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最好的精神科医院:加强积累梳理 注重探究发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9:59:08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个方面是“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取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根据课程目标的这两个方面,我们设计了“梳理探究”这一体现新世纪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精神的教材内容。反复调查和研讨的基础上,教材设计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汉语成语、修辞无处不在、逻辑与语文学习、文言词语与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有趣的语言翻译共15个专题,每册安排3个专题。这些专题,有的侧重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巩固和整合。汉字、成语、修辞、逻辑、文言词语与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就属于这类专题,这些内容可以说学生从小学初学语文开始就一直在接触、积累,到了高中阶段,完全有必要让他们对十几年所积累的这些语文知识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整合。有的属于探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每年产生了不少新词新语,它们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于是我们设计了“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一专题;又如每个学生都十分熟悉的姓氏、许多学生所喜爱的文学和影视等,这些无不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这些专题,可以增加他们的文化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主要特点
 以上所列的15个梳理探究专题中,前7个专题侧重梳理,梳理是在积累基础上的梳理;后8个专题侧重探究,探究的目的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梳理侧重语言现象和语文知识,探究则侧重文学和文化现象。无论是梳理还是探究,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第一,注重实际运用。任何语文知识,如果最后不能落实到运用上,学生不能用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那都相当于学习“屠龙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这一点出发,这些梳理探究专题的设计,都很注重实际运用,如汉字、成语、修辞、逻辑、交际语言、姓氏寻根、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都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中经常接触的,应用性强,有实际意义。如整理汉字中形声字的六种构成方式,搜集生活中的对联并尝试写对联,搜集整理新词新语并编辑成册,搜集成语中容易读错、写错和用错的例子,搜集和分析课文中学过的修辞的例子,搜集并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禁忌语和婉言等,无不表现了实际应用的特点。这就克服了以前有些教材空讲语文知识忽视实际运用的缺点,把这些语文知识落到了实处。
 第二,突出过程和方法。这些专题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研究课题,设计的若干个实践环节,只是指示梳理和探究的“路径”,而往往不呈现学习的结果。即告诉学生梳理一种知识或探究一个课题,可以从教材所设计的几方面着手,但教材并不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身探求,收获果实。在指示“路径”的过程中,教材力图教给一些方法。梳理的过程和方法:一种知识从哪些方面进行梳理,怎样梳理汉字,怎样梳理成语,怎样梳理古代文化常识等。以成语为例,帮助学生梳理成语的来源,教给成语结构的分类方法,告诉学生使用成语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辨析成语要从哪几方面着手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指出从哪些方面展开探究,如“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一课题,教材告诉学生可以从走近新词新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及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个角度展开探究,可以从五个方面探究新词新语的来源,可以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分别搜集有关例子,特别提醒学生要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搜集和分析例子。这就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用类似的方法去探究其他问题。梳理和探究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即不求大家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只问大家是否努力去实践了,只要按照指示的方法认真去做了,必定会有收获。
 第三,联系现实生活。语文必须与生活相联系才有生气,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和活水,有之一切皆活,无之则一潭死水;语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学习语文才有兴趣。这些专题是在认真调查学生情况和了解当前文化热点、焦点问题的基础上设计的,可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也有现实性。如新词新语、影视文化、语言交际等,既是当前时代的热点,又与学生语文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探究起来自然兴趣盈然。即便像汉字、成语、文言这样一些看起来老旧的话题,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奇妙的对联”这一梳理专题,对联表面看起来是陈旧的古代的文化现象,今人很少关注和使用,但不可否认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活跃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它是既老又新,为此我们设计一个活动:“查阅、复习学过的古诗文,包括你在课外所学,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辑一副对联。”这就把这个老话题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了。又如“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这一探究专题,分别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称谓语、禁忌语和婉言法等交际语言现象。再如,考虑到当今时代电影和电视对人们文化生活的不断介入,教材设计了探究影视文化的专题。
 第四,加强文化内涵。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能再像义务教育阶段只是搞一些简单热闹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要力争让他们对某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这样,应该多设计一些研究性学习专题,并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套教材就是这么做的。这从专题名称就可以看出来,如流行文化、汉语成语、文化寻根、影视文化、文化常识、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等。即便像汉字、对联、成语、翻译这些看似零碎的学习内容,我们也力求突出它的文化意味,如“优美的汉字”专设“汉字文化”一节,探究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与汉民族文学、书法的关系等。又如成语这一专题设计的文化内涵表现在,一是让学生从先秦诸子典籍中搜集成语,理解其含义,并编辑成册;二是专门设计“成语与文化”这一学习板块,强调汉语成语是文化的积淀,成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突出了成语的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的特点。这样,学生积累与梳理成语,就不至于像初中生和小学生一样,对一个一个成语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成语停留于表层的、个别的理解,而力求能够从整体上有一定深度的观照,以期有更多的收获。
 三、教学建议
 在中学语文教材建设史上,“梳理探究”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一样,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属于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教师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完成任务,不可不理。要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科书提出的要求,认真完成“梳理探究”的教学内容,切不可略去不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总要先问高考是否考这部分内容,如果知道不考甚至不一定考,他们也会马虎应付甚至擅自略去这部分内容不讲。这里可能又有人会问,将来高考考不考“梳理探究”这部分内容?这样的问题是不能问的也不应该问的,因为考试不能成为教材的指挥棒。考不考与教不教两者不应该划等号。要知道,“梳理探究”是着眼于21世纪的语文教育而设计的全新内容,它为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而设计的,如果对这部分内容置之不理,那就是没有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仍然是在走老路。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这些梳理探究实践活动,是对学生长远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把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2.把握弹性,有所选择。按照新的学制,将来的高中阶段,现在的一学期分成两个小学期,每个小学期完成一册书的教学任务。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学期要完成两本书的教学任务。这套教材每册安排了三个“梳理探究“专题,两册就是六个专题,如果全部要求学生完成,显然是不现实的,将给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这就需要处理好教材的弹性,一方面,所有这些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做其中的一部分,既可多选,也可以少选;另一方面,就某一专题活动本身内部各环节,也不要求全部完成,而可以选做,如“近文学大师”设计了消除经典的隔膜、思想的力量、风格的魅力三个板块探究内容,学生只要完成其中的一二个方面内容即可(实际上,如果能较好地完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也就很不简单了);再如“影视文化”这一专题,设计了影视百年、文学与电影、大片大片和国产影视四项内容,每一项内容学习量都很大,要探究出个究竟也非易事,所以不要求全部完成而可以选做。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哪一个专题,班上可以按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在一个专题内部也可以再进行分工,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提前布置,重视交流。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课,学生可以稍微预习甚至不预习都可以听课,而“梳理探究”课不一样,它必须有较为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外搜集资料,展开调查,深入研究。“梳理探究”的专题学习主要靠课外,而不能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课堂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舞台。一般来说,学期开始就应该排出学习时间表,让学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并认真准备。成果汇报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仅把学习任务布置下去后就放任不管了,还要规定一个汇报的时间,让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展示的机会,便于交流研究的心得与活动体会。成果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交流,可以是笔头作文,也可以是板报期刊,也可以在网上交流等。
 4.注重基础,加强训练。梳理类专题大多是一些语文知识,这些语文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但需要掌握,因为它们都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这些基础知识是转化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前提,必须重视。如文言词语与文言句式,学生上初一开始就接触了,在积累几年的基础上,到这里进行一番系统的梳理,当然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的做法;如古代文化常识,这些也是从小学初中就开始接触,但此前这些文化常识都是散落在各处的“珍珠”,杂乱无序,这里设计一个“古代文化常识”就是想用红线穿这些“珍珠”串起来,进一步打牢学生古代文化的基础,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设计编写的这些专题,不是以知识短文的形式出现,而往往是以活动的方式呈现,目的主要让学生实践。每项专题研究,都要注意对学生听说读写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指导他们积累语文知识,探究中外语言、文学和文化现象。
 5.自主设计,加强指导。虽然教材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空间,但这些空间也许还是太小,各地的实际情况很不一样,有些专题不一定适合。为此,师生可以共同商讨,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结束以前,有哪些语文知识还需要梳理,有哪些有意义的问题值得去探究,鼓励他们自行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课程资源的梳理探究专题并展开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把关,认真指导,防止以质量低劣的专题设计随意取代教材内容的做法。
 6.不断探索,搞好评价。语文课程改革成功与否,评价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梳理探究是一项新的学习内容,学生学得如何,这就涉及评价。如这类语文实践专题以什么方式纳入学生的语文总成绩?平时如何考查?试卷中如何体现?这需要我们认真探索。不要指望国家能拿出一套非常具体而完善的评价方案,而主要是靠各地自行摸索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评价机制。应把学生对梳理探究的学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按百分比纳入学期或学年语文成绩总评之中。当前,全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正不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探索卓有成效,积累了不少很好的经验,有些完全可以借鉴过来为我所用。
2004-08-31 人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