象旅游,让音乐搅动山水,这是空间上的穿越。

  比陶渊明早百来年的名士刘伶每次驾车出去兜风喝酒,后面跟着个人背着锄头,刘伶吩咐说:“我死了你马上就埋我。”这是生死上的穿越。魏晋人喜欢穿越,所有总有点走神。

  结语: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美好的家园。寻觅时间之墙上的虫洞,期待一场美好的穿越。怕只怕那些过于世俗的熏陶,那些对于功名恩怨过于执著的计较,让落花枉自缤纷,让芳草徒然鲜美,心中桃花源却不再,王维诗云:“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那位渔人,迷失的不是桃花,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