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视台:利比亚战争:科索沃战争的打法 伊拉克战争的结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2:44:59

  2011年3月19日,恰逢伊拉克战争开战8周年,美、英、法等国再次联手,对利比亚发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利比亚战争由此拉开帏幕。同前几场战争一样,这场战争依然是由西方军事大国发起的影响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局部战争,依然是一场针对主权国家的非对称战争。

  3月26日,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南的艾季达比耶,一名男子走过散落弹壳的地面。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当日宣布重新夺取东部重镇艾季达比耶。艾季达比耶距反政府武装大本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大约160公里。利比亚政府军本月中旬夺取这座城市。新华社发(纳赛尔·努里摄)

  战争目的:争夺地中海霸权

  利比亚战争虽因部族之争而爆发,但通过大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其战争企图暴露无遗:竞争地中海的主导权。“世界油库”——中东有两大富油区:海湾地区和濒临地中海的北非地区。通过两次海湾战争,美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海湾地区产油国的控制。此次利比亚战争,西方大国又对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北非国家打起了算盘。

  法英看中的是利比亚的资源。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建立后,法英等国与其虽有驱逐外军基地、空袭民航飞机等积怨,但基本上相安无事,甚至一度握手言欢。而今,法国拉着盟国挑头空袭利比亚,军事干预利比亚内乱,决非一时冲动。只要将地中海南北两岸作一下对比就会一目了然。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地中海北岸的老牌欧洲国家越来越不景气,地处南岸的北非“穷国”,却因丰富的石油资源,安然无恙。两岸的鲜明对比使得北岸国家蠢蠢欲动。此前,英法大国作为配角,曾参加过美国主导的多次战争,但在战后并未捞到好处。此次利比亚战争,法国打破谨小慎微的传统,跨海南下,无非就是想重新恢复在利比亚的传统利益,进而争夺地中海地区的领导权。而传统“大佬”美国的弱势,恰为“高卢鸡”飞向地中海对岸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美国看中利比亚的是,这里是控制地中海的要地。地中海地处美国三大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非洲司令部)辖区的交叉地带,是美国战略关注的焦点区。地中海周边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不但是法国“南下”的重要诱因,同时也是美国在该地区苦心经营的主要动力。即使没有利比亚战争,地中海这一内陆海也不会平静。早在二战结束后,这一海域就是西方军事大国军舰密集度最大的海域,美国第6舰队更是长期在此游弋,以保障美国的利益安全。发动利比亚战争虽然不是美国的初衷,但从与英法等欧盟国家竞争的角度考虑考虑,它也不敢麻痹大意。因此,此次利比亚战争,美国虽看似被英法拖进了战争,实则暗度陈仓、谋求实现其地中海大战略。而“别人搭台、我唱戏;别人打头,我收场”,恰好是美国“巧实力”战略的重要特征。

  如今,利比亚已经成为地中海争霸的第一块蛋糕。历史上,卡扎菲曾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最难对付的“硬骨头”。为了将卡扎菲赶下台,西方国家采用过经济制裁、斩首攻击等多种手段,均未奏效。此次由部族冲突而引发的利比亚内乱,无疑为西方提供了“下嘴”的机会。美英法等国的军事介入,使得卡扎菲陷入了内外夹击之中,政府的统治力已受到重创。作为一个部落国家,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是利比亚将陷入部落混战的危局之中。政府垮台,国家内乱,主权丧失,使得利比亚成为西方国家能够轻松摆布的“病鹰”,对利比亚资源更可尽收囊中。通过这场战争,地中海地缘政治格局大变动已经开始,美欧地中海大战略已经展开。美、英、法等国将再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取道北非直趋大陆内部。

  战争过程:更像科索沃战争

  利比亚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民主党政府继科索沃战争后发动的第二场针对主权国家的战争。这两场战争均发生在地中海地区。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依托,但美国“象”、“驴”两党在实施战争的模式上却截然不同。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相比,利比亚战争将美国的战争模式又拉回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

  它的特点是在遏制阶段,稳定战争态势,打击政府军、扶持反政府武装。“奥德赛黎明”到来之时,恰逢利比亚境内的反政府武装生死攸关之际。从突袭的目标和区域看,联合部队的主要作战企图是防止反政府武装被歼灭,保住西方国家在利比亚境内的桥头堡。在这一阶段,联合部队虽有联合国决议做幌子,但空袭目标并不是围绕建立禁飞区而设置的,其对卡扎菲装甲目标、部队营房和指挥系统的打击,无非就是改变利境内对抗双方的力量平衡。

  在巩固阶段,持续削弱卡扎菲武装,结合封锁、禁运等措施,迫使卡扎菲的支持者倒戈。经过首要阶段的空袭,反政府武装的命运将会出现转机,联军空袭的强度已有降低的迹象。虽然空袭不会停止,但随之将要采取的海空封锁、禁运等措施,将会把利比亚的卡扎菲政府和支持卡扎菲政府的利比亚人逼上绝境。根据科索沃战争的经验,卡扎菲政权是否经得起持续消耗,将取决于利比亚民众能否经得起食品缺乏、物资匮乏等困难的考验。同时,由于战争爆发突然,盟国内部意见尚未统一,需要就战争指挥权、战争目标、战争手段等问题进行密切磋商。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包袱依然无法摆脱的情况下,巨大的战争开支将会直接影响盟国的战争意志。

  瓦解阶段,打垮卡扎菲,联军地面部队可能进入利比亚,利比亚陷入持久内乱之中。斩首攻击、卡扎菲支持者的倒戈可能会使卡扎菲政府垮台。届时,反政府武装将发起反击,利比亚各部落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会进行持久的乱战。联军部队将以“维和”部队的形式介入新的内乱之中。基地组织等恐怖力量将会进入利比亚,联军的地面部队在利比亚境内站稳脚跟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战争结局:伊拉克是前车之鉴

  利比亚战争是西方大国继伊拉克战争之后挑起的又一场针对伊斯兰国家的战争。在战争初期,虽然有部分利比亚部落对西方国家持欢迎态度,但是由于美英法等国与反政府武装存在根本的利益差别,一旦卡扎菲政权垮台,双方自然会分道扬镳,甚至兵戎相见。到那时,美英法等国军队将成为全体利比亚人的公敌,伊拉克动荡的烟云将会笼罩在利比亚乃至整个北非国家的上空。

  届时,利比亚部落之争将使经济发展停滞。利比亚长期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曾一度富甲非洲。根据伊拉克战争的经验,卡扎菲政权一旦垮台,利比亚短期内很难建立一个强势的政府,持久的内乱将使利国内的工矿企业瘫痪,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活动使国外企业望而却步。由于缺乏外资,利比亚国内的石油开采将无人问津。到那时,不但利比亚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对金融危机影响还在的世界经济而言将是雪上加霜。

  利比亚难民潮将会跨过地中海流向法国等发达国家,将冲击大半个欧洲。北非与欧盟一水相隔,难民问题曾是法国、意大利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利比亚战争爆发前,在卡扎菲政府的强力措施下,这一问题曾得到有效缓解。西方大国发动利比亚战争,表面上看似防止人道主义灾难,实则因空袭、冲突升级和持久内战造成的伤亡将会远远超出西方大国出兵之前,因缺乏有力的人道主义管理机构,大量的难民将进入欧洲和非洲邻国,从而形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利比亚战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将周边阿拉伯国家拉进战争的泥潭。北非中东国家,民族部落利益和宗教派别利益复杂交错,一国动乱,多国动荡。因此,利比亚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决不是产油大国的未来走向问题,而是影响到在全球处于重要能源战略地位的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未来。特别是在2011年年初,利比亚左邻突尼斯、右舍埃及均曾发生过严重的政局动荡,一度危及到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西方国家发动利比亚战争,帮助反政府武装推翻卡扎菲政权,将会对中东国家的反政府力量产生暗示效应,引发连锁反应。中东地区国家将陷入持久的内乱之中。

  战争质疑:“文明”大国还讲不讲国际秩序

  秩序是社会的基本要素,没有秩序,也就难以成社会。建立有序的国际社会是“文明”大国极力倡导的。自冷战结束后,人类进入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然而纵观近几场局部战争,都是由“文明”大国破坏国际秩序而引起的。

  “文明”大国向来不遵守秩序。长期以来,“文明”国家一直以世界秩序的构建者、维护者自居,动辄以不合秩序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其实,他们才是国际秩序的最大破坏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国就对南联盟、伊拉克等国大动干戈,名义上是出于国际道义、维护国际秩序,背地里却是做着谋求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勾当。此次利比亚战争,“文明”大国又故伎重演,看似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实则是对国际秩序的巨大破坏。

  “文明”国家发动战争并不“文明”。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最大威胁。在人类共同应对日益增长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同塑造和谐世界的今天,总有一两个高度“文明”的国家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之上,凭借军事优势,想打谁就打谁,从不顾及国际准则,更不顾惜他国人民的生命。即便打错了,也只是归咎于情报错误,一句寒暄了事。这样的“文明”大国不值得让国际社会尊重,更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也是利比亚战争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质疑的重要原因。(林 东 康永升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