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文物:站在安禄山身后的那一大帮子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2:54:19
 2011-03-22 09:21:00





亲爱的朋友,常言道,千里缘分一文牵。虽然你我的相距可能是咫尺,也可能是天涯,但是在您点开这篇博文的刹那,我们都被无形的命运牵扯在了一起。繁忙的生活和劳碌的工作可能已经使您养成了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但是在面对这篇博文的时候,请您尽量用心地慢慢地去品味她。因为,您会在里面发现很多很多……
如果大家以为安禄山在长安期间只是吃喝玩乐,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安虽然是大色鬼不假,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有志向的人。在长安期间,老安还做了许多其他的事情,比如笼络朝中有才华的失意之人为己所用。
这一次,老安盯上了两个人:户部郎中吉温和大理寺司直张通儒。吉温是前宰相吉顼的侄子,张通儒则是贞观年间著名监牧张万岁的后裔。这两人都属于那种十分有才但是仕运极差的主儿。
安禄山结识吉温的时候,吉温还只是一个落魄的户部郎中。按理说,户部郎中的品级和待遇已经不低了,可是放在吉温的身上,我们也只能用“落魄”来形容了。因为,依照吉温的出身和能力,他不应该只是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他的叔叔吉顼曾经做过宰相,而他本人办事十分果决(多少也算是有才),只此两条,他就不应该只是一个户部郎中。
这其中当然是有缘由的。很简单,因为吉温和一个人犯冲。谁?大唐皇帝玄宗李隆基。天宝初年,吉温当时正担任新丰丞一职。太子文学薛嶷看中了他的才华,就把他引见给了唐玄宗。玄宗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吉温半天,最后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强烈地打击了吉温的自尊心:“是一不良,我不用。”不仅如此,玄宗还把吉温调离了新丰丞,一脚把他踢到了万年尉的岗位上。没办法,领导看你不顺眼,你再有才都是没有的。
不过,话也说回来了,当时的玄宗在识人用人这方面还是有点儿道行的。因为,这个吉温虽然有才,但是道德水平低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吉温伤心失望之下,就把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都集中到了一点上,那就是:当好一名酷吏,让天下人听到这个名字就战栗不已。很快地,吉温就成为了有唐一代出了名的酷吏。他非常擅长罗织罪名和严刑逼供,结案速度奇快,和另一名大酷吏罗希奭号称“罗钳吉网”,“公卿见者,莫敢耦语”。就因为这点儿特殊的才华,吉温受到了宰相李林甫的青睐,才得以擢升到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的位置上。
当时,杨国忠的羽翼已经丰满了起来,日益膨胀的他与李林甫因为争权而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杨李二党相互争斗,好不热闹。吉温仔细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杨国忠有杨贵妃做后台,凭借着这项独特的优势,在不久的将来,杨国忠这只潜力股一定可以斗倒李林甫。于是,他就转到了杨国忠的麾下,帮着杨党对付李林甫。
常言道,狡兔三窟。吉温也并没有将宝完全地压在了杨国忠的身上,因为当时的朝廷当中,还有第三股势力。这股力量就是安禄山。吉温主动和安禄山接近,老安也十分欣赏吉温的才华,两人打得火热,吉温甚至亲昵地称呼安禄山为“三哥”。令人称奇的是,老安居然真得和吉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禄山洛阳称帝时,吉温已经死了,老安居然还派人找到了吉温十岁的儿子,并且赏了他一个河南参军的官职。
吉温虽然非常之坏,但是对朝廷的形势却看得十分清楚,他私底下劝诫安禄山说:“李林甫表面上十分亲近三哥你,实际上他却千方百计地阻挠你做宰相。如果三哥你多多提携小弟,小弟一定会尽心竭力为你效命。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你们联手除掉李林甫,到时候这相位岂不就是唾手可得了嘛?(李右相虽厚待公,然不肯引共政;我见遇久,亦不显以官。公若荐我为宰相,我处公要任,则右相可济矣。)”
此时的老安本来就盯上了宰相的宝座,听了吉温这话,当时心就痒痒得不得了,从此就将吉温引为心腹。其实呢,玄宗李隆基很早以前就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了。只是限于祖宗成法的规定,武夫是不能拜相的。玄宗虽大也大不过老祖宗的规矩,只好把这个想法暂时地搁在了一边。安禄山也看出了拜相这件事情比较渺茫,就向玄宗提出了由自己兼任河东节度使,由吉温兼任副使,具体管理河东节度府事务。吉温又保荐大理寺司直张通儒担任留后判官,协助他理事。李隆基心中本来就对安禄山有愧,刚好安禄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他没有经过太多的考虑,就顺势答应了安禄山的请求,将原河东节度使韩休珉征调为左羽林将军,而让老安接任了河东节度使,并且任命吉温为副使、张通儒为留后判官。
至此,老安一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大节度使。虽然在这一点上稍稍逊色于曾经兼任陇右、朔方、河东、河西四大节度使的王忠嗣。但是,别忘了,老安还兼着河北道采访处置使一职呢。此外,他还有王忠嗣做梦都想有但却始终得不到的东西——唐玄宗的信任。
根据史料记载的唐军实力编制,河东节度使麾下有兵五万五千人,范阳节度使麾下有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平卢节度使麾下有兵三万七千五百人,这三大节度合起来,共有兵丁十八万三千四百人。而在当时,全国的军队总数大约才是五十八万。如此算来,安禄山手下的兵马就占了全国总数的近13。
情形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安禄山的野心如果不膨胀,那才真是有鬼了呢!
天宝十年的春夏之交,安老大带着他新收的小弟吉温和张通儒一起赶赴河东就任。
新官上任,不管烧不烧三把火,总是需要有些新气象的。所以,老安到任之后,在吉温和张通儒的辅弼之下,立即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全方面的整顿。他还摆出了一副求贤若渴的低姿态,大肆地收买和招徕人才。很快地,一大批有才华、有能力的文臣武将汇聚到了安禄山的旗帜之下。这其中,既有安禄山的亲信嫡系,也有对当局不满的才俊人士。
严庄原本是安禄山手下的掌管簿书,此人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心机深远,料事如神。他投靠安禄山不久之后,就成为了老安手下的第一智囊。各位大将关于军事作战的许多请示,必须经过严庄的认可,才能最终确定。因此,在有的时候,严庄就是实际的决策者。
高尚,原名高不危,是正儿八经的老北京(范阳人)。他虽然学富五车,但也是怀才不遇。年轻的时候,他曾经“薄游河朔,贫困不得志”,当真是潦倒到了极点。不过,他的心态倒是一直都很乐观:“高不危当举大事而死,岂能啮草根而活邪?”他当了安禄山的高参之后,备受安禄山的重用,甚至可以自由地“出入卧内”。
在老安的班底儿当中,孙孝哲的出身无疑是最差的。身为契丹人的他原本只是老安手下的一名奴隶。我们都知道,老安体形肥硕,给这样的人做衣服,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偏偏就是这个孙孝哲,只有他做的衣服才合安禄山的身。当然了,安禄山不仅喜欢孙孝哲,更喜欢孙孝哲他妈(你们都明白啥意思吧)。恬不知耻的孙孝哲不仅丝毫不以为意,反而上杆子地抱安禄山的大腿,亲切地称呼他为父亲。这种情形或许就是传说中的认贼作父吧!孙孝哲十分擅长察言观色,他每次都能看穿安禄山的心思,把话说到老安的心坎儿里面去,因此而深受老安的器重。
相对于孙孝哲而言,田承嗣的出身就要好得多了。他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祖父田璟曾经做过郑州的司马,父亲田守义则官至安东副都护,以豪侠闻名于世。开元初年,田承嗣任安禄山卢龙军前锋兵马使,在对两番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升至武卫将军。此人极擅治军,他担任兵马使的时候,一次安禄山专门在一个大雪天突击检查各军的军营。老安走进田承嗣的军营之后,发现营内寂静无声,若无一人,便不由得勃然大怒。但是,进入营房后才发现人员居然全部在位,只是慑于军令不敢大声喧哗而已。老安当时就对这个田承嗣另眼相看,从此不断地提拔重用他。
除了以上四人和早已经跟大家见过面的史思明之外,安禄山的麾下还云集了崔乾祐(此人须重点记忆)、蔡希德、安守忠、李归仁、牛廷玠、向润容、李廷望、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能音耐、田乾真和阿史那承庆等一大批能人异士。这些个家伙无一不是久经沙场、骁勇善战的亡命之徒,在后来的战争中给唐军将士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此外,安禄山还从投降的同罗、契丹和奚族部众中,筛选出八千名精锐善战的曳落河(突厥语,意思就是“健儿、勇士”),编为自己的亲军。他不仅蓄养了数以万计的牛羊,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还暗中派人从各牧监挑选优良的战马,建立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部队。
这个时候的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大军区司令员,已然是大唐帝国数一数二的实力派人物了。他“赏刑己出,日益骄恣”,又见唐朝内外“武备堕弛”,遂“有轻中国之心”。以严庄、高尚、孙孝哲为首的一帮野心家也极力地怂恿煽动安禄山:“您现在一身兼任三镇节度使,兵多将广,刑赏由己,为何还要受李林甫的控制呢?我们测解图谶符命,都表明您当代唐为帝。请您不要有违天命!”
安禄山沉吟不语。一方面,在内心深处,他是十分感激李隆基的。他深知,自己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拜玄宗所赐。虽然玄宗是个假“爹”,但是他对自己确实是恩宠非凡。就冲这份知遇之恩,自己也不能在玄宗生前(注意这个时间状语)造反。另一方面,大唐军队的战斗力还没有彻底摸清,兵家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而此时情形未明,贸然行事恐怕吃不到好果子。再一方面,李林甫那个老家伙还活着呢,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老安犯怵了。
不行,现在还不行!
【郑重声明】
  1. 《天宝裂变——详解“安史之乱”》系北溟玉原创首发,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冒用发表更是绝对禁止,否则将诉诸法律手段。
  2.欢迎各位热心博友批评指正,小到文字句逗,大到风格史料,皆可开门见山地指出,小玉在此先行谢过。
  3.借网络宝地一席,草鄙薄文字若干,无非是为了以文会友、借史论道,特将个人联系方式公布如下:
  QQ:723678473(非诚勿扰)
  主页: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yongqingbeimingyu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