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政治学院官网:面?相?篇?(目录、摘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8:26:46
面 相 篇 (目录、摘要)《相学集存》岚蒲生 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朱老夫子的诗,权作为本文的开头。每个人都在展现自己的形象,从衣着服饰到言谈举止,它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和个性。有的人望之则生敬意,从未谋面,一见即令人高兴,有的令人望而生厌,从无交道,见则憎恶,何者?在人之气质与品德,或者说在其人之禀性。日常生活中,常说某人长相福泰,某人长相轻薄,某人长相忠厚,某人长相奸诈,某人长相凶恶,……,如此等等。把这些长相进一步抽象,就成了戏剧中的脸谱。从“长相”辨识其本性,就是相学的任务。可见相学离我们不远,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那么,“相学”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里面到底说了些什么?于今人有何可供借鉴之处?
  什么是相?“相”有两层意义,《辞海》说,一是作名词,当实质讲。《毛传》说:“相,质也。”如面相、手相、骨相等等。二是作动词用,观察、视察的意思,如相人,相面。相学,就是从人的形貌特征来判定人的性格、禀赋及健康状况,进而预测人生命运的学问。相学论述虽多,传承不同,其义则一。古人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对人身骨形貌的观察,发现了形貌特征与思想性格相关联的某些端倪或线索(也可能夹杂着某些假象),知其然地掌握了某些能反映人性本质的表象,在对大量表象的归纳总结中,经过长期的抽象、积累,把身骨形貌与思想性格、人生命运联系起来加以阐述,就形成相学。究其实质,就是数学中的归纳法。它源于生活,正如预测刮风下雨的民谚一样,只是生活的积累。比如,“智慧生于皮毛,苦乐观乎手足”。是说头髮细软光润、手足绵软的人,性聪敏,作事多成,家必富贵;若头发干枯,手足粗硬,作事辛劳,家必贫穷。由此可知,相学并不奇妙,是运用归纳法进行观察、实验和统计的一门很平实的学问。
面相篇目录 第一章:相法要义 第五节:骨肉、血 第八节:面相九州八卦 第一节:漫话相学 第六节:毛鬈纹痣 第九节:面相十字(附八限、流年) 第二节:相学源起 第三章:面相部位 第四章:相五官 第三节:相学与阴阳五行学 第一节:五官 第一节:眉(须) 第四节:相法要义 第二节:五岳四渎 第二节:眼 第二章:形貌概述 第三节:五星六曜 第三节:耳 第一节:头 第四节:十三部位 第四节:鼻 第二节:面 第五节:十二宫 第五节:口(兼唇、舌、齿) 第三节:项、背、腹等 第六节:三柱、三主、三才、三停 第六节:人中 第四节:四肢 第七节:两仪三光五泽六府四学堂八部学堂     
古人把“命”与天上的星象相关,而演绎成“卜易星相”之术,是为术数。“术数”的产生应在原始社会,用以卜知天命、预测人生、推算吉凶变化。传说中的伏羲画八卦及之后的“河图”、“洛书”,都是古人观测天象的记录符号,“甲骨”文更遗存了大量古人的术数活动。之后,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算数、天文,医学等,从术数中分离出去,术数主要指占卜、风水、算命、相面及形形色色的杂术、杂占等。
  我国相术起于何时,已难稽考。一般认为古代医相同源,源于术数。古人关于相学的记载始于春秋时期,《论语》、《孟子》、《尚书》、《易经》及《左传》皆有相学之述载。《论语》讲了观察人的行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言瘦(瘦,音秋,隐藏、掩盖之意)哉?人言瘦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他所为,观察他的动机和表现,他的本性就不可能掩盖了。《孟子》既讲了“观相”,也讲了“察德”。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言瘦哉。”在这里,孟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思,从眼睛里可以看出来。《易经》系辞则说明了言语随情意而变化:“将叛者其辞慙,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荀子著《非相篇》,认为人的贤愚与人的长短大小,形相美恶无关,而表现在人的行为举止,言辞谈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逐渐认识到观察一个人,须从容貌、眼睛到行为举止,进行全面观察分析。《左传》、《史记》就有了相人实例的详细记载。从孔子“焉瘦之辞”,孟子“眸子之论”,《易经》察人言谈,到《左传》直接观察面相,相学逐步发展。可以认为,春秋、战国是我国相学孕育和初步形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