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兴和泰酒店招聘:白鹿洞书院之朱子门生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0:08:22
白鹿洞书院之朱子门生考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又号晦翁,江西婺源人。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孔孟以来到周敦颐、二程和张载的思想,加以综合而构成他的理学思想。他提出“性即理”、“天地有理有气”、“天人一贯”、“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他一生创办或主持讲学的书院有30多所,1179年知南康军,兴复白鹿洞书院,自任洞主,并发榜文招收生徒。现有姓名可考者:

林择之,据毛德琦《白鹿书院志》载:“字用中,闽人,从文公游最久,文公守南康时,择之尝从讲学于洞。” 黄干,字直卿,号勉斋,闽县人。《宋史》,《宋元学案》有传。为朱熹高弟、女婿,朱熹道统的继承人。 王阮,据《同治德安县志》记载:字雨卿,德安县人,绍兴末年去武夷见朱子于考亭。登隆兴元年进士,淳熙年间任都昌主簿又随朱熹讲学。淳熙八年“朱子罢南康军,阮与刘清山,林用中,黄干等随朱子山行”至江州。 曹彦约,据《宋史》、《同治南康府志》记载:字简甫,号昌谷,都昌人,兴宗次子,受业朱熹之门,淳熙八年(1181)进士,官至兵训尚书,文华阁学士,据《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载:“初事朱子于白鹿书院,又十四年复见于岳麓书院。” 曹彦纯,据《同治南康府志》载:字粹甫,兴宗长子,与弟同受业朱熹之门。 胡泳,据《宋元学案》和《同治南康府志》记载:字伯量,号桐源先生,曾从朱晦庵读书白鹿洞,嘉定间任书院堂长,曾联讲会于庐阜,著有《四书衍说》等。 周模,据《同治南康府志》记载:字舜弼,与“余宋杰,字伯秀;李辉,字晦叔;刘贲,字炳文,俱建昌(今江西永修)人,朱熹守南康,四人同学于朱子之门,并有时名,不求仕进。”《宋元学案》说:周模建阳人。《同治瑞昌县志》说,周舜弼为瑞昌人。志载:“周舜弼与弟仲亨,从子仿,从朱子学于白鹿洞”。 吕炎,建昌人,据《同治南康府志》、《同治建昌县志》载:吕炎字德明,与兄吕熠,字德艺,弟吕炳,字德文,吕焘,字德昭,号月波,吕焕,字德远,“同游朱子之门,学成隐居弗仕,道德闻望为时所重。”兄弟五人读书建昌芗山书院,人称五吕先生,乡人建五吕先生祠祀之。

 

 彭方,据《同治南康府志》记载:字季正,号疆斋,都昌人,彭蠡子。“朱子守南康时,方随父受业焉”。绍熙四年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吏部尚书,著有《疆斋集》等。  冯椅,据《同治南康府志》记载,字奇之,号厚斋,都昌人,受业朱熹。绍熙四年进士,官至江西运干,退居家,著述有《易、诗、书、孟、太极图西铭辑说》、《孔门弟子传》等二百余卷。  熊兆,据《同治南康府志》记载,字世卿,建昌人,“受业朱子得其传隐居弗耀,自号拙逸子,朱子著拙逸子说遗之”。  吴唐卿,早年受业朱子,曾任白鹿山长。  蔡念成,据《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字元思,德安人,文公守南康时,讲学白鹿洞,先生从之游,隐居求志,乐道不仕。文公没,心丧三年,又以事文公者事黄直卿而卒业焉。晚与同门数人,每季月一集,以相切磋,如此三十年。”  周颐,据《同治德安县志》记载:周颐字龟父,肄业白鹿书院,朱子罢南康,颐与王阮随行送至九江而归。  彭蠡,据《同治都昌县志》,字师范,号梅坡。“朱子守南康时蠡尝袖出疑义就质,辨析甚精。江淮学者咸师尊之。称梅坡先生。晚年立精舍于石潭,名盛。”朱熹称之为“吾友彭师范胜士。”在白鹿洞书院,曾先后祀于宗儒、紫阳等祠。 黄灏,字商伯,号西坡,隆兴元年进士,为隆兴府学教授。朱熹为南康军,黄执弟子礼。 曹建,据《宋元学案》、《同治余干县志》载:字立之,号元妄先生,余干人。先从沙随程迥,继从金溪陆九渊、陆九龄,后见朱熹于南康向朱请教,后五年予守南康。 蔡沈,字仲默,号九峰,生于乾道三年(1167),亦随朱熹从学白鹿洞书院。 李燔,朱熹高足弟子,曾被聘为白鹿洞书院堂长。字敬之,号弘斋,建昌人,从建昌千里前往福建,向朱熹请教。登绍熙元年(1190)进士。《宋史》记载:“郡守聘为白鹿洞书院堂长,学者之盛,他郡元比。”   嘉定五年(1212),据《宋元学案》记载:朱熹门人刘爚作为国子司业奏告皇帝说:“宋兴,六经微旨,孔孟遗言,自朱某发明于千载之后,以事父则孝,以事君则忠,世之所谓道学也。请刊行所注〈学〉、〈庸〉、〈语〉、〈孟〉以备劝讲,及〈白鹿洞规〉示太学。”

 

嘉定间,朱熹门人李燔等又联合讲会于康郡庐阜。嘉定九年(1216)黄干经过南康探访同门诸友。他后来写道:“先生殁,学徒解敬,靳守旧闻,漫无讲习,盍微言不绝如线。独康庐间,李敬子燔,余国秀宋杰,蔡元思念成,胡伯量泳兄弟帅其徒数十人惟先生书是读,季一集,迭主之。至期集主者之家,往复问难,相告以善,有过规正之。岁月寝久,不少怠,嘉定丙子,干自汉阳适过其里,集中来会者十七、八人,皆佳士也。何其盛也”白鹿书院志书和《同志南康府志》中亦有嘉定十一年李燔、胡泳、缪帷一、姚鹿卿、潘炳、张绍燕、罗思、张琚等与陈宓会讲洞学和立碑建流芳桥的记载。这种讲会曾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是一种长期的学术活动,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活动又以白鹿洞书院为中心基础,以朱门弟子为主要成员展开的。 嘉定十年(1217),朱熹的儿子朱在以大理寺正知南康军,他继承父志,继续修建白鹿洞书院,使朱熹初步建成的白鹿洞书院得以完成,“规模宏大 。”对这件事,朱熹的高弟和女婿黄干写了《南康军新修白鹿书院记》。“……干顷从先生游,承观书院之始,后三十有八年,复睹书院之成,既悲往哲之不复见,又喜贤侯之善继其志。” 嘉定十一年,朱熹弟子知军陈宓,又有增建,并率师生讲学洞中。其后黄干入山与李燔、陈宓等相与盘桓山间,“俛仰其师旧迹”黄干讲《乾坤二卦》于白鹿洞书院。“山南、山北士子群集”。陈宓、胡泳等又将黄干所留资金重建枕流桥。黄干又建议胡泳接受聘请担任白鹿洞书院堂长,率领数十学子,讲学书院。 朱门子弟在书院讲学,聚会,有的还在南康军和书院任职。对他们来说,通过修建、聚会、讲学,这是发扬师说,光大门户的重要方式。                                           供稿:陈青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