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高利贷:堪与无耻慈禧一较高下的唐肃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14:08:34
2011-03-22 09:05:41





新店大捷之后,胆战心惊的安庆绪率伪燕官吏连夜逃出洛阳。消息传来,唐营上下欢声雷动。是啊,不用发一箭一矢,不用伤一兵一卒,就可以收复东都洛阳,这样的好事儿当然值得高兴。
郭子仪也十分开心,当即点起大军,准备开入洛阳。突然,有人跑来告诉他,出事儿了,已经有一支军队进城了。
郭子仪暴怒,纳尼,这是谁啊,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不听本帅的招呼,擅自入城?来人只说了两个字儿。郭子仪听了,当时就熄火了,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因为,来人说的那两个字儿是回纥。
郭子仪之所以熄火,因为进城的军队不是他郭子仪的人马,而是叶护的回纥大兵。一涉及到回纥,问题就变复杂了。因为,这已经不是领导与下属、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了,而是国与国之间的邦交问题了,稍稍处理不慎,就可能会激发剧变。这样的大政方针问题,也不是他一个武将所能左右得了的。
郭子仪之所以叹息,是因为他知道,城里的百姓要遭殃了。回纥大军名义上是友军,实际上就是雇佣军。人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土,可不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泛滥,而是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想当初,肃宗皇帝也亲口答应叶护,收复两京之日“土地士庶归大唐,金帛子女归回纥”。回纥大军早早地进城,可不是为了什么维护社会治安、清除敌特分子。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也十分单纯,说得好听点儿,叫做补充给养,说得直白点儿,就是赤裸裸的抢劫。最要命的是,人家是奉旨抢劫,依法办事儿,你能咋办?
原来,回纥太子叶护担心李俶再次寻找借口阻止大军劫掠,索性趁着唐军不注意的工夫,统率大军在第一时间冲入了洛阳。叶护给他的部下下达了命令:自由劫掠三天。回纥大兵平日所见,不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就是一望无垠的大沙漠,几曾见过洛阳这么繁华的都市。这帮家伙进了城,眼睛当时就绿了,看见金银财宝,伸手就抓,百姓稍有阻挡,顺手就是一刀;看见美女,二话不说,拦腰一抱,往肩上一扛,抬腿走人。
这帮打着友军旗号的土匪不仅把洛阳府库当中的财帛收缴一空,还把贪婪的爪子伸向了普通的老百姓,掠夺财物之多,“不可胜计”。城中的女眷惴惴不安,纷纷登上圣善寺和白马寺的阁楼避难。残暴的回纥大兵居然纵火焚烧二楼,致使“伤死者万计,累旬火焰不止”
洛阳的百姓满以为朝廷大军一到,就会迎来自由的新天地。岂料,前门刚赶走一只狼,后门就进来了一只虎。最让人气愤的是,政府居然无动于衷。
眼看着外国军队在自己的土地上大肆劫掠,李俶的心情也十分不爽。可是,不爽又能怎样?先是他老爹肃宗面允叶护“金帛子女归回纥”,紧接着,他又答应人家,等到收复洛阳之后再践约。现在,洛阳光复了,回纥大兵四出劫掠,那也是照章办事儿。李俶完全没有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索性不闻不问。
还是郭子仪比较好,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请李俶出面请来了当地的士绅富豪,大家伙儿又凑了一笔巨款给回纥,叶护这才停止了抢掠。每次读到这里,小玉都会想起电影《南京!南京!》当中的一个片段。日军说,只要难民营交出多少多少个年轻女人,他们就放过其他人。迫于无奈,难民营的管理人员只好站了出来,“呼吁”有觉悟的年轻女子为营“捐躯”。
不同的时代,一样的悲剧,都在重复着一个简单而泣血的道理:没有国家的强大与安定,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

至德二载十月二十三曰,肃宗驾返长安,同日,太上皇李老三也从成都出发北上。
王师进入洛阳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以下两类人:第一类是伪燕国的叛臣叛将;第二类则是唐廷的降臣降将。从情理的角度而言,这些个坏东东为了一己之私,公然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犯下了反社会、反人类的滔天罪行,死一百次都不为过。但是,出于尽快平息叛乱的效益考虑,肃宗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大意是说,只要你们肯来归降,朝廷会酌情从轻处理的。
肃宗的这道诏书引来了一个大家伙。谁?正是伪燕帝国的二号人物——冯王严庄。小玉说过,严庄是一个聪明人,很聪明很聪明。唐廷收复两京的现实给他以深深的震撼。严庄终于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叛军必败,朝廷必胜。
与其跟着安庆绪一条路走到黑,不如提早为自己另谋出路。严庄和老婆顶着脑袋商量了半天,终于找到一条光明的道路:重新站到朝廷这一边。可是,冒冒失失地去投降很危险,万一唐廷来个秋后算账,到时候岂不是肠子都要悔青了。所以,最稳妥的方式莫过于得到某个高级领导人物的保证。但是,如何与这样的人取得联系呢?这是个问题。
关键时刻,严庄的老婆站了出来。小玉已经说过了,严庄很聪明很厉害。但有一句,我忘了交代,严庄的老婆其实更聪明更厉害。严氏不仅口才极好,而且胆色也十分过人。她见老公因为这个问题而犯难,便主动地站了出来,说要为老公分忧,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严庄听了,大惊失色,但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答应了严氏的想法。
严氏一个人乘着一辆单车就跑到了洛阳。也不知是动用了什么强悍的社会关系,这位勇敢的妇女居然直接就找到了广平王李俶。严氏见到李俶,说她老公打算投降朝廷。李俶就问她,你老公是谁啊。严氏回答说,我老公是严庄。李俶当时就惊呆了。
严庄要投降?李俶和郭子仪对这个消息都感到十分意外。是的,他们知道,两京收复之后,肯定会有很多的叛臣叛将弃暗投明。但他们始终都没有料到,像严庄这种重量级的叛臣骨干居然也会投降。不管他们想没想到,反正这一次严庄是真得打算要投降了。他只要一个承诺。
李俶和郭子仪合计了一下,最终达成了如下共识:严庄实际上也是甲级战犯,早先就曾经煽动安禄山叛变,后来又成为伪燕决策圈的核心人物,干了不少坏事,群众反响十分恶劣;可但是,但可是,他在叛臣中相当有地位有权势,党羽众多,如果他能投降,必定可以带动其他党徒前来投降。所以,我们应该接受他的投降;不仅要接受他的投降,还要封赏他一定的官职;此外,为了消除他的疑虑,还可以由朝廷颁发特制的丹书铁券。总而言之,一个字儿:欢迎投降。
严氏见朝廷居然开出了这么优厚的条件,就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三)

回过头再说凤翔的肃宗,收到东都收复的捷报,开心得不得了,马上下诏,准备起驾回京。只有李泌是十分淡定的,他提醒肃宗,安庆绪现在已经是丧家之犬了,我们不应该给他以喘息之机,理应速速进军,痛打落水狗。否则的话,一旦他元气恢复,再想剿灭他恐怕就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了。
肃宗却完全不予理会。他觉着安庆绪现在的状态好有一比,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秋后的蚂蚱——没几天可蹦跶得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打蚂蚱,而是以下两件:第一,返回京师,祭奠祖先,收拾人心;第二,赶快把太上皇从四川接回来。
李泌沉默了。从前的肃宗对他可谓是言听计从。可现在,他感觉自己和这位肃宗皇帝已经是渐行渐远了。很多更加富有实益、更加富有效率的计划、方案先后遭到肃宗的否决。肃宗对他的态度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受到了张良娣和李辅国这两个阴人的蛊惑。方案不被采纳倒在其次,关键是如果再这么发展下去,恐怕就有性命之忧了。
早在长安收复之时,李泌就向肃宗提出了隐退的请求。肃宗当然不想让他走啊,就以等到东京收复之后再议为由敷衍他。现在东京已经收复了,李泌再一次向肃宗提出了归隐的请求。肃宗见实在挽留不住,只好答应了李泌的请求。
李泌回到家中,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装,背着个包袱飘然而去。想当初,他就是背着那个包袱来的。现在,他要走了,仍然只有那么一个包袱。轻轻地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他轻轻地挥挥手,不带走一个元宝。这就是李泌。
肃宗政权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李泌确实功不可没。有人说他对于唐廷的贡献足可与姜子牙之于西周、张良之于西汉、诸葛亮之于蜀汉的贡献相媲美。对此,小玉不敢苟同。李泌确实有着不输于以上三人的才华,他的很多建议都富有高超的战略眼光,若能一一落实,说不定安史之乱就不用延续八年之久了。可惜,他的绝大多数建议都没有得到肃宗的采纳。所以说,论运气,他比姜子牙、张良差多了。此外,在小玉的心目中,李泌充其量就是个君子儒,当不上国士的头衔。他见张良娣与李辅国百般猜忌,为保全自身,居然置国家、苍生于不顾,悍然离去。与“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诸葛亮比起来,他在勇气方面也输了一筹。
送走李泌之后,肃宗择日从凤翔起驾至京师。阔别近两年,终于再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肃宗的心情无比激动。一去一回,城市还是那座城市,但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未来的历史对他有着怎样的评价,至少当代的人都觉得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兴圣主。入城仪式上,军民夹道山呼万岁,肃宗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肃宗回到京师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处置那些伪燕叛臣叛将和帝国降臣降将。严庄如约而来,因为有言在先,肃宗不仅赦免了他的死罪,还破格任命他为司农卿。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严庄回到家之后,就开始写信,一封接一封地写,写给自己的下属,写给自己的党羽,写给自己的同僚。伪燕的二号人物果然不是给的。其他的伪燕官吏见唐廷对严庄这样的甲级战犯都既往不咎,纷纷献城投降。
对于那些帝国的降臣降将,肃宗可就没那么宽大了。他采纳礼部尚书李岘(xiàn)的建议,划定六等罪行:罪行最严重的第一等,全部处斩,达奚珣等十八人享受到了这种待遇;第二等稍好一点儿,赐了个自尽,陈希烈、张均等七人榜上有名,全部悬垂,克服地球引力做功;其余四等的处罚依次递减。
李俶、郭子仪叶护三人随后回京复命。肃宗亲自到长安近郊的灞上迎接三人。他拉着郭子仪的手,衷心地说了一句话,“国家再造,皆由卿力”。郭子仪诚惶诚恐,连连推辞。肃宗加郭子仪为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收复两,叶护的回纥大兵发挥了重要作用。肃宗封叶护为忠义王,并且答应与回纥开展绢马贸易(用唐朝的绢换回纥的马)。收获最多的其实是李俶,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但是,什么都没有其实就是什么都有了。通过这次东征,他的能力和功勋已经得到了老爹肃宗的认可。表面看来,肃宗什么都没给他。实际上,肃宗已经为他预备了一把椅子,特别强调一下,是皇太子坐的那一种。封赏完毕,李俶与郭子仪返回洛阳,筹划北伐的事情;叶护则返回回纥,准备整顿人马,再来帮助讨逆。只是,他并不知道,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此时,河南节度使张镐也率领各路人马收复了大部郡县,中原地区基本平定。叛军龟缩在东北片隅之地。全国形势一片大好。

(四)

在这个最好的时候,太上皇李老三回来了。这一路上,李隆基故地重游,心情就好比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什么滋味都有。两京收复了,叛乱快要平定了,他很高兴。可是一想到与贵妃天人永隔,他的心又痛得不得了,真可谓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路过马嵬坡的时候,玄宗特地到杨贵妃的墓上看了看。想当初,杨贵妃死的时候,连副棺材板儿都没有,用布裹了裹,就丢到墓穴当中了。玄宗想将杨贵妃用棺木改葬,却遭到了高力士的阻止,理由是恐怕引起龙武将士(当初发动兵变的那一帮人,现在都已经是肃宗的心腹了)的猜疑,还是等以后再说吧。李隆基只好作罢。
十二月,太上皇的车队抵达咸阳望贤宫,肃宗李亨亲自率百官前往迎接。父子两人见面无言,相拥而泣,百官也哭得一塌糊涂。哭了一会儿,李隆基才发现,肃宗居然穿得是紫袍(按理说,皇帝是要穿黄袍的)。李亨说,他当年在灵武称尊实在是迫不得已,现在任务已经完成了,理应把皇位退还父皇,他还要回东宫继续当他的太子。此时的李隆基对这些东西已经全然不在乎了,他宽慰李亨说,你这个皇帝干得很好,你就接着干吧。
是夜,李隆基、李亨父子两共寝一殿。据说,父子两一直聊到半夜,方才各自睡去。
次日,李隆基的车队终于进入长安。回到长安,李隆基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参拜太庙。是啊,历代祖先呕心沥血、披荆斩棘开创下来的基业,差点儿就让他给败光了,他理应给列祖列宗一个交代。否则的话,万一李世民一个激动,或者武则天一个月经不调,从下面上来溜达溜达,就很有可能把他带走。李隆基哭了,哭得很伤心,哭得很诚挚。
肃宗安排老爹住进了兴庆宫。这兴庆宫年头比较久远了,想当初,李隆基当太子的时候,就住在这里。如今他已经是一位七十二岁的老人了。想不到,人生转了一个大圈,居然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命运之神,真是太会捉弄人了。
刚刚安顿下来,李隆基就秘密派遣高力士赶往马嵬坡。高力士将杨贵妃的尸骨挖了出来,配了一副棺椁,又安葬下去。一代玉人至此才有了一个还算体面的栖身之所。
高力士此行还有额外收获,他找到了一只杨贵妃穿过的丝袜(不知是黑丝儿还是肉丝儿)和随身佩戴的香囊。本来是想让玄宗看了高兴的。孰料,玄宗睹物思人,心情反倒越发地沉重了起来。
先按下李隆基不表,再说肃宗李亨正式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同时封赏群臣,李俶进封楚王,郭子仪进封司徒,李光弼进封司空,颜杲卿、张巡等烈士也受到了追封。除了以上人员外,张良娣每天拉着他喝酒赌博,也是很辛苦的,所以封为淑妃。李辅国虽然没有上阵冲锋,但是每天拍马屁也是很辛苦的,所以封为成国公。太监居然能当上国公,李辅国简直就是太监界的一代英才了。只不过他的荣耀恰是对肃宗最大的讽刺。
忙乎完以上这些杂事儿,肃宗这才把目光投向了叛军,确切地说,是史思明。根据情报显示,史思明现在与安庆绪闹得很不愉快。肃宗隐隐约约地从他们的不和谐当中看到了一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