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味哪家好吃:(转)幻想童话时期(小学一二年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9:40:25
(五)幻想童话时期(小学一、二年级)[韩]南美英#TRS_AUTOADD_1196233131521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196233131521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196233131521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196233131521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196233131521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1.阅读幻想

六到八岁的孩子很会说谎,尤其对大人说谎,会让他们得到快感。此时大部分的大人们会判断,这是因为缺乏道德感,因此会严厉的责骂孩子或惩罚孩子。比较有涵养的父母或老师,则会读《放羊的孩子》(《狼来了》编者注)故事给孩子听。

一直以来,《狼来了》的故事都是大人教育小孩子不要说谎的经典案例,由此,故事中的小男孩就成了说谎的代名词,他的结局也就理所当然。其实,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似乎忽视了小男孩说谎背后的动因。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想:小男孩为什么要说谎呢?他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呢?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大人们不喜欢说谎的小男孩,说“说谎就该受到惩罚”应该是正确的,说“狼来了,不要学小男孩”也应该是不会错的。但是,大人们对道德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心灵”的声音。

其实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的谎言大部分是与道德心无关的,这样的举动,其实是想象力所引发的。

孩子是最富于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他们对神话、童话故事永远都有无穷无尽的兴趣和好奇心,孩子的感受力往往远远超出大人的想象。孩子们从五到六岁开始发达的想象力,到七岁时会达到最高峰,因此小学一年级左右的小孩子,会把宇宙中的各项事物引入自己的想象中,并在自己的想象中思考、组织后说出。

以发育心理学来说,人类的成长应在适当的时机,接受适当的刺激。

想象力也是如此,这个时期应该接受集中式的刺激,因为过了这个时期,孩子们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就是合理性思考的阶段,届时,对于现实的兴趣会超越幻想。

幻想童话扮演着可以让我们变得像柔软的软骨一样的角色,同时也扮演让孩子们梦想未来的角色。

 

2.多阅读简单的短篇童话

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开始认识字,并想要阅读更多的书,此时,很多妈妈们都会有“自己的子女是英才”的心态,因此,会买一些高难度的书或是长篇童话,给不过刚要起步了解文字的孩子们阅读。

但是,不符合孩子的兴趣或水平的高难度书籍,会让孩子们的阅读欲望萎缩,甚至还有些父母购买书籍的依据,不是以孩子的兴趣,而是以父母本身的兴趣购买,这也会导致孩子们的阅读欲望萎缩。

为了这个时期的阅读训练,定要多多选择简单易懂的童话书籍。为了达到多多阅读的目标,因此短篇故事较长篇适合,因为阅读很多篇的短篇童话获取的成就感,远胜于阅读一篇长篇童话。

选择作品时,应多选择有趣的故事内容、正面肯定的主题、简洁明示型的文章、没有参杂外来语或变形语,像世界名著中的创作童话,或现代作家们的创作童话,都是不错的选择。

 

3.两个人一起享受阅读

当进入学校,开始了解文字之后,孩子面对的书籍不再是图画书,而是教科书或是童话书。比起电视、漫画或录像带等媒体,教科书和童话书较引不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因此很多孩子们自小学一年级起,便开始远离阅读,为了让孩子可以继续与书籍为伍,最好的方法,就是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

对于阅读兴致尚浅的孩子,如果让他独自一个人看书,就会感到相当无聊。不过,如果和妈妈一起看书,就会感到有趣好玩。刚开始会和妈妈一句一句的相互轮流阅读,进而会一段一段的轮流,再来就是一页一页的轮流。

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在小时候,她们的父母就经常陪伴她们阅读。冬天,她们就围坐在熊熊的炉火前,共同阅读优美、抒情的作品;春天,她们常常到野外郊游,朗诵自己或别人的诗作。文学的种子就这样在她们幼小的心灵里播种、发芽了,这也许正是她们后来创作《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源泉。

美国总统G·W·布什(小布什)的母亲非常注重与孩子共同阅读。她说:“我总是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有时,我也让他们读给我听。我的孩子直到很大后,还保持着与我共同读书的习惯。当他们放假或有空闲的时候,我们就会轮流地读一本名著。有时,还会就精彩的部分进行讨论。”

此外,在阅读童话书的时候,相互安排好自己的角色,以适合角色的声音注入感情来阅读,也是很好的方式。

这种“两人读法”的方式,有两方面的益处——

第一,孩子听取妈妈声音的同时,可以从中学习正确的发音、念读的速度、换气的呼吸点,以及何处必须要连接念等阅读基础。

当然,此时妈妈要当个模范生,应以正确阅读的方式来念。速度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因为念得太快,孩子会跟不上速度;念得太慢,会导致故事剧情的中断,反而会破坏阅读的兴致。

第二个优点是可以摆脱厌烦感。因为小学一年级阅读的是童话书,而不是图画书,文字会比较多,很容易带给孩子压迫感及厌烦感,此时与妈妈一起阅读,可以摆脱那种心理上的压迫感。

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可以专注于书中的时间,一般而言是十到三十分之间。因此,在阅读时间上,为了不让孩子感到厌倦,最好是在每十到三十分的时候,就提供点心或休息时间。

 

4.阅读后与孩子讨论内容

在某个小学一年级教室里,当孩子们学习了《大野狼和七只小羊》的内容之后,其中有一位学生举手提问道:

“老师,羊爸爸去哪里了呢?”

当老师称赞了那个孩子提出了好问题之后,看了一下全班同学,这时到处都出现了答案。

“去赚钱。”

“去上班。”

“大概住院了。”

“到国外去出差。”

甚至有一位小朋友用很悲伤的语气说“去世了”,由于答案太过劲爆,其它孩子们都以惊讶的眼神看着他。此时,这位小朋友用手指向书中,墙壁上挂着羊的照片的插画,并再次回答:“去世了。”

原来这位小朋友的爸爸,在一个月前,因为车祸不幸死亡。换句话说,这位小朋友,把图中墙壁上的照片,解读成为了“遗照”。

由此可知,孩子在阅读完书籍之后,心中浮现的某些想法,有可能是对于内容的疑问,也可能是故事情节,或是对于主角的本身见解,甚至是阅读后所体悟到的感动。

协助解决这种欲求的方法,也是必要的阅读指导之一。

但是,如果盲目的要一个阅读完毕的孩子,说出心得感想时,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尚未成熟,所以很少有孩子可以顺利的说出。

因此,在让孩子说出心得感想之前,首先需要的,是诱导孩子把内容在脑海里做一番整理。例如闭上双眼暂时的沉思,或做笔记,都是好方法。

这时要注意之处,详述如下:

第一,刚开始先以父母亲提问,孩子回答的方式进行,逐渐再转换为由孩子提问,父母回答的模式。

第二,如果把阅读后的心得感想,弄成像考试一样,提出一些具体式的问题时,孩子们很快就会感到厌烦。而且就算孩子误解了剧情,或是判断错误时,也不可以指责或更正,因为这种计划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于正确答案,而是在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致。

5.把故事传达给他人

其实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大体而言应该可以说是在看故事,就好比在高山发现了金矿一样,孩子们在书籍中,发现故事后,也会感到喜悦。

阅读完毕后,与孩子讨论心得感想之前,可以让孩子闭上双眼暂时的沉思,或做笔记等,把内容在脑海里做一番整理。

而让这种喜悦加倍的方法,就是把故事说给他人听。

把自己发现的故事传达给别人,会让孩子感受到“我可以给别人某种东西的成就感”,这也会让阅读的喜悦加倍。

就算是同样的内容,不过,随着说的人不同,对剧情的表达也会不相同。有些小朋友会以简短略过的方式表达,有些小朋友则会以长而详细的方式叙述。

当然,以长而详细的方式叙述的孩子,也许其记忆力较强,但并不表示具有很好的感想能力。因为长而详细的叙述能力,其实是属记忆力的能力,并不属于感想的能力。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读者能感受到喜悦即可。因此,妈妈不需要指正孩子故事是否有表达错误的地方,只要专心聆听孩子的表达内容。

当孩子在说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孩子所说的故事顺序,以及因果关系是否正确。不过,就算孩子所说的故事顺序,以及因果关系不正确,也不需要指正孩子,只要以孩子是否充分了解为基准点就好。

此时,如果可以把声音根据所出现的人物和气氛,用不同方式表现,则可以体验到更有趣的感觉。

 

6.把感想用日记写下来

学龄前的孩子们,通常都是用图画来表达阅读感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可以改为利用字与图画混合在一起的图画日记模式表达,然后再于图画下方,写出一、两行文字的阅读感想,这就成为孩子们第一次的造句。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虽然擅于画图,不过对于文字写法却不够熟练,在使用文字时,也会感到有负担。这时,父母不可以擅自修改文字内容,也不可以指责孩子写错的部分。

针对小学一年级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不喜欢书的原因,最大的因素就是因为不喜欢写读后的心得感想。

这个结果可用“为了抓一只臭虫,结果烧掉整间房子”这句俗语来说明。

 

7.享受独自阅读的乐趣

了解较多文字的小学二年级小朋友,开始喜欢独自阅读书籍,阅读的方法也会从读出声音法改为默读法,这证明孩子认为内心阅读法更为方便。从这个阶段开始,孩子们才真正的感受到阅读的喜悦。

当孩子迈入独自阅读阶段后,其想象力会变得更加活跃,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会想象主角的脸孔、服装、背景、周围的气氛等,也会想象人物的个性。有时也会将该人物的情绪套到自己身上,有时会哭,有时会笑。

进入独自阅读阶段的小孩,会开始无法满足于单纯的故事架构,逐渐寻求含有较复杂架构的故事。采用复杂架构的方式写成的故事,会大幅增进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想象力,也会使孩子的阅读喜悦加倍。

而这时的阅读,有下列几点要诀:

第一,把书的名字遮住,先让孩子阅读内容后,再让孩子为书取书名,这是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方式,并对孩子们的抽象化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当故事结束之后,让孩子想象主角的后续发展会如何,这个方式可以让孩子拥有参与了故事完成的创作喜悦感,而这种喜悦,会让孩子更加喜欢阅读。

第三,让孩子养成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读到重要的部分,或自己喜欢的部分时,用笔在该处作记号的习惯。虽然可能会让书籍变得有些脏乱,不过这可以训练孩子,该如何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部分。

 

8.评价书中所出现人物的行动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与幼儿园时期截然不同的是,会开始关心社会生活,而且其道德观也会跟着发展。因此开始喜欢阅读善与恶、真实与伪善、贤明与愚笨、正义与邪恶等道德价值观非常明显的作品,也很喜欢内容中有着﹁主角因为不知到底哪个是对的,而感到彷徨﹂的剧情的作品。

对于这类型孩子的阅读指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评价书中所出现人物的行动。例如:让孩子阅读伊索寓言中的《龟兔赛跑》故事后,妈妈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

“为什么兔子没能赢过乌龟呢?”

“如果你是兔子,你会怎么做呢?”

“乌龟本来就慢慢吞吞的,但是它是怎么获得胜利的呢?”

“如果你是乌龟,你会怎么做呢?”

“乌龟真正胜利了吗?”

这时,孩子们就会思考什么是真实和谎言。

重复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孩子们就会主动提出类似的问题来问自己,也会问爸爸妈妈或是朋友们。当到达这个阶段时,孩子们除了会感受到书中故事内容所带来的喜悦之外,也会发现到其它的乐趣,而这就是产生哲学思考的开始。

给这个阶段孩子阅读的书籍,建议可以选择叙述伟人们孩童时期具有模范性的简短故事集,孩子们从这样的故事中,可以发现正当的楷模,同时也会形成道德性的价值观。

 

9.边阅读边想象形象

我们经常碰到,在幼儿时期喜欢阅读的孩子,却在进入小学之后,对于阅读失去兴致,而逐渐远离书籍的情形。分析这种孩子后,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是因为没办法想象到其形象而引起。

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内心画出主角或其它人物的长相、个性、气氛等形象,是靠想象力。因为想象力不足的孩子只会阅读内容,并不会画图,因此无法体会阅读的乐趣。

说“阅读的乐趣,是从内心中所描绘出的形象而产生的”,一点也不为过,在幼儿时期未能充分阅读图画书的孩子,因为想象力薄弱,所以对于描绘出形象的能力便不够熟练。

小学一年级的教科书或童话书,与幼儿用的图画书是不一样的。换言之,它不是以图为主的书,而是以文字为主,并参有插图的书。因此,对这样的书的内容,无法主动描绘出形象的孩子,会感到难度高而且生硬。由于这样的原因,一到二年级的孩子里,会出现很多非常惧怕阅读书籍的孩子。

这种孩子的特色是只想看电视或是漫画,因为电视或漫画本身就有图画,因此看的人不需要描绘出形象来。

在此将改变这类型的孩子的计划,详述如下:

第一,利用声音化,让孩子了解出现人物的特色。换句话说,妈妈必须在声音中注入感情,阅读给孩子听,并唤起孩子内心世界中的形象。这个方法需要妈妈的能力和努力,因为其效果,完全是根据妈妈使用了多少情感,又如何将情感注入声音之中而显现。

此时,忙碌的妈妈也可以选择,以播放市面上销售的朗读录音带来替代,也有一定的效果。不过,因为录音带价值不菲,而且内容也不够多样化,因此效果不如妈妈亲自录制的。

第二,利用让孩子注入感情后试读的方法。也许刚开始的效果不尽理想,但当孩子逐渐熟练之后,孩子的内心中就会描绘出形象,也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此时必须注意的地方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孩子在朗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注入情感,而不是孩子有没有读错字上。