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云商城怎么样:大家别乐了,日本核恐慌根本只是个骗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7:31:47
日本通过地震,核电泄露事件,扮成一个弱智和弱者,其目的在于缓和周边关系尤其和俄罗斯的关系(油价上涨符合俄罗斯利益)凝聚日本国的正在丧失的凝聚力,透过夸大核污染,进一步影响国际社会对于核电的恐惧,顺便挤出外劳,提升就业率,这就是为什么国际社会一直放任,美国默不作声,德国国内反核,制造世界对于核能反对的声浪,原因很简单,这符合“民主”国家战略利益,国际资本的战略利益,希望把石油的游戏进行下去,影响核电第三世界的能源布局,为入侵利比亚,创造更广泛的支持,并进一步推高高油价,拉拢俄罗斯,分化俄中关系,以及中国核电战略和新能源战略,可谓处心积虑,一石多鸟。/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请看世界核电站分布看大家能悟到什么?
在这个骗局中,俄国闷声发财,日本人暗送秋波,中国就像案板上待宰的羔羊
欧洲,日本,美国早已完成了核电站建设,而中国才刚刚开始!!
欧洲,日本,美国早已完成了核电站建设,而中国才刚刚开始!!
继续看!!这就是日本夸大泄漏事件,作为回报日本的好处!!
俄罗斯向震后日本展示友好 建议共同开发俄油气田
2011年03月26日 07:23
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杜斌
字号:T|T 6人参与6条评论打印转发
据俄罗斯《独立报》3月21日报道,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俄罗斯一方面向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另一方面还建议日本参与开发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田。
近日俄总理普京视察了萨哈林地区,表示俄打算通过运输船只向日本提供更多的液化天然气,这样俄方可在100天之内向日方提供400万吨液化天然气。同时为了不影响向欧洲伙伴的供气,俄方还打算增加通过管道向欧洲的供气,俄方将与欧盟就上述供气调整问题进行协商。此外,普京提议日本公司参与俄西伯利亚天然气田开发,表示日本公司可获得西伯利亚两个主要气田的份额,它们的储量约为3.2万亿立方米。为加强俄在向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能源供应方面的地位,俄能源部副部长还表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将于2012年投入使用,比原计划提前2年。
而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则表态称,俄方疗养院可以接收日本地震受害者,俄方还可以考虑日本人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就业,为此俄方可以增加外国人在俄就业配额。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帕夫里亚坚科指出,俄日双方已经拥有联合开发西伯利亚能源的经验,目前双方已经有一个联合开发项目——伊尔库茨克项目,日方已投入3亿美元,俄方希望吸引更多的日本资金。而加快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与帮助日本有关,涉及邀请日本工人来俄罗斯工作,但这样的邀请更多的只是一种外交友好姿态,应考虑的是,日本的失业率最高仅为4%,日本人未必会对俄罗斯的工作条件满意而来俄工作。
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是将俄罗斯原油出口到亚太市场的管道系统。该管道由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建造和经营。管道西起泰舍特,东至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科济米诺湾,全长4000多公里。其中,一期工程全长2694公里,连接泰舍特与阿穆尔州的斯科沃罗季诺,设计年输油能力为3000万吨。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此帖被kingpper于2011-03-27 23:01:06编辑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百度i贴吧
豆瓣
网易微博
编辑帖子
使用道具
收藏此帖
复制地址
好友分享
内容举报
您可以点击下方图标将本帖转发到开心网、人人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网站与朋友们分享。登陆之后可享受论坛更多服务。

给本帖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得分:9.0分, 共1人评分
',1)">
回复置顶区

...或者对本帖发表其他观点:
1楼
作者:峨眉峰发表于:2011-03-27 21:50:52
[道具][举报][回复][编辑][删除]

更多作品级别:少尉积分:3735
我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个人签名:
我的天地 自由飞翔
2楼
作者:kingpper发表于:2011-03-27 22:03:14
[道具][举报][回复][编辑][删除]

更多作品级别:三级士官积分:544
有了地震就有了最近的中日友好,就有了理所当然的亲日派,就有了盐荒,就有了黑龙江的辐射,有了日本难民,就有了回国的人群,所有一切符合大人日本国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反正中国人傻钱多好鞭!!
3楼
作者:kingpper发表于:2011-03-27 22:22:43
[道具][举报][回复][编辑][删除]

更多作品级别:三级士官积分:552
[摘要]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由往日的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进口大国。立足现状,认真、务实地研究当前形势下国际石油资源及贸易摩擦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石油贸易发展战略是我们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石油贸易; 能源; 摩擦; 合作
[中图分类号] F1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6-0013-03
一、近年来国际原油贸易特点
1.国际原油贸易流向特点。
全球原油生产地和消费地的错位分布决定了国际原油贸易主要流向。2006年全球石油进(出)口量25.9亿吨,其中原油19.3亿吨,成品油6.6亿吨。目前世界原油进口量最大的地区分别为亚太、北美和西欧,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世界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分别为中东、西非和北非、前苏联、加拿大和中南美。根据世界原油资源以及原油供需情况分析,预计未来十年内世界原油贸易流向仍将保持目前的态势,即中东、非洲、南美和前苏联地区流向北美、欧洲、亚洲。
2.国际石油贸易主要特点。
从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走势来看,2002年6月纽约市场每桶原油价格为24美元,2005年1月上涨到44美元,2006年8月更蹿升至78.4美元,4年内世界原油价格上涨了3.2倍,高盛公司甚至预测油价近期还要上涨到每桶105美元。油价蹿升使石油消费国的经济不堪重负,油价持续上涨更有可能引发石油消费国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甚至威胁整个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推动石油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已不单纯是供需矛盾产生的影响。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石油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理非均衡性分布,使得石油资源已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乃至军事斗争的焦点因素,也促使了近年来国际石油贸易摩擦加剧、价格飞涨。总的来讲,目前国际石油市场已形成石油资源政治化、石油外交军事化、石油产品金融化这三个主要特点。
3.我国同有关国家石油摩擦加剧。
正是因为国际石油贸易具有的上述这些特点,围绕着有限的资源,国家之间的石油博弈自然难免。下面列举一些近年来发生的主要贸易摩擦事件。
日本在全世界与中国争夺油源。俄石油管道之争,东海石油勘探之争,将中日两国“能源之争”彻底暴露于世人面前。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在能源资源上却是一贫如洗,石油、煤炭、天然气几乎主要能源产品全部都要依赖于进口,其过度依赖石油已造成能源消费结构的严重缺陷。这种缺陷也让日本较早地步入国际能源市场。近两年随着中国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加强,中日两国面对同种资源紧缺状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能源对外依存度的相象性、主要进口油气资源的同源性,再加上地缘政治经济的相关性,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中日两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展开竞争。
中印争油愈演愈烈。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石油及天然气等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超过了国内能源供应的限度。目前印度的石油产量只有3700万吨,尚不足国内需求的二分之一,70%石油需求需要进口。面对油气供需严峻形势,中印两国的在原油贸易和上游油气资源收购项目上竞争日益激烈,并且有不断升级之势。
中俄供需互补,夹杂摩擦。俄罗斯作为油气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其能源安全观着眼于生产和出口。自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油气战略与外交策略不断明朗化,其石油外交策略有三个特点:一是继续稳定传统的欧洲市场,并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关键点是深化俄德之间的油气合作;二是大力开辟非欧洲市场,即中国、日本、美国及土耳其等市场,尤其看好中国市场,利用地缘政治优势扩展油气管网;三是在外交上经常表现为由平衡外交导致的多变性。虽然使中俄合作的主流是供需互补,但在石油贸易领域的关系却比较复杂,时常夹杂着摩擦。
中美在石油领域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中美关系中潜在的最大的“冲突源”是两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竞争。美国与中国作为世界上两个石油净进口大国的石油进口来源地高度交叉甚至重叠,中美两国从中东、非洲所进口的石油数量、比重都很大。美国企图以绝对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富集地区和左右石油价格的霸权战略,钳制中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和国际影响力,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这种情况下,摩擦发生更不可避免。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的生产与消费已参与到全球资源配置体系之中,中国的石油安全也融入国际安全体系当中。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的石油资源获取受到美国的钳制,美欧跨国公司的打压,日本、印度的竞争,俄罗斯的戒心。换句话讲,有些国家是以此长彼消的心态来看待中国的石油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