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深圳的飞机票价:桃江青云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20:18

桃江九岗山青云庵史记

2010-01-23 14:54:26

    九岗山为桃江县马迹塘镇当地名山,九座山峰呈横列直指苍穹,主峰海拔571米。青云庵坐落在九岗山主峰两峰之间自峰顶下行约200米处,庵后的主峰名叫白云峰。该庵始建于宋代,初为茅庵,人迹不至。

   明末清初当地名士汪起虬雇工匠于茅庵遗址处新构瓦舍,取名“青云家塾”,作为他藏经自读和辅导儿孙们读书求取功名的重要场所。汪起虬的儿孙们在青云家塾读书个个用功,长大后人人取得功名,时有“虬公五子十一孙,往来无白丁”的美誉。汪起虬晚年将青云家塾更名为“青云庵”,用来供佛给僧。青云庵最早的住持是清初从宁乡沩山来的庆云和尚,为青云庵僧的开山之祖。青云庵颇有点名气的僧人是光绪年间的龙章长老,长老弟子众多,分智煦、智照、智熙三大房,益阳白鹿寺、桃江浮邱寺、安化苗竹寺都有他的弟子曾任住持。老青云庵的末代住持是民国年间来自沅江的看云和尚。庆云和尚初来时,施主一方公议立约将青云庵前后左右部分山地捐供庵僧作为种旱粮蔬菜蓄砍烧柴之用。青云庵后来屡经修葺扩为前后两宅,庵貌巍然,僧人也就多起来,庵中食用难敷。乾隆壬午(1762)年,汪起虬的曾孙汪纯祚个人捐施袁家坪良田一石共计十丘交付庵僧历年耕种,以济食用。乾隆癸卯(1783)年的某一晚,青云庵住持悟参和尚梦见南岳圣帝巨身金光万道自天而降驾临庵前,便言梦施主请求发动地方各姓募捐,在原有的两宅屋前建造一座“南岳行宫”并塑南岳圣帝金身像,此项工程历时一年余告竣。自此青云庵历代香火鼎盛,四周各县香客前来登山朝拜者四时络绎不绝,九岗山也因此被时人称做“小南岳”。

   道光壬辰(1832)年青云庵第二次扩建,并于东西两厢塑造了文武二帝、圣公圣母神座。光绪壬辰(1892)年第三次扩建,庵的规模较以前更为壮阔。至民国期间青云庵已供有大小神佛塑像上千尊。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南岳圣帝生日这一天,青云庵都要举行盛大庆典设坛打醮为圣帝菩萨庆寿并祈赐福寿安宁,保一方平安。这一天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头戴红巾口歌香曲,川流般涌向九岗山青云庵烧香拜佛,山坳山坡山头烟雾弥漫,龙狮虎共舞,铳炮鼓乐齐作,洪钟撞响,其声若一道接一道春雷漫过天际雄浑悠长,场面好不壮观。

   九岗山青云庵还留下了民国政界大员仇鳌的足迹。仇鳌原名炳生,字亦山,辛亥革命先驱,历任中国宪政促进会主席兼船山学社董事会总理、民国考试院铨叙部次长兼抗战赈济委员会主任和湘鄂赣三省督察,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为三朝元老。1944年秋,仇鳌以抗战赈济委员会主任的身份视察自南京迁来天湾的五卅中学。五卅中学与九岗山隔资江相望。农历八月初一九岗山青云庵庆南岳圣帝寿,仇鳌由地方政要陪同登山览胜,写下了《登九岗寺》律诗二首:

(一)

九峰天外削难成,一日登临万古情。灌木深菁缘路转,层峦叠巘带江行。

门前绿柏迎风立,寺里黄杨向日荣。闻道麓庵人去后,百年遗辙总峥嵘。

(二)

沙门今日寺门开,伐鼓鸣钟伺客来。伏地红巾齐帕首,笺天丹篆尽成灰。

愚民岂是牟尼术?骇俗犹传老子胎。不待诗成云已散,千山好共鸟飞回。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九岗山青云庵作为四旧被毁,仅存少量残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国家宗教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当地政府部门认可,九岗山被辟为旅游景点,青云庵重建。


九岗山乃我桃江县之名山,九峰耸立,树木成荫,云缭雾绕,环境清幽,实为天下奇山,一方福地。山中原有庵曰青云。老宅始建于明代。原为汪姓麟长公读书之所,后改为庵。淸乾隆癸卯(公元一七八三年),寺僧悟参夢岳神降此,遂广为发动十方众姓捐资,修建前宅圣殿,塑圣像以为南岳行宫。自此庙貌辉煌,神灵显应,香火旺盛,名扬遐迩。然而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庵堂佛像全部被毁。庵堂基址竟成废墟。目观此景莫不慨然长叹!时至九十年代,幸天旋地转,盛世重逢。值此囯泰民安,百废俱兴之际,由当地有名之士发起重修此庵,再塑金身。众多有识之士积极赞成。承蒙各方社会团体,各界人士热烈响应,慷慨捐资、投工、献物,短期竣工。庙貌巍然,神颜熠熠,复由原庵永觉大师为庵之主持僧。今已香烟再盛,钟鼓重闻,万众欣欣,人神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