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画家 王永强:达·芬奇的违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3:44:25

 

达·芬奇的违约

 




蒙娜丽莎莱奥纳多·达·芬奇 绘

■代小玲

卢浮宫称得上是世界最著名的美术馆,《蒙娜丽莎》则称得上是其中最著名的收藏品。法国人能拥有这件意大利绘画魂宝,全靠当年热爱意大利文化的法国佛朗索瓦一世对达·芬奇的盛情邀请。达·芬奇在离开令他失望的故土时,带走了一批珍贵的作品和文稿,其中就包括没有交给订画人的《蒙娜丽莎》,毅然带走了自己的最爱。

莱奥纳多·达·芬奇(公元1452-1519年)的名字意思是“来自芬奇的莱奥纳多”。他是一位公证人的私生子,对自己的生母一无所知,这种身份使他从小就形成了孤寂的性格,造就了他以敏锐的目光冷静、客观、理智地观察和探究世界的天性。他认为“眼睛里包含着全世界的美”。读书不多的莱奥纳多,用自己的眼睛获取知识和探索自然,一生写下的几千页涉及数学、机械设计、、和天文学等多种学科的笔记。达·芬奇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他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他的即兴表演——不论是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达·芬奇首先是作为一个音乐家或发明家出现在米兰的,创作《蒙娜丽莎》时,他已年近51岁。1513年他移居罗马,罗马对于莱奥纳多来说并不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地方,在那里他见到了米开朗琪罗和其他艺术家,但他并没有显露出任何艺术天才。生活平平淡淡,他基本上只是研究一些类似魔法的小把戏,以至于罗马人将他视为巫师一类的人物。战乱、贫穷和拥挤,这一切莱奥纳多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三思之后,陷进困境的他最终离开了令他失望的故土,带着《蒙娜丽莎》离开了意大利。这是莱奥纳多·达·芬奇违约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对于莱奥纳多充分利用光影明暗法和晕涂法技巧的《蒙娜丽莎》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莱奥纳多在蒙娜丽莎身上,把亲近与距离、世俗与超脱、理解与冷嘲等多种极端冲突对立的人性因素完美地融合于一体,在肖像绘画中深度表现人性中“对立的和谐”之美,这幅作品反映了这位天才的生命主题。莱奥纳多在这位世俗女性脸上营造的“神秘的微笑”意味无穷,柔和的形象极具亲和力却又有距离感,目光正视观者,轻淡而富有穿透力,与其说我们在欣赏她,还不如说她在审视着我们的内心。喜怒哀乐、成败枯荣和贫穷富贵,都惊扰不了她超然的沉静,被她淡微轻笑地理解和洞察。身处苍茫险峻自然背景前的蒙娜丽莎,已超脱出凡俗世界和时空的限制,意味深长地“洞察”着每一位观者,观者的人生体验都在她神秘的微笑中获得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沟通。蒙娜丽莎既是位世俗女性,更是位参透人生的梦幻女神,观者的心灵有多丰富,蒙娜丽莎的形象同样也有多丰富,她的目光中蕴含着与观者互动的秘密,她不是一位单纯的肖像女性,她似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呼吸和私语。她在向我们诉说着她的故事,亲切而柔和。“知己难逢千杯少”,难怪莱奥纳多·达·芬奇将此作品完成后,久久不愿交给订画人而一直留在身边,或许他同样需要被观察、被理解,或许他觉得只有蒙娜丽莎才能真正懂得他的无奈、苦闷和无助,或许他希望她能够给予他安慰和快乐。

岁月流逝,尽管对《蒙娜丽莎》有种种不同说法,但蒙娜丽莎似乎并不在乎,她一直呆在风景前面,显得亲近而又遥远,真实而又神秘,单纯而又丰富,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对她都有不一样的认识。不管是因为孤独的性格,因为故土的缺乏远见,还是因为法国艺术创作的兴盛,他义无反顾地将《蒙娜丽莎》带走了,如同带走自己的“情人”,违约而自私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谁不愿与《蒙娜丽莎》进行心灵交流?谁不愿独自拥有它?更何况性格孤独的莱奥纳多处在不被重视的困境中,他带走《蒙娜丽莎》显得有些情不自禁和理所应当。蒙娜丽莎对他的十足吸引,使他选择带上“情人”,去他乡寻求另一片天空,这种选择或许是能够会被众人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